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考研经验汇总(2018年-2019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北二外2019年日语专硕考研真题回忆+经验分享

@四叶草

【359真题回忆】

一、热词翻译

1、中译日

落地签

星巴克

法兰克福

短板

蓝色经济

2、日译中

コンパチビリティー

スコアリング

虫眼鏡

脱グローバル化

ネチズン

参考资料:主要是各个公众号

(1)人民网日文版

(2)人民中国

(3)日语Catti和考研

(4)NHK新闻

(5)汉日新语词典(陈岩主编)

其中(1)(2)(3)中都有专门的热词板块儿,复习起来就容易多了(4)没有专门的总结,需要自己从每天的新闻中总结出来

二、缩略语

CFO

VR

BFA

三、惯用句

棒に振る

于二、三两题,时间有点久就记得这些了,不过复习建议还是有的,今年北二外的缩略语和惯用语出的不难,我的10个都写出来的。

参考书籍:

1、日语惯用语365(李建华主编)

2、汉日新语词典(陈岩主编)(里面有缩略语)

缩略语这部分没有专门的复习资料,我只是在看新闻或者做专业题的时候自己总结的,荐NHK新闻和人民中国日文版。

四、段落翻译

1、日译中

具体的不太记得了,只记得出现了好多外国人名,还有作品的名字,总体上不算太难,就难在人名和作品名字的翻译上。

2、中译日

说明文:关于城市博物馆的功能介绍,总体不难,句子都是很简单的句子,基本没什么词。我觉得相比去年的中译日难度降了很多。

心得体会:

两篇翻译一共占了120分,所以相比前面的热词翻译,缩略语之类的重要的多。我在前期的时候也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篇章翻译上,把生词,固定搭配,还有固定的句型都总结到本子上,建议分类整理比较好,积累的多了就会发现其实有的句型就像数学公式一样,可以在好多句子里套用,看过北二外历年真题的答案也能发现这个规律。

还有就是我悟出来的一个心得,北二外的中翻日基本上都是采取直译的方式,似乎没有太多的拐弯抹角,很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这一点很赞!

关于翻译题型方面,建议先练习说明文,议论文,时事热点及评论,政经类,新闻类,散文有可能出,但是我觉得小说考日翻中可能,但中翻日不大可能,难度系数太大,不符合北二外的出题风格,如果实在放心不下的话,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也可以看看,总之,小说类的翻译我是一点没看,因为坚信不会考。

总体建议就是前期一定要大量练习,大量积累生词,因为到了后期你会发现要做的事太多,根本没时间练,我就是这种情况,不过还好前期做了很多练习,基础比较扎实,所以考试的时候做的还挺顺。

还有就是关于359真题的利用,历年基本没有重复的,参考价值不是很高,但可以用来练手或者做预测。

参考资料:

1、日语笔译三级

2、日语口译三级

3、公众号:MTI及CATTI日语考试

4、初心日语联盟天声人语公众号

【213翻译硕士】

一、心得体会

213主要考察的是单词,外来语,副词(叠词),惯用语,语法,阅读理解,作文

假名写汉字和外来语部分不算难,只要日语基础扎实的话,这两部分应该没问题。最难的部分应该是第二题日译汉的单词部分,因为单词的意思和字面意思完全不同,这个只能靠日常的积累,不过还好分值不是很高,10个单词5分,基本上都能对一半,只是个别比较偏。

今年北二外的惯用语我不得不吐槽一下,和往年完全不同,不仅是问题偏,连选项都很偏,(考试后我专门到词典上去查了,有的竟然没查到),往年都会有历年真题中重复的题,今年一个也没有,另外二外还故意把正确选项中的汉字改成了假名,我当时复习的时候只是记了汉字,没有特别去记它的发音,明明知道的惯用语也没认出来,有点失策了!所以

不光要记惯用语的汉字书写还要记住它的发音。至少它变成假名的时候得认得它的意思。

副词,叠词这块儿平时做题多积累就行了,基本上每年就考0.5或1分的样子,不是很重要,语法可以说是整套卷子中最好拿分的,基本上都是N1的基础语法,用蓝宝书复习就可以了。

关于阅读理解这一部分,北二外给我的惊喜简直不要太多,今年考了篇什么朔太郎(名字记不住)的群集思想,整篇引用了很多似乎是他的作品的句子,看了起码有3-4遍,才看懂,但是即使是看懂了答案也很难选,最后一问是题外知识,问4个选项哪一个是他的作品,跟去年那个正岡子規的很像,或许而北二外开始偏向于从文学作品中出题了。

写作当时我没怎么连,以为到时候临场发挥就行,事实证明这种想法真得不行。因为事先没准备,到了考场上脑子一片空白。今年北二外的作文题目是让你关于年轻人远离书本写一篇400字的作文,是篇议论文,本来觉得挺简单的主题,但是当时啥也想不起来,现在想想都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建议作文一定要练,背些句子啥的,万一用上了呢。

二、参考书目

1、北二外213翻硕历年真题(参考价值很高)

2、北二外日语学硕历年真题(主要是单词,语法,惯用语部分,会有重复出在翻硕真题上的)

3、 N1真题

4、专八真题(参考价值很高)

5、北二外自己编写出版的基础日语教程(潘寿君等)

6、 N1蓝宝书

7、日语惯用语365(李建华主编)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一、真题回忆

1、名词解释

进博会

易经

复兴号

韦编三绝

弯道超车

论语

自主知识产权

荀子

生化与分子

城市化

DNA

隐形贫困

改革红利

佛系

截胡

符号性消费

大数据

信息鸿沟

数字化

AI

2、应用文

为某公司写一篇“青年志愿者动”公益广告文案

3、大作文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自选角度写800字作文。

二、心得体会

今年北二外百科考试可谓是“大型车祸现场”,感觉受到了一万点暴击,题型改了不说,出题方向也改得面目全非,以往的百科都是偏向中外文学作品,名人,传统文化,但今年更侧重于时事热点,都是最新的词汇,好在北二外给出的是一段材料,从里面抠出了几个词,实在不会的词可以抄点材料。

二外有点儿坑的就是,差不多10月上旬才发布消息说要改题型,时间很紧,所以我当时复习这科的时候重点放在了百科名词解释上,但是因为第一年考,没什么参考的经验,我就按照往年的出题方向走,关于时事热点这块儿是完全忽略了,事实证明二外的心思你永远别去猜,不过还好今年好了论语,易经,荀子几个和传统文化,著作相关的,所以这一块儿还是需要与复习的。

关于复习的时间,我的建议是不要太晚,我当时是大概进行了三轮背诵,花了两个月时间,但是还是记不住,背完马上就忘。

三、具体建议

1、时政热点

从今年的出题方向来看北二外似乎开始偏向与时政热点的考察,这一点其实可以和政治那个热点联系起来学,像今年考的进博会,复兴号也都是政治上出现热点词汇。(个人看法而已,仅参考)

2、传统文化,中外著作,名人

虽然整体方向变了,但是著作,名人多少还是会考的

3、其他类别

今年是第一次考名词解释,不能仅凭一次就百分之百断定出题方向,所以建议早点开始名词解释的复习,时间充足的话,其他类别也尽可能的看看。

4、应用文

有专门练习应用文的资料,我觉得不管是哪种,内容大致都差不太多,这一块儿只要格式正确应该不容易失分。,关键是应用文的格式,一定要复习到位。

5、大作文

不一定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但是需要佳句的背诵,说不定考试就用上了。

四、参考书目

1、北二外历年百科真题

2 、MTI翻译硕士黄皮书3本(各校真题+答案详解+百科词典)

3、人民日报官网

4、新华社公众号

【政治】

这一科就不多说了,推荐两位老师的课,肖秀荣团队和徐涛,两位政治考研界的大佬。我前期跟的是肖老师,中期跟的是徐涛老师,后期就两个一起跟,个人觉得效果还不错。

参考书目

1、前期

①肖秀荣的1000题+精讲精炼+配套课程

②徐涛的优题库习题集+核心考案+配套课程 任选其一

2、中后期

①肖秀荣的精讲精炼的背诵版

②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 任选其一

※前期和中后期所用书目主要是选择题的巩固,论述题不用管

3、冲刺

①肖秀荣八套卷(选择)+四套卷(选择,论述题***)

②徐涛的考前20题小黄书

一般来讲,徐涛老师的20题在11月底就有了,可以先买来背,今年押中了四道大题,质量是相当高的。

肖四强烈推荐,命中率很高,一般会比徐涛的书晚一星期左右。另外两位老师都有冲刺阶段的网课,可以买来看看,还是有用的。

最后送给所有20考研的学弟学妹们的话:

考研,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其中有两个字,叫梦想!

考研,伴随着孤独,失落,自我否定,或许想过放弃,但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即便没有结果,也请给人生多一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