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注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白洋潮1

故事,2三江看潮,3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4岁岁如之。

戊寅八月,5吊朱恒岳少师,6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7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8章侯、世培踵至。9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10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11渐近喷沫,冰花蹴起,12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13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14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15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16轰怒非常,炮碎龙湫,17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18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注释】

1白洋:今绍兴市绍兴县安昌镇白洋村。

2故事:旧事,旧俗。

3三江:三江(钱塘江、钱清江与曹娥江)城,又称所城。在古绍兴内河排入钱塘江的入海口,为海防抗击倭寇而建的。据嘉庆《山阴县志》载,所城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年间,由水门、陆门、城楼、敌楼等建筑组成。今绍兴斗门镇三江村东存其遗迹。

4暗涨潮:水下暗流汹涌,水面却不见涌浪潮峰的涨潮。

5戊寅:崇祯十一年(1638)。

6朱恒岳少师:朱燮元,字懋和,浙江山阴人。万历二十年进士,由大理评事历官四川左布政使。历任兵部尚书等,崇祯中进少师。十一年卒于官,年七十三。“恒岳”或为其号。详见作者《琅嬛文集·祭少师朱恒岳》。

7陈章侯: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等,浙江诸暨人。青年时受业于刘宗周、黄道周。崇祯时国子监生,授舍人。召为内廷供奉,不就。清陷浙江,出家云门寺,号悔僧、九品莲台主灯。曾奉召于帝临摹历代帝王像,观摩大量名画,技艺大进。善绘人物、山水、花鸟、虫草。卖画度日。晚归故里,卒于枫桥。祁世培:见本书卷一《木犹龙》注。

8遄(chuán):迅速,快。

9踵至:接踵而至,紧接着到来。

10海宁:县名。在浙江省北部,南临杭州湾。沿海有坚固的海塘工程。以海宁潮(即钱塘潮)著称于世。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六日尤为壮观。

11擘(bò)翼:张开翅膀。擘,分开。

12蹴(cù)起:蹦跳。

13镞镞:同“簇簇”,攒聚之貌。

14辟易:退避。

15礴:撞击,冲击。

16龟山:又称白洋山、乌风山,今称大和山,在绍兴白洋村西北。唐中叶时白洋山系矗立在海中的小岛,唐文宗大和年间因为在白洋附近筑塘拦潮,白洋山又改称为大和山,据《绍兴府志·地理志》:“乌风山在府城西北五十里,滨于海,有洞出乌风。一名龟山。当潮生时,远望之,宛然如龟出没水中。”

17龙湫:雁荡山瀑布名。此处形容怒潮似龙状的瀑布。

18龛赭两山:龛山在浙江萧山县东北五十里,其形如龛。赭山,在浙江海宁县西南五十里。龛山、赭山原来一南一北扼住钱塘江入海口。后来钱塘江改从赭山北入海,龛、赭间水道干涸。漱激:冲刷激荡。

【评品】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白洋山,旧名乌凤山,在府西北五十里滨海,亦名龟山,缘山筑城,设白洋海口巡司戍守。浮山,在府东北三十五里浮海口,与三江所城相对,又有蒙捶山,在府东北四十里,与浮山并峙,上有烽堠。”本文描写白洋潮极富层次感:自远处,而“稍近”、“渐近”、“再近”直“到塘”;极富动感:“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水击射,溅起数丈”,“炮碎龙湫,半空雪舞”,描绘其色状、声势、能量,妙喻迭出,必欲穷形极状而后止;极富现场感:“看者辟易,走避塘下”,“著面皆湿”,“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读来惊魂摄魄,恍若身临其境。可将本文与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观潮》一文中关于海潮声势情状的描写相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