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物质是有意识的吗
人类的意识 
在我们的常识中,只有人类才谈得上有“意识”。
当然,人的意识被研究得最多。因为意识已经成为多个学科的研究对象。意识问题涉及的学科,包括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哲学等。这些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对意识进行的研究使人们对人类的意识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最初的心理学仅仅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那时意识问题完全是哲学讨论的问题。直到被公认为现代心理学的创立者——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使心理学脱离了哲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后,意识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直至20世纪50年代,认知科学的飞速发展,为研究意识问题又开辟了许多新的途径,终于使意识问题的研究走上了科学的轨道。尤其是DNA模型创立者——克里克等人的努力,使这个问题在神经科学研究的范围内,也占据了相当大的位置。也就是说,意识的研究已经从哲学到心理学再回归到生理学。
这表明意识是具有生理学基础的科学现象,也即是有物质基础的生理现象,与大脑细胞和DNA都有密切关系。
现在都知道,遗传基因是可以改变的。个体或种群随着对环境的适应,会通过基因的改变来繁殖生成更有适应性的后代。在后面的讨论中,我们会看到,基因改变的信息,不只是来自于个体的经验或意识,也会来自群体的经验或意识。这需要解释。
比较科学的定义说,意识是生物体基于对外界的感知,从而通过各个接收器官形成脑电流传送给大脑的一个电流交换的表现;这样的表现被储存在大脑分管记忆的区域;反复接触同一个事物,会重复刺激产生相同的脑电流,从而刺激大脑中记忆部分中的以往意识,这也就形成了记忆了 ,因此意识也是形成记忆的基本组成部分。
对人类而言,意识是人对环境及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
同时,对意识的研究也扩展到对潜意识和无意识,当我们从生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时,就更具有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至于潜意识,是人们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实际上,潜意识也好,无意识也好,其实都是意识的一部分,是意识的不同状态或阶段,或者说是被我们压抑或者隐藏起来的意识。潜意识蕴藏着我们一生有意无意、感知认知的信息,但是在某个时机能自动地排列组合分类,并产生一些新意念。所以我们可以给它指令,把我们成功的梦想、所碰到的难题化成清晰的指令经由意识转到潜意识中,然后放松自己等待它的答案。有不少人苦思冥想某一问题,结果却在梦中,或是在早晨醒来,或在洗澡时,或在走路时突然从大脑里蹦出了答案或灵感。由于这种潜意识的闪现是暂态的,如果不经意间放过去了,其后会忘记。所以我们要准备好纸和笔,随时记下突然而来的灵感。我自己往往在凌晨半醒状态时,会有最清楚的思路和构想,包括好的诗句或某个推理,如果不记录下来,早上完全清醒后,反而记不起来,忘掉了。因此,我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放在枕边,在清晨醒来时,随时记下这种所谓的“灵感”。
人类所具有的各种意识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和历史、文化、经验的积累而显得非常强烈,例如自我保护意识、身份认同意识等。并且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环境的人的意识是不同的。由此在哲学上衍生出“意识形态”的概念,定义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群体的社会观念集合。可见意识的概念是动态的。
意识尤其受环境的影响,不可能超越环境产生出脱离环境的意识。意识受环境限定的特性非常重要,这定义了意识与思想的区别。不会有超越环境的意识,但是有超越环境的思想。思想可以“天马行空”,意识只是对环境的本能的反应,是基于对所处环境的判断作出的反应。因此,人类既有意识,更有思想。这种复杂的形态有时会模糊了人类意识和思想的界线,从而将思想与意识混为一谈,当成人类独有的专利。
那么,意识是不是只是人类的专利呢?不是,人们发现,动物也是有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