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村镇场地污染的特征
我国村镇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特征是污染面广,难收集,来源多,成分复杂,悬浮物浓度较高,有机物浓度较低,水质一般呈弱碱性,污水中含有较高的人畜粪尿成分,特别是氮、磷含量较高,故处理时不仅要消减有机物,还要进行脱氮除磷。
我国村镇生活垃圾的主要污染特征是产生量大、成分复杂、资源化再利用率不高[2]。生活垃圾组成以有机物成分(厨余、果皮等)为主,玻璃、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质的比例相对不大。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垃圾的收集方式为混合收集,一些有害物质如干电池、废油等未经分类直接进入垃圾,无疑增加了无害化处理难度。
农业面源污染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而形成的水环境与土壤环境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难以监测、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业/农产品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农药、农膜等工业产品,以及农作物秸秆、畜禽尿粪、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农业或农村废弃物。
矿业开采在我国村镇经济建设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在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在改变着矿山生态环境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从而产生了一系列链状环境问题。矿山环境问题主要指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对周围环境要素的破坏和污染,包括因不合理的勘查或采矿活动造成的水污染、大气污染。不同的矿业活动和村镇加工行业生产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毒害污染物,包括无机类、有机类或有机-无机类污染物,并且常常出现与化学品生产或使用、矿山开采尾矿相关的特征污染物。乡镇工矿企业废弃物侵占大量土地,废水严重污染地下水源。乡镇工矿企业生产污染的主要特征是生态破坏严重、资源利用率低、集中收集处理困难、治理成本高。
以上诸多因素导致了我国村镇环境质量的下降,村镇场地环境污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1)隐蔽性和滞后性
通常情况下,村镇场地污染监测的时效性较差,致使村镇场地污染出现隐蔽性和滞后性。污染物一旦进入农用地,经过物理吸附、生物吸收和化学沉淀等过程,就会在村镇场地中不断累积,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就会使村镇场地环境由量变向质变退化。
(2)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在村镇场地污染中,重金属及难降解有机物污染土壤、地下水往往具有不可逆转性。村镇场地污染的长期性主要是指村镇场地在受到污染之后,污染物质的降解需要较长时间,有时甚至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自然衰减。
(3)地区差异性
在我国村镇场地污染情况的调研分析发现,村镇场地的污染呈现地区差异性。我国北方、南方、西部、东部地区村镇场地的污染程度、污染物质种类、污染来源都不一样,这些都与区域的工业情况、矿产资源、主要的农作物类型与耕作方式、农民施用化肥农药的习惯等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