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对一件事物接触的时间越长,就越感觉到自身的浅薄,因为一时的兴起开始记录,边交流边学习边摸索,广博多样的鱼种以及由此结交到的各类朋友,既让我看到生命的精彩与厚重,又察觉到自身的局限与不足。当在朋友们的协助与督促下汇集成册时,这种惴惴不安愈发严重,一人的体验即使再真,总归有他的狭隘与局限,在还有众多鱼种尚待发现、自然生态堪忧的今天,个人蜻蜓点水散点式的试探,仅仅只是撩开自然淡水水体这本巨著薄薄一页中零碎的一角。即便如此,竭尽所能展露出的这一小角依旧有着诸多遗憾和缺陷,由此,成书的初衷更多的是交流、学习以及对自身一次重新的审视。从一开始的下水寻鱼到提笔记录再到最后成书,身边众多朋友自始至终给予了无限的支持鼓励与帮助,没有这些就不会有这本拙作的成型,他们中有一起野外的同好好友,他们是陶旭东、洪继宁、宋超、田俊、何光银、 黄勇、王桉先生,有绘画艺术方面给予建议和帮助的水彩艺术家尹朝阳、杨帆先生,在文字成稿阶段给予修正的阳涛平先生。作为合作伙伴的张志钢、彭作刚先生,在其间完成了大量的协调工作与科学论述方面的补充,他们的参与弥补了本人在淡水鱼科学理论上的不足。也要感谢我的艺术专业导师周向林先生,在百忙之中审阅拙作并为之作序。还有很多在此未能具体提及的朋友以及陪伴我参与野外考察的学生们,一并对他们的慷慨给予表示感谢。数年的积累,家人背后无私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感谢他们为此做出的付出。感谢湖北大学、湖北大学艺术学院以及诸多同仁们,一份赖以生计的岗位以及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是持续一件事情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感谢他们共同给予了我一处安宁的港湾。在网络时代,两江原生论坛使得各地的爱好者走在了一起,也直接促成此书的出版,如今自媒体时代,其在中国原生淡水鱼领域的影响还在持续。本书中的二维码为方便读者延展学习和交流所用,后续日常维护、管理、变更等不做另行通知。数天前,乡间野外,某局部区域禁渔保护措施的加强,使得当地溪流淡水生态较前些年略有缓解,在此,对这片土地上关注自然生态并为保护它们而正在做出努力的人们表示敬意,在大众普遍认知还需加强、保护监督措施有待完善的过程中,珍惜和保护我们身边的生态系统,使得我们的家园恢复它原本自然面貌,还需大家更多的努力。让我们为共同的家园与目标一同前行,让曾经的水下精灵回到它们本来的家园,让每一条河流重新恢复生机。
张国刚
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