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场地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修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环境承载力已接近上限,科学、准确地认识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要求,到2020年,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地下水易受污染地区要优先种植需肥需药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定期调查评估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等区域环境状况。石化生产存贮销售企业和工业园区、矿山开采区、垃圾填埋场等区域应进行必要的防渗处理。公布京津冀等区域内环境风险大、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开展修复试点。《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指出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2017年中央1号文件将“土十条”中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内容进一步提升,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基础上,深入实施“土十条”工作内容,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同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坚持源头防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村镇土壤污染防治切实关系到村镇饮用水水源以及农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是保护生态红线、保障永久基本农田的必要条件,更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重要保障。本书从“源头防、过程控、重点治、分类管”的角度出发,从村镇场地污染监控与快速识别、场地污染风险防控管理、污染场地阻控与修复技术、污染场地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技术及装备,为我国村镇场地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本书以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导向,对我国村镇场地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梳理了村镇场地污染的问题成因及危害,阐明了我国村镇场地污染防治的需求,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村镇场地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在参阅了当前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应用文献资料的同时,结合编著者及其团队多年的研究成果、体会和实践经验,整合了村镇污染场地修复与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的原理、工艺方法及工程应用实例,旨在为相关专业人士和广大读者提供一本丰富的村镇污染场地防治技术及其应用实践资料,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本书由席北斗、侯立安、李鸣晓、姜玉等编著,具体编著分工如下:第1章主要由侯立安、席北斗、李鸣晓、李瑞编著;第2章主要由李瑞、姜玉、宋赛虎、王勇编著;第3章、第4章主要由安达、李娟、李鸣晓、李瑞、姜玉、雷抗编著;第5章主要由姜永海、赵颖、何小松、侯佳奇、李瑞、姜玉编著;第6章、第7章主要由王雷、戴昕、张晓慧编著。全书最后由席北斗、李瑞、姜玉统稿与定稿。此外,霍守亮、苏婧、孟繁华、刘军、张颖、郝艳、叶美瀛、陆青、杨昱、崔东宇、孙源媛、余红、李翔、喻颖、黄彩红、郇环、吕宁罄、张列宇、邓阳、党秋玲、唐军、王丽君、李国文、夏训峰、朱建超、龚斌、许铮、杨予宁、高绍博等在本书编著过程中给予了诸多帮助,在此表示真挚的谢意。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也参考了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每章后面附有参考文献目录,在此向这些作者致以真挚的谢意。

限于编著时间及编著者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著者 

201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