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东方讲史(全套共九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四 核下决战

两军所争的只是气的盛衰,而现今正是项羽气衰的一刹那。他竟然满意于鸿沟协议,立刻引兵东归,似乎抛弃了消灭刘邦的思想,希望回彭城享受他的仅余半个的天下。

不,项羽诚然气衰,他也决不是一个如此无志气的人物。他是困于环境,困于兵疲粮尽,前方没有进展,后方遭受威胁,而不得不暂时如此。他若是回到彭城,获得相当时期的喘息,谁能料定他不重整旗鼓,再来一决雌雄?到了那个时候,未必汉军仍能占有如今日的优势:兵多,粮足,稳固的荥阳成皋间的阵地;大量的、彭越与英布所统率的游击队伍;还有,那智勇兼备的,一举而下魏赵燕齐,战无不胜,威震山西、河北、山东,据有齐国,实为整个北方的局部称王的韩信的拥护。——韩信未必能够永久不听从那些辩士武涉、蒯通等人,永久不愿意与楚汉鼎足而三,三分天下。——等到那个时候,韩信若是突然肯鼎足而三,肯中立于刘项之间,谁能料定项羽那时候不能吞灭孤立的汉;谁能料定项羽不联韩灭刘?

张良很冷静地看到了这一步。他认为楚汉若是迟早必须一决雌雄,那么,不如现在就决。

因此,在鸿沟协议的次日,他就建议刘邦决战,不顾条约的约束,而追击项羽的东归大军。同时,通知韩信,通知彭越与英布,一齐会师固陵(淮阳县西北),夹击项羽,消灭项羽。刘邦完全接受张良的这一个建议。

项羽统率他的军队,一步一步地向东移动,不曾梦想到刘邦竟然越过鸿沟的界限,扯毁鸿沟协议,一步一步地跟踪而来,追逼不已,一直追到今日淮阳县西北的固陵。愤怒燃烧了项羽的心。他立刻传令全军,停止撤退,回转头来,打击刘邦。这时候,韩信、彭越、英布,都不曾到达固陵,而且根本就不曾有出兵的消息。乘人之危的刘邦,于是反为项羽所乘,大败。刘邦于是又只得深沟高垒,在固陵筑壁自守。

若是没有张良,刘邦的前途真是黯淡得很。刘邦已经离开了优良的阵地,胆敢与项羽作遭遇战,当年不离开成皋的阵地,又加上彭越的游击力量,仅能与项羽相持不下。刘邦从来不曾有资格与项羽作遭遇战。刘邦自己没有精兵,又不知兵法,实实在在远不是项羽的敌手。他若是想成功,惟有借重于彭越、英布、韩信。有什么方法,能使他们遵守会师固陵的命令?他们究竟为了什么,不肯会师固陵,而采取观望,一变从来助汉击楚的态度?

只有张良能够看透他们。他们之所以助汉,不是为了什么理想,更不是为了刘邦能够礼贤下士。刘邦对人是一点礼貌也没有。他们帮助刘邦,是因为刘邦不爱金钱,不惜爵赏,不像项羽那般吝啬。现在他们为什么观望?是恐怕刘邦灭了项羽以后,不再需要他们,不再对他们宽厚,不再有什么封赏。

张良说:赶快通知韩信,告诉他不仅将永为齐王,而且可以扩充地盘,从淮阳以东,直到海边,包括他的故乡。也要告诉彭越,必定封他为王,从商丘北至谷城,都作为他的领域。剩下英布,本已封他为淮南王,现今允许给他全部的淮河以南,再派刘贾领兵增厚他的实力,促进他的行动。

张良的计策,刘邦立刻施行,施行以后,果然见效。韩信、彭越、英布都动员了。战胜于固陵的项羽,再度感到恐慌,商丘被彭越占去,徐州的归路已经截断。英布与刘贾占领了寿县,从寿县进抵亳州,屠城。自己的将领之一,周殷,为汉方所收买,在舒城叛变,占领六安,屠城。韩信也率领了几十万大军,来与刘邦会合。

商丘与亳州之间,已经不允许项羽通过。在寿县与亳州之间,比较有突破可能。项羽就选择了十万人,由淮阳冲向正东,来到灵璧县东南的垓下。

呵!垓下!这是何等悲壮的千古不朽的地名,所谓十面埋伏,所谓霸王卸甲,所谓四面楚歌,许多优美而丰富的文艺题材,将永久以垓下为背景。霸王在此地卸甲,在此地遇到最后的失败,辞别了他一生所最爱的虞美人!

他怎样卸甲?凡是写历史的人,写到这里,都要感到无限的凄怆,几乎不再愿意,不忍心,加以详细描写——是韩信以相同于希腊人在马拉松的两翼包抄的战术,战胜了他。韩信以三十万人居中,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刘邦居后。韩信诈败,楚军深入,孔将军与费将军同时两翼展开。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覆没。

项羽只剩下八百余人,连夜突围,“南出驰走”。到了天明,汉军才知道消息,派了五千骑兵去追。项羽走到淮河,只剩下一百余人。渡淮以后,问路于农夫,为农夫所欺骗,陷入一大片沼泽之中,被汉兵追及;又突围向东,到了东城(定远县东南),所余的仅有二十八骑。这二十八名骑兵到了最后,他仍能分为四队,施演惊人的战术,四队同时突围,指定对面三个山坡,为集合地点。于是一声令下,分向四面驰出,便有汉将一名为项羽所斩杀,片刻之间,项羽的骑兵又集合于三个山坡之上,汉军不能确知项羽的所在。等到汉军分而为三,把三处的楚骑分别围困,项羽又再度冲出,斩汉一都尉,杀了几百汉兵。二十八骑之中,只损失两骑。

项羽带了这二十六骑,又继续向东南奔逃,来到长江的江岸,和县东北的乌江镇渡口。他不幸又为乌江亭长所耽搁,所戏弄。他十分伤怀,为什么像他这样曾经支配天下,分封诸侯的霸王,要受区区一个亭长的侮辱?他感伤,感伤转成惭愧,惭愧转成了恐惧,由恐惧而灰心,由灰心而自杀。

亭长拿“江东千里,亦可以王”八个字来嘲笑项羽的渺小,项羽拿舍得自杀来答复亭长的嘲笑。其结果,渺小的依然是亭长,而项羽仍不失其为伟大!

伟大的是项羽的人格,是项羽的个性,而不是他的做法与他的思想。他之所以失败,并非由于命定。他的错误,除了只知用自己一个人的智与力,而不能用别人的智与力以外,在军事方面,忽略了关中地形的优越;在政治方面树敌太多。

他以为秦朝之所以失败,由于消除分封建国;豪杰之所以反秦,是想恢复分封建国。他又认为惟有大行分封诸侯,才能确立他自己的霸权,贯彻他的号令于全部中国。结果,被封的对他并不忠实,例如殷王司马卬与河南王申阳;或忠实而不肯对他的敌人作坚强的抵抗,如塞王司马欣与翟王董翳;甚至于尾大不掉,向他倒戈,例如英布。至于不曾轮到封赏,封赏而不能满足的人,如田荣、彭越、陈余、赵歇,以及刘邦,一齐成为他的死敌。

人民若是喜欢分封建国的恢复,应该拥护他打倒刘邦,但是人民所要求的,却是除秦苛法,约法三章,司法与行政的简单化,最短期内的和平与保证和平的反分封建国的统一政府。刘邦在陕西、甘肃、山西,恢复了郡县的制度,丝毫未曾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感,而且由于萧何的善于为中央集权的治理,反而增加了刘邦的作战能力。郡县制度下的刘邦后方,结成一个巩固的整体,远非项羽所能想象。反之,项羽在后方除了用霸王的名义,为封建的号召外,不曾有什么优良的新型的行政机构。

因此,刘邦屡次战败,屡次均能回到自己的关中,项羽垓下一败,竟然徘徊乌江,有江东而不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