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中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洪山菜苔武昌鱼

武汉,首义园,美食街,正举行湘鄂大师名菜擂台赛。

只见湘菜大师许菊云、鄂菜大师余明社各带三徒,分列擂台两边,摆开了大比拼的架式。

裁判长鄂菜大师卢永良宣布的比赛规则很简单:一个刀工菜,一个用对方原材料烹制的特色菜。

规则一宣布,湘厨挑了一条武昌鱼,鄂厨拿了一块湖南腊肉。而后6名厨师迅速在两块砧板、四个灶台前各就各位,挥刀执勺。

一会儿功夫,刀工菜上来了。鄂厨端出了“菊花鱼”,一朵朵橙色的菊花开满了鲤鱼的全身,花朵大,散得开,开得艳,形象逼真,真有两把刷子。湘厨也不示弱,推出“发丝百页”,刚才还是黑色的牛百页,经湘厨一弄,百页细如发丝,色泽鲜白,一看就显功底,令全场叹为观止。

再看特色菜。

湘厨挑武昌鱼是个好主意。武昌鱼是历代王朝的贡品,常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赞。唐代岑参就在《送费子归武昌》中写道:“秋来倍忆武昌鱼,梦著只在巴陵道。”宋代范成大也在《鄂州南楼》中留下诗句:“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名气本就不小,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一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更让它名扬天下。

武昌鱼其实就是武汉的鳊鱼,学名团头舫。头团、背厚、鳞白,两侧呈菱形,口较宽,背鳍短,肉质肥嫩鲜美,富含脂肪,产于武昌梁子湖,全国独此一处。这种鱼全身只有13根半刺。据说这种鱼刺有一妙用,当地老百姓用鱼刺冲神仙汤喝,喝了能解酒,饮酒不醉。

只见湘厨把挑选出来的又肥又大的武昌鱼剖腹洗净,剞斜刀,用“剁椒鱼头”的手法,撒上湖南的剁辣椒、浏阳的豆豉、茶陵的蒜子一蒸,蒸出一份红彤彤的“剁椒武昌鱼”来。卢大师一看,“构思巧”,一尝,“妙”。既有地道湘菜特色,老辣味厚,又不失武汉名菜“清蒸武昌鱼”的肥美嫩鲜,更有别于武昌鱼的“清蒸”。

那边的鄂厨,用武汉的红菜苔炒湖南腊肉。

武汉的红菜苔茎肥叶嫩,以武昌洪山所产质地最好。曾被皇家封为“金殿玉菜”,也是历代向皇帝进贡的湖北特产,慈禧太后最爱吃。据当地人介绍,武昌洪山宝通寺一带的菜苔,味道尤其出色,而且以宝通寺钟声所到之处范围长出来的菜苔最佳。老话“距城三十里则变色矣,洵别种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红菜苔与腊肉经鄂厨巧手烹调,带着浓浓的腊香出锅,一根根红色的菜苔,与一根根红色的腊肉丝交相辉映,色泽天成。来自湖南的特产腊肉,与武汉的名产红菜苔形成一种绝配,炒出名菜“红菜苔炒腊肉”。与湘厨的“剁椒蒸武昌鱼”进行比拼,毫不逊色。

一场擂台,互用对方原材料,包容开放,各有特色,与其说是比武,还不如说是技艺交流。湘厨和鄂厨烹制出的这两道菜,恰巧应了清代《汉口竹枝词》的景:“不需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汤圆宵友好,鳊鱼肥美菜苔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