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 活捉洪承畴
洪承畴是福建南安人,中过进士,当过陕西的布政使,延绥(陕北)的巡抚,三边的总督(节制榆林、宁夏、甘肃三镇),屡和高迎祥及李自成作战,在临潼俘了高迎祥,在潼关胜了李自成,李自成当时只剩下十八骑,落荒而走。
崇祯皇帝在崇祯十四年的春天,命令洪承畴去辽东,“总督蓟辽军务”。洪承畴带了在陕西的旧部赴任,其中最有名的是曹变蛟。曹变蛟已经是一个“副总兵”,被升做“东协总兵”。(拱卫京城北边的兵,分作东、西、中三协。)
驻在山海关的总兵马科与守着宁远的总兵吴三桂,均被拨给洪承畴指挥。
宣(化)府的总兵杨国柱,大同的总兵王朴,密云的总兵唐通,连官带兵,也都被调赴关外,划给洪承畴。
崇祯皇帝而且让洪承畴把辽东总兵刘肇基与“援剿”总兵左光先都换了,换上两个陕西人:王廷臣与白广恩。加起来,一共是八个总兵,十四万兵士,四万匹马。
有了这样大的武力,洪承畴本可以有所作为。至少,救出被围于锦州的祖大寿,应非难事。
祖大寿托人带信给洪承畴,建议他:采取“车营”战术,以车环列成阵,徐徐推进,不可“轻战”,洪承畴认为很对。因此,他把大军屯守在宁远与锦州之间,不汲汲于赶到锦州城下去厮杀。同时,他积极从事于积聚粮草。他说,先要准备好足够一年的粮草,才能谈得到采取攻势。
可惜,明朝末年有一种奇怪的制度:攻守的机宜不由前方的统帅全权决定,而常常让一批不懂军事的御史、给事中、太监、诗人、八股专家、小楷能手等,来七嘴八舌地讨论。更不幸的是:崇祯皇帝心硬、耳软、性急、气大。
朝中有人说洪承畴太不卖力,又有人说洪承畴浪费国帑,白养了十四万兵、四万匹马。崇祯皇帝听了,就赶紧派兵部的一个郎中(司长)张若麒,到前方去催洪承畴快一点打。
于是,洪承畴只好在七月底把军队开到锦州附近、城南十八里的松山。第一阵,便吃了一个败仗,损失了宣府总兵杨国柱。跟着,东协总兵曹变蛟死力冲击皇太极的御营,无效,曹变蛟负了重伤。当天夜里,王朴与吴三桂带了部队,逃去杏山;其后,又想由杏山逃往宁远,被皇太极的兵沿途拦截,这两位总兵全军覆没,仅以身免。白庆恩、马科、唐通,这三人也逃得不知去向(最后都投降了李自成)。
剩下的只有曹变蛟与王廷臣两支军队,随着洪承畴死守松山城;守到崇祯十五年(崇德七年,1642年)二月,兵士仅余三千。有一个副将夏成德变节,半夜引清军入城。洪承畴、曹变蛟、王廷臣皆被活捉。曹、王二人不屈而死,洪承畴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