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明孝陵
巍巍紫金山,悠悠秦淮河,沧桑总统府,熠熠中山陵。南京,金陵。这座神奇而又优雅的城市,带给人们众多的享受与回忆,带个人们无尽的沧桑与悲戚。正所谓是:上溯千秋中华史,金陵独占半边天。若把王侯将相过,秦淮河水流不断。
古老的南京城不仅仅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成为了多少帝王将相争相霸占之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古老的华夏民族天生就强调视死如归,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等等庄严肃穆的丧葬礼仪。因此,不论何时,中国人首先强调的一定是家中的老人乃至家中的先人们安放的地方实在什么地方,也一定是因为这样,今天的中国人才对死亡这件事情大操大办,死亡所带来的悲伤之感在这慌乱的氛围之中受到严重的影响与破坏,原本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仪由此逐渐缺失,乃至在今天完全丢失掉了。
今天的中国人,依旧对于丧葬礼仪异常重视,可能是形式上有了一定的区别和改变,使得今天的丧葬礼仪并不是一层不变,并不是千篇一律,并不是严守古风。
但是,今天,我们依旧对古代时所坚守的丧葬礼仪非常的向往,依旧对古代的丧葬礼仪非常的看重,以至于今天的众多学者都会去认真的收集分析古代各个阶层的丧葬礼仪,成为了一门非常深奥的学科了。
明孝陵,乃是中国历史上古代皇家陵园的一个标志性的改变之一。明孝陵打破了众多的中国传统的陵墓建设样式以及建设风格,明孝陵为其后的明清两代皇家陵园设计建造提供了先例和提供了典范,使得之后的皇家陵园样式大为改观,使得之后的皇家陵园更加庄严肃穆,严谨大观。
明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独龙阜整个陵寝建筑打破了传统中国陵寝建筑的坚定不移的中轴对称样式,创造了一种以山为陵加宝城宝顶的全新陵墓设计样式,往日的皇家陵墓,要不就是简单的平地起高楼式的方锥形封土陵寝,典型的便是秦汉时期的众多皇家陵墓,均采用这样的封土式陵墓建筑,今天的陕西西安附近的众多秦汉皇家陵墓就是如此。要不就是直接挖山为陵,将墓主墓室修建在山体最深处,利用长长的坚固的石制甬道相连接。隋唐时期这样的陵墓样式逐渐兴盛,依山为陵的典范表示唐太宗的陵寝以及武则天与高宗皇帝的陵寝,这两座巨大的以整个山体为陵寝封土封顶的陵墓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陵墓的最为典型的陵墓样式。之后的宋朝没有多大改变,元朝少数民族采用地葬的方式,无封土,无神道,无碑坊,无祭堂,也无守卫。这样嗯情况就来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清贫,为皇帝之后依旧不改清苦生活。在其执政中华的几十年间,华夏王朝实力空前大涨,中华大地之名声进一步扩展到了国外,沿着这广阔的丝绸之路传输而去。使得这个神秘的东方大国在这么多年后再一次以强势的声音在世界上出现,地球因为他的再一次出现而又抖了三抖。
朱元璋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二十岁左右才投靠到了郭子兴的手下成为了一名拉马的小官吏。这个时候的小朋友徐达,汤和等人都已经在郭子兴的营帐里有了一席之位,所以这个时候的朱元璋依旧是非常不高兴的,直到后来在战役中朱元璋以其天之骄子的身份立下了赫赫战功之后,才逐渐的得到重用,慢慢的开始领兵一方,成为了郭子兴手下重要的猛将之一。之后经过多年的拼搏,才逐渐的有了自己的人马,进而离开郭子兴开始自己的发迹之旅。
朱元璋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手段获得了江山,因此就想要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雄主,就对自己的身后事显得非常的重视,朱元璋选择了南京作为大明王朝的首都,便是想要在这里安享晚年,便是想要在这里入土为安。
没有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身后事不关心,没有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身前事不留恋。朱元璋这样一个伟大的君王亦不可避免的落入俗套。
明孝陵的开始之处从下马坊开始,然后经过长长的步行道路,然后来到的便是碑亭之处,这是一座高大的四方重檐歇山顶式建筑,这是明成祖朱棣为了进一步的表达自己对于先父先母的供奉而修建的一座碑亭,全部采用最好的材料予以建造。也有一种说法是这位篡权自立的四皇子为了想要在父母面前减轻自己的罪孽而进行的一个做法,和也母亲马皇后建造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所怀有不一样的想法。
整个碑亭正对着明孝陵的山门,和孝陵神道成一个几近直角的角度,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明孝陵神道改变了传统的中国古代陵墓神道裁弯取直的死板作风。碑亭之中的一只近两米高的赑屃背上驮着一块神碑,是为大明神功圣德碑,碑座、碑额雕琢瑰丽,碑高8.78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碑刻。
碑上主要详述六部分内容。第一讲述朱元璋生于凤阳,为句容大族;第二他为民请愿,发迹定远;第三,定都南京,年号洪武;其四,废除旧制,选贤唯能;其五,分封诸侯平定天下;其六铭刻朱氏贵族百人,因整个碑亭呈现出四方端正的形制,所以后人就将之称为四方城。
走过四方城,向右前方才是明孝陵的神道,这一改传统的中国古代陵墓建筑形制的中轴对称样式风格,变得有些曲径通幽之感。
但是作为伟大的君王毕竟就有着他的伟大之处,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的开创者,朱元璋的一生都是非常值得称赞和敬仰的。因此在明孝陵修建上就可以非常明显嗯看得出来。明孝陵前面正对的是一座梅花山,梅花山上今天种植有千株梅花,没到冬雪布满枝头之际,梅花朵朵开,一股暗香扑鼻而来,好不诱人。相传今天嗯梅花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东吴君主孙权孙仲谋嗯陵墓所在。朱元璋对于这位三国时期的君主也不是很蔑视。同时还比较认可他们所进行的争斗,使得今天的中华名族更加的团结。太祖便决定留下这座梅花山,想让孙权做自己陵墓前面一个忠实的守卫。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今天我恩所看大门明孝陵神道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他的明清皇家陵墓神道以及后面的陵门,玉带桥,祭堂,宝城,宝顶等陵寝建筑都是严守传统中国的中轴对称建筑样式。整个陵寝建筑显得十分的庄重严肃。但是这样的建筑样式在明孝陵上面看不出来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一段长长的神道所改变的。
为了不破坏孙权陵墓梅花山,明孝陵神道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本的从最前端下马坊一直连接到陵门的神道发生了改变,裁弯取直变成了裁直取弯。神道的长度加长了不少。但也正是神道的加长,使得明孝陵的神道两侧的神兽都显得非常的大气。神道两侧共有石狮,石马,骆驼,麒麟,獬豸,大象十二组神兽组成,这些神兽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更加加强了明孝陵建筑样式的霸气外露之感。
穿过神道,接下来的便是第二段神道,这一段是由众多的文臣武将翁仲所组成,这里的翁仲全部都是被高大的柏树所笼罩,整个神道的光线一下子就暗了下来,使得整个陵园从这里就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般,神道的最后表示棂星门,这也是古代皇家陵寝的前朝后寝的一个外部分界线,从这里开始就要进入陵墓区的内部了。
穿过这两段神道之后,明孝陵就真正的开始在眼前展开来了。明孝陵不愧为明清皇家第一陵,整个陵墓建筑样式蔚为大观,朱红色的墙体自己朱红色的大门将陵墓的后半部分分割开来,使得目光无法从最外面一眼望到最里面的宝城宝顶部分,这也是中国古代皇家乃至民间建筑样式所讲究的一种障景和框景之手法,是为在将后面的真正的阴间世界与前方的阳间世界分离开来。
在这一道朱红色的山墙外面十一块大大的场地,足足有二十米宽的道路两侧种满了雪松翠柏,雪松翠柏都已经长得非常茂盛了,将整个广场装点的郁郁葱葱。跨进山门,便进入到了明孝陵的后寝部分了,从外面看不出来陵寝的恢宏庞大,看不出陵寝的建筑奇妙。进去了之后就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了。
山门以内两侧是工后人祭拜的焚香亭,整个焚香亭全部采用精美的金色琉璃瓦以及琉璃构件焊接而成,整个焚香亭就是一组精致的艺术品。穿过焚香亭所在的一段小道,紧接着看到的就是一间传统中国式的单檐庑殿顶式建筑,这是明孝陵的内部碑廊所在。这也是明孝陵里面的唯一一座采用设有众多碑文的建筑了,这里便竖立着当初的康熙皇帝御笔题写的“治隆唐宋”四个字。殿内还有众多的历代名家书法镌刻作品,蔚为大观。
碑廊之后便是明孝陵的祭祀殿堂所在之地,这也是明孝陵之中等级最为显著的一个建筑了,今天的祭堂虽然没有以往那么的豪华,但是无疑这里才是真正的明孝陵的核心所在。这里面供奉的便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神位。这一个简单古朴的单檐歇山顶式建筑的显著地位从起周边的三层坚固严谨的台子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三层庄重严肃的土台均以鸱吻作为下水口,三层台四周均采用汉白玉制栏杆相连接,整个三层土台上面均铺设光滑的大理石,成为整个明孝陵的中心所在,这里也是明朝历代皇室宗亲祭奠太祖与太祖皇后的地方。
祭堂之后,又是一道墙门,穿过墙门,就可以看到迎面而来的座无比高大的城墙,城墙上的砖石经历了六百多年的风霜雨雪,今天已经斑驳陆离,城墙上方的歇山顶式宝城顶也在岁月的侵蚀下露出了点点灰痕,走上玉带桥,穿过宝城前的广场,拾阶而上穿过一道黑黝黝的城门洞,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一座高大的封土建筑,封土前端依旧采用坚硬的砖石垒砌而成的逐渐收展的陵墓封土,上书“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
此时日头已偏西,走上宝城,目光投向远远的西边,在那栖霞山巅。便可看到天边一轮红日摇摇欲坠。依稀记得朱元璋这个电视剧里面的最后一个场景。
一轮红日从紫金山巅缓缓升起,太祖就在这烈日的追逐下逐渐的走在庞大的宫殿中,此时马皇后这位陪伴了他大半生的女人已经先一步离他而去,没有人真正的懂得他心目中的孤寂与无奈了。没有人能够真正的懂得他心目中的渴望与渴求了。在这个时间里,他就这么孤独的看着这一轮红日从东到西。直至日头偏西,日落栖霞山巅。老皇帝发布了此生最后一道昭命——太阳,你停下来。
可终归是尘归尘,土归土,人的一生就好像这烈日一般,不论升起时多么的耀眼,也不能改变他的宿命,那就是终归是有日落西山的时候,这是万物规律,也是天地定律,谁也无法改变,谁也无法阻止。
今天的明孝陵已经成为了游人如织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今天的明孝陵已经是南京城不可或缺的文化底蕴之一,今天的明孝陵已经成为了大明王朝历史遗留的不可多得的材料之一。
斯人已去,今人当思,江山永固,百姓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