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汉方父母心
太上皇回到了暖榻上,崇光宫内依旧是灯火通明……。
新一年的太阳照耀到了崇光宫的窗棱,老宦官也从平城东市上请来了‘汉方医馆’的老郎中,只见这个已是耄耋之年的老朗中虽是须发皆白,但却步如流星……。
老郎中被带到了太上皇的寝榻之前,太上皇微微的撼首……,老郎中认真的摸着太上皇的手腕……。
几刻钟后,老郎中面带喜容的说道:“太上皇肝郁气滞,心火旺盛,故而脾胃失和呕心沥血……。此症看似惊险但却并无大殃,只要悉心照料,多则百日定当生龙活虎,恢复如初。
闻听此言,太上皇也是精神舒缓,酌而问道:“汉方莫非有旷世神效?”。
老郎中回答道:“吾决非是惘语,请太上皇圣安”。
太上皇继续问道:“老郎中能否把‘汉方’的道理讲给孤听听?”。
老郎中须臾一下就缓缓的讲道:“汉方是形与象和道理合一的技艺,是把天和地用八个卦象来形化,这就是所谓判研身体疾苦的原由……”。
“停.停.停……”
太上皇连忙的唤停,然后太上皇就让宦官宣来了太史令,太上皇让太史令起草文书,记载编写老郎中所说的每一句话,并且要制成典籍,以供大魏的后世使用……。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太上皇才又请老郎中继续的讲说;老郎中又是须臾一下,然后才继续的开讲:{为什么在手腕上按一会就知道病人得了什么病?要先清楚原由,把脉的正确姿势以及手指所按的位置是至关重要。
把脉不是随便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可以,找对位置很关键!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内侧,称之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和中指紧紧并排在一起,最后用第四指按在关后定尺,中指和第四指不要并紧,稍稍留一条小缝隙,这样就能摸到脉了。
为什么把脉要把两只手呢?左右手的“寸关尺”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左手“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代表“肺脾肾”,所以把脉要两只手都把。
脉象分之为二十多种,常见的脉象:浮沉.力度.粗细.快慢.停跳.浮沉。
浮.沉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把手轻轻地放到脉上,只稍稍用力,就能摸到明显的脉动,这就叫浮。要是一直摸不着,不断加力,几乎已经按到骨头了,才能摸到明显的脉动,这就叫沉。
如果不用力摸不着,稍加点力往里按,但又不至于按到底,这个就叫不沉不浮,也可以根据用力大小的情况称之为偏沉,偏浮,称之为中。
另一种就是把脉的时候,只明显感到了寸部的脉动,而关.尺部远没那么明显,这也叫浮;如此类推,寸关不明显而尺明显,也叫沉;寸尺不明显而关明显,也叫中。
为什么脉会有浮沉之别呢?是因为人体与外邪作斗,首先想从“表”解决问题,津液气血都集合到这里打仗来了,所以这里气血充足,脉就现浮象;当在这里不能解决问题,邪向里挺进,正气往里退,气血津液又集中到中部(半表半里)了,脉就现中象;邪气再胜再往里进,正气再战败往里退,全退到里面来了,在这里积蓄力量跟病邪作殊死决战,脉就现沉象。
简而言之,正气在哪集结,就会在脉的相应部位有所反映,守住这一条,把脉就不难了。
找到脉之后,不是按住不动就可以了,要会做一些动作。慢慢加力向下按,然后再把力减少一点,把手指再提回原处,反复做上好几次。
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要用指头感受脉对手指的抵抗力。
按下去的时候,感觉脉很硬,很实,反弹力度很强,就证明这个脉有力量。要是手指按下去没遇到多少抵抗,怎么按都不反抗,甚至稍一加力,脉就没有了,那这个脉就是没力量,要根据这个衡量脉的力度是偏弱还是偏强。
那么有没有力又代表什么呢?有力,代表正气实,但如果邪气跟正气有一拼,中医通常就会说邪气实,正气还行,照着邪实去治就可以。没有力就代表正气虚,治疗上首先要补充扶助正气,正气足了,自然能够与邪气交战。
从治法上看,有力的脉,常用的是攻,泄之法,比如麻黄汤证,要求的是脉要紧,承气汤之类的,要求脉要实,这个紧与实说的就是要有力,如果脉无力用了这些方剂,就会使病人虚脱,昏死过去!
无力的脉通常要用补法,比如桂枝汤证的脉缓,四逆汤证的脉微弱,都是无力的脉,不能攻下,只能补养。至于要用多大的药量,攻之中要不要加补的成分,补之中要不要加攻的成分,加多少,就要从脉的有力没力上去析判。
粗与细,只知道脉的力度还不够,还有一个动作,用指头从拇指一方向尾指一方、再由尾指一方向拇指一方这样水平来回地小心按摩或推摩几下,感知脉管的宽度,就是看看脉有多粗大或者多细小。
因为正气津血足了,要流动,要往外输送,不仅力量会大,要求输送的空间也要大,否则正气足了但空间不够,不能及时地往外送。所以说“阳明脉大”,阳明是多血多气的,要输送它,脉管就得大。以此类推,“细”当然就是气血不充沛了。
但这里有些特殊之况,常有脉大而无力或脉小而有力的例子,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气血的偏盛偏衰问题。
气血是互为阴阳的两个东西,气主要管输送,把血灌输到全身,所以它属阳,主动,主扩张;血属阴主滋养,它有个很实在的形体,看得见摸得着;脉的力量或粗细是气血共同的功劳,但血侧重于脉的力量,气侧重于脉管的粗细,它们就是都强,脉就粗而有力;都衰,就细而无力;气衰血强,脉就细而有力;气强血衰,脉就粗而无力。所以粗细还要有没有力气连着一起看才可行。
根据这个判断该用气分药还是该用血分药。人常说阴虚、要养阴,吃滋阴养阴药,但如果你的脉细,吃这个就很可能会出痘;吃补气之药,人参,黄芪,但如果脉粗,吃了就会上火,失眠,烦躁。当然,这也只是一般的规律而已,用药还要多多的考虑。
快慢脉,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就是说一个人呼吸节奏是固定的,一呼一吸之间,脉应该跳四次。
根据脉的快慢选择治之策,快,就袪邪。慢,就考虚扶正,不急于攻邪。
停跳,就危之!停跳,或者是有规律的停跳,比如,跳五下停了,停完再跳,又是跳五下就停了,很有规律。这种脉象必然会伴随这些症状:心痛;胸闷;手脚发麻;头晕眼花;眼睛发胀。这种脉象:则病人有心脑血之疾,如不理会,轻者晕厥,重者猝死!
‘浮沉.力量.粗细.快慢.停’是把脉的要素,也是诊脉的功夫。懂得并不难,但想要熟练掌握,需要长期的练习和实践……。
一:浮脉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二:沉脉
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三:迟脉
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四:数脉
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五:滑脉
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六:涩脉
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兼脉歌: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七:虚脉
体象歌: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主病歌: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证蜂起。
八:实脉
体象歌: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愊愊,三候皆然。
主病歌: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疼。左关见实,肝火胁痛;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之,便闭腹疼;右尺见之,相火亢逆。
兼脉歌:实而且紧,寒积稽留。实而且滑,痰凝为祟。
九:长脉
体象歌: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
主病歌:长主有余,气逆火盛。左寸见长,君火为病;右寸见长,满逆为定。左关见长,木实之殃;右关见长,土郁胀闷。左尺见之,奔豚冲兢;右尺见长,相火专令。
十:短脉
体象歌: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
主病歌:短主不及,为气虚证。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短在左关,肝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
十一:洪脉
体象歌: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表,滔滔满指。
主病歌:洪为盛满,气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烦舌破;右寸洪大,胸满气逆。左关见洪,肝木太过;右关见洪,脾土胀热。左尺洪兮,水枯便难;右尺洪兮,龙火燔灼。
十二:微脉
体象歌: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
主病歌:微脉模糊,气血大衰。左寸惊怯,右寸气促。左关寒挛。右关胃冷。左尺得微,髓竭精枯;右尺得微,阳衰命绝。
十三:细脉
体象歌: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如丝线,较显于微。
主病歌:细主气衰,诸虚劳损。细居左寸,怔忡不寐;细在右寸,呕吐气怯。细入左关,肝阴枯竭;细入右关,胃虚胀满。左尺若细,泄痢遗精;右尺若细,下元冷惫。
十四:濡脉
体象歌: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
主病歌:濡主阴虚,髓绝精伤。左寸见濡,健忘惊悸;右寸见濡,腠虚自汗。左关逢之,血不营筋;右关逢之,脾虚湿浸。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
十五:弱脉
体象歌: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
主病歌:弱为阳陷,真气衰弱。左寸心虚,惊悸健忘;右寸肺虚,自汗短气。左关木枯,必苦挛急;右关土寒,水谷之疴。左尺弱形,涸流可征;右尺弱见,阳陷可验。
十六:紧脉
体象歌: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
主病歌:紧主寒邪,又主诸痛。左寸逢紧,心满急痛;右寸逢紧,伤寒喘嗽。左关人迎,浮紧伤寒;右关气口,沉紧伤食。左尺见之,脐下痛极;右尺见之,奔豚疝疾。
十七:缓脉
体象歌: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颭,初春杨柳。
主病兼脉歌: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风伤,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士弱湿侵。左尺缓涩,精宫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十八:弦脉
体象歌:弦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指下挺然。
主病歌: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头疼。左关弦兮,痰疟癥瘕;右关弦兮,胃寒膈痛。左尺逢弦。饮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挛疝痛。
兼脉歌:浮弦支饮,沉弦悬饮。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
十九:动脉
体象歌: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
主病歌:动脉主痛,亦主于惊。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左关若动,惊及拘挛;右关若动,心脾疼痛。左尺见之,亡精为病;右尺见之,龙火奋迅。
二十:促脉
体象歌:促为急促,数时一止;如趋而蹶,进则必死。
主病歌:促因火亢,亦由物停。左寸见促,心火炎炎;右寸见促,肺鸣咯咯。促见左关,血滞为殃;促居右关,脾宫食滞。左尺逢之,遗滑堪忧;右尺逢之,灼热为灾。
二十一:结脉
体象歌:结为凝结,缓时一止;徐行而怠,颇得其旨。
主病歌:结属阴寒,亦由凝积。左寸心寒,疼痛可决;右寸肺虚,气寒凝结;左关结见,疝瘕必现;右关结形,痰滞食停。左尺结兮,痿躄之疴;右尺结兮,阴寒为楚。
二十二:代脉
体象歌: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
主病歌:代主脏衰,危恶之候。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两动一止,三四日死;四动一止,六七日死。次第推求,不失经旨。
二十三:革脉
体象歌: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浑如鼓革。
主病歌:革主表寒,亦属中虚。左寸之革,心血虚痛;右寸之革,金衰气壅。左关遇之,疝瘕为祟;右关遇之,土虚为疼。左尺诊革,精空可必;右尺诊革,殒命为忧。女人得之,半产漏下……}。
老郎中须臾一下,缓缓的长出了一口气……。
太史令放好典薄之后,也是长长的舒缓了一口气……。
太上皇此时满心欢喜的对着老郎中赞叹道:“此汉方真是医天下疾苦,达父母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