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5章 四个年号

守真听说姚元崇回到了神都洛阳,很是惊讶。

四个月前,姚元崇刚刚出镇灵武,充任朔方道行军大总管(注①)、安抚大使。

这一来一去的路程就花掉了两个月的时间,姚元崇怎么会这个时间点回到京都的呢?

张皋补充了一句:“元正(春节)之后,圣神皇帝以身体不适发诏,大赦天下,并且改元,名曰神龙。”

守真还在思索五十四岁的姚元崇能否经受得住长途跋涉的事情,听得张皋这么一说,连忙问道:“全部大赦?”

张皋脸色难看道:“诏令从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以后犯罪的人,除了扬、豫、博三州以及所有叛逆罪首外,都加以赦免。(注②)”

守真脸色阴暗。

“没想到圣神皇帝心中仍然介意当年的那段血案!”

他想要平反的血案就是与扬州起兵的“叛逆罪首”有关!

当时还未称帝的天后有一个喜好,喜欢频繁的改年号。例如说,公元684年这一年有四个年号:弘道二年,嗣圣元年,文明元年,光宅元年。

这一年,发生了许多历史事件!

弘道二年,正月一日,天后以皇太子李显即位称帝为由,改元嗣圣,意为“继承圣王天下”。

嗣圣元年二月,天后废黜李显为庐陵王,将其贬至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后又将其贬至房州(今湖北房县)。

嗣圣元年二月,天后以改立豫王李旦为皇帝为由,改元文明。

文明元年,眉州刺史李敬业、李敬业的弟弟盩厔(zhōu zhì)县令李敬猷(正七品)、给事中唐之奇(门下省,正五品)、长安主薄骆宾王(从八品)、詹事司直杜求仁(太子詹事府属官,正七品),因事获罪。

李敬业被降职为柳州司马(今广西柳州),李敬猷被免官,唐之奇被降职为括苍县令(今浙江丽水),骆宾王被降职为临海丞(今浙江台州),杜求仁被降职为黟县令(今安徽黄山黟县)。

众人滞留在扬州。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已故司空李勣(瓦岗山李密的大将,原名徐世勣、李世勣注③)之孙李敬业,自称身怀皇帝李显的“衣带诏”,并被封为匡复府大将军,领扬州大都督。

骆宾王以一篇《为李敬业讨武曌檄》的檄文募兵,众至十万。

李敬业出兵杀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注④)陈敬之,占据扬州,欲迎庐陵王,勤王清君侧,匡复李唐。

同年十月,楚州司马(今江苏淮安)李崇福率领所管辖的山阳、盐城、安宜三县以响应李敬业。

天后临朝称制,命令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注⑤)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讨伐李敬业。

当朝宰相裴炎进谏道:“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

宰相裴炎想借此事让被幽禁的皇帝李旦亲政,因此有此谏言。

御史崔詧[chá]当场弹劾宰相裴炎:“裴炎伏事先朝二十余载,受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回政,此必有异图。”

崔詧诬陷裴炎与扬州起兵的李敬业同谋造反,谄媚天后继续亲政。

天后大怒,将宰相裴炎送入诏狱,并且让御史大夫(从三品)骞味道、侍御史(从六品)鱼承晔审问。

这个决定极不符合《唐律》的三司会审。

三司会审分为小三司和大三司。

遇有呈报中央的申冤案件,由门下省给事中(正五品)、中书省中书舍人(正五品)、御史台御史(从六品)等小三司审理。

重大案件由大理寺卿(从三品)、刑部尚书(正三品)、御史中丞(正五品)共同审判,成为“三司推事”。

宰相裴炎下狱,有人暗中劝他,可以走武承嗣和武三思等武氏一族的关系,如果有武氏一族替他在天后面前求情,定可轻判。

裴炎回道:“宰相下狱,事关大唐气节,理不可全。”

宰相裴炎抱定必死之心,没有自我保全。这些话传到了武承嗣和武三思等人的耳中,经过一番加工发酵之后,又被武承嗣和武三思在天后面前添油加醋。

天后下旨,以谋反罪将裴炎抄家问斩。

同为宰相的凤阁侍郎胡元范劝谏道:“裴炎乃是社稷之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

同为宰相的门下省纳言刘齐贤(门下高官官,位正三品)申辩道:“若裴炎谋反,臣辈亦为谋反之党矣。”

天后坚称:“我知道裴炎谋反,卿辈不会谋反。”

虽无半点证据,裴炎却因言获罪,遂被抄家问斩于神都洛阳都亭驿。

至死,裴炎没有丢了大唐宰相的气节。

抄没其家产后,裴炎家中竟没有超过一石粮食的积蓄。(《新唐书》:籍其家,无儋石之赢。)

天后曰:卿辈有受遗老臣,倔强难制过裴炎者乎?有将门贵种,能纠合亡命过李敬业者乎?握兵宿将,攻战必胜过程务挺者乎?此三人者,人望也,不利于朕,朕能戮之。

天后为了证明“不利于朕,朕能戮之”,那些曾为宰相裴炎申辩过的官员相继获罪。

凤阁侍郎胡元范被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门下省纳言刘齐贤贬任吉州长史(今江西吉安)。

天后眼中的功臣御史崔詧,以此谋反案,升正谏大夫(注⑥)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拜为宰相。

不过五年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闰九月,崔詧在夏官侍郎(兵部侍郎)任上被杀。

御史大夫骞味道,因受命审理宰相裴炎谋反一案,拜为检校内史(代理中书令),成为宰相。(加“检校”官职非正式拜授,相当于“代理”官职)

侍御史鱼承晔却是相当倒霉,倒霉在他的儿子身上。

鱼承晔的儿子叫做鱼保家,十分聪明,善于钻营,观察到天后非常希望体察民意,特向天后上奏了一份铸造“告密铜箱”的方案。

铜箱内部分为东西南北四格,箱子上面分设四个投书口,一旦信函投入后,就无法再收回。

箱子东面写着“延恩”,赞扬天后的政绩谢恩;西面写着“伸冤”,可告状伸冤;南面写着“招谏”,可建言献策;北面写着“通玄”,某地出现祥瑞可报。

“告密铜箱”的存在,一大批官吏被处斩或罢免,另一大批人因告密有功被提拔升迁。

“告密铜箱”的发明者鱼保家,受到天后重用,破格加官晋爵。

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封未署名的告密信,指控鱼保家曾经为起兵造反的李敬业设计制造过刀剑弓弩等武器,为李敬业的叛乱提供了方便。

天后下令逮捕鱼保家,经过调查情况属实,鱼保家被判处当街腰斩。

侍御史鱼承晔因此事,坐贬义州司马(今广西岑溪市)。

--------------------------------------------------------------

注①朔方道行军大总管是朔方军的最高长官。朔方军是活跃在唐朝西北的临时驻军,防御和讨伐突厥的进犯。总部在灵武郡(简称灵武,又名朔方,故址在今宁夏灵武)。后来去掉“行军”二字,称“朔方军大总管”,朔方军成为常规镇守的正规军。

注②参考《新唐书》。

注③原名徐世绩,因战功被唐高祖李渊赐姓国姓,改名李世绩,后为避李世民讳,改名李勣。

注④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实为扬州最高行政长官,扬州大都督一职一般为皇族亲王遥领,即只担任职名不亲往任职。

注⑤左玉钤卫,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此名,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名左领军卫。李孝逸,淮安王李神通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

注⑥正谏大夫,即谏议大夫。唐初和武周时期为正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