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棚养猪猪的品种选择及繁殖
第一节 猪的主要品种
我国猪的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多种多样,有地方品种、培育品种,也有引进品种,各具特点,为选择优良品种和进行经济杂交提高了充足的素材。
一、我国主要的地方品种
我国大多数地方猪品种属于脂肪型。这种类型的猪胴体脂肪含量高,瘦肉率低,平均为35%~44%。外形特点是皮下脂肪厚,背膘厚4~5厘米,最厚处可达6~7厘米;体短而宽,胸深腰粗,四肢短小,大腿和臀部肌肉不丰满,体长和胸围大致相等。成熟较早,繁殖力高,母性好,耐粗饲、品质好、肉质优良且具有独特的风味。按照猪种的外形体质、生产性能及饲养管理方法的不同,我国猪种可分为华北型、华中型、西南型、江海型、华南型和高原型六个类型。我国主要的地方品种猪及其特点见表2-1。
表2-1 我国主要的地方品种猪及其特点
二、我国培育的品种
我国是从19世纪后期引进外国猪种进行杂交开始培育猪种,也有的是利用原有血统不明的杂种猪群加以整理选育而成的,至今新培育品种或品系约有38个,其中已通过鉴定的有12个,有6个品种曾作优良肉用型品种在全国推广。与引入品种相比,培育品种具有发情明显、繁殖力高、抗逆性强、肉质鲜嫩、无应激综合征和PSE肉;与地方品种相比,皮较薄,背腰宽平,大腿丰满,采食量大,生长速度、屠宰率和瘦肉率明显提高。平均产仔数9~12头/窝,20~90千克阶段日增重达600克,瘦肉率可达53%。不足是因培育品种在选育程度上远不及引入品种,所以品种外形整齐度差,体躯(后躯)结构不够理想,生长速度及料肉比、瘦肉率均低于引入品种。我国培育的品种猪及其特点见表2-2。
表2-2 我国培育的品种猪及其特点
三、引进的优良品种
我国从19世纪末期开始从国外引入猪种,这对我国猪种改良影响较大,引进的有中约克夏、巴克夏、汗普夏、苏白猪、大约克夏、长白猪等。20世纪80年代起,主要引入的有杜洛克、皮特兰、拉康伯、大约克夏、长白猪、迪卡猪等,这些猪种在我国长期进行繁育和驯化,已成为我国猪种资源的一部分,但有的猪种因不适应市场的变化而被淘汰。目前在我国推广的主要品种有大约克夏、长白猪、杜洛克、汉普夏、皮特兰等瘦肉型猪。其特点是生长速度快、胴体瘦肉多、屠宰率高,但产仔数较少、肉质较差,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高。引进的品种猪及其特点见表2-3。
表2-3 引进的品种猪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