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一、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
1.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或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其影响或干扰强度超过了植物能够忍耐的限度,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以致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不良、品质变劣、产量下降,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和园林景色,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园林植物病害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病理变化过程,首先是理化机能发生变化,进而组织结构变化,最后形态异常。正是由于这个特征,园林植物病害区别于机械损伤,而植物病原线虫、螨类、原生动物、寄生性植物、缺素等造成的植物不适,也有一个类似的病理变化过程,故属于植物病害的范畴。此外,园林植物病害必须具有经济损失的特点,例如美丽的郁金香杂色花是病毒侵染所致,不但没有经济损失,反而提高了经济价值,故不属于病害范畴。
2.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
园林植物遭受到病原物的侵染后,会造成得病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以及种子等不正常的表现。我们把有病植物的组织和形态所表现的异常状态,称为病害的症状。
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分为病状和病征两大类。病状是指园林植物生病后,植物体本身发生的各种不正常的变化,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病征是指在植物生病的部位出现的病原物所构成的特征性结构,包括粉状物、霉状物、粒状物、菌核、菌脓五大类。
(1)病状的类型
① 变色 植物生病后感病部位颜色发生变化,包括褪色、黄化、花叶、着色等几种类型(见图1-18、图1-19),一般病毒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常表现变色症状。
图1-18 牡丹花叶
图1-19 牡丹黄化
② 坏死 是指园林植物细胞或组织死亡的现象。发生在叶部的坏死称为叶斑,叶斑因形状不同而称为角斑、圆斑、梭形斑、轮纹斑、环斑、条斑等。因颜色的不同而有黑斑、紫斑、灰斑、褐斑等名称。叶斑病常造成叶片脱落或早枯。发生在茎部或枝干上的坏死称为溃疡或疮痂。茎部病斑发病严重时,可引起茎或枝干枯死,或造成植株的倒伏。果实上也常发生各种形状的坏死斑点,而引起果实的畸形、腐烂或早期落果。坏死常见类型见图1-20~图1-25。
图1-20 月季黑斑病
图1-21 梅花炭疽病
图1-22 圆柏叶枯病
图1-23 龙爪槐溃疡病
图1-24 樱花褐斑穿孔病
图1-25 一串红猝倒病
③ 腐烂 是园林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坏死而解体的现象,多发生在肉质肥厚的器官。根、茎、花、果实等器官的腐烂分别称为根腐、茎腐、花腐和果腐。腐烂又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腐烂的组织或器官如很快失水,使病部干缩,称为干腐。如失水过程进展缓慢,则称为湿腐。如腐烂组织的中胶层被破坏,使细胞解离,则称为软腐(见图1-26、图1-27)。
图1-26 君子兰细菌性软腐病
图1-27 杨树烂皮病
④ 萎蔫 植物根、茎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不可恢复的凋萎现象称为萎蔫。植物的萎蔫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缺水引起的萎蔫,称为生理萎蔫,一般是可逆的。根或茎基部受病原物侵染所引起的萎蔫,称为病理性萎蔫,一般是不可逆的;萎蔫根据失水快慢的程度分为青枯、枯萎和黄萎(见图1-28、图1-29)。
图1-28 美人蕉青枯病
图1-29 仙客来枯萎病
⑤ 畸形 植物生病后在组织结构上表现反常的变化,使植株的外形出现各种畸形的病状。如细胞组织生长受到抑制,常表现株形矮化,叶片皱缩,或产生细叶,呈线条状;细胞和组织的增生可造成全株徒长或局部器官的肿瘤、丛枝状或发根等病状;有的表现为器官的变态,如花器变为叶片不能结实(见图1-30~图1-33)。
图1-30 山茶饼病
图1-31 桃缩叶病
图1-32 泡桐丛枝病
图1-33 月季根癌病
(2)病征的类型 由菌物和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常在病害发展的一定阶段,于病植物上产生由病原物所构成的特征性结构称为病征,主要有以下5种类型。
① 粉状物 粉状物可以直接生于植物表面,也可在植物表皮下及组织中产生,以后破裂而散出。粉状物又分为四种类型,锈粉、白粉、黑粉、白锈。
锈粉:初期于植物病部表皮下形成黄色、褐色或棕色疱斑,破裂后散出铁锈状粉末,称为锈粉,为锈菌所致病害特有的表现,如玫瑰锈病、草坪草锈病(见图1-34、图1-35)等。
图1-34 玫瑰锈病
图1-35 草坪草锈病
白粉:多在得病植物叶片正面表生大量灰白色粉末状物,为白粉菌所致病害的特征,如月季白粉病、芍药白粉病(见图1-36、图1-37)等。
图1-36 芍药白粉病
图1-37 月秀白粉病
白锈:先在得病植物的表皮下形成白色脓疱状斑,破裂后散出灰白色粉末,称为白锈,为白锈菌所致病害的病征,如矮牵牛白锈病(见图1-38)。
图1-38 矮牵牛白锈病
黑粉:于植物病部形成菌瘿,瘿内充满大量黑色粉末状物,形成黑疸,为黑粉菌所致病害的病征,如禾谷类植物的黑粉病及黑穗病(见图1-39)。
图1-39 草坪草黑粉病
② 霉状物 霉状物是真菌病害在植物表面所构成的特征,其着生部位、结构色泽常因真菌类群不同而异。
a.霜霉 多于病叶背面,由气孔生出白色至紫灰色形似短绒的霉状物叫霜霉,为霜霉菌所致病害的特征,如葡萄霜霉病(见图1-40、图1-41)。
图1-40 葡萄霜霉病病叶
图1-41 葡萄霜霉病病果
b.霉层 植物任何得病部位所呈现的霉状物,并具有各种色泽,分别称为灰霉、绿霉、黑霉、赤霉等,如非洲菊灰霉病(图1-42)、散尾葵霉污病(图1-43)等。
图1-42 非洲菊灰霉病
图1-43 散尾葵霉污病
③ 粒状物 在植物病部产生大小、形状、色泽、排列方式等各不相同的小颗粒状物,多数呈针头状、暗黑色,为真菌所构成的特征,如大叶黄杨炭疽病(图1-44)、苹-桧锈病(图1-45)等。
图1-44 大叶黄杨炭疽病
图1-45 苹-桧锈病
④ 菌核 菌核是真菌的一种特殊结构,其形态、大小差别很大,有的似鼠粪状,有的如菜籽状,多数黑褐色,常着生于植物受害部位,如菊花菌核病等。
⑤ 菌脓 大部分细菌性病害可在植物感病部位溢出含有菌体的脓状黏液,一般呈露珠状,或散布在病部表现成为菌液层,如君子兰、鸢尾细菌性软腐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