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设计心理学研究的历史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刚刚起步,但人类在造物中考虑人的心理感受却由来已久。从人类祖先开始第一次将石器打磨成工具,这些磨制精良、造型匀称的石器表明我们的祖先已经在有意无意地考虑人使用产品的心理感受了,不仅考虑到如何使用方便,还涉及审美心理和社会文化心理(图腾信仰)。接下来的几千年文明中,无数巧夺天工的工艺品也展现了古代艺人对人们身心需求的关心,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设计心理学”,但他们的许多设计法则从现在看来都属于设计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以中国为例,汉代的长信宫灯(图1-11),精巧的设计能将灯烟吸收到灯腔中,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充分考虑了设计中的“人的因素”,将造型、功能和环保因素系统考虑,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和借鉴;明代的家具也与之类似,不仅在造型和尺度上都考虑到了人的尺度,并且造型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心理。
图1-11 汉代长信宫灯
作为艺术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如艺术与视知觉、视觉心理学、设计美学、人机工程学等却由来已久。工业心理学、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及消费心理学都源自1879年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伴随着现代应用心理学的发展而发展。
1.审美心理学发展概述
审美心理学也称“心理美学”,它是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审美、创造美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及其规律的美学分支学科与流派。审美心理学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哲学家们的思辨,直到20世纪现代心理美学蓬勃发展,精神分析学派、格式塔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心理学流派为心理美学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
审美心理学各学派关于主体审美愉悦感的研究和理论,对于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借鉴作用,可用于解释设计用户审美经验中的各种现象,例如情境对主体的影响;设计作品的各个要素的感知规律以及用户对其产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唤醒与愉悦感的关系;信息加工能力对于审美经验的影响等。
2.艺术史学家的心理学研究
艺术史学家对于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倾向于艺术风格、趣味所产生的心理机制,重视与审美心理相关的内在感知能力。其代表人物和思想是:
a.里格尔在其代表作《风格问题》一书中提出了风格知觉问题,建立了所谓的“风格心理学”。里格尔提出:特定时期的每一项设计都必须而且能够遵循风格发展的内在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把艺术从感觉推向知觉。
b.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运用形式分析的方法对风格问题做了宏观比较和微观分析,认为建筑和人一样富有表情,他十分重视心理学对于艺术史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c.贡布里希作为一名艺术科学大师,他以整体的观点来对待艺术科学研究,用灵活、开阔的视野打通了各学科间原本的森严壁垒,使艺术科学理论得到很大拓展。在《艺术与错觉》中,他运用人们视觉的理解力和错觉,发明了使三维空间能再现于二维平面上的各种技巧。在《秩序感》一书中,他运用心理学、信息理论甚至生态学的原理来分析装饰艺术,提出人们先天存在对简单、有规律的形式的喜好—秩序感,认为秩序的中断会吸引人的注意力;超出秩序的多余度和新变化之间存在一种张力,这是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原因。
3.消费心理学、广告心理学的发展
1900年,盖尔出版的《广告心理学》一书是广告心理学最早的研究。1921年,斯科特发表了《广告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际》,涉及广告中各种心理原理,包括知觉、想象、联想、记忆、情绪、暗示和错觉等。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正式设立消费心理学分科学会,标志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研究消费行为过程中的感知规律,消费者的需要和动机,人格差异对于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规律及其受影响的方式和手段,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对于消费者心理、行为的影响等。
我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曾有学者做过一些研究,如孙科发表《广告心理学论》、吴应图翻译了斯科特的《广告心理学》,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整个心理学在我国的状况,此类研究被中断,直到70年代才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从80年代中期以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得到迅速发展。
4.现代设计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现代设计心理学的雏形大致产生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二战”中人机工程学和心理测量等应用心理学科得到迅速发展,战后转向民用,实验心理学以及工业心理学、人机工程学中很大一部分研究都直接与生产、生活相结合,为设计心理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其次,西方进入消费时代,社会丰裕,物质生产繁荣,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当时的市场主流是以样式设计、风格的交叠来促销,消费者心理、行为研究盛行;最后,设计成为了商品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并出现了大批优秀的职业设计师。这些职业设计师中的一部分人反对单纯以样式为核心的设计,想要真正为使用者设计。
认知科学和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对于现代设计心理学以及可用性工程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20世纪80年代他撰写了《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国内翻译为《设计心理学》),成为可用性设计的先声,2004年,他又发表了第二部重要设计心理学方面的著作《Emotional Design》(《情感设计》),这次,他将注意力转向了设计中最为神秘,但最重要的内容—情感和情绪。
目前国内的设计心理学近十年才刚刚起步,以往该方面的研究以及院校中所传授的知识主要以美学中的审美经验或者消费心理学中的相关内容为主,理论研究基础薄弱,还没有明确的学科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