有机宝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 分类

1.4.1 不同分类方法

珍珠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见图1-4-1。对于珍珠市场而言,最常见的分类还是按产地对珍珠进行分类。

图1-4-1 珍珠的不同分类方法

(1)成因分类

一般将珍珠按成因分为天然珍珠(pearl,natural pearl)和人工养殖珍珠(cultured pearl)两大类。此外还有在养殖蚌贝中偶然形成的天然珍珠——客旭珍珠(keshi pearl)。关于客旭珍珠属于天然珍珠还是养殖珍珠,较有争议。成因的分类见图1-4-2。

图1-4-2 珍珠的成因分类

① 天然珍珠 天然珍珠是指在贝类或蚌类等双贝类软体动物体内,不经人为因素自然产生的分泌物,由碳酸钙(主要为文石)、有机质(主要为贝壳硬蛋白)和水等组成,呈同心层状或同心层放射状结构,呈珍珠光泽。

由于天然珍珠过于稀少,采捕困难,价值十分昂贵,而且由于生长环境不稳定,外观品质往往没有养殖珍珠好,见图1-4-3。

图1-4-3 天然珍珠

② 养殖珍珠 养殖珍珠指在贝类或蚌类等双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珍珠质的形成物,珍珠层呈同心层状或同心层放射状结构,由碳酸钙(主要为文石)、有机质(主要为贝壳硬蛋白)和水等组成。无论是插核还是插片,这一过程都从人工干预开始。养殖珍珠见图1-4-4和图1-4-5。

图1-4-4 淡水养殖珍珠

图1-4-5 海水养殖珍珠

由珍珠形成的过程可以看出,养殖珍珠和天然珍珠除了在最初植核阶段有所不同外,其他的形成过程以及生长环境是完全相同的。人工养殖珍珠只是使用技术手段促成了珍珠的成核、加快了珍珠的形成过程,对珍珠的品质并无多大影响。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更多的是在稀有性等方面的有差异。

③ 客旭珍珠 客旭珍珠这一名称来源于日语“罂粟种”,因为这类珍珠微小无核,似罂粟种而得名。以前用来描述在养殖蚌贝中生长形状不定的无核子珠,包括从养殖软体动物中得到的任何偶然形成的珍珠,见图1-4-6和图1-4-7。现在一般用来描述数量较大,外表黑色、白色等,形状不规则的无核淡水、海水养殖珍珠。

图1-4-6 海水客旭珍珠(马氏贝产)

图1-4-7 淡水客旭珍珠(三角帆蚌产)

理论上育珠贝、蚌都可以同时产出客旭珍珠。客旭珍珠形状各异,没有固定样式,价格低廉。好的客旭珍珠有强的晕彩、光泽和独特的形态。

此外,也有很多养殖人员和经营商将脱核珍珠称为客旭珍珠。脱核珍珠是指在有核珍珠养殖时,由于插核失误等原因,造成贝壳核和外套膜小片分离,珍珠囊仅围绕外套膜小片形成。此类珍珠一般个体较小,为异形,内部常有外套膜留下的空穴。收获时常与天然成因的客旭珍珠混在一起,也常一起使用,一同被称为客旭珍珠,见图1-4-8和图1-4-9。

图1-4-8 客旭珍珠(黑蝶贝产)

图1-4-9 客旭珍珠(马氏贝产)

再生珍珠(Second crop Keshi Pearl)也可称为二代经人工干预形成的客旭珍珠,其也有无核和有核两种养殖技术。

无核再生珍珠的生产一般是采用开壳器将珠蚌撑开,在珍珠囊的一侧划一刀口,用开创针或顶珠叉把珍珠从珍珠囊里挤出来,使珍珠囊仍留在外套膜中,利用珍珠囊上皮细胞重新分泌珍珠质而形成珍珠。薄片状再生珍珠是使用培养有核纽扣珠的珠蚌作为再生珠珠蚌培养出的,见图1-4-10。

有核再生珍珠是在收获养殖珍珠后,用注射器或其他注射装置,在原产珍珠的珍珠囊部位,注入油、泥浆等液体,在珍珠囊生长出的新珍珠层会包裹液体,从而养殖成的一种液体泡珠。由于其内部为液体,轻轻摇动珍珠,可以感受到内部液体的晃动。由于这种珍珠的形态像法国甜点“Soufflé”,因此也被称为索菲珍珠(Soufflé pearl),或者水泡珍珠、泡芙珍珠等,见图1-4-11。这种再生珍珠个头大而质量很轻,特别适合做耳坠等饰品,因而在国际上很受欢迎。

图1-4-10 淡水再生珍珠(一)

图1-4-11 淡水再生珍珠(二)

再生珍珠与客旭珍珠的形成类似,但并不完全相同。客旭珍珠是在养殖蚌贝中天然形成的无核珍珠;再生珍珠是在已取出珍珠的养殖蚌贝体内原珍珠产出的位置,天然形成的无核珍珠,产出再生珍珠的珍珠囊已经产出过一次养殖珍珠。这样,一只河蚌可循环多次利用,资源利用率高,省工省本,养殖周期短,年经济效益高。

(2)水域分类

珍珠根据水域不同可划为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见图1-4-12。

图1-4-12 珍珠的生长水域分类

海水珍珠(seawater pearl,marine pearl)是指在海水中贝类软体动物体内形成的珍珠,淡水珍珠(freshwater pearl)是指在淡水中贝类软体动物体内形成的珍珠。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的生长环境、养珠贝种类等都不相同,珍珠的品质也可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淡水养殖珍珠和海水养殖珍珠的品质存在较大差异。

天然珍珠包括天然海水珍珠(natural seawater pearl,natural marine pearl)和天然淡水珍珠(natural freshwater pearl)。天然海水珍珠是在海水中产出的天然珍珠,如我国历史上的“南珠”和其他海水中产出的天然珍珠等。天然淡水珍珠是在淡水中产出的天然珍珠,如我国历史上黑龙江流域产出的“北珠”。

养殖珍珠包括海水养殖珍珠(seawater cultured pearl)和淡水养殖珍珠(freshwater cultured pearl)。海水养殖珍珠是指在海水中贝类生物体内形成的养殖珍珠,见图1-4-13和图1-4-14。淡水养殖珍珠是指在淡水中蚌类生物体内形成的养殖珍珠,见图1-4-15和图1-4-16。

图1-4-13 海水养珠贝(金唇贝)

图1-4-14 海水养殖珍珠(金唇贝中产出的金色南洋珍珠)

图1-4-15 淡水养珠贝(三角帆蚌)

图1-4-16 淡水养殖珍珠(三角帆蚌中产出的淡水珍珠)

(3)珠核分类

根据有无珠核,珍珠主要可分为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此外还有极少数的多次插核的养殖珍珠,见图1-4-17。

图1-4-17 珍珠依据珠核的分类

有核养殖珍珠是在人工手术时,植入蚌壳或其他材料,附于其上生长而成的珍珠。海水养殖珍珠和部分淡水养殖珍珠是有核养殖珍珠,见图1-4-18和图1-4-19。

图1-4-18 有核珍珠(海水和淡水养殖珍珠)

图1-4-19 有核珍珠的剖开面(中间白色部分为珠核)

无核养殖珍珠是在人工手术时,仅插入外套膜小片而长成的珍珠。中国的淡水养殖珍珠多数属于无核养殖珍珠。此外,天然海水珍珠和天然淡水珍珠都属于无核珍珠。

多次插核淡水养殖珍珠,也称全珍珠质珍珠或纯珍珠质珍珠,是中国淡水养殖珍珠的品种,综合利用了无核和有核珍珠养殖技术。最初插入外套膜小片得到无核养殖珍珠,即无核珍珠;然后以该珍珠为核,进行二次插核,成为有核珍珠。依此可反复进行多次插核,得到直径较大的珍珠。由于生产成本等原因,这种珍珠并未大规模上市。

(4)附壳与否分类

珍珠根据是否附壳,可划分为贝附珍珠(hankei pearl)和游离珍珠,见图1-4-20。

图1-4-20 珍珠依据附壳与否的分类

常见的附壳养殖珍珠是在海水或淡水珠母贝的壳体内侧或在淡水河蚌的壳体内侧,特意植入半球形等非球形珠核而生成的养殖珍珠,珠核扁平面一侧常连附于贝壳上。插核后的该软体动物放入水中生活数年,珠核上面就会覆盖珍珠层,见图1-4-21。

图1-4-21 马贝珍珠(一)

几乎所有的育珠贝、蚌都可以产出附壳珍珠。通过这种附壳方式养殖出的珍珠,也称马贝珍珠(Mabe),或马白珍珠。Mabe来源于日本,该技术由日本首创。

海水马贝珍珠主要产于企鹅贝、黑蝶贝和白碟贝中,具有颗粒大、光泽强、表面光滑等特点,其直径约在10~30mm。由于企鹅贝珍珠层具有很强的晕彩,产出的马贝珍珠也具有这一特点,因而企鹅贝常被用于产出马贝珍珠。对于白蝶贝和黑蝶贝而言,更多情况下是一种形式的再生珍珠,或者附产珍珠。附壳珍珠核可在圆形珍珠收获或养殖过程中植入到育珠贝的内壁内套膜,经过两年左右的养殖就可以收获。

养殖成熟收获时,将半边珠从贝壳上切割下来,然后将海水贝附珍珠中的珠核去除,换上新的贝壳等核,或用蜡充填其间,然后再拼上一块珠母层,加工成一半球形的拼合珍珠,见图1-4-22。

图1-4-22 马贝珍珠(二)

淡水贝附珍珠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刻意生产的佛像、人像,以及各种几何形状的贝附珍珠,此类为通常意义上的贝附珍珠,见图1-4-23~图1-4-25。还有一种是淡水养殖珍珠因为植核的原因,部分珍珠的一侧会粘在贝壳上,不能形成游离的珍珠囊,形成无核的淡水贝附珍珠;收获后一般直接使用,或将其与珠母贝分离后使用,见图1-4-26。

图1-4-23 淡水贝附珍珠(一)

图1-4-24 淡水贝附珍珠(二)

图1-4-25 淡水贝附珍珠(三)

图1-4-26 淡水贝附珍珠(四)

游离珍珠是在软体动物体内由完整的珍珠囊生成的珍珠,即不与珠母贝粘连的珍珠。通常所说的淡水珍珠、海水珍珠属于此类,见图1-4-27和图1-4-28。

图1-4-27 淡水蚌体内的游离珍珠

图1-4-28 淡水贝附珍珠(观音像)和黑色海水游离珍珠

(5)产地分类

养殖珍珠的产地分类见图1-4-29。在商业上习惯将珍珠按照产地分类,这也是珍珠主流的分类方法。

图1-4-29 珍珠的产地分类

1.4.2 南洋珍珠

南洋珍珠(south sea pearl)主要产自南太平洋海域沿岸国家,生长在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中,白色的珍珠产在白蝶贝(white-lipped oyster)中,金色珍珠产在金唇贝(gold-lipped oyster)中。

(1)基本特征

大部分南洋珍珠产自西澳大利亚,以粒度大、形状好、少瑕疵闻名,属于名贵的珍珠品种。其基本特征见表1-4-1和图1-4-30~图1-4-33。

表1-4-1 南洋珍珠基本特征

图1-4-30 金色南洋珍珠(一)

图1-4-31 金色南洋珍珠(二)

图1-4-32 白色南洋珍珠(一)

图1-4-33 白色南洋珍珠(二)

(2)养殖历史

主要产地为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其中澳大利亚占总产量的50%以上,以白色珍珠和金黄色珍珠为主。

澳大利亚是最大的南洋珍珠出产国,其商业珍珠养殖业始于1956年。澳大利亚多年来重视珍珠的质量,其珍珠平均大小的增长率比产量的增长率大出许多。澳大利亚投入大量资源使打捞珠贝、照顾珠贝、植核和插片手术、收成、分选、包装以及首饰制作等各阶段更专业化。南洋珍珠独特优良的品质是其在珍珠市场上长期保持领导地位的主要原因,如一粒15mm的澳大利亚白色南洋珍珠的珍珠层厚度可达4mm,并可具优异的光泽。其价高的另一个原因是稀有,全球每年销售约3.3t未经过改良或处理的天然南洋珍珠,其中具优良光泽及适合镶嵌的优良珠不足35%。澳大利亚还重视首饰设计与制作。其出口产品也因此不断拓宽,近年来异形珍珠成为澳大利亚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洋珍珠的养殖中使用一半左右的野生蚌;在养殖珍珠之前一般用3年时间培育珠蚌,珠蚌成熟至适合养殖珍珠后,通过2~4年的养殖后才首次收珠。

1.4.3 塔溪提黑珍珠

塔溪提黑珍珠因产于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塔溪提岛(Tahiti)且主要为黑色而得名,也有译作“塔希堤黑珍珠”或“大溪地黑珍珠”,也称黑色南洋珍珠,生长在黑蝶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black-lip pearl oyster)中。

(1)基本特征

黑蝶贝生产的珍珠直径为10~20mm,颜色从黑色到银灰色,伴色主要为茄紫红色以及深绿色稍带孔雀色等,其中带有孔雀绿伴色的黑珍珠最受喜爱。其基本特征见表1-4-2和图1-4-34~图1-4-37。

表1-4-2 塔溪提基本特征

图1-4-34 塔溪提珍珠的颜色(一)

图1-4-35 塔溪提黑珍珠的颜色(二)

图1-4-36 塔溪提黑珍珠的伴色

图1-4-37 圆形的塔溪提黑珍珠

(2)养殖历史

世界上优质黑珍珠主要来自塔溪提,产珠的黑唇贝属于暖水品种,其主要的栖息地是波利尼西亚的大环礁。其养珠业始于1962年。1965年得到了优质的珍珠。1975年美国宝石学院GIA认可养殖黑珍珠是“一种具有天然颜色的养殖珍珠”。最初在1977年出口只有6kg,约18.2万美元;到1996年已达5.48t,1.56亿美元;2003年产量达11t;自200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政府成功地将产量控制在8~9t,以确保质量和增加产值。

除了限制产量以外,法属波利尼西亚政府对所有塔溪提珍珠养殖商实施注册制度,并向他们提供养殖技术和推广技巧的培训课程。养殖户只能在珍珠和珠贝中选择其一;养殖户必须接受一连串的养殖技术和推广技巧,才可以获得注册以养殖珍珠或珠贝,以及取得贸易资格和出口证。而且成立专门的检测机构,对所有出口的珍珠质量进行检测,尺寸、珠层厚度、光泽不合格的珍珠不允许出口,以此确保珍珠质量与消费者的信心。

另外成立包括生产商和法属波利尼西亚政府在内的非赢利的组织,致力于在海外推广塔溪提黑珍珠,在全球加强宣传,从而提高塔溪提黑珍珠的知名度。

1.4.4 日本海水养殖珍珠

日本海水珍珠,也称阿谷屋(Akoya)珍珠,珠母贝为马氏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在日本称作Akoya贝)。由于日本最先用这种贝类养殖珍珠并大量出口,国际中通常把用马氏珠母贝养殖的珍珠称为Akoya珍珠。马氏珠母贝也广泛分布于朝鲜、中国、斯里兰卡沿岸等海域。因此,Akoya珍珠以前专指日本海水养殖珍珠,但现今的Akoya珍珠并不全部来自日本。

(1)基本特征

Akoya珍珠以小、圆、光泽强、伴色强而闻名,在商业上有“小灯泡”的美誉,优质者具有强粉伴色的珍珠,也被称为“樱花粉”“天女珠”等。其基本特征见表1-4-3、图1-4-38和图1-4-39。

表1-4-3 基本特征

图1-4-38 白色和奶油色的Akoya珍珠

图1-4-39 不同伴色的Akoya珍珠

(2)养殖历史

日本的养珠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海水珍珠产量曾多年居世界首位。1893年御木本幸吉发展了一种类似在中国使用过的技术,用珍珠成分胶结法第一次成功养殖出半圆形的珍珠。方法是在贝壳内贴上一个球状或半球状的核,一段时间后核上会覆盖一层半球形的珍珠层,切下后就是半球形的珍珠。1907年西川藤吉进一步完善了养殖技术,培育出了圆形的珍珠,这种技术一直沿用至今。1957年,日本珍珠产量超过24.3t,成为世界养殖珍珠的中心;1960年日本珍珠产量突破60t,1966年日本珍珠产量更是高达147t。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珍珠生产量和出口量有所下降,但平均年产量也大多在50~60t以上,出口量大多在40~50t以上;90年代以后由于海水污染、自然灾害严重、生产成本等问题,珍珠产量急剧下降。

同时,日本对珍珠生产战略也进行了调整:一方面采取输出技术的办法到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指导养殖,另一方面大量进口珍珠,利用其先进的漂白等优化工艺,把其经加工升级后和本土产珍珠一起出口外销。并由有关方面设置了海外珍珠养殖事业振兴会,以法律形式,根据下列原则对日本的珍珠养殖技术、加工工艺等进行保护:不公开、不传授养殖技术;生产的珍珠销售权归于日本等。

正是得益于重视海水珍珠养殖技术的探索、创新和保护日本先进的养殖、优化处理及珍珠加工工艺,虽然在产量上日本本国的海水养殖珍珠难以再续昔日辉煌,但在珍珠业产值和出口贸易方面依旧举足轻重,如在2003年日本珍珠出口就达10亿美元。

1.4.5 日本淡水养殖珍珠

20世纪40年代,日本养殖者用珠母蚌外套膜作核,获得成功,于是淡水珍珠养殖业迅速发展起来。日本最大的淡水湖琵琶(Biwa)湖曾是最重要的淡水养珠基地,其产品为淡水无核养殖珍珠,也称作琵琶珠(Biwa pearl)。珠母贝为许氏帆蚌,也称池碟蚌(Biwa pearly mussel,Hyriopsis schlegelii)。

自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琵琶湖被严重污染,淡水养珠业急剧萎缩。曾有报道,自2006年起,日本已停止淡水珍珠的养殖。

1.4.6 中国海水养殖珍珠

珠母贝主要为马氏贝。中国产的海水珍珠,也可称为Akoya珍珠。在国际上,有将中国海水养殖珍珠归为Akoya珍珠,也有将其单独分类。

(1)基本特征

中国海水养殖珍珠主要为白色,产品8.5mm以下是主流,其基本特征见表1-4-4和图1-4-40~图1-4-43。

表1-4-4 中国海水养殖珍珠基本特征

图1-4-40 中国海水养殖珍珠(一)

图1-4-41 中国海水养殖珍珠(二)

图1-4-42 中国海水养殖珍珠(三)

图1-4-43 中国海水养殖珍珠(四)

(2)养殖历史

我国北部湾沿岸的先民在历史上最早进行了采集和养殖珍珠,这一带的珍珠素有“南珠”之称,但近代的养殖则是于1958年在合浦开始的珍珠养殖试验。1961年我国第一个人工养殖珍珠贝珠池在北海东海湾建立,1965年成功收获。

1978年后,中国海水养殖珍珠迅猛发展,由年产量372kg发展到1990年4.5t,到1995年达27.2t。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海水珍珠养殖业陷入盲目扩张,曾造成产量剧增、价格下降、质量下降和众多养珠农户亏损。经过多年调整和发展,目前我国海水养殖珍珠年产量基本稳定,质量逐渐提高。

1.4.7 中国无核淡水养殖珍珠

无核淡水养殖珍珠之前主要使用两种珠母贝:三角帆蚌(triangle shell mussel, Hyriopsis cumingii)和皱纹冠蚌(cockscomb pearl mussel, Cristaria plicata)。皱纹冠蚌的产量大,质量低;三角帆蚌产量小,但质量高。皱纹冠蚌的一个蚌壳可插50个外套膜,每边25个,即产50颗珍珠;三角帆蚌的一个蚌壳可插24~32个外套膜,每边12~16个,即产24~32颗珍珠。

目前中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养殖基地主要使用三角帆蚌。

(1)基本特征

中国无核淡水养殖珍珠5~11mm是主流,其基本特征见表1-4-5和图1-4-44~图1-4-55。

表1-4-5 中国无核淡水养殖珍珠基本特征

图1-4-44 淡水养殖珍珠的颜色(一)

图1-4-45 淡水养殖珍珠的颜色(二)

图1-4-46 近圆形淡水养殖珍珠

图1-4-47 圆形淡水养殖珍珠

图1-4-48 椭圆形淡水养殖珍

图1-4-49 水滴形淡水养殖珍珠

图1-4-50 米粒形淡水养殖珍珠

图1-4-51 馒头形和算盘珠形淡水养殖珍珠

图1-4-52 馒头形淡水养殖珍珠

图1-4-53 连体淡水养殖珍珠

图1-4-54 “十字”形淡水无核连体养殖珍珠

图1-4-55 异形淡水无核连体养殖珍珠

(2)养殖历史

中国近代的淡水珍珠养殖则是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与日本琵琶湖自然条件类似的太湖进行,在1968年成功养殖出无核淡水养殖珍珠。此后,养殖区域扩展到长江中下游。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进行有组织的大量商业化养殖。

1983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使大量水塘被用于珍珠养殖,珍珠养殖业进入第一个新高峰。1984年江苏渭塘镇农民自发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专业珍珠交易市场。1985年诸暨珍珠市场建成使用。1989年国家允许流通过程中的有限制开放。1992年珍珠统一经营制度被取消,珍珠产业进入爆炸式快速发展期。1992~2005年,价格跌至116~333美元/kg。2007年,淡水养殖珍珠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峰,约为1800t。之后产量开始逐步下降,质量逐步提高。

1.4.8 中国有核淡水养殖珍珠

(1)基本特征

中国有核淡水养殖珍珠依据珠核不同,可有各种形状,尺寸可达20mm,甚至更大。其基本特征见表1-4-6和图1-4-56~图1-4-63。

表1-4-6 中国有核淡水养殖珍珠基本特征

图1-4-56 带“尾巴”的淡水有核养殖珍珠(一)

图1-4-57 带“尾巴”的淡水有核养殖珍珠(二)

图1-4-58 带“尾巴”的淡水有核养殖珍珠(三)

图1-4-59 各种形状的淡水有核养殖珍珠

图1-4-60 心形的淡水有核养殖珍珠

图1-4-61 五角形的淡水有核养殖珍珠

图1-4-62 纽扣形的淡水有核养殖珍珠(一)

图1-4-63 纽扣形的淡水有核养殖珍珠(二)

(2)养殖历史

有核淡水养殖珍珠在20世纪70年代初步试验成功,在21世纪初获得商业上的成功。有核淡水养殖珍珠见图1-4-64。

图1-4-64 淡水有核养殖珍珠

2001年,有以珍珠为核、多次插核养殖得到的“全珍珠质多次插核淡水养殖珍珠”上市的报道。全珍珠质多次插核珍珠是以珍珠为核,多次插核,形成的全珍珠质淡水有核珍珠,见图1-4-65。

图1-4-65 多次插核的淡水有核养殖珍珠

在2009年左右,各种异形的淡水有核养殖珍珠开始大量上市。2012年左右,超过11mm的正圆有核养殖珍珠规模化养殖成功。与常规珍珠插核部位不同的正圆形淡水有核养殖珍珠,因发明大王爱迪生而得名。据说爱迪生曾说“我可以发明很多东西,但是却无法在实验室中制造出珍珠”,因此研发养殖出该类有核珍珠的公司,便把此类有别于以往插核部位的有核淡水养殖珍珠以“爱迪生”来命名,以弥补发明大王的缺憾。“爱迪生”珍珠并非都是正圆的,表面常有皱起、斑点等缺陷,优良品率约为30%。“爱迪生”珍珠见图1-4-66~图1-4-73。

图1-4-66 12~13mm的“爱迪生”珍珠项链

图1-4-67 14~15mm的“爱迪生”珍珠

图1-4-68 18~19mm的“爱迪生”珍珠

图1-4-69 “爱迪生”珍珠的颜色

图1-4-70 “爱迪生”珍珠的颜色与光泽

图1-4-71 “爱迪生”珍珠的光泽

图1-4-72 “爱迪生”珍珠表面的皱起

图1-4-73 非正圆的“爱迪生”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