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室内布线
2.7.1 室内布线的基本要求
室内布线的基本要求规定如下:
①布线至地面的最小距离见表2-66。
表2-66 低压绝缘导线至地面的最小距离 m
②裸导体线间及至建筑物的最小净距见表2-67。
表2-67 低压裸导体的线间及裸导体至建筑物表面的最小净距
③绝缘导线至建筑物的最小距离见表2-68。
表2-68 低压绝缘导线至建筑物的最小间距
④绝缘导线固定点间的最大距离见表2-69。
表2-69 绝缘导线固定点间最大距离
⑤屋内、屋外布线的绝缘导线间的最小距离见表2-70。
表2-70 低压屋内、屋外布线的绝缘导线最小间距
⑥管线明敷时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见表2-71。
表2-71 管线明敷时固定点间最大间距 m
注:钢管和硬塑料管的管径指内径,电线管的管径指外径。
⑦屋内电气线路与其他管道、设备之间的最小净距见表2-72。
表2-72 屋内电气线路与其他管道、设备之间的最小净距 m
注:1.表中的分数,分子数字为线路在管道上面,分母数字为线路在管道下面时的最小净距。
2.电气管线与蒸汽管不能保证表中距离时,可在蒸汽管与电气管线之间加隔热层,这样平行净距可减至0.2m,交叉处只考虑施工维修方便。
3.电气管线与热水管不能保证表中距离时,可在热水管外包隔热层。
4.裸母线与其他管道交叉不能保证表中距离时,应在交叉处的裸母线外面加装保护网或罩。
⑧室内布线导线连接应满足以下要求:
a.接头的接触电阻小。导线连接必须紧密,按工艺要求施工,接头处的电阻值不得大于导线本身的电阻值。
b.足够的机械强度。导线连接必须可靠,剖削绝缘层时不得损伤线芯,接头的机械强度不得低于导线强度的80%。
c.良好的绝缘性能。接头处的绝缘性能必须符合要求。
d.接头的导电能力不得小于原导线的导电能力。既不能损伤线芯,也不能为了连接方便而钳断几股线芯后连接。
e.尽量避免铜、铝导线的连接,以免造成接触不良,甚至接头被烧断。当必须连接时,应严格按工艺要求施工。如采用铜铝过渡接头,采用连接复合脂,在铜线一端搪锡等。
f.穿管敷设的导线,在管内严禁有接头。接头应放在接线盒内。
2.7.2 配管布线的基本要求
配管布线就是将导线穿入线管内的一种布线方式。配管布线有明敷和暗敷两种方式。
常用的线管有:PVC塑料管、PVC可挠管、PVC波纹管、铝塑管、电线管、钢管及金属软管等。
配管布线的基本要求规定如下:
①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线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做密封处理,以免灰尘和水蒸气进入而降低导线的绝缘性能,加速金属腐蚀。
②当配管暗敷时,线管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以降低成本。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线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③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线管,应排列整齐;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以防止积水或杂物从地面进入管内而降低绝缘强度。必要时可将线管管口用胶带封闭。
④为了防止基础下沉或设备运转时的振动,线管不宜穿过设备或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如用钢管保护),并留出沉降量和振幅量。
⑤为了防止渗漏、穿线方便及穿线时不损坏导线绝缘层,并便于维修,线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变扁程度不应大于线管外径的10%。
⑥线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以下规定:
a.配管明敷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
b.配管暗敷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⑦为了便于穿线、维修及防止导线受损伤,当线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接线盒或拉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
a.管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
b.管长度每超过20m,有一个弯曲。
c.管长度每超过15m,有两个弯曲。
d.管长度每超过8m,有三个弯曲。
⑧为了防止导线自重损伤导线,当垂直敷设的线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增设固定导线用的拉线盒。
a.管内导线截面积为50mm2及以下,长度每超过30m,就应增设一个拉线盒。
b.管内导线截面积为70~95mm2,长度每超过20m,就应增设一个拉线盒。
c.管内导线截面积为120~240mm2,长度每超过18m,就应增设一个拉线盒。
导线在拉线盒内的固定方法如图2-13所示。
图2-13 导线在拉线盒内的固定方法
⑨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线管,其水平或垂直安装的允许偏差为0.1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2。
⑩由于TN-S、TN-C-S系统中,有专用的保护零线(PE线),可不必利用金属线管作保护接零或接地的导体,因而金属线管及盒(箱)可以与塑料线管及盒(箱)混用,但非带电的金属线管和盒(箱)必须与PE线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配管暗敷的接线盒、灯座盒及开关盒的“敲落孔”,除对实装管孔必须敲落外,其他供作备用的“敲落孔”一律不得敲落。
当暗装在具有易燃结构的部位时,应对其周围的易燃物做好防火隔热处理。
暗管通过建筑物伸缩沉降缝时,需按伸缩沉降方式不同做好伸缩装置。
暗管敷设工程在竣工交付验收时,应将施工中管线变更部分和实际敷设部位(包括分线盒和接线盒及管线规格)及走向,在竣工图中修正并清楚标明,以供维修管理之用。
2.7.3 预制楼板层中暗敷施工
在预制楼板层中暗敷可采用以下几种施工方法:
(1)将塑料扩套线(不可用普通塑料绝缘线)直接穿入多孔预制板的孔内暗敷
这种方法施工的优点是方便、省材;不足之处是容易擦伤导线绝缘层(因为孔内及孔口往往有粗糙的棱角)。
施工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穿线前将板孔内的积水、杂物清除干净。
②穿线时导线要采取防护措施,如套上一些护圈等,以免导线绝缘层受损伤。
③导线在板孔内不得有接头,分支接头应做在接线盒内。
具体施工方法如图2-14所示。
图2-14 在预制楼板板孔内敷线方法
图中A为灯座或吊扇吊钩等安装位置处所凿的孔,B为靠墙处引入导线的凿孔。先按下法找凿孔位置:将预制板以10cm为1等份划分为5等份(预制板宽为50cm时)或6等份(预制板宽为60cm时),两条等分线的中间就是孔洞所在,应在此凿孔。预制板的宽度和位置可通过观察天花板的裂缝(由两块预制板之间伸缩引起)确定。凿孔不必过大,孔边稍加修圆(去边棱)。
然后将塑料护套线从B孔慢慢送入(护套线前端应弯一小圆,以免穿线时线头被板孔内粗糙物阻挡),并从A孔处观察导线穿过情况,当线头已到达A孔处时,用带钩铁丝将导线从孔内拉出,并留足线头长度。
(2)用暗管沿预制楼板搁置的方向在预制楼板拼接缝中敷设
如果灯具的位置正好在两块预制板的拼接处,则这种方法更好。这种施工方法需在楼板还未抹水泥时进行。
(3)如果不能利用缝槽,则可在预制板的上表面敷设
这时需在预制板安装灯座盒的部位凿一洞,把管子弯头后穿至预制板下表面,以便与灯座盒相接。用这种方法施工对楼板表面所浇水泥层的厚度有要求:浇注后能牢固地覆盖住管子,一般管子离表面的净距不小于15mm。如果水泥层过薄,日后会在管子敷设方向产生裂痕。基于这一考虑,管子不可交叉敷设。
2.7.4 吊顶内敷设管线
(1)吊顶内敷设管线的要求
①吊顶内敷设管线可以采用明敷、暗敷或明暗混合敷设,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②电线管明敷在吊顶内的优点是便于安装与维修,接线盒位置变动方便;缺点是支架安装工作量较大,成本较暗敷高。
③电线管暗敷在吊顶内的优点是不需配置支架,施工成本较低;缺点是需配合土建做好预埋工作,电线管管口容易堵塞(这是相当麻烦的事,有不得不废除管路,重新敷设的可能),接线盒位置不可变动。
④敷管工作宜在给排水管路、供暖管路安装之后,吊顶施工之前进行。这样做既可避免因与水管、风管相互影响而不得不重新改动电线管路和支架而造成返工,又可避免吊顶做好后再敷管而造成施工难度增加。
⑤吊顶内的接线盒应装于下面没有风管、水管的位置,且离用电器具(灯具、传感器等)最近。接线盒与灯具等之间可用软管连接。
⑥电线管不许直接搁置在吊顶上,而必须固定在支架上。
(2)吊顶内敷设软管的注意事项
①灯头盒位置应尽可能合理,以减少软管的长度,一般不大于1.2m,特殊场合最长不应超过2m,安装时软管要有适当的余量。
②金属软管不应有脱开松散现象。采用包塑金属软管(表2-73)可避免脱开松散现象。
表2-73 P3系列包塑镀锌金属软管 mm
③软管中间不应有接头,与灯头盒连接应采用软管专用接头(表2-74)。
④地下室等潮湿场所使用软管时,应采用包塑镀锌软管或塑料软管。
表2-74 D96-5系列金属软管接头
注:1.接头用合金制成,防腐蚀。
2.摘自上海环球金属软管厂样本。
3. 1in=2.54cm,下同。
2.7.5 钢索布线
对于建筑物屋架较高,而灯具安装要求又较低的工厂车间照明,可采用钢索配线。
钢索起点和终点固定做法如图2-15所示。耳环1和耳环2的尺寸如图2-16所示。耳环用镀锌圆钢制作。
图2-15 墙上安装钢索的起点和终点固定做法
图2-16 耳环的制作
钢索的选择与其所受拉力有关,见表2-75。
表2-75 钢索的选择
注:钢索上吊挂灯具等的质量是按最大允许拉力计算的。
钢索配线的要求:
①钢索应符合以下要求:
a.宜使用镀锌钢索,以防锈蚀;不得使用含油芯的钢索。
b.钢索的单根钢丝直径不应小于0.5mm,并不应有扭曲和断股现象。
c.选用圆钢做钢索时,在安装前应调直,预拉伸和刷防腐漆。
d.在潮湿或有腐蚀性的场所应使用塑料护套钢索。
②钢索长度在50m及以下时,可在一端装花篮螺栓;超过50m时,两端均应装花篮螺栓;每超过50m应加装一个中间花篮螺栓。在终端固定处,钢索卡不应少于两个。钢索的终端头应用金属线扎紧。
③钢索中间固定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2m;中间吊钩宜使用圆钢,其直径应不小于8mm;吊钩的埋入深度应不小于20mm。
④柱上安装钢索起点做法如图2-17(a)所示;屋面梁上安装钢索起点做法如图2-17(b)所示。
图2-17 钢索起点固定做法
⑤钢索配线敷设后的弛度应不大于100mm。当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中间吊钩。
⑥钢索上各种配线的支持件之间、支持件与灯座盒之间及瓷柱配线线间的距离应符合表2-76规定。
表2-76 钢索配线零件间和线间距离 mm
⑦钢索配管安装如图2-18所示。灯头盒视情况采用三通或五通灯头盒。
图2-18 钢索配管安装
2.7.6 工业厂房内采用裸导线和绝缘导线布线
(1)裸导线布线
当工业厂房内采用裸导线瓷瓶布线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裸导线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3.5m;当装有网状遮栏时,不应小于2.5m。
②在屋架上敷设时,导线至起重机铺面板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2m;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起重机与导线之间装设遮栏保护。
③在搬运和装配物件时能触及导线的场所不得敷设裸导线。
④裸导线不得与起重机的滑触线同支架敷设。
⑤裸导线与网状遮栏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与板状遮栏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⑥裸导线之间及其与建筑物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2-77的规定。
表2-77 裸导线之间及其与建筑物表面的最小距离
⑦瓷瓶固定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在导线截面积为16~25mm2时为3m,在导线截面积大于35mm2时为6m。
(2)绝缘导线布线(支架式动力线)
屋内动力线一般采取沿墙壁、屋柱、桁梁等用瓷瓶、瓷珠或瓷夹板敷设。380/220V动力线采用瓷瓶(珠)在角铁支架上敷设的方法如图2-19所示。
图2-19 瓷瓶(珠)在角铁支架上的固定
由支架上的动力干线沿墙引到开关柜(箱)及电动机的一段分支线,应采用与主干线芯线材料相同的绝缘导线,否则需用铜铝过渡接头连接,以免接头受腐蚀。分支线应穿钢管、硬塑料管或半硬塑料管保护。
2.7.7 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布线
(1)爆炸性气体危险区域的划分
爆炸性气体环境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以下规定进行分区:
①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②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③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环境。
(2)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布线要求
①电气线路应尽可能远离爆炸源或选择在危险性较小的环境中敷设,如选择在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墙外敷设。
②当线路沿输送易燃物质的管道栈桥敷设时,若易燃物质的密度比空气大,线路应敷设在管道上方;比空气小时,敷设在管道下方。
③当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电缆或钢管穿过不同区域时,区域之间墙或楼板处的孔洞应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
④线路宜避开可能受到机械损伤、振动、腐蚀及受热的地方敷设。当不能避开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⑤低压线路的绝缘导线和电缆(包括中性线)的额定电压,应不低于工作电压,且不低于500V。中性线(零线)也应在同一护套或管子内敷设。
⑥在1区内单相网络敷设的线路,相线和中性线均应装设短路保护,并使用双极开关。
⑦在1区内敷设的线路,应采用铜芯电缆;在2区内敷设的线路,可采用铜芯或铝芯电缆,但当采用铝芯电缆时,应采用铜铝过渡接头等措施。当在架空桥架上敷设时宜采用阻燃电缆。1区内敷设的电缆严禁有中间接头;2区内敷设的电缆不应有中间接头。
⑧在1区、2区内电缆配线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78的规定。
表2-78 爆炸性气体环境电缆配线技术要求
⑨移动式电气设备应使用橡套电缆,橡套电缆的型号和主要线芯最小截面积应符合表2-79的规定。
表2-79 电缆型号和主要线芯最小允许截面积
注:W为户外型。
在1区、2区内电压为1000V以下线路钢管配线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80的规定。
表2-80 爆炸危险环境钢管配线技术要求
钢管应采用镀锌焊接钢管。为防腐蚀,钢管连接的螺纹部分应涂以铅油或磷化膏。在可能凝露的地方,管线上应装设防凝露的密封接头。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处宜采用挠性连接管。
在1区、2区内钢管配线在下列各处必须做隔离密封:
a.当电气设备本身的接头部件中无隔离密封时,导体引向电气设备接头部件前的管段处。
b.直径50mm以上钢管距引入的接线箱450mm以内处,以及直径50mm以上钢管每距15m处。
c. 1区与2区之间;1区、2区与相邻的其他危险环境或正常环境之间。
在1区、2区内选择绝缘导线和电缆截面应符合以下要求:
a.导体允许载流量,应不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1.25倍,也应不小于断路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25倍(本项下面一条情况除外)。
b.引向电压为1000V以下笼型感应电动机支线的长期允许载流量,应不小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25倍。
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严禁跨越爆炸性气体环境,架空线路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杆塔高度的1.5倍。在特殊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后,可适当减少距离。
2.7.8 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布线
(1)爆炸性粉尘危险区域的划分
爆炸性粉尘环境根据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①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环境。
②1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
(2)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布线要求
①同本节2.7.7(2)的①~⑥项。
②10区内高压配线应采用铜芯电缆;11区内高压配线除用电设备和线路有剧烈振动外,可采用铝芯电缆。1000V以下的线路,10区内全部的线路和11区内有剧烈振动的线路,均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
③10区内线路绝缘导线和电缆截面积的选择,同本节2.7.7(2)的项。
④电压为1000V以下的电缆配线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81的规定。
表2-81 爆炸性粉尘环境电缆配线技术要求
⑤在爆炸性粉尘环境内,严禁采用绝缘导线或塑料管明敷配线。当采用钢管配线时,电压为1000V以下的钢管配线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82的规定。
表2-82 爆炸性粉尘环境钢管配线技术要求
注:尘密型属规定标志为DT的粉尘防爆类型;防尘型属规定标志为DP的粉尘防爆类型。
2.7.9 火灾危险环境的布线
(1)火灾危险区域的划分
火灾危险环境根据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以及危险程度、物质状态的不同,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①21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②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③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火灾危险环境的布线要求
①在有火灾危险环境内,可采用非铠装电缆或钢管明敷设配线。在21区或23区内,可采用硬塑料管明敷设配线。在23区内,当远离可燃物质时,可采用绝缘导线在瓷瓶或瓷柱上敷设。
沿未抹灰的木质吊顶和木质墙壁敷设的线路以及在木质闷顶内的电气线路应穿钢管明敷设。
②在有火灾危险环境内,绝缘导线和电缆的额定电压不应低于线路的额定电压,且不低于500V。
③在有火灾危险环境内,当采用铝芯绝缘导线和电缆时,应有可靠的连接和封端。
④在21区或22区内的电动起重机,不应采用滑触线供电;在23区内的电动起重机,可采用滑触线供电,但在滑触线下方不应堆置可燃物质。
⑤移动式和携带式电气设备,应采用移动电缆或橡套软线连接。
⑥在有火灾危险环境内,当需采用裸铝或裸铜母线配线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不需拆卸检修的母线连接处,应采用熔焊或钎焊。
b.母线与电气设备的螺栓连接应可靠,并应防止自动松脱。
c.在21区和23区内,母线宜装设保护罩,当采用金属网保护罩时,应采用IP2X结构;在22区内母线应有IP5X结构的外罩。
d.当露天安装时,应有防雨雪措施。
⑦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严禁跨越火灾危险区域。
2.7.10 计算机系统的布线
计算机系统的布线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敷设信息传送电缆应采取防干扰措施,并不得与其他类电缆相邻平行敷设或共管(槽)敷设。隔开距离应不小于0.5m。干线信号电缆不宜明敷。
②高层建筑中应在竖井内敷设信息干线线路,且不应与电力电缆相邻敷设。
③终端设备用接线盒应装设于距离顶棚或地面0.3m处,且不应与其他接线盒相邻或共用,并要有明显标志。接线完工后应加封印。
④接至计算机用配电盘的电力电缆应采用阻燃铜芯屏蔽电缆,其截面积的裕量应适当放宽,一般可富裕50%。
⑤在非终端机处信息传输电缆不应有接头。
⑥在室外装设的信息传输电缆不应处在本地区地形的最高位置。
⑦保密通信宜采用不含有金属加强线型的光缆。
⑧不同规格的信息电缆互联时,宜采用电缆匹配器转接,电缆接头应为防水型专用接头。
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干线与连接设备接口之间的距离,应符合网络设计的规定。
⑩同时传送数据、声音、图形、图像等多媒体信号,宜选择适用于宽带网的同轴电缆或光缆。
基带通信用电缆的特性阻抗应为50Ω。
宽带通信用电缆的特性阻抗应为75Ω。
2.7.11 电气线路的绝缘测试
布线施工完毕,在线路通电检查之前,需用500V兆欧表测试布线的绝缘电阻。测试时,测试棒必须与被测点保持良好的接触。如果测试点有锈斑、油漆,应将其除去,以免因两者接触不良测试不正确而造成误判断。
测试包括:线与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和线与地(即相线与地、零线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
(1)线与线之间绝缘电阻的测量
测试时应先拔下配电箱内的熔断器插尾,卸下所有灯具的灯泡,将各灯开关打在闭合位
置,然后用兆欧表两根测试棒(接“L”和“E”端钮),分别接触在两熔断器的下柱头(即接负荷侧)上或插座两孔中的导体上,这时测得的值是线与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如图2-20所示。
图2-20 线与线之间绝缘电阻的测量
(2)线与地之间绝缘电阻的测量
①对于TN-S系统或TN-C-S系统:这两种系统除了相线L、零线N外,还有一根保护零线PE。这时将兆欧表的一根测试棒(接“E”端钮)接触在PE线上,另一根测试棒(接“L”端钮)分别接触在两熔断器的下柱头上,则测得的值分别是相线与地之间和零线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如图2-21(a)所示。
②对于TT系统(即电源侧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侧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采用保护接地的系统),有以下几种测试方法:
a.将兆欧表的一根测试棒(接“E”端钮)接触在接地极上,另一根测试棒分别接触 在两熔断器的下柱头或插座的两孔中的导体上,如图2-21(b)所示。
b.如果住宅无接地极,则可将兆欧表的一根测试棒(接“E”端钮)接触在已通水的自来水管上或暖气管上,以代替接地极,另一根测试棒(接“N”端钮)分别接触在两熔断器的下柱头上,如图2-21(c)所示。因为这些金属管路本身电阻不大(数欧至数百欧),对测量结果(正常情况下为数百千欧)影响不大。
c.还可以将本应接触在接地极上的那根测试棒,直接接触零线的熔断器的上柱头(这是一根接地良好的、从变压器中性点引出的零干线),另一根测试棒分别接触两熔断器的下柱头,如图2-21(d)所示。但这样做必须有充分的把握,即应先用试电笔测出两熔断器座的上柱头哪个是相线,哪个是零线,切不可搞错了。否则,一旦触到相线柱头,就会烧坏兆欧表并造成触电事故。
③如果住宅没有采取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则线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测量可按图2-21(c)或(d)进行。
图2-21 线与地之间绝缘电阻的测量
如果没有500V兆欧表,也可用万用表作大概判断。即将万用表量程打到高阻值挡(如1×100kΩ挡),如果测得的绝缘电阻为0.5MΩ以下,说明布线的绝缘性能有问题;如果大于0.5MΩ,则只能说明布线绝缘性能基本可以,但还不能确定是否真正合格。要确定是否真正合格,仍需用兆欧表测量。
对绝缘电阻的要求:对于新安装的380V或220V供电线路,应大于0.5MΩ。应该指出,对于实际使用中的布线,由于绝缘电阻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自然下降,其绝缘电阻值会变小,有时甚至达0.1~0.2MΩ仍可使用,但作为新敷设的线路,应当有较高要求。
2.7.12 常用绝缘导线的安全载流量
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与导线周围的环境温度和导线布线方式有关。几种常用导线的安全载流量见表2-83~表2-87。
表2-83 绝缘导线明敷时的安全载流量 A
注:表中“—”表示不许使用。
表2-84 铝芯绝缘导线穿钢管敷设时的安全载流量 A
表2-85 铝芯绝缘导线穿硬塑料管敷设时的安全载流量 A
表2-86 铜芯绝缘导线穿钢管敷设时的安全载流量 A
表2-87 铜芯绝缘导线穿硬塑料管敷设时的安全载流量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