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养车修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底盘零部件

一、概述

底盘(图2-7)是汽车的基础,在其上安装有发动机、车身及其各种附属设备。此外,还安装有电气设备的各机件。底盘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并保证汽车正常行驶。底盘由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组成。底盘具体包括的总成和部件有驱动轴、前悬架、后悬架、转向机、制动器等。

图2-7 底盘

二、驱动轴(半轴)

如图2-8、图2-9所示,驱动轴是带有三销轴总成和等速万向节总成的刚性轴,一整体式轴带滚柱轴承及轴承支座固定在发动机气缸体的后端,另一整体式轴安装在左边,与差速器相连。三销轴总成有三个脚,带球状衬垫,以减少滑动阻力,中间轴和三销节在一起是一个总成,等速万向节总成为球笼型,用花键与中间轴连接,由一个钢丝挡圈固定。万向节内充满润滑油脂,并有橡胶护套保护。驱动轴还配有驱动轴减振圈。

图2-8 前轮驱动车辆的驱动轴(右)拆解零部件

1—右等速万向节总成;2—等速万向节右钢丝挡圈;3,9—卡箍(大);4—等速万向节总成右护套;5,7—卡箍(小);6—驱动轴右减振圈; 8—三销轴总成右护套;10—右三销轴总成;11—轴承座;12—防尘罩;13—轴承

图2-9 前轮驱动车辆的驱动轴(左)拆解零部件

1—左等速万向节总成;2—等速万向节左钢丝挡圈;3,9—卡箍(大);4—等速万向节总成左护套;5,7—卡箍(小);6—驱动轴左减振圈; 8—三销轴总成左护套;10—左三销轴总成;11—弹性挡圈

三、前悬架

1.前悬架零部件位置

通过前横向稳定杆及1∶1 的减振器传动比,使前悬架的设计具有抗点头及抗下坐的特点。减振器的布置及设计使由于侧向力而导致的车轮外倾角损失减少到最小,提高了操纵及转向反应能力。前悬架零部件位置如图2-10所示。

图2-10 前悬架零部件位置

1—前副车架支撑杆;2—前副车架橡胶衬套;3—左麦弗逊式前减振器总成;4—前减振器柱防尘罩;5—前副车架总成;6—前横向稳定杆连接杆;7—右麦弗逊式前减振器总成;8—螺母;9—右前轮毂总成;10—前下摆臂外球节;11—右前下摆臂总成;12—右前下摆臂衬套和支架总成;13—横向稳定杆衬套;14—横向稳定杆;15—左前下摆臂衬套和支架总成;16—前下摆臂内球节;17—左前下摆臂总成;18—左前轮毂总成

汽车常识

前副车架是由液压成形管制成的,具有重量轻、结构强度高的特点。所有关键位置的几何尺寸是在前副车架制造好后进行机械加工的,以确保前悬架及转向系统部件的精确位置。

前副车架通过六个橡胶支承装配在车身上,除了减振器顶部支承及发动机和变速器的支承外,前副车架能提供所有前悬挂部件装配的位置。装配在前副车架前支承点和车身之间的前副车架支撑杆,能增加前副车架的刚度。支承点的布置能避免前副车架在侧向力下的位移,这种位移会产生不必要的转向作用。

2.前减振器拆解零部件

两个麦弗逊式减振器控制了前悬架的减振效果。螺旋弹簧轴与减振器轴偏置,在转弯过程中,这种布置能提供侧向载荷补偿,加强减振效果。

前减振器是双筒型结构,可以充气及加油。这种双筒型的结构允许减振器活塞在内筒内运动,在内筒上,内筒与外筒之间有一个卸油孔,这种结构使气穴现象减到最小,并消除了因外筒损坏而影响活塞运动的结果。

前减振器拆解零部件如图2-11所示。

图2-11 前减振器拆解零部件

1—螺母;2—前减振器回弹垫圈;3—螺母和垫圈组合件;4—前减振器上安装支座;5—轴承;6—前悬架弹簧上隔振垫;7—前减振器压缩行程缓冲块垫圈;8—前减振器压缩行程缓冲块;9—前减振器柱防尘罩;10—前减振器螺旋弹簧;11—前减振器柱总成;12—前悬架弹簧下隔振垫;13—前减振器冲击碗

修车知识

每个减振器包含一个减振单元、一个螺旋弹簧及一个上安装支座总成。螺旋弹簧位于减振器弹簧座及上安装支座总成之间,保持在压缩状态。弹簧两端的隔振垫减少了自前悬架传递到车身的噪声。在上安装支座总成下面,安装有一轴承,当转向系统工作时,该轴承可允许螺旋弹簧转动。在压缩行程限位缓冲块及减振器之间安装有一防尘罩,该防尘罩可保护减振器柱,以免其变脏或损坏。

3.前悬架拆解零部件

前悬架拆解零部件如图2-12所示。上安装支座总成由上安装支座、双层橡胶衬套及三个螺栓组成。橡胶衬套位于一钢制罩壳内,该钢制罩壳被压入上安装支座内。在橡胶衬套圆周有钢制镶入物,以防止在紧固减振器柱上的锁紧螺母时,对其造成过度压缩。橡胶衬套的轴与上安装支座的轴并不一致,这就使其能与偏置的螺旋弹簧轴对齐。在上安装支座的下面有三个凸耳,可供顶部轴承安装使用。轴承与凸耳间为过盈配合。如果需要,轴承可以更换。衬套为不可修理件,当需要更换衬套时,必须同时更换一个新的上安装支座总成。

修车知识

前减振器下端连接在前轮毂上,并以锁紧螺栓固定。前减振器上的一个柄脚位于前轮毂上,以确保前减振器有正确的导向。

前减振器柱位于内镶钢板的橡胶衬套内,该橡胶衬套与上安装支座组合成一体,前减振器柱用螺母及垫圈紧固。在前减振器柱端有一六角形的槽,当紧固前减振器柱固定螺母时,该六角形的槽可以用来限定前减振器柱,防止转动。前减振器柱在减振器内以一低摩擦材料密封。

一定角度的弹簧座与减振器体制成一体,同时也可作为前横向稳定杆连接杆的连接安装点。靠近减振器底部,有一焊接支架,该支架可用来装配前制动软管、ABS 传感器线缆,在右减振器侧,装配制动块磨损传感器线束。

图2-12 前悬架(一侧)拆解零部件

1—麦弗逊式前减振器总成;2,18—螺母和垫圈组合件;3,11,14—螺母;4—前横向稳定杆总成;5—前横向稳定杆连接杆;6,9,15,17—螺栓;7—前横向稳定杆固定支架;8—前横向稳定杆衬套;10—前下摆臂衬套和支架总成;12—前副车架总成;13—前下摆臂总成;16—前轮毂总成

汽车常识

位于前横向稳定杆上、每个衬套外侧的波纹垫圈可防止前横向稳定杆的侧向移动。前横向稳定杆的尾端,通过前横向稳定杆连接杆,连接于前减振器弹簧座上。这种布置,允许前横向稳定杆以与车轮行程成1∶1 的比率动作,提供最大的横向稳定效能。

四、 后悬架

1.后悬架零部件位置

后悬架通过纵臂具有抗提升控制,通过横向的上、下摆臂控制适宜的车轮外倾角的特点。紧凑的后悬架布置使车辆可以有较低且较宽的行李厢地板,而且,后悬架与行李厢不干涉。后悬架零部件位置如图2-13所示。

图2-13 后悬架零部件位置

1—后副车架橡胶衬套;2—后副车架总成;3—后横向稳定杆连接杆;4—后减振器总成;5—后悬架弹簧总成;6—后上摆臂总成;7—后轮前束调整支架;8—纵臂总成;9—后轮毂总成;10—后下摆臂总成;11—后横向稳定杆衬套和支架;12—后横向稳定杆;13—后轴动力缓冲器

2.后减振器拆解零部件

修车知识

如图2-14所示。

① 每种不同车型的后减振器是通用的,且后减振器为不可修理件。后减振器有130mm的压缩向下行程和70mm回弹减振行程。后减振器为双筒型结构,可以充气及加油。这种双筒型的结构允许减振器活塞在带有油孔的内筒内运行,该油孔介于内筒与外筒之间,这种结构使气穴现象减少到最小,并消除了因外筒损坏而影响活塞运行的结果。

② 减振器下部安装了一个不可修理的衬套,该衬套用螺栓连接在纵臂的延伸杆上。后减振器柱位于上安装支座内的衬套内,并用一个锁紧螺母与回弹限位盘固定在一起。上安装支座用两个固定于其上的双头螺栓及锁紧螺母与车身连接。

③ 回弹限位盘安装在后减振器柱锁紧螺母与上安装支座之间,当后减振器柱到达上极限位置时,回弹限位盘缓和其所受的力。压缩行程限位缓冲块垫圈及压缩行程限位缓冲块安装在后减振器柱上,当压缩行程到达其最大行程时,减缓减振器的工作。防冲帽安装在后减振器体顶部,当压缩行程到达其最大行程时,该防冲帽保护后减振器柱上的低摩擦密封装置免受压缩行程限位缓冲块的损坏。用一个软橡胶防尘罩保护后减振器柱,以免其变脏或受损坏。

图2-14 后减振器拆解零部件

1—后减振器防冲帽;2—后减振器柱总成;3—后轴动力缓冲器;4—螺栓;5—后减振器内防尘罩;6—后减振器柱防尘罩;7—后减振器压缩行程缓冲块;8—后减振器压缩行程限位盘;9—后减振器顶部安装支座总成;10,12—螺母;11—后减振器回弹限位盘

修车知识

如图2-14所示。

① 用铬钢制造的螺旋弹簧安装于车身及后上摆臂之间,每个弹簧都安装在上、下弹簧隔振垫之间,弹簧隔振垫可减少自悬架传递到车身的噪声。每个隔振垫都与弹簧直接相连。

② 下隔振垫安装在后上摆臂上的一个扁型孔内,拆卸时,必须先将其旋转90°,然后从扁型孔内拔出。下隔振垫内的切孔是供排水用的,装配时,必须与后上摆臂上相应的孔对齐。

3.后悬架拆解零部件

修车知识

如图2-15所示,后副车架通过四个橡胶支承点与车身连接,并为所有后悬架部件提供安装位置,后副车架通过四个螺栓及四个安全垫圈固定。两个前橡胶支承点空置,以控制侧向力导致的转向,后两个橡胶支承点允许以低速率向前或向后产生位移,以隔离路面噪声。

图2-15 后悬架拆解零部件

1,9,26,29,31,32—螺栓;2,20—螺钉;3—后轮前束调整支架;4—纵臂衬套;5,7,15,17,23,28—螺母;6—后减振器总成;8—后轴动力缓冲器;10—后悬架弹簧上隔振垫;11—后悬架弹簧;12—后悬架弹簧下隔振垫;13—纵臂衬套;14—纵臂连接球节;16—后上摆臂总成;18—后副车架总成;19—后横向稳定杆;21—后横向稳定杆固定支架;22—后横向稳定杆衬套;24—后横向稳定杆连接杆;25—后下摆臂护板;27—后总成下摆臂;30—后上摆臂衬套;33—纵臂总成

如图2-15所示,后上摆臂是由高强度钢制作、由手工装配而成的双壳型结构件,其上标有“L”或“R”的标记,以区分不同的装配位置。

① 在后上摆臂上有一凹陷处,作为螺旋弹簧的装配点,同时有一扁型孔,供弹簧下隔振垫安装。装配于其上的安装脚可供后横向稳定杆连接杆衬套装配用,该衬套用螺栓及锁紧螺母固定。

② 后上摆臂的内安装点通过一个衬套与装配于后副车架上的安装点连接,并且被一个螺栓及固定在后副车架上的螺母所固定。

③ 后上摆臂的外安装点与配有衬套的纵臂连接,并被一个螺栓及锁紧螺母固定。

修车知识

如图2-15所示。

① 后下摆臂由高强度钢制造,具有双C形截面,后下摆臂上无手工装配部件。其内安装点安装时配有一不可修理的衬套,该衬套位于装配在后副车架上的支架内,并且被一个螺栓及固定在后副车架上的螺母所固定。后下摆臂的外安装点与配有衬套的纵臂连接,并被一个螺栓及锁紧螺母固定。

② 在下摆臂的侧面有一冲压的方向箭头标记,在装配时应注意确保后下摆臂侧面的方向箭头指向上方,如果装配不正确,则后下摆臂会和后横向稳定杆连接杆接触,导致这两个部件的损坏。

③ 在每个后下摆臂向前的边缘上,有一手工装配的塑料护罩,该护罩保护后下摆臂免受石击而损坏。在该护罩上有一切口,供后横向稳定杆连接杆装配用,因此,首先要使护罩以正确的方位装配。

修车知识

如图2-15所示。

① 纵臂是一壁厚为5mm的空心球墨铸铁件。纵臂可控制车辆前束,防止车辆制动发飘,可使车辆有较低的侧翻中心,并能提供适宜的车轮外倾角补偿。

② 纵臂上有两个铸造安装脚,可供后制动钳安装用。在纵臂上压装有一个不可修理的、机械加工而成的轮毂心轴,该心轴可供后轮毂及后轮毂轴承定位,后轮毂轴承用一个螺母及可翻边定位的垫圈固定。在纵臂下侧的一个机械加工孔内压装有一个球形衬套,供后下摆臂连接用。在纵臂顶部的一个机械加工孔内,压装有一空心球形衬套,供后上摆臂连接用。在纵臂后部的延长部分,有一螺纹孔,用螺栓固定减振器下安装衬套。

③ 在纵臂前端装配有一柔性衬套,该柔性衬套用于控制因侧向力而导致的转向,并能提高乘坐舒适性,降低噪声等级。该衬套位于一机械加工的前束调整支架内,该支架用三个螺栓固定在车身上。该支架上螺栓连接孔上的开槽可以进行前束调整。在纵臂上铸有一道刻线及一个箭头,标明柔性衬套正确的安装方位,柔性衬套的安装方位对于确保衬套与前束调整支架之间正确的结合非常重要。

修车知识

如图2-15所示。

① 横向稳定杆用两个聚四氯乙烯衬套连接于副车架的后部,聚四氟乙烯衬套用螺栓及夹板固定。

② 后横向稳定杆的各端通过手工装配的后横向稳定杆连接杆与后上摆臂连接,后横向稳定杆连接杆上标有“L”或“R”的标记,以区分不同的安装位置。

③ 每个后横向稳定杆连接杆以球节连接方式与后横向稳定杆连接,以衬套连接方式与后上摆臂连接。球节与衬套连接方式可以提高对车辆侧翻的反应能力及效率。每个连接杆与后横向稳定杆连接时,必须使球节位于后横向稳定杆安装面的外侧,而螺母位于内侧。

五、转向机构

1.认识转向管柱及拆解零部件

很多车的转向管柱是可折叠的机构,在车辆遭遇严重撞击时,考虑到发动机和转向系统部件位置的移动,转向管柱上部可向远离驾驶员的方向滑动,而下部则可伸缩。转向管柱拆解零部件如图2-16所示。

图2-16 转向管柱拆解零部件

1—嵌钉;2—饰钉;3—转向柱密封盖;4—转向柱防尘罩;5,6,16,18—螺栓;7—螺母;8—转向管柱支架;9—转向管柱总成;10—转向柱锁芯;11—识别线圈;12—螺柱垫圈组合件;13—转向管柱调整解锁手柄;14—点火开关;15,21—螺钉;17—自锁螺母;19—自攻螺钉;20—转向/远光拔杆开关总成;22—旋转耦合器;23—刮水/洗涤拔杆开关总成

修车知识

如图2-16所示,转向管柱安装在一个单件式铸铝支架上,该支架与车身及仪表板梁连接。转向盘高度及倾斜度,在每个平面内都有50mm的调节量。为使倾斜度调节变得轻松,在每个调整终点处,都有一个平衡弹簧及限位衬垫。在转向管柱与前围隔板之间,有一个双壁式密封护圈。

2.认识液压动力转向机及拆解零部件。

动力转向机从一个锁止位置到另一个锁止位置需转2.86 转,橡胶波纹管护罩罩住转向齿轮齿条的运动区域。转向横拉杆一端装配在带螺纹的转向机上,并以锁紧螺母固定,可以起到转向系统对正的调整作用。转向横拉杆另一端用锁紧螺母固定在前轮毂处延伸出来的转向臂上。

修车知识

如图2-17所示,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主要包括两截式并可折叠的转向管柱、动力转向机、动力转向油泵、压力传感器(汽油型)、动力转向储油罐、转向油冷却器及转向油硬管和软管。

图2-17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组成

1—动力转向储油罐总成;2—动力转向油泵;3—转向油冷却器总成;4—动力转向机总成

如图2-18所示,液压动力转向机安装在位于前副车架后横梁之下的一个合适的位置上。由于动力转向机的安装点与悬架转动支点都是由精确机械加工而成的刚性前副车架确定的,故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转向齿轮齿条机构与悬架之间相对的设计几何尺寸关系。动力转向机由四个螺栓固定,其中两个穿过紧固动力转向机管的压板,另两个穿过处于转向阀单元一端的与动力转向机管一体的固定脚。一个带螺栓及螺母的双D 型机构将转向管柱固定在动力转向装置上。

图2-18 液压动力转向机拆解零部件

1—动力转向机总成;2,9—螺母;3—转向横拉杆球节;4—护圈;5—密封圈;6,7—供油管;8—波纹护罩;10,11—螺栓

六、制动系统零部件

1.制动系统布局及零部件

制动系统包括前盘式制动装置及后盘式制动装置,前、后盘式制动由带真空助力装置的双回路液压制动系统按对角方式分别控制。现在很多车型上,制动系统还带有防抱死(ABS)、电子制动力分配(EBD)、制动衬块磨损传感装置和电子牵引力控制(TCS)作为标准配置。制动系统布局及零部件如图2-19所示。

图2-19 制动系统布局及零部件

1—制动液液面开关;2—后制动块磨损传感器总成;3—后ABS传感器总成;4—ABS泵;5—后制动块磨损警示灯;6—ABS警示灯;7—制动系统/手制动/EBD警示灯;8—制动灯开关总成;9—前制动块磨损传感器总成;10—前ABS传感器总成

2.盘式制动器拆解零部件

修车知识

如图2-20所示。

① 每个前制动器由一个安装在轮毂上、单活塞、滑行制动钳总成及一个带通风装置的制动盘组成。制动盘的内侧由一个护板保护。在右制动器上,一个制动衬块磨损传感器连接在制动衬块内侧,并通过电线与后制动衬块磨损传感器串联在一起。传感器连接导线的接头位于发动机舱的内挡泥板上。

② 当液压压力传递到制动钳时,活塞向外伸展,迫使内制动衬块压靠在制动盘上。制动钳壳体受到反作用力作用,沿导向销滑行,带动外制动衬块与制动盘接触。如果制动衬块磨损得足够厉害,则会使磨损传感器连接导线断开电路,从而使仪表板上的制动衬块磨损警示灯变亮。

图2-20 盘式制动器拆解零部件

1—前制动衬块磨损传感器总成;2—螺钉帽;3—排空螺钉;4—前制动钳壳体;5—前制动钳止动弹簧;6—前制动钳活塞密封;7—前制动钳活塞;8—活塞防尘罩;9—前制动盘护板;10—前制动通风盘;11—前制动钳支架;12—螺栓;13—前制动衬块;14—前制动钳导销衬套;15—前制动钳导销;16—前制动钳导销饰盖

3.手制动(驻车制动)装置零部件

修车知识

如图2-21所示。

① 手制动含有一鼓式制动器,该鼓式制动器与主制动器的后制动盘组合成一体,由连接在位于前排座位间的手制动拉杆总成上的拉索控制。

② 手制动拉杆总成安装在中央通道上。在该系统中安装有一个传统的棘齿机构及一个由拇指操纵的释放按钮,用以锁止及释放手制动拉杆总成。在手制动拉杆总成上安装有一个报警开关,控制位于组合仪表上的手制动警示灯。当实施手制动时,报警开关将一根地线连接到组合仪表上,如果点火开关开启,则该地线使制动警示灯发亮。每次点火开关开启后,组合仪表会对制动警示灯的灯泡实施1次检查。

图2-21 手制动(驻车制动)装置零部件

1—手制动后拉索总成;2—手制动后拉索护管;3—手制动调节装置;4—后制动蹄片;5—后制动毂张紧装置;6—后制动护板总成;7—手制动拉索张紧装置;8—手制动前拉索;9—手制动调整螺母;10—手制动拉杆总成;11—手制动警示开关;12—后轴动力缓冲器

4.制动系统电子控制零部件

修车知识

如图2-22所示。

ABS是主动型传感器(它们接受来自ABS调节器的电源供给),它们将车轮速度信号传送给ABS控制单元。传感器安装在每个前轮的轮毂内及每个后悬架的纵臂内,非常靠近每个相关的车轮轴承内侧的密封装置。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密封装置含有一个带48对磁极的磁性元件,当车轮旋转时,密封装置内的磁极在ABS传感器内产生电压波动,该电压波动被转换成方波信号,并被输出到ABS控制单元。信号的频率与车轮的速度成比例。实际使用时,每个ABS传感器都由一位于发动机舱内或行李厢内的连接导线将其与整车线束连接。

图2-22 制动系统电子控制零部件

1—前ABS传感器;2—后ABS传感器;3—后制动衬块磨损传感器;4—前制动衬块磨损传感器;5—制动液液面开关;6—组合仪表;7—发动机控制模块(ECM);8—偏航传感器;9—转角传感器;10—自动变速器 ECU;11—诊断连接器;12—制动灯开关;13—牵引力控制开关;14—牵引力控制开关熔丝-乘客舱熔丝盒;15—点火电源熔丝-乘客舱熔丝盒;16,17—蓄电池电源熔断丝-发动机舱熔丝盒;18—ABS泵(调节器/控制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