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如何在复杂世界里成为高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目标策略:制定正确 符合实际的战略规划

策略要有前瞻性,设定可实现的目标

或许,很多企业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制定的目标总不能完成。喜欢研究昆虫的人都知道,每次蜜蜂在出去采蜜之前,都会用自己的身体分泌出一种叫蜂蜡的物质,为蜂群建筑蜂房,以保护群蜂不受伤害。这也就是说,蜜蜂这样的做法是为了蜂群的安全,而且无论多辛苦它们都会坚持,风雨无阻、任劳任怨。因为只有蜂群安全了,蜜蜂才能在这个大家庭里快乐地生活。其实,它们之所以任劳任怨,关键就是它们把为蜂群工作看作是为自己工作,把蜂群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有像蜜蜂一样的心态,把公司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而一个员工如果能把公司的事作为自己的事做,那么他就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价值,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使公司制定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查尔斯·施瓦布是美国卡内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他的成功,就源于他能够把公司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他曾经对员工这样说道:“公司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一直以来,他都坚持做到把公司的事作为自己的事做,而且时刻思考着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

查尔斯出生的地方是一个很偏僻的村庄,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以致他在十五岁那年便外出打工。历经许多磨难之后,他又来到了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建筑工地打工。来此打工的第一天,他便下定决心,对工作一定要尽心尽力,认真努力,争取成为最出色的员工。于是,他在工作中积极努力,而且同时他还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渐渐地,他从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升为技工,后来又升为技师,再后来成为部门主管、建筑公司总经理、布拉得钢铁厂厂长、卡内基钢铁公司董事长。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他的信念是分不开的——“公司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可以说,正是基于这句话、这个信念,才让查尔斯在卡内基钢铁公司董事长的宝座上一坐就是七年。在查尔斯当任董事长的第七年,控制着美国铁路命脉的摩根要与卡内基联合经营钢铁,起初董事长安德鲁·卡内基并未理会他提出的要求,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摩根见状便向外界宣称,如果卡内基不同意联合计划,他就会去找当时美国的第二大钢铁公司贝斯列赫姆合作。

这时,安德鲁·卡内基有些坐立不安了,如果他们真的联合起来,那自己的公司就有可能竞争不过他们,从而败在他们的手上。于是,着急万分的安德鲁·卡内基找来他最信任的查尔斯,并对他说:“你替我去找摩根,和他谈谈合作的事情,带上这份文件,一定要按照上面的要求进行谈判。”查尔斯看了看文件,笑着说道:“您把摩根想得太厉害了,之前我曾对他做过调查,他并没有您想象得那般厉害,不会轻易就和贝斯列赫姆联手的。如果按照您开的这些条件,您的利益将会损失很多,而摩根一定会很高兴地接受。”之后,查尔斯就把所掌握的摩根的情况对卡内基一一做了汇报,他们认真细致地分析之后,安德鲁·卡内基感觉查尔斯说得非常正确——自己的确高估了摩根的能力。于是,卡内基把这件重要的事情完全放心地交给查尔斯处理,因为他相信查尔斯一定会完成得非常漂亮。查尔斯和摩根的谈判进行得很顺利。谈判结束后,查尔斯为卡内基争取到了绝对优势的条件。但摩根感觉自己有些吃亏,于是他用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查尔斯说:“那就这样吧,明天你让卡内基来我办公室签字。”

第二天一大早,来到摩根办公室的人是查尔斯而不是卡内基,摩根一脸吃惊,疑惑地问道:“为什么卡内基没有来?”查尔斯说:“他让我向您传达一句话:‘从第51号街到华尔街的距离,与从华尔街到第51号街的距离是一样的。’”

每个人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于是摩根在沉默了一番后,对查尔斯说:“那我过去吧。”虽然久经商场的摩根一生从未屈尊去过别人的办公室,但这次的对手是一向以公司利益为重的查尔斯,所以他只好舍下老脸俯首屈就了。而查尔斯在挽回公司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利润,并让他的上司安德鲁·卡内基增添了许多荣耀和光彩。

可以说,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管理者:认为自己只是给企业打工的高级打工仔,公司的事与自己无关,即使公司倒闭了自己还可以再去别的公司,继续干自己的工作,拿属于自己的工资。所以,有些管理者就总想着应付工作,能避开的工作决不插手,这样的管理者往往很难做好管理工作。企业在这样的管理者手中发展,其命运可想而知。

如果管理者把公司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用战略性的眼光看待工作,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工作更出色,才能更好地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进一步管理好公司,并让公司设定的目标得以实现。

意大利东北部的城市佩扎罗有一个手艺很出色的木匠,他几乎做了一辈子的木匠活。一天,他找到自己的雇主,并告诉他,自己已经年老,不想再做这种体力活了,想回家和老伴一起过清静悠闲的生活。雇主见老木匠确实已到了一定的年纪,便同意了他的请求,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要求:请老木匠在临走前再建造一栋房子。老木匠虽然答应了,但是此时他的工作态度却和以前有了很大的差别——以前的他会全心全意地工作,而现在,他在工作中却三心二意,不仅技术有所退步,而且有时候为了省事,还马虎敷衍。不久,房子完工了。雇主来看房子的时候顺便把房子的钥匙也交给了老木匠,并一脸深沉地对他说:“这所房子送给你了,希望你能住得舒服。”

老木匠听闻后一下子惊呆了,因为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事情会是这个样子。如果他早知道这是为自己建的房子,他一定会用自己最精巧的工艺认真对待,绝对不会偷工减料。至此,虽然他后悔不已,但也毫无办法。

由这个故事便可以看出,人生就像是一项只有一次机会的工程,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决定了以后住什么质量的房子。如果你想住在漂亮、牢固、安全的房子里,那就从现在开始,在工作中认真去钉每一颗钉子,仔细放好每一块木板,努力砌好每一面墙。当结束一天的工作时,要问一问自己,是否为工作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智慧。

管理者在日常的工作中,就应该用富有前瞻性的眼光对待管理工作,并将公司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让企业制定的目标得以实现。

策略的前提是团结,统一思想才能众志成城

企业员工之间的团结,有助于企业从团结中获取到一种合力,从而推动企业发展。但如果要想形成真正的团结,就要让整个企业员工的思想、价值观,与企业的思想理念、价值观达到一致,而这就需要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达到一种精诚的态度和高度的共识。所以,要想实现企业内部的团结,就必须使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做到精诚——只有做到了“精诚所至”,才能在团结的力量之下达到“金石为开”的目的。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达到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精诚合作,除了彼此要经常交流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企业文化。不可否认的是,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创办者与历任管理者合力打造出来的,而其一旦在企业中形成,又能影响到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员工与管理者。企业文化对员工(包括那些管理者)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十分深刻的,所以很多企业都十分注重培养和打造企业与众不同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氛围,就像人们对宗教的信仰一样,它有助于管理者与企业员工之间达成某种思想上的精诚。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企业文化所体现的就是企业价值。

在这方面,惠普公司可以说堪称楷模,休利特和帕卡德通过多年的努力,不仅为世人留下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成功企业,同时也留下了令所有企业都值得探讨和学习的楷模——惠普文化或惠普之道。如果从其核心价值出发,无外乎是:热忱对待客户、信任和尊重个人、追求卓越的成就与贡献、注重速度和灵活性、专注有意义的创新、在经营活动中坚持诚实与正直、靠团队精神达到共同目标。惠普之道所体现出来的,其实就是一种奋发向上、真诚待人、创新与团结的企业管理理念,只不过惠普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以普通人追求梦想为起点,提出的一种极富感染力与号召力的口号。在这种文化背景的影响下,惠普的历任CEO为了提升惠普的市场竞争力一直努力地在企业内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改革尝试,特别是在1999年7月以销售出身的卡莉·费奥瑞纳成为惠普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后,尽管为了改变惠普落后的现状而采取了一系列的人员精简、部门撤换与合并,但对于惠普创始人休利特和帕卡德所留下来的惠普之道,这位女CEO非但没有在改造惠普的过程中将其删改,反而以当初休利特和帕卡德所倡导的“车库精神”(当初,惠普是在一间车库诞生的,后来,这间车库因此成为“硅谷诞生地”)重新拿出来做广告。

不仅如此,卡莉在针对惠普各部门的调整中,只要被媒体问及她在惠普实施的改革之举时,她总是会提及惠普创办者所留给惠普的创业精神,甚至还多次在公开场合大谈特谈惠普在创立之初所开发和研究出来的产品及其影响。在卡莉的这种影响下,惠普的很多中高层包括媒体,都不再对这位年轻的女CEO抱有抵触情绪,反而极力配合她在惠普实施的改革之举。而惠普中高层管理者态度的转变,直接影响到了惠普的基层员工。在卡莉高举惠普之道的大旗之下,惠普从上到下很快形成了一种合力,来扭转惠普不断下滑的业绩。

卡莉·费奥瑞纳在入主惠普公司后,巧妙地抓住了惠普的企业文化——惠普之道,并且运用创始人所一直倡导的“车库”精神,唤醒了当时惠普公司员工思想里的那股精诚的力量。仅从这一点看,卡莉对企业的管理是成功的,因为她通过唤醒员工记忆的方式,使全体员工在短时间内达到了精诚合作,而企业团队也出现了少有的团结一心的高涨局面。这也就是说,在企业管理中,卡莉的这一目标管理是成功的。卡莉在这方面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她长期从事销售工作的管理经验,惠普公司在卡莉入主仅仅半年时间便出现了“众志成城”的合作局面。

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都要上下一心,达成共识,就要做到五方面的统一:思想、目标、行动、规则、声音。真正达到这五个统一是非常难的,我们能做的是不断向统一靠拢。

丹尼尔决定在小学毕业典礼这天穿父亲买给他的新裤子。经过试穿后发现新裤子长了两寸。吃晚饭的时候丹尼尔把裤子长两寸的事情对一起吃饭的奶奶、妈妈和姑姑说了,大家都说会帮他剪短。

过了一会儿,大家都回房间睡觉去了。妈妈正要躺下,想起儿子的托付,就起来把儿子明天要穿的新裤子剪掉两寸,缝好、叠好,又放回了原处。姑姑起夜的时候,想到侄子的裤子长两寸,便起床将裤子处理好后才回去睡觉。第二天早上,奶奶起来后,一边做早餐,一边戴上老花镜剪短裤子,缝补边角。

等丹尼尔起床后穿上裤子时,发现裤子短了一大截。没有办法,他只能沮丧地找了条旧裤子穿上,参加了毕业典礼。

工作任务的安排固然重要,团队中每一个人的想法达成一致之后,还要有及时有效的沟通,决定决策之后应该明晰责任,以免发生“短裤子”的悲剧。

制定策略目标,首先需要切合实际

在商业竞争白热化的年代,稍不留神,一个企业就会葬身于滚滚商海。每个企业的发展水平及前景都不尽相同,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企业战略、文化以及发展重点。这个世上没有永远打不败和永远站不起来的企业,重要的是看你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

阿里巴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最初成立的时候,阿里巴巴并没有多少资金积累。但是十多年发展下来,阿里巴巴稳中求发展,一直到上市,这里面隐藏的商业精髓很深刻。古人说,与其羡慕别人,不如看看你口袋里装了什么。阿里巴巴与环球资源不同的经营模式也说明了这一点,环球资源开辟一个个新域名,而阿里巴巴则是根据自己的特点,集中在一个旗帜下发展自己的品牌产品。

如今,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有了淘宝网,收购了雅虎中国,在搜索和门户网站领域也有涉足。2007年,阿里巴巴又成立阿里软件,进入企业商务软件领域。而且各领域、产业链之间配合密切、协同发展,共同造就了如今阿里的广阔版图。

蒙牛公司的成立过程也有相似之处。蒙牛创立初始,内蒙古除了伊利,再无大的牛奶品牌,其余的的小牛奶品牌属于随意购买类,没有所谓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伊利当时属于国内牛奶品牌的老大,年销售额已经达数十亿元。

在对方这么大的品牌效应下,蒙牛没有把钱砸在企业宣传上,而是巧妙地通过“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宣传和推出“中国乳都”等概念,打响了蒙牛自己的品牌。

此后,蒙牛把重点放在技术创新、寻找更好的奶源上。蒙牛众多的产品上市后,反响都不错。就这样,蒙牛从众多的小品牌中脱颖而出。

时至今日,蒙牛的品牌知名度已经丝毫不逊于伊利。用牛根生的话来说:“拼不过名气的时候,我只能专心做我的奶。能给全国人民喝上安心奶,就是我终生的事业。”这一席话使他赢得了更多的拥护者,使人们对蒙牛更加认可。

从公司的长远发展来说,制订正确、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战略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管企业规模的大小,其战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要根据对手去制定战略,因为对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战胜对手,而是赢得客户的忠诚。那些根据对手而改变战略的企业,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发展的方向,从而错失机遇,甚至会为企业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因此,在管理中,企业家要学会忠诚于市场,着眼于客户需要,来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不要因为对手的竞争而乱了阵脚。要知道,企业制定战略的目的不是打败竞争对手,而是让客户满意。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要着眼于客户需求,这样就不会迷失方向,从而获得长远发展。

把握核心,将大目标拆分成众多小目标

德鲁克曾说过:“若是管理者有了目标,并能够用行动来不断对比和修正,当管理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两者间相近时,就会产生动力,并且自觉地克服困难,使得努力能够达到目标。明确的目标对于人们的努力来说非常重要。”

俞敏洪是一个善于将大目标分解为许多小目标的高手。他认为,如果将创业目标比作大房子,那么达到终极目标的路程就是一个建造大房子的艰难过程。漂亮美观的大房子,就是由一块一块砖头垒起来的,这一块块的砖头就是一个个被细化了的小目标,没有它们,作为终极目标的大房子就不可能建造起来。

俞敏洪的父亲是个木匠,在家乡一带小有名气,所以在村子里,只要有人家盖房子,一般都会请他的父亲去帮忙。

俞敏洪从小就发现父亲有一个奇怪的爱好,喜欢捡拾碎砖头。因为他父亲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丢弃不要的碎砖烂瓦捡回来,或一块两块,或三块五块。有时候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他也会捡起来带回家。

久而久之,俞敏洪家的院子里就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这在俞敏洪看来,无异于是一个累赘,没有用处的砖头碎瓦堆在家里,只会让原本不大的院子显得更加狭小、凌乱。

然而,等砖头碎瓦堆积到一定的高度后,俞敏洪的父亲开始在院子一角的空地上测量、开沟挖地基、和泥砌墙,用那堆碎砖左拼右凑,一间有模有样的小房子拔地而起。房子建好后,父亲把养在外面,到处乱跑的猪赶进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扫干净,干净漂亮的房子和院子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俞敏洪的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羡慕的院子和猪舍。

父亲做的这件事给俞敏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当时小小年纪的他看来,父亲就像一个魔术师,竟然把一堆无用的碎砖瓦,变成了一间美丽的房子。他觉得父亲很了不起,而这件事也深深影响着俞敏洪以后做人做事的态度,无论是在上大学的日子里,还是在新东方的创业历程中,这种精神力量一直激励着俞敏洪。

俞敏洪认为:“从一块砖头到一堆砖头,最后变成一间小房子,我父亲向我阐释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奥秘。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目标,那么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想法,而没有砖头,目标也没法实现。当时我家穷得几乎连吃饭都成问题,自然没有钱去买砖,但我父亲没有放弃,日复一日地捡拾碎砖瓦,终于有了足够的砖头来建造心中的房子。”

因此,俞敏洪在做事之前,一般都会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因为盲目做事情就像捡了一堆砖头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样,只会浪费自己的生命;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捡多少砖头才能把房子造好,之后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

做任何事都要先明确自己的目标。正如俞敏洪所说:“把所有的小目标加起来就是一个大目标,就像搬砖头一样。即使你搬一辈子的砖头,也永远办不了大事,但如果你有一个造房子的目标,就能成功。”

对日本运动员山本田一来说,正是制订出了适合自己的计划,才让他获得了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的冠军。山本在他的自传中这样总结自己的比赛经验:“在每一次比赛之前,我都会将比赛沿途一些比较醒目的标志记录下来。例如,第一个标志是博物馆;第二个标志是银行;第三个标志是一座别具一格的房子……就这样,当比赛还没有正式开始的时候,我就将这些标志作为征服的目标,每当经过一个目标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又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能量。在这样不断征服的过程,轻而易举地跑完了整个路程。”

一滴滴水珠的汇合,就能形成一条大河,任何伟大的目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哪个辉煌的成就不是由一个个不起眼的目标汇集而成的呢?

在对于目标的设计上,强调不能全凭着管理者一个人的主观判断确定,应在参考自己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允许每个下级都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根据企业的总目标设立自己参与制定的目标,同时能够满足员工自我成就的要求。一个组织总目标的确定是目标管理的起点,由总目标再分解成各部门各单位和每个人的具体目标,还要制订达成目标的周详计划。总目标与分目标互相呼应,按照计划实施,形成实现目标的锁链关系。而目标管理的核心在于将各项分目标予以整合,以目标来统合各团队和各人的不同工作活动及其绩效,从而实现组织的总目标。

在设立目标的时候要做好计划,一个健全的计划不仅包括目标的订立,还包括目标的实施方针、政策以及方法、整体程序的选择,还要规定每个目标完成的期限,才能使各项工作有所依据,循序渐进。同时必须有有效的考核办法相配合,用以评估、验收目标的执行情况,同时及时反馈目标设立的合理性,便于随时做出调整。毕竟,主要的目标只有一个,而具体的目标则需要管理者进一步拆分。

有了策略,执行起来就要坚决果断

我们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着很多选择。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关系到我们利益的最大化。许多人面对着多种利益选择,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将全部的利益都收入囊中。这种贪大求全、锱铢必较的心态往往会使自己陷入畏首畏尾、顾此失彼的境地。

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上,我们总要去选择一个方向。周密计划、瞻前顾后,固然能降低出错的概率,但往往也会让我们付出错失良机的巨大代价。与其眼睁睁地看着机遇旁落,不如果断做出决定。因为关乎人生方向的抉择,从来都不是一道或对或错的选择题,任何一个决定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未来永远都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当机会出现时,第一时间紧紧抓住它。

世界第一位现代成功学大师是拿破仑·希尔。在他二十五岁那年,作为一名记者他有机会采访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起初,采访进行得很顺利,可令人意外的是,卡内基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是否愿意接受一份没有报酬的工作,用二十年的时间来研究世界上的成功人士?”

没有报酬的工作谁也不会愿意接受,而有机会接触到全世界最成功的人士,又是拿破仑·希尔一直以来的梦想。二者相权,让他一时有些为难。可是,他突然意识到,这一定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一个人的人生不应该在平淡中度过。于是,他没有多做考虑,坚定果敢地回答:“我愿意!”

对于如此迅速的回答,卡内基有些意外:“你真的考虑好了吗?”

“是的,我愿意!”拿破仑·希尔更加坚定地说。

卡内基露出满意的笑容,指着手表,说:“年轻人,如果你回答的时间超过六十秒,你将无法得到这次机会。我已经考察了近百位年轻人,没有一个人能够如此迅速地给出答案,这说明他们过于优柔寡断。所以,我认可你。”

在那以后,通过卡内基引荐,拿破仑·希尔有幸采访到了像爱迪生这样的世界知名人士。在短短几年时间,他结识了社会各界卓有成效的社会名流近五百余人。他把这些人的成功经验写成一本著作——《成功规律》。此书一经问世就遭到了疯抢。

通过二十年的努力,拿破仑·希尔不仅成了美国享有盛誉的学者、演讲家、教育家和畅销书作家,还成为美国两届总统——威尔逊和罗斯福的顾问。

在回忆自己成功的经历时,拿破仑·希尔说:“果断是成功的救命草。如果我没有那天坚定的应答,就没有今天的成就。”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能得到相等的机会,而差别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把握住这些机会。

一个人总是前怕狼后怕虎,徘徊不定,只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有些事迟迟无法决定,时间拖得越久,就会在各种矛盾纠结中越发痛苦,直至丧失大好良机。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处事果决,当机立断。足球教练在比赛中通过果断换人来扭转败局;军事家在战斗中通过果断出击就能够把握战机;企业家在商场中能够果断决策就能够无往不利。

美国默卡尔集团董事长菲利博·默卡尔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1975年3月,墨西哥发生了猪瘟并且波及牛羊等家畜。听到这则消息,当时还是一家小型肉食加工公司老板的默卡尔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商机。因为如果墨西哥暴发猪瘟,靠近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也一定不能幸免。这两个州是美国肉食的主要供应地。到时候,肉食供应肯定会紧张,肉价会一路飙升。

在其他人还在犹豫不决时,默卡尔果断做出决定:集中公司全部资金,动用公司全部人力,在猪瘟到达以前到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购买大量猪肉和牛羊肉。不到一个月时间,默卡尔的公司就准备了足够多的肉类食品。

果不其然,墨西哥的猪瘟蔓延到了美国。为了防止事态的恶化,政府下令:禁止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的肉类食品外运。这导致美国国内肉类食品短缺,价格暴涨。仅用了八个月时间,默卡尔的公司就净赚了一千五百万美元,为他以后的事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人生每天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我们能左右的只有出发和等待。生活中的机遇比比皆是,但机遇就像天空的闪电,稍纵即逝。因此,要抓住机会,果断决策,心动之后立即行动。

英国小说家艾略特说:“世上没有一个伟大的业绩,是由事事都求稳操胜券的犹豫不决者所创造的。”果断的人为了获取成功,往往敢于挑战风险,即使做出错误的选择也能够迅速地加以纠正。所以,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瞻前顾后,成功始于果断地行动。

随着实际情况,不断微调偏离的目标

我们都知道,计划对于一个人的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计划和目标,我们的行动才有指引。就连那些指挥作战的军事家在战斗打响前,也会制订几套作战方案;而企业家在产品投放市场前,也会制订一系列的市场营销计划。

学会制订计划的意义是很大的,它是实现目标的必由之路。然而,计划是否完备、是否万无一失,是否在执行的过程中与原定目标逐渐偏离,还需要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经常检查。

可能你曾有这样的经历:当上级领导交代给你一件任务,你也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制订好了实施方案,在整个执行的过程中,你一鼓作气,认为完美无瑕,而当你把工作成果交给领导时,却被领导批评这份成果已与原本的任务目标背道而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被上司、领导以及长辈教导做事一定要带着脑子,一定要多思考,以防偏差。

娜娜是一名高三的学生,还有三个月,她就要上“战场”了。这天周末,是家庭聚会的日子,在饭桌上,大家的话题很容易转到娜娜高考这件事上。其中娜娜和她姑姑有着这样的对话:

姑姑问娜娜:“你想上什么大学啊?”

“内大。”娜娜脱口而出。

“我记得你上高一的时候跟我说的是北大,那时候你信誓旦旦说自己一定要考上,现在怎么降低标准了?娜娜,你这样可不行。”

“哎呀,姑姑,咱得实际点儿是不是,高一的时候,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是为了激励自己不断努力,但到了高三了,我自己的实力如何我很清楚,我发现考北大已经不现实了,如果还是抱着当初的目标,那么,我的自信心只会不断递减,哪里来的动力学习呢?您说是不是?”

“你说得倒也对,制定任何目标都应该实事求是,而不应该好高骛远啊。看来,我不应该给我们家娜娜太大压力,就让你自己决定上哪个学校吧。”

这段对话中,娜娜的话很有道理。的确,任何计划和目标的制订,都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时间。不切实际的目标只会打击我们的自信心。诚然,我们应该肯定目标的重要意义,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应该固守目标、一成不变,很多专家为那些求学的人提出建议,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也许你一直向往清华、北大,一直想能排名第一,但是根据进一步的分析,即使经过努力你的成绩仍无法提高,这时,你就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否则,不能实现的目标会使你失去信心,影响学习的效率,因此有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

其实,不仅是学习,在工作中,我们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做事不能盲目,工作的第一步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能够前进。但在总体目标下,我们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计划,这正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所说:“全面检查一次,再决定哪一项计划最好。”任何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都应该记住洛克菲勒的话,平时多做一手准备,多检查计划是否合理,就能减少一些失误,多一份把握。

在做事的过程中,当我们有了目标,并能把自己的工作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时,我们的做事成果就会得到维持和提高,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的确,思维指导行动,如果计划不周全,那么,就好比一个机器上的关键零件出问题,那就意味着全盘皆输。有句话说得好:“生命的要务不是超越他人,而是超越自己。”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跟别人比是痛苦的根源,跟自己的过去比才是动力和快乐的源泉,这一点不光可以用在工作上,在以后的生活中都用得着,这对我们的一生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外,计划里总有不适宜的部分,对此,我们需要及时做出调整。也就是说,当计划执行到一个阶段后,你需要检查一下做事的效果,并对原计划中不适宜的地方进行调整,一个新的更适合自己的计划将会使今后的工作更加有效。

因此,你可以把目标再细化一些,把大目标分解成多个小目标,把长期目标切割成若干个短期目标,最后根据细化后的目标制订计划。另外,由于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你还应根据手头任务制定细化的目标。细化目标也能帮助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

总之,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通过自己的能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当然,目标的制定绝不能够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做出微调。只有这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你才能够确定一个给自己源源不断地带来动力的目标。

有了目标,更要设计完成的期限

有没有意志力完成一件事,很多时候是对自己要求严不严的结果。为自己设定一个期限,从某种程度上就会强化完成事情的意志力。缺乏意志,做事就会出现拖延现象。

“拖延”二字,本身就包含着难以到达目标的意思。拖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干扰,以致我们几乎无法完成所设定的目标。即使最终完成了目标,其间也经历了很多痛苦的挣扎。

经常拖延的人,很难确定奋斗目标,因为他们经常忙着设定目标,但所设定的目标又总是模棱两可,或者缺乏时间期限。比如,“今天我得做完一些事”或“我准备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这项工作”。如果以这样的方式设定目标,不仅目标含糊不清,完成的时间也没有限制,反而更容易引发拖延的问题。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本来可以取得辉煌的成就,但本该属于他的荣誉却被授予了与他同时代的威廉·华兹华斯。

柯勒律治的悲剧就是因为他那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的拖延症。他推迟之前承诺完成的作品达十几年之久。他诗篇中非常著名的,甚至到了今天还依旧被英国文学课堂广泛学习的篇章,都可以从中窥探出他拖延的痕迹。如《克里斯德蓓》《忽必烈汗》……很多都是以未完成的形式发表的。而让人惊叹的是,就是这未完成就发表的作品,从开始动笔到发表也相隔了二十年之久。虽然《老水手行》是完整的,但也推迟了五年才付印。

拖延也给柯勒律治带来了很坏的影响。作家莫莉·雷菲布勒在《鸦片的束缚》一书中这样描述:“他的存在变成了一长串连绵不绝的拖延、借口、谎言、人情债、堕落和失败的不快经历……”

同时,财务问题也充斥着柯勒律治的生活,尽管大多数项目计划周密,但却很少启动或完成。他的健康状况也一塌糊涂,而鸦片成瘾又加剧了其健康的恶化,他整整拖延了十年才去接受治疗。日益逼近的截稿期限所带来的压力,也消解了工作本身的乐趣。他说:“一想到我必须加快步伐,写作时最惬意的时光就会戛然而止。”因此,他也失去了仅有的几个朋友,他的婚姻也因拖延而告吹。

本该是一位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伟大诗人,却因拖延而失去了成功的机会,甚至还因此失去了财富、健康与幸福。可见,要想不让自己步柯勒律治的后尘,必须要有意志力战胜拖延。

做事缺乏意志力而拖延,说白了就是搁着今天的事情不做,而留待明天去做,在这种拖延中所耗费的时间、精力足以将那件事做好。整理以前积累下来的事情,可能会使人感到非常不愉快。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本来很轻松愉快地就能做好的事情,拖延几天、几周之后,就显得惹人讨厌并且困难了。所以,拖延不仅是完不成事情,而且还会给自己带来负面情绪。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当时就完成呢?对那些喜欢拖延的人来说,给自己设定一个完成任务的最后期限,并且要严格遵守,不可超过这个期限。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自己正在渐渐远离拖延这个坏毛病,自控力也一步步地不断提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期限内完成任务呢?

首先,计划好自己完成任务的时间。

准备完成一项工作或任务时,提前给自己设定一个截止日期,规定最晚在什么时间完成。否则,你可能要花费比实际还要多几倍的时间去完成,不仅不利于工作或任务的顺利进展,还会加重拖延现象,不利于意志力的培养与提升。

计划好自己的时间,将工作或任务之外的事情都考虑进去,如休闲、运动或陪家人的时间等,不要将这些因素作为借口进行拖延。

如果没有空闲时间,不妨随身携带一个未完成任务的列表。如果有空闲时间,可以做一些有计划的休闲活动,或进行一些思考。

不要在没完成任务时进行毫无计划的放松,尤其是在给接下来的工作确定了截止日期的情况下。如果不好好控制时间,就可能打破截止日期,浪费时间。

其次,设定专注时间,让工作更高效。

在工作中出现拖延迹象时,不妨给自己设定一个专注时间,并开始倒计时。这样,心理上就会产生紧迫感,从而促使自己能更加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任务。

这种方法很有效,也更易于操作,是一种化整为零的思想。

设定二十分钟为一个工作的专注时间段。在这二十分钟内,必须专注于眼前的工作,不受任何干扰,直到二十分钟的闹铃响起。

休息五分钟,可以做做深呼吸,或到户外活动一下,让自己的身心适当放松,然后再设定下一个二十分钟的专注时间段。

如果二十分钟还是让你感到无法承受,也可以先设定较短的时间段,如十分钟、五分钟,甚至一分钟的期限。如果在这个期限内能专注工作,就试着适当增加专注时间段的长度。

当在工作时间段内被干扰或无法继续下去时,可以看一下工作时间段的剩余时间,然后暗示自己再坚持几分钟就结束了,从而锻炼自控能力,不让自己拖延。

最后,尝试“创造性拖延”。

所谓“创造性拖延”,就是在完成工作的期限之内,重新调整需要优先处理的短期工作(或步骤)。比如将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工作(或步骤)提前完成,而将自己不喜欢的那部分推后完成,这样也能够实现总体的工作目标,并且还能避免精力的耗费。

要注意的是,优先处理的短期工作必须与总体工目标有关,不能是其他的无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