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政体形象化表达的山水画
作为宋代绘画的实例,《望贤迎驾图》是独一无二的。更为常见的是以“江山图”或“溪山图”为主题的山水画,这是一种将政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表现的山水画类型。目前尚存世的此类题材的早期山水画作品,大概就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了,现藏于位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绘制于1100年前后。这类主题的代表性作品都共同拥有如下特征:将山川、峡谷与平原尽收眼底的全景视图;从事不同职业与生产活动的主体(比如农民、商贾、渔夫、文人、官员);时下流行的娱乐方式(供人远眺游览、饮食休憩、赏玩垂钓的观景楼阁、酒肆廊桥、寺院庙宇)。这样的绘画所能给予观者的,是关于大宋帝国的辽阔大地以及多种多样的社会行为与商业活动的全景图。
这些作品主要的转义策略是隐喻,而非寓言。连绵群山中的最高峰大概指的是天子,就像天子的角色是一国之首一样。根据11世纪的伟大画家郭熙的作品,围绕在最高峰周围的群山指的是地方领袖,也就是支持天子统治整个帝国的那些人。高耸入云的松树同样也是对于“君子”典范的一种隐喻,而君子正充当了领袖的角色。鉴于郭思的父亲(即郭熙)是一位御用画家,郭思选择采用了宫廷式的语言,但是在宋代的行政管理实践中,这些君子与领袖们自然而然地对应于官员的等级制度。这些国家官员散布于组织构造之中,以此定义了国家的空间(the space of the state)。
但是,仅凭这些国家官员来组成国家的空间是不够的。在那些高峰、山坡、树林与山谷的缝隙之间,我们还可以看到从事着生产活动的个体:渔人、商贾、学子与僧侣,男子与女子,成人与孩童(见彩图8;图3.1—3.4)。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现在这些山水画中的民众,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作为个人存在于山水画之中,尽管这里的个人是社会类型非常明显的人。我们可以发现,这里并没有象征宫廷浮华的徽章或是其他标记。画家呈现的仅仅是我们可以实在看到的东西,就是我们泛舟江上所见的乡村景致。山水画被认为是一种对于“帝王疆域”(the empire’s lands)的简单描绘,而不是一种寓言表达。这幅作品的修辞艺术说明了国家是经过世俗化及自然化的,像章如愚所叙述的那样,国家就是天地运行整体中的一个部分。
彩图8 《夏山图》
屈鼎(活跃于约1023—1056年),全景式手卷,北宋,约1050年,绢本墨笔淡设色。
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图3.1 停靠在村庄附近驿站的商船
《夏山图》(彩图8)局部。作者拍摄
图3.2 山中的高档酒楼
《夏山图》局部。注意左下角的茶肆。作者拍摄
图3.3 茶肆和不太昂贵的食摊
《夏山图》局部。注意左上角正在前往茶肆的骡队。作者拍摄
图3.4 “骑驴者”主题场景
《夏山图》局部。作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