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人们往往把一切与农业、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都归结于神农氏。关于神农氏发现茶叶的故事,有以下三个版本。
传说一
神农氏是三皇五帝之一。他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龙颜大唇。那时候,五谷和杂草、药物和百花都长在一起,哪些可吃,哪些可治病,谁也分不清,当时人们生疮害病都无医无药。为给人们治病,神农氏不顾自身安危,亲尝各种草木,以辨其味、明其效。一日,他吃了一种草叶后,口干舌麻,头晕目眩,全身乏力。于是他放下草药袋,背靠一棵大树斜躺,稍事休憩。这时,一阵风吹过,他闻到了一股清新的香气,但不知这清香从何而来。抬头一看,只见树上有几片翠绿的叶子冉冉落下,树叶青嫩可爱,气味芳芬。出于习惯,他拾起一片树叶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发现此物味虽苦涩,但有清香回甘之味,食后舌底生津,精神振奋,且头晕目眩减轻,口干舌麻渐消。神农氏由此断定此物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解毒的功效,将此物定名为“荼”。
传说二
相传神农氏为给人治病,翻山越岭地采集草药,还熬煎、试服这些草药,以亲身体会、鉴别草药的性能。一日,神农氏采来了一大包草药,把它们按已知的性能分成几堆,生火煮水。此时,忽有几片绿油油的树叶落入锅中,水中汤色渐呈黄绿,并有清香随着蒸汽上升而缓缓散发。神农氏取而饮之,只觉味带苦涩,清香扑鼻,回味香醇甘甜。于是神农氏从锅中捞起叶子细加观察,发现锅边似乎没有此种树叶,心想:一定是上天念我年迈心善和采药治病之苦,赐我玉叶以济众生。自此,他一边继续研究这种叶子的药效,一边涉足群山寻找此种树叶。一天,神农氏终于在山里发现了与落入锅中的绿叶一模一样的叶子,将其熬煮出黄绿色的汁水,饮之其味也同,神农氏大喜,遂将此物定名为“荼”。神农氏还发现这种树叶的汤汁有生津解渴、提神醒脑、利尿解毒、止泻等作用,因此认为这种树叶是养生之妙药。据说,当年神农氏发现的“荼”,就是今天的“茶”。
传说三
话说在远古时代,有这么一位神农氏,他一生下来就有个“水晶肚”,肚子几乎是透明的,人们不仅可以看见他的五脏六腑,还能看见食物在其肠胃里蠕动的情形。那时候的人靠捋草籽、采野果、猎鸟兽维持生活。有时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就可能会中毒,严重的话就会被毒死。人们得了病,不知道如何对症下药,都是硬挺,挺过去就好了,挺不过去就死了。神农氏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立誓尝遍百草,定药性,为大家消灾祛病。
有一日,神农氏食一植物后感觉肚子不舒服。难受之余,隐约闻到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仔细辨别,发现这股清香是身旁一株开白花的植物散发出来的。神农氏取叶食之,只见叶汁在肚子里上下流动,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一样,最后把肠胃冲洗得干干净净,人也舒服了。神农氏敏锐地意识到是这种绿叶解了他的毒,欣喜万分,把这种绿叶称为“查”(后来人们又把“查”写成“荼”)。神农氏长年累月地跋山涉水、尝试百草,经常中毒,全靠这种绿叶来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