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走向国民经济建设的前沿,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和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同时为全球诸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并深刻地影响着其运行的方式。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产业有着天然的耦合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为旅游产业的创新与变革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传统旅游产业借助“互联网+”发展战略迎来了深化改革的春风,“互联网+”为传统旅游产业提供了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的新机遇。事实上,提高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是国务院和原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新兴发展战略。2015年,国务院先后出台《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支持旅游业和互联网行业融合发展。原国家旅游局于2015年提出的中国旅游“515战略”明确指出,旅游产业应当积极融入互联网,要运用信息科技助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国家旅游局于同年发布的《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中也强调,旅游与互联网的融合已经是势不可当的潮流。
构成本书内容的课题是在我国大力推进“互联网+”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提出的,采用了理论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相关文献综述。以往的研究,其焦点主要在于“互联网+”与旅游业的关系,关注“互联网+”促进旅游业升级的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来看,以往的研究一般都采用定性研究,量化研究和案例研究较少,研究方法的落后造成了研究结论缺乏足够的可信度。从研究深度来看,以往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就影响谈影响,就问题谈对策,对于产业升级的具体路径和过程探讨不够深入,研究结论的指导意义有限;也有部分研究比较深入,这些研究成为本书重点参考的对象。
第二章介绍了“互联网+”“互联网+旅游”的概念及性质,并辨析了二者与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旅游信息化和旅游互联网化的区别。本书认为,“互联网+旅游”就是综合利用互联网平台,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有机地融合到旅游企业的生产、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之中,创造新产品、新业态,推动旅游产业的创新、升级,以及构建能够有效整合旅游业资源的新生态。
第三章介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北京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首先将我国“互联网+旅游业”的发展按照时间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分别介绍了各个阶段的技术背景和“互联网+”升级旅游业的状况;其次以北京市为例,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升级旅游的现状,如“互联网+旅游政务”全国领先,旅游企业积极投身于“互联网+”创新,旅游业互联网应用普遍等;最后分析了我国在线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即我国在线旅游市场的增速放缓、市场集中度高、度假市场占比和市场集中度持续上升、旅游平台投诉率高等情况。
第五章提炼了“互联网+”升级旅游业的关键要素和路径。“互联网+”升级旅游业涉及旅游产业链的多个要素,包括微观层面的游客行为和旅游企业、中观层面的旅游产业、宏观层面的行业管理等。就宏观管理而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旅游者行为、旅游企业及社会环境联合推动主管部门应用“互联网+”升级行业管理。就具体的升级路径而言,“互联网+”的升级反映了游客消费行为,其表现为购买便利化、旅游体验化、选择优化、旅行自助化。“互联网+”助力旅游企业创新体现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生产经营创新等方面。“互联网+”升级旅游产业主要体现在产业规模的扩大、旅游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旅游业态的创新、旅游产业链的重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增强等。“互联网+”对旅游行业管理的升级作用体现在“互联网+”推进了政府信息公开,促进了政策制定的公众参与度、旅游管理部门的深层次体制机制变革、旅游业相关部门的一体化联动,转变了旅游行业的管理模式,提升了旅游公共服务的顶层设计等多个方面。
第六章探讨了在“互联网+”升级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了问题的原因。
第七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利用“互联网+”升级旅游业的战略。
第八章是旅游企业互联网化的案例介绍。中青旅属于传统旅游企业的互联网化,去哪儿网、携程网等在线旅游企业则属于“互联网+旅游”的融合产物;杭州旅游经济实验室是政府为了强化对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超前引导而设立的旨在解决旅游信息数据的全面感知、快速处理、高效存储问题的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平台。这部分案例分析可为其他旅游企业的互联网化提供发展借鉴。
本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JGB091)的研究成果,受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市级)——工商管理”项目(19005902053)的资助。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献。我们尽量标明各项引文的出处,但仍有些引文因无法找到出处而没有标注,在此向各位作者致敬和致歉!考虑到互联网对旅游业的影响正在进行之中,由于书稿提交时间节点的问题,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和提出的结论可能有所滞后,敬请各位读者谅解。书中若有遗漏、错误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指正(联系邮箱:zhyunla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