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另一场危机
按下暂停键的生活,让人开始担心疫情导致的另一场危机将要来临。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等人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以及香港、台湾)995家中小企业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及诉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从账上现金余额能维持企业的生存时间来看,34%的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91%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能维持6个月及以上的企业只有9.96%。
如何应对现金流短缺?调查显示,22.43%的企业计划减员降薪,16.2%的企业选择停产歇业,这两项影响就业的选择合计占38.63%。还有10.16%的企业选择民间借贷,21.23%的企业准备贷款,13.58%的企业选择股东增资。
很多学者把此次疫情与“非典”危机相比较,大家普遍得出的结论是,此次危机较2003年的“非典”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可能更大。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更大,外部国际环境更差,包括全球需求疲软、贸易战等;二是当下经济对消费刺激和服务业的依赖性更强。“非典”时期,消费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只有39%,今天,第三产业对于宏观经济的贡献率大幅提升至59.4%。以旅游业为例,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表示,2019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为6.5万亿元,平均每天178亿元,按以往旅游业每年20%的复合增长率计算,2020年旅游业每天的损失就达到惊人的200亿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测算,仅春节季旅游市场的直接损失就超过5000亿元(完全冻结)。
据恒大研究院的报告,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举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为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采取了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等防控措施。疫情将打断中国经济2019年年底的弱企稳,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破6是大概率事件,一季度可能破5。他们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短期失业增加,物价上涨。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隔离防控,因此大幅降低消费需求。工人返城、工厂复工延迟,企业停工减产,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一旦被WHO认定为疫区,出口可能受较大影响。2003年“非典”时期,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较一季度大幅快速回落2个百分点。
2.对中观行业的影响:餐饮、旅游、电影、交通运输、教育培训等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2019年春节档票房为58.59亿元,2020年春节档颗粒无收。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2020年同期受损严重。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2020年同期锐减。1月底交通运输行业出行人次减少约七成。房地产行业暂停销售活动。建筑业、金融业、农林牧渔等行业受到波及。简单估算,电影票房70亿元(市场预测)+餐饮、零售5000亿元(假设腰斩)+旅游市场5000亿元(完全冻结),短短7天,仅这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元,占2019年一季度GDP(21.8万亿元)的4.6%,这还不包括其他行业。
3.对微观个体的影响: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弹性薪酬制员工、农民工等受损程度更大。
4.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短期利好债市,利空股市(医药、在线娱乐除外),但中期仍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和趋势。
5.长期影响:政府治理将更透明,生产生活业态将朝着智能化、线上化发展,风险中酝酿机遇,或将催生新的业态。
《时代周报》记者杨佳欣的采访,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小企业的危机,在杨佳欣的报道中,2月7日,北京KTV巨头“K歌之王”宣布于2月9日,即北京市准备正式上班的前一天,与全部200多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有30%的员工不同意此方案,公司将进行破产清算。2月6日晚间,北京知名IT培训机构“兄弟连教育”创始人李超表示,因受疫情影响,即日起,“兄弟连教育”北京校区停止招生,员工全部遣散。此前,一家企业董事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公司账上的现金流扛不过3个月。董事长的一番话引发舆论哗然。中小企业经营者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若干行业的影响分析》中,陈宏民教授认为,疫情影响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正在发生,可称为“对行业的当期影响”。在这期间,传统服务业几乎完全停摆,酒店旅游业几乎全部停业,交通餐饮业也是苟延残喘,很不规范,运行越多亏损越大,处在被动运行阶段。在相当一部分城市,绝大部分传统服务业如餐饮、快递、外卖、家政等从业人员来自城外,在这期间这些行业难以全面恢复运行。有一部分企业难以为继。制造业也会因为用工困难、成本上升、订单减少而陷入困境,勉强开工维持或者处于半停滞状态。当然也有些例外而得到迅猛发展的。如医药医疗和医疗器材等行业,会得到短暂的刺激性发展。
第二阶段大概在两个月之后出现,为期半年到一年,可称为“对行业的短期影响”。在这个阶段,一方面政府对人员流动的管控还适度存在,另一方面大部分国人依然保持着谨慎心态,虽然工作、生活开始正常,但短时间不会恢复原先的习惯。比如不愿意上街吃饭、抑制旅游冲动等。所以,在这个阶段,绝大部分传统服务业处于恢复性状态,但业务规模在三个月到半年里还难以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同时需求萎缩已经波及服务业和制造业,可能出现全方位的萧条状态。当然,政府会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的举措,全国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会继续进入高潮,与之相关的行业会得到激励;新型战略性行业如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也会继续得到资本青睐而持续发展,甚至房地产业也会在一定范围内得以增长。
第三阶段大概会在一年后出现,可称为“对行业的长期影响”。这时绝大部分需求都恢复正常。不过许多行业在过去的一年里经历了重新洗牌,好的企业弯道超车,脱颖而出;当然也有相当一批企业没能看到明年的春晚。有些行业在疫情中凤凰涅槃,通过转型升级获得新的发展。
我分别在“春暖花开”微信公众号及相关有影响力的媒体上撰文呼吁,在打好疫情防控战的同时,也需要打一场保护中小企业的防控战。中国管理学界16位教授联合呼吁,为中小企业纾困、逆境突围提出建议;“中国管理模式50人论坛”成员也共同提出建议,为激活中小企业献计献策。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深圳、苏州、重庆、广东、山东、山西和四川等地出台多项政策为中小企业纾困,涉及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稳定就业岗位等。比如,北京推出19条措施,解决困难企业融资问题;上海出台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推迟调整社保缴费基数、延长社会保险缴费期、实施培训费补贴政策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苏州提出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免房租、减免税费等10项措施。
2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央行将提供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资金。值得注意的是,这笔专项资金将实行名单制管理。据悉,这笔资金将通过全国性的商业银行以及部分疫情比较严重省市的地方商业银行,向重要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的重点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
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经济学家周景彤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疗物资生产、道路交通运输等关系到社会正常运转的行业,有必要优先获得政策的支持。截至2月8日,编辑成册的《应对疫情中央及地方支持性政策汇编》长达328页,由此可见,为保护中小企业,恢复经济、生活,各个部门和领域的人都在努力。
相关政策对缓解中小企业经营压力肯定是有帮助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人们对市场的信心。但是,我们非常清楚,要想真正应对危机,还必须依靠企业自身的能力,包括企业自身的免疫能力、企业自救的能力,以及企业应对危机挑战快速应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