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螟蛾类
螟蛾类属鳞翅目螟蛾科。在园林植物较常见的有黄杨绢野螟、棉卷叶野螟等。
1.黄杨绢野螟
【分布为害】又名黄杨黑缘螟蛾,属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于陕西、河北、江苏、浙江、山东、上海、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江西、四川、贵州、西藏等地。为害黄杨、雀舌黄杨、庐山黄杨、朝鲜黄杨等。幼虫常以丝连接周围叶片作为临时性巢穴,在其中取食,发生严重时,将叶片吃光,造成整株枯死。
【识别特征】成虫全体被白色鳞毛,体长20~30毫米。前胸,前翅基部、前缘、外缘及后翅外缘,腹部末端被黑褐色鳞毛,故称此虫为黑缘螟蛾。触角丝状,褐色,和身体等长。翅面半透明,有紫红色闪光。雌虫腹部较粗大,腹末无毛丛;雄虫腹部较瘦,腹部末端有黑色毛丛(见彩图2-15)。卵初产时白色至乳白色,孵化前为淡褐色。幼虫老熟体长42毫米,头部黑褐色,胸、腹部浓绿色,表面有具光泽的毛瘤及稀疏毛刺(见彩图2-16)。蛹纺锤形,棕褐色,腹部尾端有臀刺6枚。老熟幼虫在茧中化蛹,茧由丝缀合树叶构成,茧卵圆形,长40毫米。
【发生规律】1年发生3代,以幼虫在缀叶中越冬。越冬代幼虫3月下旬开始活动取食。越冬代及第1、2代蛹期分别为12~18天、6天和7~11天。幼虫一般6龄,少数5龄,越冬代幼虫则为9~10龄。成虫羽化后,夜间交配,次日产卵;卵多产于叶背,每雌产卵153~222粒。幼虫孵化后经5~12小时后开始取食,一生取食80~100片叶,取食期间常用丝连接周围叶片作临时性巢穴。越冬幼虫作巢后,即在其中蜕皮化蛹。
2.棉卷叶野螟
【分布为害】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为害秋葵、木槿、芙蓉、女贞、木棉、扶桑、蜀葵和海棠等园林植物。
【识别特征】成虫体长10~15毫米,淡黄色。头部浅黄色,胸部背面有12个黑褐色小点排成4行。前后翅内横线及外横线为波状栗色,前翅前缘近中央处有“OR”形的褐色斑纹,后翅中室端部有细长棕色环纹(见彩图2-17)。卵椭圆形,略扁,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淡绿色。老熟幼虫体长25~26毫米,体绿色,头部棕黑色,胸足黑色,体上有稀疏的长刚毛(见彩图2-17)。蛹纺锤形,红褐色。
【发生规律】北京1年3~4代,华南5代,以老熟幼虫在茎秆、落叶、杂草或树皮缝中越冬。翌年5月羽化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叶背,以植株上部最多。幼虫6月中旬至7月孵化,初孵幼虫多聚集于叶背啃食叶肉,3龄后分散为害,将叶片卷成筒状,幼虫潜藏其中为害,并有转叶为害习性,严重时将叶片吃光,7月下旬出现第2代成虫,8月底至9月上旬出现第3代成虫,11月份以幼虫越冬。
【螟蛾类的防治措施】
(1)消灭越冬虫源。如秋季清理枯枝落叶及杂草,并集中烧毁。
(2)在幼虫危害期可人工摘虫苞。
(3)发生面积大时于初龄幼虫期喷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敌敌畏1份+灭幼脲3号1份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
(4)开展生物防治。卵期释放赤眼蜂,幼虫期施用白僵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