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火鸡常见疾病防治
(一)新城疫
本病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自病鸡呼吸道、消化道排出的病毒,经污染空气、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以饲养密度过大、创伤和交配等接触性传染为主。各种日龄的火鸡均可感染,尤其是雏火鸡更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寒冷季节更易流行。
1.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垂头缩颈,翅膀下垂,常待在暗处,不食,体温升高至43~44℃,冠髯变暗红色或蓝紫色,呼吸迫促,腹泻,粪便呈绿色或血色,严重脱水,震颤,颈斜,腿、翅麻痹,死亡率高。
剖检可见腺胃乳头、肌胃角质下层、肠道黏膜有出血点。本病可见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出血明显。急性型严重时形成溃疡。呼吸道、心脏及全身脂肪组织有出血点。慢性型仅见肠黏膜出血或偶见溃疡灶。
2.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变可做初步诊断。确诊需采取血清或用免疫荧光试验,检查病料中的病毒抗原确诊本病。
3.防治方法
此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引进新火鸡必须严格检疫后确认健康才能入群饲养,防止带入病毒扩大传染,并用免疫法防治。10日龄用新城疫Ⅱ系弱毒疫苗滴鼻,每只1滴(按1∶20比例稀释),5周龄和9周龄时分别接种1次。对于1月龄以上的火鸡,用新城疫苗Ⅰ系疫苗按1∶100比例稀释后进行翅根刺种,接种后3~5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2年。发现病火鸡及时封锁疫区,捕杀病鸡,严密无害化处理病火鸡并对鸡舍场地、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二)黑头病
本病又称盲肠肝炎,为火鸡特有的疾病,是由一种叫作组织滴虫的原生动物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火鸡的盲肠和肝脏。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传染,主要发生于夏季,多发生于3~12周龄的雏火鸡,成鸡多为隐性感染。
1.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缩头垂翅,怕冷,身体蜷缩挤堆,常将头伸在翼下,呆立于鸡舍一角,打瞌睡。病鸡早期食欲减退,逐渐绝食,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的水样稀粪;急性严重病鸡排出带血的粪便,或完全是血液。病后期有的病鸡头部皮肤瘀血,呈蓝紫色,故有“黑头”之称。病程通常为1~3周。病愈鸡的粪便中仍有原虫,带虫时间可达数周至数月。
2.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不喂腐败变质或不卫生的饲料。控制鸡盲肠虫,特别是异刺线虫。要在有网的场地上饲养,远离其他家禽,火鸡场不得同时养其他鸡,并勿使用养过鸡两年以上的场地。火鸡5~8周龄时在饲料中不断配用杀灭原虫药物,如用左旋咪唑驱虫1次,用量以每千克体重36克疗效良好。治疗本病用呋喃唑酮(痢特灵),按0.03%~0.04%的比例拌入饲料中让鸡自食,连续喂给7~8天。药物必须充分研细后和饲料搅拌,以防中毒。严重病鸡在用呋喃唑酮(痢特灵)治疗的同时,可用青霉素100万单位混于1000毫升水中,一半拌料喂给,另一半饮水,1天3次,连续5~7天,疗效较好。此外,也可用卡巴胂片(含量0.3克),每片溶于10毫升水中,每日灌服1毫升,连服1周即可治愈。2%灭滴灵(甲硝哒唑)拌料(预防量用量减半)连用3~5天可以控制和治疗此病。
(三)亚利桑那杆菌病
本病为幼火鸡的一种传染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状。病原是肠道中的亚利桑那杆菌,主要是通过蛋壳传染,饲料、饮水被病火鸡粪便污染可加速本病在禽群中的流行。4周龄以内的雏火鸡最易感染。死亡多见1周龄病雏火鸡。
1.症状
患病幼火鸡精神萎靡,垂头闭眼,羽毛松乱,拒食,腹泻,粪便多呈黄白色,有时带血,肛门周围羽毛被稀粪黏糊;当细菌侵入脑神经时会出现运动失调,蹲伏不起,行走困难,震颤;少数表现单眼或双眼眼球浑浊或失明。有些病雏火鸡颈扭曲。成年病火鸡带菌者无症状。
剖检死于败血症的幼火鸡不见明显病变,有的发现有腰膜炎,肝脏肿大有黄色斑纹,胆囊扩大,心脏变色;少数病幼母火鸡可见卵巢炎或输卵管炎。多呈全身性败血病变。肝胆肿大呈土黄色,有斑纹,胆囊和脾肿大。心肌肿胀表面有出血点,肺有大小脓肿,气囊、腹腔和胸腔有微黄干酪状渗出物,大小脑充血。
2.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剖检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取病死火鸡的心血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染色阴性大小杆菌。
3.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种蛋及孵化用具,勿将雏火鸡及其他家禽的雏禽混养,以隔离传染源。治疗用磺胺嘧啶(0.2%~0.25%)、磺胺二甲基嘧啶(0.5%)以及庆大霉素或新霉素拌于饲料或饮水中,连喂2~4天。屠宰前几天应停用磺胺类药物。
(四)雏火鸡白痢
本病是由白痢沙门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雏火鸡。
1.症状
病鸡精神萎靡,翅膀下垂,羽毛松乱,眼闭如瞌睡,食欲废绝,拉白屎(石灰样粪便),肛门常沾粪污,身体虚弱;最后衰竭而死亡。
2.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育雏室保持清洁干燥,勤换垫草,防止食槽水盆被粪便污染,并在入孵前对种蛋进行消毒,孵化器具和场地严格消毒。治疗本病每只雏鸡用0.1克鲜大蒜,捣碎后混于饲料中喂给,每天1次,连服3天有防治效果。在病雏火鸡的饲料中添加1%磺胺脒或每只雏火鸡每天喂20~30毫克土霉素,连服3天。
(五)火鸡霍乱
本病又称巴氏杆菌病,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源是病禽和带菌禽,病菌随污染的排泄物、分泌物和病死尸体扩散,经饲料、水、飞沫传播,而各种应激因素是发病和流行的重要诱因。本病主要见于早上开料时,尤其是肥胖火鸡。
1.症状
最急性型几乎不见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一般病症为精神委顿,羽毛松乱,离群不爱活动,瞌睡,食欲减退或废食,下痢,排出灰白色、黄绿色或灰黄色稀粪。有的呼吸困难,冠和肉垂、皮瘤呈青紫色并肿胀。病程1~3天死亡。慢性型多流行于后期成龄火鸡,表现肉垂、皮瘤肿大,关节肿胀,伏地不起或跛行,病程延至1~2个月,多数死亡者影响生长和产蛋。
剖检:突然死亡除一般性败血症变化外,常无明显眼观病变。急性型病火鸡在心外膜和心冠脂肪上有出血点;肝肿大,有灰白色小坏死灶,表面有出血点;瘀血,表面散布针尖大小的黄白色坏死点,胆囊胀满;肺有出血点;脾、肾、淋巴结等组织均有出血变化。慢性型病火鸡仅见肺、气管、气囊、鼻腔、胃、肠等局部有坏死灶,内有干酪样物。
2.诊断
本病根据发病、临床症状和病变的特征性可做初步诊断。确诊需在实验室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和实验动物发病试验。
3.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清洁卫生及消毒,妥善处理病死火鸡和污染物。引进新火鸡必须隔离观察1~2周,证明健康无病方可入群饲养,并在8~10周龄肌内注射霍乱疫苗,12~15周龄再接种1次。发生本病立即将病火鸡隔离治疗。用土霉素0.05%~0.1%混于饲料中连喂5~7天或用金霉素按每千克体重40毫克,连喂3天,并对鸡舍、用具等用3%来苏儿或5%漂白粉等药液进行消毒。病死禽尸体一律销毁或深埋。
(六)球虫病
本病主要是由艾美尔属的球虫寄生在盲肠和小肠内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外界潮湿高温,饲料、饮水被污染,饲养密度大均可诱发本病。本病主要危害3月龄内的幼火鸡。
1.症状
患病鸡精神委顿,呆立羽松,严重贫血,消瘦,排出带有白色水样或带血的粪便,肛周围羽毛黏糊。
剖检可见到的典型病变是小肠、盲肠壁出血,增厚,严重时出现糜烂,肠内有血样内容物或血液。
2.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的特征可做初步诊断。从病变肠黏膜、肠内容物和粪便中检出球虫裂殖子和卵囊即可确诊本病。
3.防治方法
把幼火鸡和成年火鸡分开饲养,防止带虫鸡感染幼火鸡。火鸡要多喂些复合维生素或青绿饲料以增强火鸡抗病能力。发病期间要限制麸皮及贝壳粉的用量,因这两种饲料有促进球虫发育的作用。饲养场地要保持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新土,注意向鸡舍内撒些热草木灰。定期用20%热碱水对饲养用具消毒,鸡舍地面可用20%生石灰水消毒。鸡舍中的粪便必须每天清除,堆积发酵5天以后可杀死粪便内全部卵囊。
火鸡严重感染球虫病,目前治疗多采用下列药物:①磺胺喹吖恶啉0.05%、磺胺二甲嘧啶0.2%、磺胺吡嗪0.03%,饮水喂药,连喂7天左右,即可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用作预防给药浓度减半;②按每千克精饲料用1~2片痢特灵(每片0.1克),喂药时可用水将药片化开后拌饲料,连喂药3~5天,有较好的治疗效果;③按每只幼火鸡每天用金霉素5毫克剂量喂药,将金霉素溶于水中,再拌入饲料内喂给或作饮水用,连喂药5~7天或喂到无血便后3天为止;使用抗生素液必须随用随溶于水,并在2小时内用完,以防药物失效;④每100只雏火鸡,每天喂给40~90克鲜韭菜,喂前先将韭菜切碎,混于饲料中,连喂10天有效;经常喂韭菜还有预防作用。
(七)蛔虫病
火鸡蛔虫病是火鸡常见的肠道寄生线虫病。成虫主要寄生于肠道,特别是在小肠内寄生。饲养场地不卫生、饲养密度过大、管理差,火鸡吞食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各龄期的火鸡均可受侵染。
1.症状
火鸡寄生蛔虫后羽毛松乱,鸡体消瘦或拉出虫体。
2.诊断
取粪便镜检出蛔虫成体和虫卵可确诊为蛔虫病。
3.防治方法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饲料和饮水要保持清洁,健康鸡不要接触病鸡粪便,勤清扫粪便并堆积发酵处理,病鸡污染过的场地要消毒。防治方法:常用左旋咪唑20~25毫克/千克体重混饮或1次顿服驱蛔灵200~250毫克/千克体重,将药片研碎拌入饲料中喂服。如有必要,1周以后再喂药1次。
(八)曲霉菌病
本病主要是由烟曲霉菌、黄曲霉菌和土霉菌引起的传染病。雏火鸡易感性比成年火鸡高,主要是火鸡吃了发霉饲料和吸入了霉菌孢子,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尤其是饲养管理不善、饲养条件差、雏火鸡营养不良等可促使火鸡发生此病。雏火鸡发病的死亡率较高。
1.症状
病鸡发病多呈急性发作,精神委顿,喜卧,发病时出现体温升高,减食或拒食,瘫痪等症状,并迅即死亡。病程稍长的表现为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渴欲增加,伸颈气喘,离群蹲在一角,后期下痢,有时还出现麻痹或惊厥。病程2~4周死亡。病程延长转为慢性,表现为精神委顿,食欲不振或不食,消瘦,喘息,皮肤呈蓝紫色,少数病鸡出现头颈扭曲等神经症状。
剖检可见肺和气囊或气管中有霉斑结节,其他器官如肝、肠黏膜和胸腔有小结节。有的在胸腹腔浆膜、肠浆膜上也有霉斑。
2.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变的特征可做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涂片镜检,取霉斑结节少许置载玻片上滴1~2滴10%氢氧化钾溶液,用针捣碎组织后盖上盖玻片,镜检到菌丝和孢子确诊本病。
3.防治方法
预防本病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防止鸡舍潮湿,禁喂霉败饲料,禁用发霉垫草,保持舍内、育雏舍干燥、清洁、通风。治疗用制霉菌素按5000单位/只拌料,每天2次,连喂2~4天;或饮用硫酸铜溶液(1∶3000)(预防用量减半),连用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