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养鸭关键技术精解(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鸭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

一、鸭的生理特点

(一)消化生理

鸭的消化器官包括喙、口腔、舌、咽、食道、胃(腺胃和肌胃)、小肠、大肠、盲肠、泄殖腔以及附属器官和肝脏、胆囊和胰腺等。

1.喙、口腔与舌

鸭的口腔前部为角质的喙,扁平形,末端为圆形,便于啄食饲料,喙被覆有角质膜,大部分为较厚而又柔软的皮肤,称为蜡膜。上、下喙边的角质板形成锯齿状的许多横褶,便于鸭在水中采食食物后将泥水从喙的两侧滤出,而将食物留在口腔内。在横褶的蜡膜以及舌的边缘上,分布着丰富的触觉感受器。口腔的顶壁为硬腭,因无软腭,硬腭向后与咽的顶壁直接相连,合称口咽腔。口腔底有舌,鸭舌较鸡长而软,内有发达的舌内骨,采食时舌参与吞咽作用,鸭的舌上没有味觉乳头,因而鸭的味觉不是很发达。

2.咽

鸭没有牙齿,采食方式为吞食,饲料进入口腔后随即咽下。由于鸭的唾液腺不发达,加之无咀嚼,所以鸭采食时常常需饮水,以湿润食物,帮助吞咽。鸭吞食时靠抬头伸颈,借助重力、食道壁肌肉的收缩力以及食道内的负压将食块和水咽下。

3.食道

鸭的食道是一条从咽到胃、细长而富有弹性的管道,食道壁由外膜、肌膜和黏膜构成,食道腺位于黏膜下,可以分泌黏液。鸭食道下端为膨大部,呈纺锤形,可贮存大量纤维性饲料,并有润滑和软化食物的作用,所以鸭具有很强的耐粗饲和觅食能力。鸭吞咽食物时抬头伸颈借助重力、食道壁肌肉的收缩力以及食道内的负压将食物和水咽下,到达食道膨大部并停留24小时后,逐渐向后流入胃内。

4.胃

鸭胃分腺胃和肌胃两部分。腺胃也称前胃,呈纺锤形,体积很小,但消化腺特别发达,可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蛋白酶和盐酸,能消化蛋白质和分解矿物质。食物在腺胃内与胃液混合,经短时间停留后进入肌胃。肌胃也能分泌具有消化作用的胃液。

肌胃俗称“砂囊”,是禽类特有的器官。鸭的肌胃又称鸭肫。肌胃的胃壁很厚,呈侧扁圆形,表面覆有腱质,肌肉发达,收缩力强,主要是对食物起磨碎作用。肌胃的磨碎作用,一是靠肌肉强有力的收缩;二是靠肌胃内一层很厚而结实的黄色角质膜(也称内金),此膜在磨碎饲料中起机械作用,又能保护肌胃黏膜不受坚硬饲料的损伤;三是靠采食时吞进的沙砾。这些沙砾在肌胃内滞留的时间较长,增加了肌胃的磨碎作用,使鸭能有效地利用谷物和粗饲料。如将沙砾除去,消化率会降低25%~30%,粪便中也可见到整粒的谷物,俗称“过料”。所以,在配合饲料中要加入2%的沙砾,或在舍内放置砂槽任鸭自由采食。

肌胃的运动是有节律的,一般每分钟收缩2~3次。但在饥饿和饲料种类不同的情况下有差异,如硬的或纤维性的饲料能使肌胃收缩的时间间隔变短;饱时肌胃的收缩频率也较饥饿时的频率略高。这种收缩和碾碎声,用听诊器在体外即可听到。肌胃有两个开口:前面是贲门,与腺胃相通;后面是幽门,与小肠相连。随着肌胃的收缩,磨碎的食物被推入小肠。

5.小肠

鸭的消化吸收作用主要在肠内进行。鸭小肠短,成鸭约14厘米,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十二指肠位于腹腔右侧,来回盘曲,中间夹着粉红色的胰腺。胰腺有两条导管,和胆管一起开口于十二指肠末端,通常以此开口处作为十二指肠与空肠的分界。鸭的空肠较长,回肠较短而直,与空肠无明显分界。小肠壁的黏膜形成大量的绒毛,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胃液流入十二指肠后,使这部分肠内容物变成食糜。食糜进入空肠和回肠后,混入胰液、肠液和胆汁。胰液和肠液中有分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在各种酶和胆汁酸的作用下,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被消化,进而被肠壁吸收。小肠依靠蠕动和分节运动,将残余的食糜送入大肠。

6.大肠、盲肠、泄殖腔

大肠包括两条发达的盲肠和一段短而直的直肠。盲肠从回肠和直肠的交界处出发,沿小肠向前延伸,长约20厘米,具有消化纤维的功能。来自小肠的内容物一部分进入盲肠,在盲肠内继续进行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消化和吸收,并由微生物对粗纤维进行分解,但因经过盲肠的内容物不多,盲肠内微生物的分解能力有限,所以鸭对粗纤维的消化利用率不高,盲肠内微生物可利用非蛋白氮合成菌体蛋白质、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K等。进入盲肠的内容物经过进一步消化吸收后被压迫出去,进入直肠,盲肠粪呈巧克力色,一日朝夕两次排出。直肠能吸收水分,并将粪便送入泄殖腔排出体外。泄殖腔是鸭的消化和泌尿生殖系统的共同通道。

7.肝脏与胆囊

肝脏是鸭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它占据腹腔道下部,分左右两叶,有两条导管。左叶的导管直接开口于十二指肠,叫肝管;右叶的导管连接胆囊,通过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贮存于胆囊中,在消化过程中由胆管排入十二指肠。胆汁能激活胰酶,使脂肪乳化,有助于鸭对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肝脏还参与糖原、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能贮藏一部分糖、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一部分铁元素,并有解毒作用。

8.胰腺

又称胰脏,具有消化和内分泌双重功能。位于十二指肠盘曲圈内,形状细长,色泽淡黄或粉红,质地柔软,胰脏分泌胰液,胰液内含有消化酶,胰液通过胰导管进入十二指肠的末端。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经胃液、肠液、胰液和胆汁等的综合作用,被消化分解,产生氨基酸、脂肪酸和单糖等,最后被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末端吸收,经肝脏的门静脉流入心脏,然后输送至全身各处。葡萄糖在经过肝脏时,大部分变成肝糖原贮藏起来,一部分输送到全身,供给各器官活动的能量。输往身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氨基酸,也可再度综合起来形成鸭体和蛋的蛋白质,或者一部分转化为糖和脂肪,以维持体温和作为能量的来源。消化吸收的矿物质和水分,主要用于维持各器官机能的正常进行、促进代谢作用、形成骨骼和蛋壳等。吸收的维生素可贮存在肝和卵中,也有少量存在于各器官中。未被消化的物质和代谢产物,则形成粪便随尿液排出体外。

(二)血液生理

血液在密闭的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由血浆、血细胞和凝血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新鲜鸭血呈鲜红色,不透明,具有一定的黏稠性,有形成分混悬在血浆中。

血浆呈黄色液体,占血液容积的60%左右,含有大量的水分,其余部分是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和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血浆中还含有钠、钾、钙、磷等重要元素。鸭在产蛋期间,由于产蛋的需要,血浆中的钙、磷含量都有增加。

血液的有形成分主要有红细胞、白细胞和凝血细胞3种。鸭的红细胞呈卵圆形,具有较大的核。红细胞是由水、血红蛋白及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磷酸、游离胆固醇等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生理作用在于它能够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当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时,血红蛋白就可与氧做不稳固的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当到达组织毛细血管时,又把氧放出,以供组织细胞之需。血红蛋白又可与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结合,将其运送到肺以便呼出体外。血红蛋白还容易与一氧化碳相结合,成为一氧化碳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较与氧结合大250倍,且结合非常稳固。因此,在鸭舍内只要有极少的一氧化碳存在,就可以代替氧气与血红蛋白形成牢固的结合,严重妨碍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所以,冬季在圈舍内用煤炉取暖时要特别注意防止鸭的一氧化碳中毒。

循环血液中白细胞比红细胞的数量少得多。白细胞包括异嗜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不受有害因子的侵害。当机体内侵入有害的细菌和异物时,白细胞就能捕捉、消灭它们。鸭的许多疾病都会使血浆成分和血细胞数发生变化。尤其在感染细菌性传染病时,将会引起白细胞增多;感染病毒时,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将减少。鸭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正常值见表1-1。

表1-1 鸭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及白细胞组成

血液在鸭体内主要是起运输作用,将肝和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组织中,把组织代谢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同时将氧从肺部运至组织中,把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从组织运送到肺,排出体外;血液还能转运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调节身体组织中的含水量。此外,血液不停地在周身循环,使整个机体内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都能均匀受热,有助于调节体温,使体温保持恒定。

(三)生殖生理

鸭是通过体内受精和卵生方式进行繁殖。

1.公鸭的生殖生理

公鸭的睾丸位于腹腔内,有两个,左右对称,左侧比右侧大,似豆状,以睾丸系膜悬挂于肾脏前叶的前下方。睾丸外面是一层薄而白的纤维膜,内部有许多精小管。精小管之间有间质细胞,能分泌雄性激素。睾丸在繁殖季节逐渐增长,过了繁殖季节,性机能减退,睾丸变小。公鸭的阴茎较发达,交配时能勃起。阴茎表面有一螺旋状的暗沟,勃起时,精沟边缘闭合而形成管道,以输导精液。

精子在睾丸的精小管内产生和发育后,在附睾管和输精管内贮存,并继续发育成熟,与精清混合,成为精液。交配时,公鸭一次射精量为0.1~0.7毫升,含精子0.28亿~1.8亿。精子进入母鸭的泄殖腔后,很快沿输卵管向上移动至子宫阴道交接部的贮精腺贮存,然后精子在此缓慢释放,继续沿输卵管上行到达漏斗部,精子在漏斗部可暂时贮存,并在此等待卵子下行时受精。当母鸭排出的卵细胞(卵黄)落入输卵管漏斗部时,与精子相遇并受精,受精时,可能有很多精子穿过卵膜进入卵内,但其中只有一个与卵细胞结合。

由于禽类缺乏副性腺,附睾也处于退化状态,所以禽类精液的组成及其理化特性均与家畜的精液有很大差别。禽类精液中有75%~90%的水和10%~25%的干物质。其中蛋白质占干物质的60%,主要是白蛋白和球蛋白。禽类精液中几乎无果糖、柠檬酸、肌醇、甘油磷酸、胆碱等,氯化物的含量很低。禽类精液中各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每升平均分别含钠171毫克、钾11毫克、钙4毫克、氯5毫克、锰7毫克、铜10微克、锌0.57微克。在这些元素中,除钠和锌外,都比公牛精液的含量少。禽类精液中氨基酸的总浓度大约比哺乳动物高10倍,尤其是谷氨酸的含量很高。

2.母鸭的生殖生理

母鸭体内左侧有一个发达的卵巢,其功能是排卵造蛋,在右侧还有一个很不发达的雄性腺。如果鸭群中有适量的公鸭,则公鸭分泌的雄性激素会抑制母鸭体内右侧雄性腺的发育,从而诱导母鸭卵巢多排卵、多产蛋。母鸭只有左侧的卵巢和输卵管能发育成熟,右侧的卵巢和输卵管只存在于胚胎发育早期,到雏鸭孵出时已经退化。鸭的卵巢呈葡萄状,每个卵泡内含有一个卵细胞(即卵黄),并借一细柄连接在卵巢上。输卵管前端接近于卵巢。后端开口于泄殖腔,其管壁较厚,呈弯曲状,依次由漏斗部、膨大部、峡部、子宫和阴道五部分组成。

卵黄在卵泡内发育达到成熟时,卵泡柄破裂,卵黄被释放出来,落入喇叭口(漏斗部)中,这个过程称为排卵。卵黄在漏斗部约停留15分钟,若母鸭接受过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则漏斗部存有精子,卵子在这里与精子结合完成受精过程。以后随输卵管的波状收缩,卵黄沿着输卵管下行,并到达膨大部,停留约3小时,在卵黄的刺激下,膨大部分泌浓蛋白逐渐包围卵黄,在此期间,蛋白在卵黄周围旋转而形成系带。最后,卵黄进入峡部,一般只停留15分钟,此处分泌黏性纤维,形成内、外两层壳膜,并加入水和无机盐。卵黄进入子宫后,逗留时间较长,约20个小时。水及矿物质穿过蛋壳膜进入蛋白,使蛋逐渐膨胀,并产生稀蛋白的外层,蛋膨胀后,壳腺就在蛋壳膜外表加钙,形成硬的蛋壳,这个过程一直继续到临产蛋之前,蛋壳色素也在此期间形成。蛋在临产出之前,旋转180°,以钝端向前进入阴道,借助于阴道和腹部肌肉的收缩,强迫蛋通过阴道产出体外。产蛋动作只要几分钟。蛋产出后,内容物因冷却而收缩,在钝端形成气室。从排卵到蛋的产出,约需24小时或略多点时间。

当鸭群中没有或缺少公鸭时,就没有足够的雄性激素来抑制母鸭的这种性腺发育。在特定的情况下,个别强健母鸭体内右侧的雄性腺就会发育起来,产生大量的雄性激素,反过来抑制左侧卵巢的正常功能。于是,个别母鸭不再生蛋,呈现性反转现象,羽毛逐渐变得光艳漂亮起来,酷似公鸭。母鸭的性欲比鸡、鹅、鹌鹑、家鸽等禽类要亢进得多,这在有公鸭的鸭群中表现得比较明显。据观察,母鸭在临近开产时和产蛋高峰期,常常三五成群尾随公鸭,或静浮水面等候公鸭。无论是戏水还是觅食,公、母混养的鸭群都显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

二、鸭的生活习性

鸭的生活习性是昼夜交替变化的。受此影响,鸭的某些习性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昼夜变化规律,如能顺应鸭的这种变化规律,科学饲养,则可以饲养管理好鸭群,降低饲养成本,有效提高蛋鸭的产蛋率和肉鸭的增重速度,从而提高饲养效益。

(一)鸭的生活习性

1.喜水性

鸭是水禽,性好水,喜欢在水中觅食、嬉戏和求偶交配,鸭喜水不等于鸭喜欢潮湿的环境,因为潮湿的栖息环境不利于鸭冬季保温和夏季散热,并且容易使鸭子腹部的羽毛受潮,加上粪尿污染,导致鸭的羽毛腐烂、脱落,对鸭生产性能的发挥和健康不利。鸭也需要在陆地干燥场所憩息和产蛋。鸭的腿、脚结构致密而坚厚,利于游泳和行走。在水中每分钟能游50~60米,在陆地每分钟能走45~50米。鸭的饮水量比鸡多,因此,养鸭必须十分注意做好鸭的供水工作。出壳雏鸭先给饮水后喂饲料,不能先给料后给水。饮水器下必须垫一块砖头,以防戏水湿身,引起扎堆,相互践踏,甚至发病。

2.杂食性、耐粗性

鸭是杂食动物,食谱比较广,很少有择食现象,加之其颈长灵活,又有良好的潜水能力,故能广泛采食各种生物饲料。鸭的肌胃发达,其中经常存有沙砾,有助于鸭磨碎饲料。所以,鸭在舍饲条件下的饲料原料应尽可能地多样化。鸭耐粗饲且觅食力强,喜食多种水生动、植物及浮游生物。鸭能采食各种精、粗饲料和青绿饲料及鱼、虾、昆虫、蚯蚓、螺类等,但最喜食鱼、虾、螺类等动物性饲料,所以鸭适宜放牧饲养,饲养成本较低,饲料报酬较高。

鸭采食后,能明显提高产蛋量。

3.合群性

鸭的性情温和驯服,喜群居,很少单独行动,不喜争斗,适应大群放牧饲养或圈养,易管理。注意,在喂料时一定要让群内每只鸭都有足够的吃料位置,否则将会有一部分弱小个体由于吃不到料而消瘦。

4.耐寒怕热

鸭的皮下脂肪较厚,羽绒保温性能良好,所以对寒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严寒的冬季只要饲料好,圈舍干燥,有充足的饮水,鸭仍然能维持正常的体重和产蛋性能。鸭对炎热环境的适应性较差,由于鸭无汗腺,当气温超过25℃时散热困难,只有经常泡在水中或在树阴下休息才会感到舒适,尤其肉鸭耐热性能更差。在夏季,鸭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产蛋量也下降,因而鸭舍不能建得太矮,应有足够的通风窗户,在炎热的夏季,一定要做好遮阴防暑工作,如安装遮阳网、电风扇、房顶喷水等,并降低饲养密度,以保证鸭能正常地生长发育。

5.生活规律性

鸭有较好的条件反射能力,反应灵敏,容易接受训练和调教,可以按照人们的需要和自然条件进行训练,并形成鸭群各自的生活规律,如觅食、戏水、休息和产蛋都具有相对固定的时间,所以一天之中的放牧、觅食、嬉水、交配和产蛋等行为都有一定的时间性,且这种规律一经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建议每天早晚应多投料。

6.胆小易惊,敏感性强

鸭的反应灵敏,易调教,但胆小怕惊易受外界影响,遇到响声造成“炸群”,即刻相互拥挤于一角,这种类似神经质的惊恐行为在1月龄左右即开始出现。在受到突然惊吓或不良刺激时,导致产蛋减少甚至停产。鸭对周围环境的色彩、声音、强光等刺激均有害怕的感觉,所以一定要保持养鸭环境的安静稳定,防止猫、狗、老鼠等动物进入鸭舍,以免鸭群因突然受惊引起应激,影响生长发育。

7.较强的抗逆性

鸭对不同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较鸡强,从寒带到热带,从沿海到陆地都有鸭群分布,适应范围广,生活力强,对疾病的抵抗力也比鸡强,鸭病比鸡病少。应注意,鸭群若发病并出现死亡后,比鸡的发展速度更快,所以每天一定要认真观察鸭群。

(二)鸭的繁殖习性

鸭的性成熟较早。蛋鸭一般饲养100~140天即开产,小型麻鸭90天即可产蛋。鸭的繁殖力很强,经选育的蛋鸭年均产蛋可达280~300枚。公鸭的配种能力很强,一雄可以配多雌。如一只蛋种公鸭可配25~30只母鸭,且偏爱交配的性癖表现不多,其交配和产蛋不受季节影响,能全年繁殖,每只母鸭每年可提供200~220只雏鸭,肉用种鸭每年也可提供80~160只雏鸭。母鸭一般均无就巢性(番鸭除外),这就增加了产蛋时间,但孵化和育雏则需人工进行。正常情况下,蛋鸭产蛋主要集中在午夜以后到黎明之前这段时间,通常不在白天产蛋。种鸭交配一般都选择早晨或傍晚广阔的水面进行。因此,在种鸭早上或晚上的交配高峰期应将其赶到较深的水域,以提高种鸭的受精率。

(三)鸭的生长与产肉性能

鸭的生长发育快,耐填饲,肉鸭增重快。如北京鸭初生重50克,7周龄即可达3.45千克,相当于初生重的60多倍,其生长速度不亚于肉用仔鸡。

鸭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正常体温一般为41.5~43℃;心跳快,每分钟达160~210次;呼吸频率每分钟达16~26次,需氧量大。鸭的运动性强,消化迅速,不耐饥渴,因而需要频繁的饮水和采食大量的饲料。

鸭的屠宰率较高,其半净膛屠宰率一般为85%~90%,全净膛屠宰率为75%~80%。其可食部分占屠体的65%以上,经过育肥后,鸭体内和皮下都含有丰富的脂肪。鸭肝很大,增重也较快,例如,7月龄建昌鸭填肥14天后,平均肝重达229.24克,最大者达455克,肝料比为1∶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