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风采(老一辈革命家风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鄂豫皖中央分局发出号召,要求根据地人民坚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准备粉碎国民党军的新“围剿”,努力扩大红军,支援红军作战。当时整个根据地掀起了一个参军拥军的热潮。

李先念在征得了陂安南县县委书记郭述申的同意后,决定带头率本县的一批青年参加红军,保卫革命果实。1931年10月17日,李先念在红旗招展、人众如潮的庙咀湾广场上,召开了陂安南县苏维埃政府“扩红大会”,号召群众踊跃参军,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积极支援红军作战,保卫革命根据地,准备粉碎国民党军的新“围剿”。会上,李先念说:“这次参军,大家自愿报名,我带个头,首先报名,郭述申同志支持我,苏维埃政府的同志们也支持我。我们去前方当兵打仗,后方的同志们和乡亲们要把地种好,多打粮食,支援前方。前方的同志会勇敢杀敌,保卫后方,保卫众乡亲。”在他的带领下,300多名青年踊跃报名参军,超出预定人数的一倍以上。县苏维埃主席李先念亲率300余名青年参军的事迹,受到中央分局和军委会的表彰,苏区《列宁报》也进行了报道宣传,成为鄂豫皖根据地妇孺皆知的一段佳话。

李先念率领3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被编入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并任团政治委员,团长是吴云山。部队就要远行了,李先念想起了在家的父母。他对通信员说:“你辛苦一趟,给我父母捎个信,就说部队要远行了,我工作忙,不能向他老人家告别,让他们保重身体,不要为我担忧。”听说儿子要远行,李母不顾劝阻,非要为儿子送行不可。当她急急忙忙赶到庙咀湾时,李先念已经带着队伍出发了。李母站在山坡上,久久不肯离去。再次见到母亲时,已是近一年后了,当时李先念是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政委,正率部与敌人激战。李先念晚年回忆说:“我妈妈找到阵地上来了。当时有敌机轰炸,炮火连天,打死她怎么办?我说这里正打仗,你怎么来了?她说是想看看我。我发了火叫她赶快走,派人送她回去。临走时她偷偷把两块银元放在我的口袋里,一走路,口袋里叮当响,我才发现,便又托农民捎回家去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过妈妈,真后悔当时不该对她发火。现在我是80多岁的人啦,想老娘啊!”

初来乍到,李先念面临的一道难关,就是军事关。红四方面军的政工干部,特别是政治委员,如果不懂军事,不会打仗,就难免被战士们讥讽为“专卖狗皮膏药”,是建立不起真正的威信来的。为此,李先念一切从头开始学习,骑马、射击、行军、宿营、布阵、战术动作、指挥要领,每天早晨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他勤学苦练,加倍努力,准备交出合格的答卷。

1931年11月,李先念率部参加红四方面军发起的黄安战役。图为当年报纸有关黄安战役取得重大胜利的报道

黄安战役是红四方面军成立后的第一个战役,也是李先念首次参与指挥一个团的作战。他与富有指挥经验的团长吴云山密切配合,十分注意从战斗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判断敌情、行军布阵、通讯联络、选择地形、配置火力、攻击防御、战斗动员、战地鼓动等组织指挥艺术。战争是最大的学校,战场是最好的课堂。李先念凭着他的智慧和勇气,经过短时间的战场实践,取得了军事上的飞跃进展。巴方廷当过李先念的警卫员,他回忆李先念曾说起自己学习打仗的过程:“我和你们是一样的,开始也不懂。当了团政委,后面跟着一群战士(指通信班),不知道有什么用,又不好说。看到全团集合,一大片人,心想怎么得了呀,行起军来那不把庄稼踩坏了。再看团长,他把部队分成前卫、后卫,命令出发,我才懂得怎样行军。打仗我也没有办法,二营营长孙玉清懂得打仗,我老跟二营,要学呀,学着打仗。有天打个地方,孙玉清说:政委呀,前面的山包上要去一个班。我不懂,就说你叫去就去吧!心想,为什么要去一个班呢?到10点多钟,前面枪响,那个班边打边撤,等敌人接近我们时,孙玉清说:现在要出击,叫三营配合,你快去喊传令兵。我一喊,他们答应了,就派人去三营阵地传达命令。这样,我才知道要用传令兵、通信员联络,也懂得了先派少数人去诱敌,然后再组织反击。结果,我们把敌人打垮。打了两仗以后,我就会用兵、会指挥了。”

黄安战役结束后,李先念和吴云山又指挥红三十三团接连参加了商(城)潢(川)战役、苏家埠战役,红三十三团因纪律严明、战术灵活、作风顽强、战绩突出,被鄂豫皖中央分局和军委会授予一面红旗,命名为“共产国际团”。这是鄂豫皖红军史上的首次命名,是给李先念、吴云山领导的红三十三团最高的荣誉和奖赏。不久,李先念率领红三十三团参加了潢(川)光(山)战役,再立新功。李先念经过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的锤炼,在战斗中成长和成熟起来,在以上他参与指挥的战斗中,都取得了胜利和很好的战绩,为以后指挥师团、军团、大兵团作战,克敌制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先念率部参加的苏家埠战役陡拔河战场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