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生鱼水彩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一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在目前国内水生生物学领域内找不到完全类似的书籍。对于大部分科研工作者而言,职业素养的核心要求就是必须要严谨而认真地对待每一条枯燥且繁琐的数据。而在艺术领域则更多追求的是灵感的获取和创作。艺术领域的感性和科学研究的理性,似乎天生就有相互排斥的一面,难以调和。

而这种“感性和理性的相互排斥”在这本书里得到了有机融合,迸发出使人耳目一新的火花。看着自己日常接触和研究的对象——中国的鱼类,被湖北大学张国刚老师用自己娴熟的画技精心绘制,色彩鲜艳、生动灵活地跃然纸上,内心的激动和兴奋难以尽述表达,同时张国刚老师对鱼类学的科学素养,让人感叹之余亦使人钦佩。

负责科学数据描述的西南大学彭作刚研究员,是中科院水生所走出来的博士,也是我的学生。这次他能跨界参与到非传统学术领域图书的编撰,运用自己坚实的鱼类学科知识对经过艺术加工后的鱼类图片进行初步的鉴别界定,对他无疑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突破。达尔文曾经说过“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诗意的感受能力”。作刚用这本综合了艺术审美和鱼类物种知识的图书,向达尔文先生致敬。

在自然学科领域,物种的种属关系会随着对物种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可能发生变更。这是长期存在的客观现象。这本特别的书为每个物种开设了云端数据的讨论区域,读者通过简单的二维码扫描,就可以即刻参与物种的讨论及其最新信息的交流,这是一次极具意义的大胆尝试,同时让这本书的生命力获得了极大的延展空间。负责此项目计划的“两江原生”,作为我国最早诞生的本土生物网络及组织之一,这十五年的坚持耕耘颇见成效。可以说“两江原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本土物种的研究历程。期望“两江原生”能在自然及物种的文化传播、科学研究和发展、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实施等多个维度,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科学的本质就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前进,而所得成果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助推剂。在此过程中,科学并不孤独,它总是能找到被大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就如本书做到的那样,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表现,以坚实的科学数据为基础,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大众同时推开了艺术和科学的大门。希望未来会有更多人投入其中,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跨界与别的领域优化结合,相信能迸发出更多、更绚丽的火花。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