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Python相关的公有方法
Python的公有方法是指Python中大部分的数据结构均可以通用的一种数据操作方法。下面主要介绍索引、切片、求长度、统计、成员身份确认、变量删除等常用的数据操作方法,这些操作在程序编写过程中将经常使用,本节将对其进行统一介绍,方便后续的学习和使用。
1.4.1 索引
索引即通过下标位置定位来访问指定数据类型变量的值,示例代码如下:
s3='I Like python' L1=[1,2,3,4,5,6] t2=(1,2,'kl') d1={1:'h',2:[1,2,'k'],3:9} d3={'q1':[90,100],'k2':'kkk'} print(s3[0],s3[1],L1[0],t2[2],d1[3],d3['k2']) print('-'*40)
执行结果如下:
I 1 kl 9 kkk ----------------------------------------
事实上,字符串、列表、元组均可以通过其下标的位置访问元素,注意下标从0开始。字典则是通过其键值来访问元素。print('-'*40)表示输出40个“-”符号,注意print函数输出内容要用小括号括起来。需要说明的是,集合类型数据结构,不支持索引访问。
1.4.2 切片
切片是指定索引位置,对数据实现分块访问或提取的一种数据操作方式,在数据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简单介绍字符串、列表、元组的切片方法,示例代码如下:
s2='''hello word!''' L2=[1,2,'HE',3,5] t2=(1,2,'kl') s21=s2[0:] s22=s2[0:4] s23=s2[:] s24=s2[1:6:2] L21=L2[1:3] L22=L2[2:] L23=L2[:] t21=t2[0:2] t22=t2[:] print(s21) print(s22) print(s23) print(s24) print(L21) print(L22) print(L23) print(t21) print(t22)
执行结果如下:
hello word! hell hello word! el [2, 'HE'] ['HE', 3, 5] [1, 2, 'HE', 3, 5](1, 2)(1, 2, 'kl')
字符串的切片,针对字符串中的每个字符进行操作;列表、元组的切片,则是针对其中的元素。切片的方式为:开始索引位置→结束索引位置+1。注意开始索引从0开始,如果省掉开始索引位置或结束索引位置,则默认为0或者最后的索引位置。
1.4.3 长度
字符串的长度为字符串中所有字符的个数,空格也算一个字符;列表、元组、集合的长度,即为元素的个数;字典的长度为键的个数。求变量数据的长度在程序编写中经常用到,Python中提供了一个函数len()来实现,示例代码如下:
s3='I Like python' L1=[1,2,3,4,5,6] t2=(1,2,'kl') J2={1,'h',2,3,9} d1={1:'h',2:[1,2,'k'],3:9} k1=len(s3) k2=len(L1) k3=len(t2) k4=len(J2) k5=len(d1)
输出结果如图1-24所示。
图1-24
1.4.4 统计
统计包括求最大值、最小值、求和等,可以是列表、元组、字符串,示例代码如下:
L1=[1,2,3,4,5,6] t1=(1,2,3,4,6) s2='''hello word!''' m1=max(L1) m2=max(t1) m3=min(L1) m4=sum(t1) m5=max(s2)
执行结果如图1-25所示。
图1-25
其中,字符串求最大值,返回排序靠后的字符。
1.4.5 成员身份
成员身份的确认,使用in命令,用来判断某个元素是否属于指定的数据结构变量。示例代码如下:
L1=[1,2,3,4,5,6] t1=(1,2,3,4,6) s2='''hello word!''' J2={1,'h',2,3,9,'SE'} z1='I' in s2 z2='kj' in L1 z3=2 in t1 z4='SE' in J2
执行结果如图1-26所示。
图1-26
返回结果用True、False表示,其中False表示假,True表示真。
1.4.6 变量删除
程序运行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中间变量,这些变量一来占用空间,二来影响可读性,可以使用del命令删除不必要的中间变量。示例代码如下:
a=[1,2,3,4]; b='srt' c={1:4,2:7,3:8,4:9} del a,b
执行该程序代码,删除了a、b两个变量,而变量c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