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病中草药验方与针刺疗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九、羔羊大肠杆菌病

羔羊大肠杆菌病又称羔羊白痢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剧烈下痢和败血症。病羔羊和带菌母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菌随粪便排出,污染地面、褥草、用具,甚至污染饲料、饮水和母羊的乳头等,羔羊舔食被污染的物体或吸吮母羊被污染的乳头等,经消化道感染。气候不良、母羊营养不足、奶汁过多或过少、过浓或过稀、饲养场地潮湿污秽等,均能诱使本病发生,该病主要侵害出生后6日~6周龄羔羊(也有3~8月龄),但有时也发生于成年羊。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冬春舍饲期间,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性。

1.症状

潜伏期1~2日,临床上表现为败血型和肠型两种类型。

(1)败血型 主要发生于2~6周龄的羔羊,病初病羊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至41.5~42℃,结膜充血,有的轻微腹泻;带神经症状,头常弯向一侧,视力障碍,呼吸浅表,脉搏快而弱,并表现四肢僵硬,运动失调,继之卧地,头向后仰,一肢或四肢做划水状,口吐白沫,鼻流黏液,气喘,磨牙,继发肺炎,而后呼吸加快,也有病例发生关节炎,尤其是肘关节和腕关节肿大,最后昏迷。病程短,一般发病后4~12小时死亡。

(2)肠型 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幼羔,病初精神委顿,体温上升至40.5~41℃。不久腹泻,体温降至正常或略高。粪便初为半液体状,由黄色变为灰黄色,并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及气泡,恶臭,严重病例带气泡,有时混有血液和黏液。羔羊后躯沾染粪便,并表现腹痛拱背、虚弱卧地、严重脱水,不能站立,24~36小时内死亡。多发生于2~8日龄新生羔。

2.剖检

死于败血型的病例,病变可见胸腹腔和心包大量积液,内有纤维素;关节肿大,内含浑浊纤维素性絮片;脑膜充血,有很多小出血点;内脏器官充血。死于肠型的病例,病变可见胃、小肠内容物呈黄灰色半液状,肠黏膜充血、水肿和出血,肠内混有血液和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的病例初期有肺类病变。

3.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可做初步诊断。确诊需采取内脏组织、血液或肠内容物剖检病变,做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检查。在诊断该病时应注意与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羔羊痢疾相区别。

4.防治方法

(1)预防 加强对母羊的饲养管理,精心喂养羔羊,尽量让羔羊吃到足够初乳,铺厚垫草,注意保暖。搞好圈舍环境和饮食具的消毒卫生工作,定期进行消毒,常给羊饮用0.01%高锰酸钾溶液等进行肠道消毒。疫区给羔羊接种大肠菌甲醛菌,3月龄以内的每只注射0.5~1毫升;3月龄以上至1周岁的羊,每只皮下注射2毫升。对已发病的羔羊应立即隔离,及早治疗;圈舍要用3%~5%来苏儿液消毒。

(2)治疗

① 大蒜酊 大蒜100克,95%酒精100毫升浸泡15日,过滤取汁即成;每羔2~3毫升,加适量温水1次灌服。

② 中草药疗法 白龙散加减白头翁20克、龙胆草20克、黄连15克、白芍15克、山楂10克、当归10克,水煎至100毫升,每羔灌服10毫升,每日2次,连用数日。

③ 西药疗法 早期用抗生素如新霉素或土霉素,每羔每日按每千克体重20~50毫克;或用庆大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000~1500国际单位,肌内注射,每日2次,连用3日。注射磺胺类与甲氧苄胺嘧啶合用都有一定疗效。呋喃按每日每千克体重2~5毫克,分2~3次灌服,新生羔羊再加胃蛋白酶0.2~0.3克,脱水严重者用5%葡萄糖盐水20~100毫升。心脏衰弱者用25%安钠咖0.5~1毫升皮下注射;对于有兴奋点的羔羊,用水合氯醛0.1~0.2克加水灌服。

④ 针刺穴位 交巢穴、脾俞穴、后三里穴(毫针针刺或水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