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民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廉价的民艺为何是美的

大量生产并且是廉价的,这是民艺品的特性,这两点实际上是立于一个基础之上的。由于多种缘故而廉价,而且必须是为了廉价而大量制作的,这就是民艺品的性质。是以为多数民众服务而立身的,是廉价的作为杂器而使用的。

可是在今天,廉价的物品被叫作“廉价物”,“廉价的东西”是指“俯拾皆是之物”,是轻蔑的意思。在这里不考虑美。实际上,粗制滥造的物品在今天的工艺中是有代表性的,因为多产和廉价,反而对美有恐惧感。其实,这些物品具有与丑陋相结合、又与美相一致的性质。如果单纯说是廉价物的缘故,是没有道理的。

这样的现象是由最近的扭曲的时代酝酿出来的。“多”与“廉”是真正的美之保障,可是现在已经完全背离了这样的原则。我在如此重要的文稿中重重地写下了民艺品的高端之美。这样的事实给予我们的暗示是:在未来的社会中,将出现经济的理想与美之理想相结合的辉煌。从而导出对由美所联想到的富贵、繁琐、高价等概念进行修正的原理。

贵族物品具有两个性质:少量与高价,从而显现出其自身的不完善。贵族物品只有少量的能够给予人,即如此高价,只有少数人才能购买。在这里,社会性的、经济性的缺陷明显地凸现出来。毫无疑问,这样的缺陷并不能承载未来的工艺之美。这就引起了不能容忍的矛盾。我们必须在廉价制作的世界里推进工艺的发展,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拨乱反正吧。事实上,过去的民间器具是“多”“廉”“美”三者合一的器物。这样的关系是极为必然的结缘,破坏这样的关系是近代的罪过。

纵观这些高价的贵族用品,基本上都有着共同的缺点:一是超越意识,一是显示自我。一言以蔽之,是过于工巧带来的弊端。可是在民艺品中,从古至今都没有这样的弊端。为何民艺品中没有这样的问题?我可以这样回答:因为是大量制作的廉价物品,多产使其忘却了技巧之过。故廉价不会招致意识的弊端。

某种物品在一天中被成百上千地制作,在这样的过程中反复进行的是:同样的造型,同样的纹样,同样的色彩。如此单调的反复是值得诅咒的,可是道理就是在这一作为酬劳的技术磨炼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并未顾及技巧。人们只是手在动,忘却了在做什么和怎样去做。只有在这一过程中才会得到毫不犹豫的技术,以及完全的下意识。只有这样的反复操作,才能给予所有的凡人在熟悉的领域内以最高的力量。

许多作者很早就开始劳作,很早就掌握了较高的技巧。这样的技巧虽然有点不稳定,但的确是很早就掌握了技术。其实,这样的早也是可以确定的吧。人们一边说笑一边劳作,为何可以在劳作的过程中无需执着于某个念头?就如同我们在道路上行走一样。这样的工作过程是没有焦虑的,人的状态是心安理得的。这就是所谓“平常心”的境地,如此自然才能产生全部的美。民艺品之美是生动的美,不是做作的美。这样的生动的美,再进一步就是平和之美。所以,廉价的器物不是低端的器物。

只有在这里,自然之美才能转换化为人人赞赏的雅致之美,同时还会产生奔放之美和鲜活之美。早期的茶人在粗糙的民间器物上找到了雅致,如此选择的茶器才是正宗。然而,此后是为了雅致而寻求,当在器物上过于强调时,也就失去了所有的雅致。有意为之,就不是自然之美。雅致是在方便的、快速的、大量的制作过程中成就的。过于强求雅致而少量制作的高价茶器,不是美的器物,这是有道理的。后代的茶人忘记了名器是在大量廉价的物品中选择的。为他们制作形似名器的陶工们,也没有做好制作美之茶器的心理准备。后来制作的沓形与伞形的茶碗,无一例外都是丑陋的。

继续讨论廉价。实际上,廉价才是美之增长的最大的基础。因为是廉价物,所以没有过度追求丰富之美的余地。那些制作杂器的匠人,从来就不会去反省美之所在。他们或许耻于制作这样的器物。可是,真理的车轮不可思议地在旋转着。与那些送到展览上去的作品相比,这些被耻于制作的物品却有着美之形态。因为是廉价的物品,在制作时没有必要添加多余的东西。他们制作的是最为普通的物品,是平凡的物品。他们似乎是在不具备美之意识的情况下制作的物品。他们对美之目标是无心的。无心是自然打造的心态,否则就不能制作,因而才是美的。自然的智慧通常多胜于人的知识。有想法不会胜于无想法。应该知道,廉价制作的物品本身就是成就美的原因。当人们都在大量制作廉价的物品时,就不会有人注意到廉价。

廉价物品的制作与工艺的趣旨相适应,同样也适用于美,其中蕴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廉价物能够呈现出无限的美,对此必须充分感谢。如果不是廉价物,工艺之美便难以显现,也就不会有令人惊讶的赞赏。对于高价物品来说,卖不出去便是犯罪。这样的制作,会带来种种的心病,因而这样的作品之美必然是痛苦的。高价物品中的美之作很少,或许是自然的处罚吧。我们若是进入制作廉价物品的状态时,心里是安然的,那么物品是美的。

随着历史时代的变迁,所有领域的美都在沉寂。物品的复杂程度增加,沉溺于技巧,逐渐流于纤弱。在这一进程中,独有民间的器物基本上没有受到污染。在幕府末年幕府末年,指幕府时代的最后统治时期,大约为公元1603至1867年。幕府时代,指日本历史上从12世纪末至19世纪由武家政权统治的时期。日本历史上曾有镰仓幕府(源赖幕府,1192—1333)、室町幕府(足利幕府,1336—1573)和江户幕府(德川幕府,1603—1867)。10世纪以后,日本的公地、公民制解体,皇权式微,社会动乱,武士阶层随之崛起。1185年,关东源氏和关西平氏两大武士集团相争,前者胜,中央政权开始由源氏控制。1192年,源赖朝从朝廷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于镰仓置幕府,武士贵族专权自此开始,天皇形同虚设。1333年,镰仓幕府亡,政权复归皇室。1335,足利尊氏弟兄起兵镰仓,1336年曾两度攻入京都,废后醍醐天皇,立光明天皇,设幕府于京都。1338年,北朝天皇授足利尊氏征夷大将军称号;1378年,第三代将军于京都室町街建新幕府,故名室町幕府。1573年,室町幕府亡。1600年,德川家康于关原(今岐阜县)之役击败反对派大名联军,权势日重;1603年出任征夷大将军,于江户(今东京)建幕府。1867年,将军德川庆喜被迫还政于天皇。1868年1月,天皇政府军大败幕府军;4月,江户和平移交给政府军,幕府领地大部被没收,德川幕府灭亡。幕府历史至此结束。的作品中,高价的工艺早已经堕落,只有民间器具还保留了昔日的正气。由于美术性的作品之价值已经无法估算,美术性的意识如同病魔那样无法摆脱。如今在杂货店的店堂里,能够看到的最为常见的粗糙物品,还有许多保持着昔日的健康状态。

我们应当知道,现代的机械生产也生产出许多廉价的物品。但其原本不是为了用而制作,而是为了利润所生产的。更为可悲的是,这些物品离开了美。在这里,一切无缘于全部的美。如今的多产,已经成为滥造的代名词,而廉价则等同于粗劣。今天的多与廉,是在与利的竞争中产生的,只是卖得便宜而已。如果没有竞争,必然是高价的物品。换言之,如今的廉价往往是其最高价。价格低廉而品质粗劣,实际上并不便宜。不仅其质地因贱卖而受损,而且还因此而产生利润,同时还因季节而上下浮动价格,既不是中世纪的公价,也不是我们今天的私价。然而,商业主义的污染,并没有影响到民艺品。在这里,私利与公美是一致的。

由此所引出的真理与下面所述有关。物品的属性是经济性的,近年来也与审美联系起来。并且由财务性的价值转换为美之价值。事实上,没有比“大名物”更便宜的器物,然而如今都是高价的物品。提起清贫,相当于说不富有。同理,命运也是一再在无法估量的深度中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