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和亲往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和亲,也称作“和戎”“和蕃”,一般认为和亲最早出现于西汉。当时汉朝刚刚立国不久,国力贫弱,而位于北部边疆的匈奴却是强盛无比,不断侵扰汉朝的边境。汉高祖刘邦在解决韩王信的叛乱时,与匈奴发生了冲突。骄傲的刘邦原本打算一举灭掉匈奴,结果因轻敌反被匈奴四十万大军围困于白登山达七天七夜之久,这就是“白登之围”。好不容易脱险后,刘邦意识到战争对保护汉王朝的稳定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发展本国的国力才是头等大事。于是,刘邦放弃了武力攻打匈奴的想法,采纳了大臣提出的和亲建议。

从此之后,和亲成为汉朝、匈奴之间的惯例:当匈奴新君主即位时,汉朝要嫁给匈奴的首领一位和亲公主,每年送给匈奴大量的粮食、布帛等财物;匈奴也要遵守承诺,不再明目张胆地侵扰汉朝的边境。汉匈之间结成了儿女亲家,将仇敌变成了亲戚,以较低的成本换取了边境的和平。

“和亲开始于西汉”这种说法深入人心,不管是《汉书》的作者班固,还是《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都持有这样的观点,但实际上,和亲这种做法应该追溯到春秋时期。

春秋末年,周天子势力衰微,一些雄心勃勃的诸侯国相继投入到争霸大业。单凭一国的力量很难击败竞争对手,通常会采用政治联盟的做法。政治联盟往往通过婚姻的方式予以巩固,所以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间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联姻状态,这应该是和亲的早期形式。明确来说,这种婚姻打上了政治联盟的烙印,和亲作为婚姻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仅是两个当事人的事情,而成了两个家族、甚至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它有四方面的作用:第一,为了稳定国内政局;第二,为了建立军事同盟;第三,为了缓和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第四,流亡他国的公子借助联姻国的支持,争取回国执政。

如果给“和亲”下一个定义的话,是两个政权之间通过婚姻达到停止战争、摒弃前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关系的行为。看似冠冕堂皇的婚姻,却不是源自婚姻当事人的你情我愿,而是承载了政权与高层之间的权力博弈,通过博弈之后达成的一种制衡状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和亲作为一种民族政策被反复采纳,除了汉朝与匈奴代代联姻,和平共处了很长一段时间外,还有汉朝与乌孙、唐与吐谷浑、唐与突厥、唐与吐蕃、辽与西夏、清代的满蒙联姻等。一些君王出于边疆和平的需要,经常采取这种措施,不管是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还是清朝的康乾盛世,和亲依然成为国家政策的常用手段。

如果说汉代的和亲,最初带有迫不得已的色彩,那么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为什么还频繁采取和亲呢?引人瞩目的是,唐代的和亲为历代规模最大、次数最多,竟然达到了28次!除了众所周知的文成公主外,还有多位皇帝的亲生女儿也被迫承担和亲任务,甚至发生了两起和亲公主被杀的极端事件!为什么这与我们想象中的帝国威严大相径庭呢?

当婚姻、政治、权谋纠缠在一起时,个体的命运变得微不足道;当爱情必须服从于国家利益时,和亲公主的人生也带有了传奇色彩。官方史书背后,掩藏着太多的未知,以文成公主为例,她在中原的史书上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皇家所撰写的人物传记中,有关文成公主的部分仅仅几句话,而在雪域高原,文成公主的故事家喻户晓。她的爱恋、她的柔情、她的奉献、她的一生,早已融入千年不化的冰川。

透过唐代和亲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唐朝如何处理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也可以看到唐朝统治者在特定时期的政治智慧。透过一个个和亲公主的故事,再现了唐代风云际会的民族交往史。我希望能够拂去历史的烟尘,让那一个个美丽柔弱却又异常坚毅的身影更加清晰。

可以说,一部和亲史就是一部唐帝国的兴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