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检疫和预防接种
(一)检疫
检疫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动物进行检疫和宰后检验,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认真进行监督检查,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检疫分为国境检疫和国内检疫两种。
1.国境检疫
为了保护国境不受国外动物疾病的侵入,凡从国外输入的动物及其动物产品,必须通过国境兽医检疫部门检查,证明是健康无病的动物或合格产品方可入境,并在指定地点通过。凡是疫病动物及其产品不允许入境。
2.国内检疫
为了保护国内各省、市、县、乡、村不受邻近地区动物疫病的侵入,防止疫病自疫区传出,对进入、输出或经过本地区或对原在本地区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加工检疫以及农牧场检疫等。农产品的检疫是国内检疫的基础,要定期对本场内的动物进行疫病检查。如发现动物疫病流行时向兽医卫生防疫部门提出疫情报告,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就地扑灭,防止传播。
(二)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可使动物获得特异性抵抗力,以减少或消除传染病的发生,根据应用时机的不同,分为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两种。疫苗从大范围分有细菌性疫苗和病毒性疫苗两大类。正确使用疫苗是预防动物疾病的有效措施。
1.疫苗的使用方法
① 疫苗接种使用要根据疫苗的特性和免疫效果,选择合适的时机,应考虑疾病的流行情况,动物的健康状况和气候影响等情况。一般在断喙和阉割时不接种疫苗。
② 在疫苗接种时剂量必须准确。须按标签的说明正确稀释疫苗,有专用稀释剂的疫苗必须用专用稀释剂。
③ 兽用生物制剂必须按照说明书或瓶签的内容及其他有关规定使用,使用时应详细登记疫苗的品种、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有效期、储存条件、注射地点、日期和动物数量,以备查验。
④ 预防注射的注射器应洗净,煮沸,针头应逐头更换,不得在同一注射器中混用多种疫苗。
⑤ 液体疫苗使用前应充分摇匀,每次吸苗前再充分摇匀。干冻苗加入稀释液后,经充分振摇和全部溶解后方可使用。
⑥ 使用抗病血清,应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早期使用,如发生某些过敏反应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如注射肾上腺素等。
⑦ 弱毒活疫苗首次使用可能引起动物严重反应,正在疫病潜伏期的动物使用后,可加重病情,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在防疫前要对每批疫苗进行1个月左右的安全试验,并观察半个月,确认安全后方可全面防疫。注射弱毒苗的前后10天不得饲喂或注射任何抗生素、磺胺类或抗病毒药物。尤其在免疫前后滥用抗生素,会造成免疫失败。
⑧ 动物注射疫苗后应加强饲养管理水平,减少应激使其早产生免疫力,并提高动物的抗病力。
⑨ 疫苗只能防病,不能治病,而抗病血清也只能用于病初治疗或紧急预防。某些生物制品仅对相应的疫病有效,而对其他疫病无效。
⑩ 疫苗稀释后应立即使用,并于4小时内用完。疫苗严禁用热水、温水及含氯等消毒剂的水稀释。
饮水免疫时,忌用金属容器。特禽在饮水免疫前停水4~6小时,时间长短可根据温度高低适当调整,要保证每只特禽短时间内都能充分饮水,饮完水经1~2小时再正常给水。
兽医和防疫人员在使用疫苗过程中也应注意自身防护,特别是使用人畜共患病的疫苗及活疫苗时应及时做好自身消毒以及使用后的清洁工作。废弃的生物制品及其使用工具都应做无害化处理。
2.溶液稀释的计算
溶液稀释口诀为:大小分子差,除以小分子,去乘溶液量,便得应加水量。比如:现有20%的食盐溶液30千克,要将它稀释成16%的溶液,需要加多少水?方法:大小分子差,即20-16=4;除以小分子,即4÷16=0.25;去乘溶液量,30×0.25=7.5(千克)。
(三)人与动物的共患病
人与动物的共患病在预防医学上有重要地位,它具有广泛的动物宿主。人畜共患病不仅危害人群,而且危害动物和畜禽。在WHO所分类的1415种人类疾病中,有62%属于人畜共患病。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人畜共患病通常可分为五类:
(1)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这类疾病种类繁多,较难诊治,是人类健康最大的危害,狂犬病是这类疾病的代表,此外还有流行性出血热、猴痘、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疯牛病和由SARS病毒引起的非典型性肺炎等疾病。
(2)由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结核病,不仅可以在人类之间相互传播,也可以由犬、猫、牛等动物传染给人类;其他较常见的细菌病还有沙门氏菌病、李斯特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猪丹毒、猪链球菌病、鼠疫、炭疽病等,主要传染源是鼠类、畜禽及其肉、蛋、奶产品。
(3)由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鹦鹉热,就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致,人感染鹦鹉衣原体会出现发热和肺炎;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恙虫病是一种恶性流行性人畜共患病,以突然发热、溃疡、淋巴结肿大和皮疹为特征,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4)由真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皮肤真菌病,仅能用抗真菌药物控制,如果人一旦感染这类疾病,根治较为困难。
(5)由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弓形体病、旋毛虫病、绦虫病、包虫病等,传染源主要是原虫、吸虫、线虫和绦虫等。
人与动物共患病侵袭范围广泛,从皮肤到神经系统,从消化道到呼吸道。人与动物的共患病一般医生或兽医不熟悉。而绝大部分人与动物共患病一般医院不能进行诊断,因此难以及时治疗和及时采取措施。特异症状,均需实验室诊断,一般医院尚未能办到。
人与动物共患病,病种、病原、宿主多样:各种病原小到病毒,大到寄生虫,可引起各种各样疾病。这种病原可感染人类及各种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畜禽及昆虫),因此预防工作比较复杂。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采取行之有效的组织和技术措施,以控制人与动物共患病的蔓延。
我国一些主要人与动物共患病,由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做了大量工作,发病率显著下降。但现在由于少数人卫生保健意识不强,有些地方仍有暴发,既造成经济损失,又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如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和流行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近年来,玩赏动物(犬、猫、鸟)纷纷进入家庭,寄生虫、致病菌和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猫抓病、狂犬病、鹦鹉热等随之侵袭着人群,应当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四)发生疫病的控制与扑灭措施
① 向当地兽医防疫部门报告疫情,报告内容包括发病数量、死亡情况、主要症状和剖检结果等,以便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于病原不明的情况,应将动物病料及时送至兽医部门检验。
② 隔离患病动物及时治疗,尽量缩小患病动物活动范围,以便于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
③ 封锁疫区,控制传染来源。就地消灭疾病,在封锁期间禁止畜群调运,疫区出入道口要设立标记牌,禁止车马行入,必要时可设立消毒池。严格消毒,防止疾病继续扩散蔓延。
④ 疫区病死动物或痊愈后经过一定的时间未发现患病动物现场及可能污染的场所,经过彻底消毒即可解除封锁。患病动物饲养的场地、圈舍、用具以及其他污染物必须严格消毒。患病动物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应堆积发酵15~30天,做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作肥料。病死动物的尸体不可随便乱抛,更不能宰食,以免散播病疫或发生肉食中毒。处理病死动物内脏,应烧毁、深埋或化作工业原料,以防疫病扩散。
⑤ 坚持自繁自养。为了防止引种带入疾病,可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育种。需要从外地引种饲养必须了解引进动物所在地的疫情,运入引进的健康良种动物,必须隔离半个月至1个月,经观察确认无病后才能与本场动物合群饲养、自行繁殖,防止引入动物带进病原体,以减少疫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