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基础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一单元 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首先,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外界事物符合主体的需要,就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便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构成了情感的心理内容。

其次,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的体验。轻松、愉快或悲伤都是内心体验,它不同于认识过程,因为认识过程是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外界事物的。

(二)表情

情绪和情感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表情。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面部表情指面部肌肉活动的模式,它能比较精细地表现出人的不同的情感,是鉴别人的情感的主要标志。例如,高兴的时候,人的眼是眯着的,嘴角是往上提的;伤心的时候,人的眉头是皱的,嘴角是向下的。

身段表情指身体动作上的变化,包括手势和身体的姿势。例如,高兴的时候手舞足蹈;不好意思的时候手足无措。

言语表情是情感在说话的单调、速度、节奏等方面的表现。例如,高兴时,说话的音调高、速度快;悲伤时,说话的音调低、速度慢,一句一句之间停顿的时间长。

二、情感的功能

(一)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有机体通过情感所引起的生理反应,能够发动其身体的能量,使机体处于适宜的活动状态,便于机体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情绪和情感还可以通过表情表现出来,以便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例如,在危险的情况下,人的情绪反应使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身体能量的调动可以让人进行搏斗,也可以呼救,求得别人的帮助。

(二)动机功能

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的效率。情绪和情感的动机作用还表现在对认识活动的驱动上。认识的对象并不具有驱动活动的性质,但是,兴趣却可以作为认识活动的动机,起着驱动人的认识和探究活动的作用。

(三)组织功能

情绪和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积极的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的作用,消极的情感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的作用。

情绪和情感组织功能的大小还和情感的强度有关。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人的认识活动和操作的效果;痛苦、恐惧这样的负性情绪则降低操作的效果,而且强度越大,效果越差。

情绪和情感对行为的影响表现在,当人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他容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态度变得和善,也乐于助人,勇于承担重任;在消极情绪状态下,人看问题容易悲观,懒于追求,但更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四)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情感都有外部的表现,这就是表情。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微笑表示友好,点头表示同意。表情还和身体的健康状况有关,医生常把表情作为诊断的指标之一,中医的望闻问切的望,包括对表情的观察。此外,表情既是思想的信号,又是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手段,在信息的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发生时间上来说,表情的交流比言语的交流出现得要早。

三、情绪理论

在心理学发展的过程中,产生过不少解释情绪的理论。从情绪理论发展的过程来看,比较重要的、对情绪的研究具有推动作用的情绪理论有以下四种:

(一)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James, W.)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Lange, C.G.)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观点相同的情绪理论,后人称这种情绪理论为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即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上的变化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便是情绪。照他的说法,人并不是因为愁了才哭、生气了才打、怕了才发抖,而是相反,人是因为哭了才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

兰格强调血液系统的变化和情绪发生的关系,他说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支配作用加强,血管扩张,结果便产生愉快的情绪;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减弱,血管收缩,器官痉挛,结果便产生恐怖的情绪。

詹姆斯和兰格都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所以被称作情绪的外周理论。这种理论虽然荒谬,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它强调了情绪和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关系,引起了人们对情绪机制研究的广泛兴趣,对推动情绪机制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情绪心理学的发展中有一定地位。

(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坎农(Cannon, W. B.)反对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提出了很多质疑,如坎农认为情绪变化快而生理上的变化慢;同样的内脏器官活动的变化可以引起极不相同的情绪体验;切断动物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情绪反应并不完全消失;用药物可以引起和某种情绪相同的身体的变化,但却并不产生相应的情绪变化。

坎农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激发情绪的刺激丘脑进行加工,丘脑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所以,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

坎农的理论得到巴德(Bard, P.)的支持和发展,后人将这一理论称为坎农—巴德情绪丘脑理论。坎农、巴德发现了丘脑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驳斥了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提出了情绪的中枢理论,是对情绪理论的发展。但是,这一理论忽视了外因变化的意义,也忽视了大脑皮层对情绪发生的作用,也是有缺陷的。

(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 S.)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

1962年,沙赫特和辛格(Singer, J.)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生理唤醒是激活情绪的必要条件,但真正的情绪体验却是由对生理唤醒的认知过程决定的。被试者利用过去的经验和当前的信息,对自身的生理唤醒做出的合理解释,决定着产生怎样的情绪。所以,无论是生理唤醒,还是环境因素都不能单独决定情绪,情绪发生的关键取决于认知的因素。

尽管沙赫特的三因素学说还有缺陷,他的实验还难以重复验证,但他将认知因素纳入到对情绪发生的解释,这对情绪的认识又是一个进步。

四、情感的种类

(一)心境、激情和应激

按情感状态,也就是按情感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感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作心情。心境并不是对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心境所持续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别。心境持续时间短的只有几小时,长的可到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心境往往由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起,但人们并不是对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都能意识得到,而这种原因肯定是存在的。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和健康会发生重要的影响,积极乐观的心境会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有益于健康;消极悲观的心境会降低人活动的效率,使人消沉,长期的焦虑会有损于健康。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克服不良心境是一种良好的性格特点。

2.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

激情往往由重大的、突如其来的事件或激烈的意向冲突引起。激情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激情状态下,人能做出平常做不出来的事情,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也能使人的认识范围变得狭窄,分析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因此在消极的激情状态下,人的行为可能失控,甚至会发生鲁莽的行为。人应该善于控制自己的激情,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3.应激

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和遇到危险情景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例如,正常行驶的汽车意外地遇到故障时,司机紧急刹车。

能够引起应激反应的事件叫应激源,它对个体来说是一种能引起高度紧张、具有巨大压力的刺激物,是个体必须适应和应对的环境要求。应激源既有躯体性的,如高温或低温、强烈的噪声、辐射或疾病,也有心理社会性的,如重大的生活事件、难以适应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冲击,以及工作中的应激事件等。

个体对应激事件做出的反应叫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生理反应包括身体各系统和器官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包括认知、情绪和自我防御反应,如出现认知障碍、焦虑、恐惧、愤怒、抑郁的情绪,或者采取某种行动以减轻应激给自己带来的紧张。

应付应激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如重新评价应激源或采取某种行为(如饮酒、服用镇静剂、听音乐、从事体育活动、寻求亲友的安慰和帮助);也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面对的问题,或者在不具备解决问题的条件时采取问题的策略。

(二)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1.道德感

道德感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包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的情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同情感等都是同道德评价相联系的情感。

2.美感

美感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及文学艺术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人的审美标准既反映事物的客观属性,又受个人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所以美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主客观的对立统一。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善良、纯朴的人格特征,公正无私、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给人以美的感受;奸诈狡猾、徇私舞弊、损人利己的行为则让人厌恶和憎恨。

美感体验的强度受人的审美能力和知识经验的制约,对美感的培养和进行美的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认知的兴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怀疑、自信、惊讶,以及问题解决时的喜悦等都是理智感。理智感不仅产生于智力活动,而且对推动人学习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奥秘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