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徐文长来投
却说徐小郎君成功劝说老爹买下一座临街商铺。
这铺子地理位置极好,便在成贤街把东,可以说是定海县的核心地带。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铺子还带有一个不小的后院,正好满足前店后厂的模式。
徐小郎君为其取名曰“妙峰堂”。
既然要做书坊,当然要先考察同行的经营范围。
经过徐言的观察发现嘉靖时期书坊经营的书籍种类大致有六类。
一是全书,如《十三经注梳》;二曰要书,如《四书集注》、《五经集注》等科举工具书;三为经世之书,概讲时务机宜之事;四曰赘书,基本是掇拾陈言旧语;五为益人之书,即医、农之类专业书籍;六曰无用之书。
这六种大类中前两种是主流,但卖的最好的却是第六种无用之书。
何谓无用之书?小说杂记大可都归入此类。
这么看来徐言要写的“西游记”、“红楼梦”自然属于无用之书。
虽是“无用”,却是有趣,徐言对于这两部大作还是很有信心的。
当然,饭要一口口吃,书要一章章写。
急不得,急不得......
妙峰堂开业第一天,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来。
这也不奇怪,书坊一般都有自己的固定客源,许多都是回头客。
徐言想要虎口夺食,自然要多想些办法。
宣传肯定是第一位的,思量再三他决定将西游记的第一回单独做成宣传册,免费在定海县城内发放。
徐府有的是人手,不过耽误一日的工夫罢了。
“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徐言对这开篇还是很满意的。有文采有悬念,容易勾起人的兴趣。
在册子最后,还写有欲知下回如何,且到妙峰堂一览。
相信城中百姓读过这第一回后,便会争相向妙峰堂涌来。
......
......
按下这些且不表,却说陈茂礼回到慈溪县后不久便前往绍兴游学。
游学期间,他参加了不少文人雅集,期间提及了徐言在宁波府城作的几首绝世诗词。
一时间徐言名声大噪,所作诗词在绍兴士林之中广为传播。
绍兴人最注重文采,像徐言这样的天才少年自然被极为推崇。
徐言的众多崇拜者中便有一位山阴县的秀才,徐渭徐文长。
徐渭出自山阴县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虽然二十岁中了秀才,但之后两次乡试都未能中举。更为可悲的是在他二十五岁时家产被乡绅恶霸悉数霸占,名下宅子、田地荡然无存。翌年妻子潘氏又因病早逝。
家破人亡,科举不中,至此徐渭对于生活已经绝望,不想继续留在这个令他伤心的地方。
他急需换个环境,从头开始!
便在这时他结识了陈茂礼。从陈茂礼的口中徐渭得知了徐言,并对徐言的才华钦佩有加。
陈茂礼见徐渭生活艰难,便推荐徐渭前去定海县投奔徐言。
毕竟徐言为人仗义且出手阔气,给陈茂礼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徐渭权衡一番后决定一试。
反正绍兴这个地方已经没有让他留恋的人和物了,便离去罢。
于是二十六岁的徐渭收拾行囊背井离乡,只身前往宁波。
......
......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徐渭将最后的盘缠交给了车夫,背着包裹跳下了马车。
望着定海县城大门,他神情怅然。
依例接受检查进了城,徐渭按照陈茂礼给他留下的地址前去找寻,没费多少工夫便来到徐府大门外。
深吸了一口气,徐渭鼓足勇气上前敲了敲门。
很快大门打开,徐府门房从中走了出来。
徐渭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名帖,双手奉上。
“山阴县秀才徐文长经慈溪友人陈履卿引荐,求见贵府公子。”
他已经想好,无论如何要留下来,故而将姿态放得很低。
既然科举无望,总得想个办法糊口,做幕僚是最好的选择。
门房接了名帖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将大门关上。
徐渭除了等待没有旁的选择,便闭上眼睛修养心神。
不知过了多久,他又听到了大门开启的声音。
徐渭睁开眼睛,发现门房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我家公子有请,请随我来吧。”
徐渭心中大喜,连忙跟上前去。
看样子徐公子是打算见他了,这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
......
ps:1.本章做了较大删改,可能本章说对不上内容。2.看到不少书友在说西游记在明代是禁~书,看来有必要解释一下。其实不然,西游记在明代是畅销书,还有周王抄本。唯一禁的是《李卓吾批评西游记》,那跟西游记本身没关系,而是因为扯到了李贽。具体可以看书评区我发的帖子。这里就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