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育苗技术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圃地的规划设计就是为了合理布局圃地,充分利用空间,便于生产和管理,以及实现经营与发展目标,对圃地按照功能区进行划分,传统上苗圃通常划分为生产用地和辅助用地。生产用地主要是指直接用来生产苗木的地块,应当包括播种区、营养繁殖区、移栽区、大苗区、母树区、实验区、特种育苗区等;辅助用地则包括圃地中非直接用于苗木生产的占地,包括道路、灌排系统、防护林区、办公区,甚至还有展示区、生活福利区等。依据圃地的规格,辅助用地不能超过圃地总面积的1/4。

(一)生产用地的区划原则

① 耕作区是苗圃中进行育苗的基本单位。

② 耕作区的长度依机械化程度而异,完全机械化的以200~ 300m为宜,畜耕者以50~100m为好。耕作区的宽度依圃地的土壤质地和地形是否有利于排水而定,排水良好时可宽,排水不良时要窄,一般宽40~100m。

③ 耕作区的方向应根据圃地的地形、地势、坡向、主风方向和圃地形状等因素综合考虑。坡度较大时,耕作区长边应与等高线平行。一般情况下,耕作区长边最好采用南北方向,可以使苗木受光均匀,有利生长。

(二)各育苗区的配置

1.播种区

播种区是播种育苗的生产区,是圃地完成观赏灌木苗木繁殖任务的关键区域。由于幼苗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弱,对土壤条件及水肥条件的要求较高。应选择全圃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好、最有利的地段作为播种区。要求其地势较高而平坦,坡度小于2°;接近水源,灌排方便;土质最优良,深厚肥沃;背风向阳,便于防霜冻,且靠近管理区。

2.无性繁殖区

是指在圃地中培育扦插苗、压条苗、分株苗和嫁接苗的地区,与播种区要求基本相同,应设在土层深厚和地下水位较高、灌排方便的地方。嫁接苗区要同播种区相同。扦插苗区可适当用较低洼的地方。珍贵树种扦插则应用最好的地方,且靠近管理区。

3.移植区

即培育各种规格移植苗的区域。由播种区、营养繁殖区中繁殖出来的苗木,需要进一步培养成较大苗木时,则多移入移植区中进行培育。依规格要求和生长速度的不同,往往每隔2~3年还要再移几次,逐渐扩大株行距,增加营养面积。所以移植区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一般可设在土壤条件中等、地块大且整齐的地方。同时也要依苗木的不同习性进行合理安排。

4.大苗区

大苗区是培育树龄较大,根系发达,经过整形有一定树形,能够直接用于园林绿化的各类大规格苗木的生产区。在大苗区培育的苗木,体型、苗龄均较大,出圃的不再进行移植,培育年限较长。大苗区的特点是株行距大,占地面积大,培育苗木大。一般选用土层较厚、地下水位较低而且地块整齐的地区。为了出圃时运输方便,最好能设在靠近苗圃的主干道或苗圃的外围等运输方便处。

5.母树区

在永久性苗圃中,为了获得优良的种子、插条、接穗、根蘖等繁殖材料,需设立采种、采条、挖蘖的母树区。本区占地面积小,可利用零散地,但要土壤深厚、肥沃及地下水位较低。对一些乡土树种可结合防护林带和沟边、渠旁、路边进行栽植。

6.引种驯化与展示区

用于引入新的树种或品种,进而推广,丰富圃地苗木种类。其中的实验区和驯化区可单独设置,也可混合设置。在国外,很多的苗圃都将二者结合设置成展示区或展示园,把优质种质资源和苗木品种的展示结合在一起,效果良好(图2-1)。

2d1.jpg

图2-1 某苗圃的布置

7.温室和大棚区

通过必要的设施提高育苗效率或苗木质量,是苗圃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主要措施。可根据各苗圃的具体育苗任务和要求,设立温室、大棚、温床、荫棚、喷灌与喷雾等设施,以适应环境调控育苗的要求。近年来在我国的苗圃逐渐增多,并成为新的育苗技术的主要方式。温室和大棚投资较大,但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在北方可一年四季进行育苗。在南方温室和大棚可以提高苗木的质量,生产独特的苗木产品。该区要选择距离管理区较近、土壤条件好、比较高燥的地区(图2-2)。

2d2.jpg

图2-2 温室区

(三)辅助用地的规划设置

苗圃的辅助用地主要包报括道路系统、排灌系统、防护林带、管理区的房屋、场地等,这些用地是直接为生产苗木服务的,要求既要能满足生产需要,又要设计合理,减少用地。

1.道路系统的设置

苗圃中的道路是连接各耕作区与开展育苗工作有关的各类设施的动脉(图2-3)。一般设有一、二、三级道路和环路。一级路也叫主干道,是苗圃内部和对外运输的主要道路,多以办公室、管理处为中心设置一条或相互垂直的两条路为主干道,通常宽6~8m,其标高应高于耕作区20cm。二级路通常与主干道相垂直,与各耕作区相连接,一般宽4m,其标高应高于耕作区10cm。三级路是沟通各耕作区的作业路,一般宽2m。环路是指在大型苗圃中,为了车辆、机具等机械回转方便,可依需要设置环路。在设计出圃道路时,要在保证管理和运输方便的前提下尽量节省用地。中小型苗圃可不设二级路,但主路不可过窄,一般苗圃中道路的占地面积不应超过苗圃总面积的7%~10%。

2d3.jpg

图2-3 圃地主干道

2.灌溉系统的设置

苗圃必须有完善的灌排水系统,以保证供给苗木充足的水分。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和引水设施三部分。常见的灌溉形式有渠道灌溉、管道灌溉和移动喷灌。

(1)渠道灌溉 土渠流速慢、渗水快、蒸发量大、占地多,不能节约用水。现都采用水泥槽作水渠,既节水又经久耐用。水渠一般分三级:一级渠道是永久性大渠道,一般主渠顶宽1.5~2.5m;二级渠道一般顶宽l~1.5m;三级渠道是临时性小水渠,一般宽度为1m左右。一、二级渠道水槽底部应高出地面。三级渠(毛渠)水槽底部应平于或略低于地面,以免把活沙冲入畦中而埋没幼苗。各级渠道的设置常与各级道路相配合,渠道方向与耕作区方向一致,各级渠道相互垂直。渠道还应有一定的坡降,以保证水流速度。

(2)管道灌溉 主管和支管均埋入地下,其深度以不影响机械化耕作为度,开关设在地端使用方便。用高压水泵直接将水送入管道或先将水压入水池或水塔再流入灌水管道。出水口可直接灌溉,也可安装喷头进行喷灌或用滴潜管进行滴灌(图2-4)。

2d4.jpg

图2-4 管道灌溉

(3)移动喷灌 主水管和支管均在地表,可随意安装和移动(图2-5)。按照喷射半径,以相互能重叠喷灌安装喷头,喷灌完一块苗木后再移动到另一地区。此方法一般节水20%~40%,节省耕地,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土壤不板结。并且,可结合施肥、喷药、防治病虫害等抚育措施,节省劳力,同时可调节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这是今后园林苗灌溉的发展方向。

2d5.jpg

图2-5 移动喷灌

3.排水系统的设置

排水系统对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及降雨量集中的地区更为重要。排水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排水沟组成。大排水沟应设在圃地最低处,直接通入河流或市政排水系统。中小排水沟通常设在路旁,耕作区的小排水沟与小区步道相结合。在地形、坡向一致时,排水沟和灌溉渠往往各居道路一侧,沟、路、渠并列。排水沟与路渠相交处应设涵洞或桥梁。一般大排水沟宽1m以上,深0.5~1.0m;耕作区内小排水沟宽0.3~1m,深0.3~0.6m。排水系统占地一般为苗圃面积的1%~5%。

4.防护林带的设置

在风沙危害地区,要设防护林带。防护林带能降低风速,减少地面蒸发和苗木的蒸腾量,提高地面空气湿度,改善林带内的小气候;还能防止风蚀圃地表土;防止风吹、沙打和沙压苗木;在冬季有积雪的地区,防护林带能增加积雪,改善土壤墒情,并有保温作用。因此在风沙危害的地区,设置防护林带是提高苗木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防护林带主林带与主风向垂直,宽度根据圃地面积大小和气候条件确定。

为防止野兽、家畜及人为侵入圃地,可在苗圃周围设置生篱或死篱。生篱要选生长快、萌芽力强、根系不太扩展并有刺的树种,如女贞、木槿、野蔷薇、侧柏等。死篱可用树干、木桩、竹枝等编制而成,有条件的地方可砌围墙。近年来,在国外为了节省用地和劳力,也有用塑料制成的防风网、防护网,占地少且耐用。

5.办公管理区的设置

该区域包括房屋建筑和圃地场院等部分。前者主要包括办公室、宿舍、食堂、仓库、工具房等,后者包括运动场、晒场、肥场等(图2-6~图2-8)。苗圃管理区应该设在交通方便、地势干燥、接近水源与电源但不适于种苗种植的区域,可设在苗圃的中央区域以便于管理。在国外,可以在管理区周边结合绿化展示本圃的优良种苗,使得前来购买的人马上可以看到景观效果或绿化效果。

2d6.jpg

图2-6 某校园苗圃规划设计图中的办公区和水域

2d7.jpg

图2-7 某生态苗圃平面图及功能分区

2d8.jpg

图2-8 一个大型园艺种植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