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 深度学习
别等失败主动找你
我在学习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大部分的人是非常憎恨自己的失败的。
大多数人为了逃避自己失败的可能性可以做任何事。
我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个男生奥数很厉害,人也很聪明,然而他下象棋却不那么厉害。
有一次,他和班上象棋玩得最好的同学下象棋,棋子被吃到只剩下“光杆司令”之后,他恼羞成怒推翻了整个棋盘,且此后再也没有和同学下过象棋。
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人即使奥数再好,在下象棋这件事上也几乎没有发展的可能性了。
求学、求知的路上,我们可能遭遇的失败有两种,一种是在“筛选机制”中的失败,比如在高考、考研、注册会计师考试和法考中的失败。这种考试的目的,就是筛选出适合的人。大家都知道这些考试是非常残酷的,好比“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还有一种失败,是在“巩固和反馈机制”中的失败。比如在小测验、单元自测、期中考试、市质检、省质检等考试中的失利。这种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反映你所掌握知识的情况、你和别人的差距,以及你的弱点和优势在哪里。这种考试往往不是为了筛选。
惧怕第一种失败情有可原,惧怕第二种失败没有必要。而那些学习很难学好的人,往往既怕第一种,也怕第二种。
大部分人为了避免自己任何程度的失败,可以做任何事。
我曾经问过一个司考(现在更名为法考)考了好几次还没有考上的人:“你的学习方法是什么?真题做了几遍?”
他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课,真题没有做几遍。”
“为什么?”
“因为我觉得做真题不如听课明白。”
但是,做真题你才会知道自己的知识盲区在哪里,而光听课的话你只会被“我已经懂了”的幻觉笼罩。你害怕在做真题时感觉自己是个笨蛋,是个努力学习、认真听了课还不能自如运用知识的蠢材,所以你干脆不做任何真题。
事实上,你就算真题做5道错3道,这除了打破你脆弱的自尊心,又能影响你什么呢?
越不会学习的人,越怕承认自己失败。
越会学习的人,越明白失败只是暂时的,要积累足够多的失败,才能在未来的关键性筛选考试中做到万无一失——有句鸡汤其实不无道理:“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主动寻求失败的前提是,你要不惧怕被失败证明你的弱小。虽然这可能很丢脸。
另一个案例是一名高中生。她初中时成绩很好,中考考上了所在城市的重点高中。
但是到了高二时,她的英语和数学成为明显的短板,也是因为这两科拖后腿,她的成绩直接从高一时的前几名掉到全年级200多名。
数学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有一次月考时她忘记了背面也有题目,导致以后考试总是有强烈的答不上来题的感觉。至于英语,她告诉我,她看了好几遍单词还是记不住,觉得自己没有学习英语的天赋。所以这两门科目,每次作业都放在最后去做,或者干脆不做。
我告诉她说,你知道我高中英语单词书翻了几遍吗?你知道我阅读做了几篇吗?我排队吃饭的时候在背,等公交在背,课间休息还在背,你看了几遍记不住单词有什么关系?看几遍记不住单词难道就能证明你很笨吗?
她觉得记不住,就是失败了;一遍记不下来,一次做不出题就是失败了;一次月考考不好,就是失败了。
所以她避免做任何事来证明自己是真笨,努力了还达不到要求。
我问她说,你知道你们学校考多少名才能去985、211吗?她说她不敢了解。
我问她,你知道“学霸”们考砸之后是自暴自弃还是更加努力吗?她说不知道。
她不敢列计划,不敢学东西,不敢了解自己的位置,为了避免失败能做任何事。
而我发现,那些所谓的“学霸”,自测练习做得最多。他们不害怕失败,他们知道单元考、月考小测性质的失败是一种自我督促和检测。
其实他们只是比你努力,比你懂得“认识自己”而已。
所以对大部分所谓“不会学习”的人来说,只要懂得阻碍自己的最大因素是“努力不足,主动失败不够”,而不是“智商欠费”,便基本会和从前的自己判若两人。
我认识很多学习不好的人,但是我知道他们智商和我一样,可是他们不愿意正视自己,不敢触碰可能的失败。
我们把失败当作一种试错,他们把失败当作一种对智商的否定。
所以我们在试错中一步一步成为“学霸”。而学习很难学好的人,会在失败中一步一步走向自责。
所谓“会学习的人”,可能只是努力尝试比你多得多,在自测试错的体量上比你大得多而已。在和他们比较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是不是每次都在“被动失败”,而不是主动去试错。
勇于“主动失败”吧,别等失败主动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