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
1916年夏天,刘少奇从玉潭学校毕业,回炭子冲待了十多天后,邀上两个同学一起去省城长沙求学。他们报考了长沙两所有名的学校,第一中学和长郡中学,都被录取了。当时长沙还有一所驻省宁乡中学,以培养宁乡籍学生为主,校长是原玉潭学校校长黄锡类。他得知刘少奇他们来长沙求学后,亲自找到他们,动员他们到驻省宁乡中学读书。这所学校在师资、学习氛围方面都很不错,而且还能让他们插入二年级,缩短学习期限。黄锡类是位令人尊敬的师长,他的话打动了刘少奇等人,于是三人进入驻省宁乡中学读书。
1916年,中国仍处在内忧外患之中,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军阀之间互相争斗,欺凌百姓。湖南督军汤芗铭曾效力于袁世凯,他在湖南全省镇压革命,残害革命党人,被称为“汤屠户”。1916年,护国军程潜部和谭延闿部武装讨伐汤芗铭。长沙市掀起了驱逐反动军阀汤芗铭的运动,大、中学校的学生都加入到这场运动中,游行规模十分浩大。刘少奇对汤芗铭的暴行早已耳闻目睹,十分痛恨这个袁世凯的走卒。他和同学们立即加入到长沙各界群众驱逐汤芗铭的运动中,上街游行了好几天,有一次还冲进了汤芗铭的将军府示威。
长沙广大群众的愤怒反抗,加上护国军的武装讨伐,使得没有袁世凯撑腰的汤芗铭趁着一个黑夜仓皇逃离了湖南,驱逐汤芗铭的斗争取得了胜利。过了一个月,谭延闿被北京政府任命为湖南督军,长沙城暂时趋于平静。
驻省宁乡中学旧址——望麓园
在驻省宁乡中学求学期间,刘少奇努力学习知识,思索着报国之路与自己的未来选择。他以前听过岳飞“尽忠报国”、马援“马革裹尸”、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爱国英雄的事迹深深影响着他。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外受帝国主义欺凌,内有军阀肆虐横行、鱼肉百姓。刘少奇深感军事的重要性,产生了投笔从戎、从军报国的想法。1916年秋天,这个想法有了实现的可能。湖南督军谭延闿准备在长沙开办一所陆军讲武堂来培训军事人才,刘少奇得知消息后决定前去报考。但是这所讲武堂对学员资格是有要求的,只有湘军的下级军官或退伍军官才能报名。刘少奇只得找二哥刘云庭帮忙。刘云庭当时正在军中服役,他设法借到了一位刚退伍的战友刘丰生的证件。刘少奇拿着这个证件报考长沙陆军讲武堂,并顺利通过考试,不久接到了录取通知。由于陆军讲武堂创建的准备工作还未完成,校舍尚未落实,刘少奇仍在驻省宁乡中学读书。1917年3月,讲武堂正式开学,刘少奇中止了在驻省宁乡中学的学业,前去报到。
入学后,刘少奇很快投入到文化和军事学习当中。讲武堂的学制是一年半,前半年学习文化知识,接下来一年是军事课程的学习。文化课程的学习对刘少奇来说游刃有余,半年后他开始学习军事课程。可惜时局多变,正在刘少奇学习军事课程一个多月的时候,湖南省督军换了人。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亲信、原陆军部次长傅良佐接任谭延闿,成为新的湖南督军。同样在这一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而进行的“护法运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护法军由南向北逐步推进,北洋军则派兵顽抗。10月,来自南边的护法军与北洋军在长沙交战。处于战争中的长沙城炮火纷飞,陆军讲武堂与督军署距离很近,备受枪炮轰击,只剩断壁残垣。学员们在战火中四散离去,陆军讲武堂就此终结。刘少奇被迫离开长沙,返回炭子冲。
刘少奇目睹了战争中百姓的疾苦,内心很痛苦,回到家乡后心事重重。从军报国梦破灭后,他在家中开始了自修生活,一边自修中学课程,一边强健体魄,等待新的机会。刘少奇的家人自他外出求学以来,总是对他不大放心,尤其是知道了刘少奇在外多次参加学潮,在讲武堂的枪林弹雨中又险些丢了性命,更是担心他的安危。母亲、兄嫂和姐姐都劝他不要再出去闹了,老老实实在家里待着,成家立业,学些发财致富的本领。然而刘少奇已经见识过外面的广大天地,经历了群众运动的洗礼,体察了百姓的艰辛,他思索着新的出路。刘少奇虽然身在炭子冲,但心中仍想着革命斗争,想着投入报国的行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