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解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与璧有关联的古代玉器

1.圭璧

如《诗·大雅》:“圭璧既卒,宁莫我听”;《后汉书·明帝》:“亲执圭璧,恭祀天地。”又如孙诒让(1848—1908)撰《周礼正义》,文中引聂崇义“于六寸璧上,琢出一圭,长五寸”。

圭璧(清)

不少执“传国玉玺是由和氏璧制成”之观点的专家学者认为,和氏璧是圭璧,即一种特殊的璧。认为“圭璧为同一件礼器,上尖下方,依其形态,可以刻为秦玺”(郝用威.和氏璧始末——和氏璧探源之一.宝玉石信息,1989年7月25日)。那么,古书中的“圭璧”到底是何物呢?

古玉专家经过严密的考证认为“圭璧之义,有两种可能:其一,指两个字而不是一个词……应为圭、璧,它们是两件器物而不是一件器物;其二,是一个词,是一件器物。”(周南泉.论中国古代的圭——古玉研究之三.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年第3期:18-19)。

璧的概念我们已经知道,要弄清楚“圭璧”,还有必要知道什么是圭。圭是玉制“六瑞”中排在第四位的瑞玉,有“等邦国”和区别职务高低等功能。圭的上端呈等腰三角形,下端平直,为长方形,也有上端为圆形的圭。虽然圭的形状尺寸多种多样,但厚度很薄是它们共同的特征。通常,玉圭呈片状、刀剑形。“圭璧”,是圭和璧的复合体。

据《礼仪·聘礼》《新定三礼图》(郑司农绘)等资料,圭、圭璧的形状如图所示。

圭与圭璧(1寸约为3.33厘米)

应该指出的是,上图中的二圭璧、四圭璧,古玉专家常常将其称为“两圭有邸”“四圭有邸”。《尔雅》曰:“邸,本也”。根据《周礼·典瑞》,两圭有邸和四圭有邸分别用作“祀地旅四方”和“祀天旅上帝”,所以有人将其理解为与祭天等用的玉璧有关联。从考古发掘的资料看,汉以前确有圭和璧在一墓或一坑中出现的情况,但还从来没有发现过圭璧。周南泉先生在他的论文中介绍,他在汉以后的传世玉器中曾见过两件圭璧:一件中央为谷纹玉璧,在璧的外缘,等距离凸出三个大小相同的圭形物;另一件为在璧的外缘凸出四个大小相同的圭形物,只是这四个圭形物饰以兽面纹。

显而易见,圭璧乃薄形器物,是不可能改制成玉玺的。

明仿古圭璧

2.璧琮

琮也是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琮是外方、内圆、中空的柱状瑞玉。它由琮体和“射”两部分组成:通常琮体由四个面组成,琮的上下两端各有一“射”,为圆柱体。琮在“六器”中有着重要位置,排列第二。

璧琮

琮始见于《周礼》等古籍。郑玄补注《周礼》时说:“琮,八方象地之形,中虚圆,以应无穷,象地之德,故以祭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琮,瑞玉,大八寸,似车釭”的解释为世人所认同。“车釭”是车毂中的铁,即车毂上包住木杆的铁箍。

有人认为和氏璧是一种“璧琮”,因此可以将其改制成玺。

璧琮是一种非正规的名称,即短宽琮,因其俯视图近似于璧,故亦称璧琮。璧琮的宽度一定大于高度,一般分为两节,四角饰以兽面纹,中心为贯通的圆孔。

图中的璧琮为良渚文化的出土物,高为8.8厘米,重为6500克(璧琮重量不轻,其宽度远大于高度,也不可能改制成玉玺)。

3.玉琮

玉琮均为四方柱体,中心有孔,表面常常刻有饕餮纹饰。玉琮有大有小,有的玉琮仅有一节,而最多的则达十九节。

玉琮的主要象征意义和功能如下。

首先,是祭祀用的重要礼器之一,琮代表地,象征阴,玉琮的造型是内圆(孔)外方,似是印证“璧圆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璧圆代表天象征阳,琮方代表地象征阴。因此可以说琮是天地贯通的象征;其次,琮乃“玉”“宗”合写,象征宗庙和祖宗;第三,琮是王后及诸侯夫人的瑞玉,象征母权;第四,琮为通神的法器,古代巫师用琮作为通天地、敬鬼神的法器;第五,琮是葬器,巫师常用玉琮(或被烧过的玉琮)、石琮,来镇墓压邪、敛尸防腐、避凶驱鬼。

据考古研究发现,新石器时代的良渚玉琮,其玉材为产于江浙一带的透闪石质玉石,多制成规整的内圆外方形。

浙江杭州反山遗址出土的神兽纹玉琮为现今所见良渚文化中最大的玉琮,被称为琮王。殷墟妇好墓曾出土了两件有纹饰的玉琮,其中一件上下各饰一组弦纹,四角有凸棱,侧面饰竖道弦纹,该造型很少见。

商周时期玉琮数量不多,从出土的实物看,这一时期琮的形体普遍较矮小,多光素无纹。玉琮切割规整,中孔较大,琮体较新石器时代略薄。春秋战国时期玉琮的造型与西周相近,形体较小,战国部分玉琮刻有细致的兽面纹、勾云纹等纹饰。汉代时国家已经不再制造玉琮。宋以后出现了仿古玉琮,清代乾隆时期仿古玉琮尤多。

玉琮

4.玉圭

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铲和石斧,真正标准的尖首形圭,始见于商代而盛行于春秋战国。《说文》解释:“剡上为圭”,指的是上部尖锐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

圭的形制特点因时代不同、种类相异而存在较大的差别,新石器时代的“玉圭”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真正的圭。这种长条形、平首带穿的玉器多见于龙山文化,以素面为多,少数在下端饰有阴线弦纹,精美者刻有兽面纹。纹饰系用利石刻成,有明显的刻划痕迹。真正的玉圭见于商代,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近似后代的圭。周代玉圭,以尖首长条形为多,圭身素面,尺寸一般长15~20厘米。

战国时期出土的圭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制的。圭身宽窄不一,现今所见的均为光素。山西侯马盟誓遗址所出的盟书均书写于不规则的石圭上。汉代玉圭已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明代玉圭呈尖首平底状,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意安定四方。

今日所见玉圭基本上是商周至战国的作品。清代伪古玉中有少量圭形作品。

玉圭

圭的主要功能如下:

①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

诸侯朝觐周天子时,作为表示身份等级的标志。通过不同尺寸的圭,显示了上至天子、下到诸侯的不同等级;不同尺寸的圭有不同的名称(如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也显示了周室安邦理国的信念。

②玉圭是祭祀盟誓的祭器。《周礼》记载圭有多种形制、多种用途,战国以后圭在社会上就不再流行,各代帝王在遵循古制、点缀朝廷的威仪时曾制造过,但绝大多数没有流传下来。

③玉圭是行使职能的依据,是天子使者所持的符节。不同名称的圭赋予持有者不同的权力或职能。

珍圭——召守臣回朝,派出传达使命的人须手持珍圭作为凭证;遇自然灾害,周天子派去抚恤百姓的大臣所持的信物,也为珍圭(《周礼‧春官‧典瑞》:珍圭以徵守,以恤凶荒)。

谷圭——持有者行使和解或婚娶的职能(《周礼·考工记》:谷圭七寸,天子以聘女。从《周礼·春官》:谷圭以和难)。

琰圭——持有者行使处罚等职能[《周礼·考工记·玉人》:琰圭九寸,判规,以除慝 (tè),以易行]。

琬圭——持有者行使嘉奖的职能。

④玉圭也作为葬器使用。

5.玉环 

玉环为古玉器的一种,是一种体薄、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形状与现在的手镯类似。与此器近似的则是玉璧和玉瑗。

考古学家、玉文化学者认为,玉璧、玉环和玉瑗三者孔径大小不同的原因是:当初它们的用途各不相同。

玉环的功用和象征意义为:玉环多作为美化生活的装饰物,显示着财富和地位,象征团结、圆满等意义。

玉环

6.玉瑗

玉瑗亦为古玉器的一种,明白了玉璧、玉环的形状和尺寸特征,则玉瑗的含义也就很清楚了。

玉瑗的最初功用为帝王、后妃等权贵行走时,为了防止其不慎跌倒,用玉瑗供特定的下属与帝王间各持一部分,作为牵引器,起到安全和导向的作用,故玉瑗的孔大于玉璧和玉环。

玉瑗作为牵引器的功能,在历史上早已丧失,后来更多的是作为装饰物,象征富有、品位和高雅。

玉瑗

7.玉璜

在古代的玉璧中,有一种璧是由数个玉璜联合而成的,所以玉璜与玉璧有关联。

玉璜,是玉礼器之一。在“六器”中,用其礼祭北方之神。“以玄璜礼北方”,这是《周礼》中的有关规定。

玉璜的形体有两种,一种是半圆形片状,圆心处略缺形似半璧;另一种为较窄的弧形。一般玉璜在两端打孔,以便系绳佩戴。商周以后,玉璜的功能逐渐有了扩展:成为了礼器和佩饰两种器物。

商代前,因一般的玉璜无法显示出佩带者美化自己的意愿,又不能区别佩带者的地位身份。因此自商代起,玉璜在饰纹和式样上出现多样化,以满足各层次爱玉者需要。人形璜、鸟形璜、鱼形璜、兽形璜等,就是商代玉雕艺人所创新品种,商代起玉璜成为流行的佩带物。战国时期出现镂雕玉璜,多为变龙纹,唐代以后玉璜渐渐消亡,取而代替的是各种玉佩饰品。

黄龙玉仿古玉璜(朱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