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风采(老一辈革命家风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筹办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学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后来成为统领千军万马的将领。叶剑英参与了军校最初的筹建,在军校筹建计划几乎被放弃的时候,他坚决予以抵制;军校建立后,他以校为家,认真教学,付出了非同一般的努力。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揭开了中国大革命的序幕。孙中山在大会上与共产国际的代表经过多次会谈,采纳了他们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队伍的主张。1月24日,孙中山下令成立军校筹备委员会,并任命蒋介石为军校筹备委员长。

在黄埔军校任职期间的叶剑英

实际上蒋介石对此事并不积极,也不愿意做实事,真正负责筹备工作的是大本营的秘书长廖仲恺。邓演达和王柏龄向廖仲恺推荐了时任粤军第二师参谋长的叶剑英参加军校的筹办,廖仲恺对叶剑英的年轻有为也早有耳闻,欣然同意将叶剑英调来。叶剑英来到筹备处后,蒋介石接见了他,对叶剑英的出身和履历相当满意,并且同意叶剑英在筹备处分管教授方面的事情。

廖仲恺

万事开头难,在校址的选择和校舍的修缮方面就遇到了很多麻烦。虽然最初孙中山指定在黄埔岛上办军校,但是驻扎在广东的各派军事势力却都希望在自己的军事范围内选择一所学校扩充,反对重新建校。邓演达、王柏龄和叶剑英等筹备处的大多数人都是拥护孙中山主张的。叶剑英等去黄埔岛进行了仔细地实地勘察,回到广州,报告了蒋介石和廖仲恺。蒋介石又经过亲自视察,制定了修缮方案。经过修葺,黄埔岛上的新学校焕然一新,等待着教员和学生们的到来。

叶剑英和王柏龄、邓演达等还四处奔走、发函,邀请合适的人选考察担任教职员。叶剑英等还代筹备处拟定招生简章草案,分配各省区招考学生名额324名。

正当叶剑英等满怀希望准备迎接军校的建成时,出现了意外情况。蒋介石当时出于自己的政治野心,对孙中山只是委任他为黄埔军校筹备委员长职务,而没有立即宣布他为军校校长,自己不能过问党务和军政大事心怀不满。2月21日,蒋介石向孙中山留书以“经费无着落”为由辞职,离开广州回浙江老家,还做出停办黄埔军校的决定。

这一天,蒋介石的英文秘书王登云来到筹备处,宣告说:“本人奉蒋委员长命令特意奉告诸君,军校从今天开始停办。”在座者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少将主任王柏龄不在,邓演达只好先开腔,向王登云说:“请问蒋先生的这个决定,总理和廖先生知道吗?”王登云趾高气昂地说:“这个无可奉告,本人的职责只限于传达命令。”叶剑英忍不住站起来说:“王秘书,停办军校是件大事,究竟为什么停办呢?请你向蒋先生转达我们的意见,要求他将此决定转报大元帅。创办军校是党代表大会的决定,不宜任意宣布停办。再说现在筹备工作已经就绪,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即使不办了,也应当说个明白。”王登云一时理亏,只是说军校停办是肯定的,蒋介石已经离开广州了,准备按照蒋介石的嘱咐给筹备处的人员发放遣散费。有些人见王登云的态度如此坚决,又有遣散费可拿,就动摇了,准备散伙。邓演达和叶剑英坚决抗议,向大家说:“请诸位暂留一步,即使要停办散伙,有些事情也要从长计议,不必这样匆忙!”王登云见状,拿起皮包,溜之大吉。

停办军校、解散筹备处,弄得人心惶惶。邓演达和叶剑英去请示廖仲恺,却不巧廖仲恺去香山参加农民代表会议了。于是二人只好先回来做大家的工作,坚持照常筹办开学相关事宜。廖仲恺回来后,立刻到筹备处安定人心,事实上孙中山已经命令廖仲恺接任蒋介石代理筹备委员会委员长,继续负责筹建军校,办理开课事务。

后来,廖仲恺带领包括叶剑英在内的筹备处的全体人员,克服了财力不足的一系列困难,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筹办任务。筹备处也完成了历史使命,被改为省办事处。除少数人留守外,大多数人搬到黄埔岛上正式理事,叶剑英在黄埔岛上开始了新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