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让每个小二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2017年麻省理工学院2017年评出全球35位具有杰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阿里占据两席,分别是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刚和阿里云首席安全科学家吴翰清。同年6月13日,亚马逊最高级别的华人科学家任小枫加入阿里。
2017年10月11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达摩院”,6天后,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聂再清博士、谷歌Tango和DayDream项目技术主管李名杨博士入职阿里……
阿里聚集了很多科学家、工程师,也聚集了很多老师、诗人、警察、保险员、空姐、厨师、推销员、保安,甚至还有醉驾被拘役过6个月的高晓松……
还有我,文化水平不高还有点书生的迂腐,年过四十身体羸弱还梦想仗剑走天涯。这样的人也能来,说明阿里用人的胸怀,真的是足够宽广。在我看来,阿里用人,讲“专业对口”,更讲“理想对口”。
王坚(工号:18929,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阿里云创始人),工程心理学博士,2008年入职前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再之前是浙江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导。他和马云第一次见面是2008年5月,他俩一起参加“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浙江青年群英会”。他说,加入微软,是做更正确的事;加入阿里,是做更有影响力的事。他认为,阿里巴巴有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宽广的业务链,必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
当年8月,他决定离开微软,去波士顿交接工作,到一个中餐厅吃饭,服务生照例端上一份小饼干,里面都会放一张写着诸如吉祥如意的小纸条,他打开一看:你不应该错过你一生中只有一次的offer。从不迷信的他会心一笑。
王坚一入职就列席总裁会,马云说,我们请王坚来做阿里云,云计算能帮客户做什么,我不知道,能帮国家做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开始做了。
马云又说,这个项目好比是“奔月”。王坚说,马总,你想让我做“奔月”,还是“登月”。大家一听,这不是一样吗?王坚严谨地说,“奔月”是不用回来的,比如嫦娥,“登月”是需要回来的。陈伟(工号:16558)说,这件事干砸了叫“奔月”,干对了就是“登月”。
阿里人都知道,王坚的演讲,不好懂。陈伟有自己独特的解释:20%能听懂的部分是让你明白如何工作,不懂的80%让你相信这个公司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未来。王坚演讲有时也会突然间特别好懂,就像感冒的鼻子一下子通气了。2017年,他去淘宝大学讲课,他说数据改变商业本质。这句话,不太好理解,他用了三个比喻:
第一,数据是望远镜,让你发现一处又一处完全不同的商业边界,就像伽利略望远镜不是因为想看清楚远方的东西,而是不知道远方有啥东西;
第二,数据是显微镜,可以判断肉眼看不到或者注意不到的消费和生活行为;
第三,数据是雷达,帮你提前预测未来的行为。
从这三个比喻看,“互联网+计算+数据”可以重构所有的东西。
他还说,在数据前面加个“大”字是不自信的表现,我们讲“大”字太多了,讲“数据”太少了。互联网变成和水、空气一样的基础设施后,数据就会以更低的成本自然沉淀,成为生产资料。
马云曾连用数个“第一次”描述王坚:
第一次见博士,震撼于他对互联网发展的理解,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第一次在集团战略会议听博士谈未来数据时代,惊叹他对数据技术的理解和执着;
第一次听博士要进行云OS研发,我几乎是愤怒地惊讶他的胆识……
王坚是个“怪才”,毕业于杭州大学,在校旁听计算机课程,1999年出版国内人机交互领域第一本著作《人机交互和多通道用户界面》。刚来阿里时,众小二一见博士,很是喜欢。一个小姑娘与他偶遇,回到工位兴奋地说:“我见到博士了,心中的大男孩啊。”
当时,全世界云计算垄断在谷歌和亚马逊手里,前者计算能力强,不对外,后者对外服务,计算能力弱,他想玩的是“二合一”,还要做去“IOE”的自主知识产权云计算平台。这在当时的中国,没有人敢吃这个“螃蟹”。阿里巴巴的“智库”——曾鸣教授(工号:7013,阿里巴巴总参谋长)最初也看不懂他在玩什么。
在学校时,王坚喜欢独行、思考。2016年出版一本书,叫《在线》,第一章是:困惑、错位和纠结。开篇第一句话:50万年前的关键词是光明与黑暗;50年前的关键词是数字与模拟,今天的关键词是在线和离线。原浙江省省长李强为他作序说,跟马云聊天的收获是“原来可以这样看问题”,和王坚聊天的收获是“未来可能真的会这样”。
王坚不仅写书,也爱看书,有记者在他办公室看到三本书《丰乳肥臀》《史蒂夫·乔布斯传》《分布式系统原理与范型》,三本书摆在右侧第三排,这是常看书籍的摆放位。记者进一步解读,王坚用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带领团队,用“神仙”冠名阿里云产品:飞天、女娲、盘古……
在阿里,叫博士的,只有一人,就是王坚,虽为博士,却非程序员出身,是学心理学的——典型地体现了阿里用人的“不拘一格”。马云在《在线》序中写道:假如王坚是技术出身,阿里巴巴的CTO将和其他公司CTO没有任何区别。他又说,阿里巴巴了不起之处就是把看上去当不了“O”的人培养成一个个独特的“O”。
王坚2016年在一次会议上感慨万千:“今天这个会,蛮有意思,我看见前员工林晨曦,他最早带阿里云技术团队,在北京一个小屋子里,冬天没有空调,过年后第一天,自己带着茶叶来上班,几十个人在那边写下阿里云第一行代码。”就在那个小屋,阿里云拿下第一个客户,他的名字叫胡晓明(花名:孙权,工号:3782)。结果出人意料,林晨曦离开了,胡晓明进来了。胡晓明原在银行工作,从阿里客户变成员工,一步步变成合伙人、阿里云总裁,后任蚂蚁金服总裁。
胡晓明为什么会是阿里云总裁?
王坚讲了一个故事,胡晓明进阿里做的是阿里金融,和阿里云合作。阿里云出了点情况,导致阿里金融业务“200多天起夜300多次”,胡晓明跑到阿里云,给王坚他们鞠了一个躬,说:“我宁愿阿里金融做死了,也不要把阿里云做死。”
故事还没完。刘振飞(花名:振飞,工号:6306)听完胡晓明的话说,如果服务不好阿里金融,阿里云也就完蛋了。“振飞认认真真地托了一把阿里云,我们才活到了今天。”王坚说。刘振飞现为阿里巴巴首席风险官、阿里巴巴合伙人。
博士的“门生”吴瀚清,同样是阿里的一个传奇人物。2005年,作为西安交大少年班的大学毕业生,20岁的吴瀚清入职阿里,他的实习面试颇为精彩:主管叫他露一招,他远程关闭阿里内网一台路由器,阿里巴巴立刻断网了。一考成名,号称阿里巴巴“资深白帽子”。
2009年,阿里云团队组建,他给王坚“扛活”,2010年夏天,作为集团工程师代表,与马老师共进午餐——吃盒饭。他没有准备类似“中国商业未来在哪里”之类的宏观问题,他问马云,公司开会太多,降低了效率,你有啥办法?马老师就是见过大世面,告诉他:定闹钟。
两年后,他选择离开阿里,博士挽留,他说:“还是要走,但我还信你。”又两年,“胡汉三”回来了,跟着博士玩“云盾”。
2017年2月8日,网上突然刷屏了一篇文章《重回阿里的29个月》,文章出自一个微信公众号,叫“道哥的黑板报”,这个公号的LOGO是个“刺”字,江湖人称刺总,也有人叫他“道哥”。此人正是吴瀚清。重回阿里,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安全故障,得了两次3.25(阿里KPI绩效考评大体分为三档:3.75为优秀,3.5为合格,3.25不合格),2015年发生的故障是阿里云历史上最大一次故障,大量客户业务中断。后来,他说:“我们总是在不断犯错中前行,没有错误,就不会有进步。”
有意思的是,吴瀚清离职前干的最后一件事情,是立项了一个WAF产品,他回来“接着原来的干”,两年后,WAF成了爆款。就像小时候我们听爷爷讲故事:很久以前,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盘没下完的棋,等着一个千年后的少年,少年来时,茶水还冒着热气……
在阿里,叫博士的只有王坚,叫教授的只有曾鸣。学识深厚,喜欢站在未来考虑现在,经常用“终局判断”来定性一个事物。比如,“B2C”出现,这种模式到底是不是未来趋势,他说,他研究了两年,认定“C2B”才是未来。
当年,王坚坚持做云计算。教授说,有三个人坚定不移支持云计算:
王坚从技术角度认定未来必然这样;曾鸣从终局判断认定,就像电的发展,从企业自己发电迈向中央电厂统一供电,云计算亦然;马云则从“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出发,认为云计算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教授,蛮好玩。有一段时间,工作忙,没锻炼,他发明了一套健身“太极”:每天早上拎着几个包子,围着大楼走。还整了个健身口号:让天下没有难锻炼的身体。教授来上班的第一天,一下飞机,没有等到预想之内的接机。马云说,你打车过来,等你吃饭。当时总共四人就餐,饭是拉面,一碗18元。吃完,马云说,我们本来都是AA制,你第一天来,我们三个就把你这一份AA了吧。
多隆(真名:蔡景现,工号:615),淘宝关于他的传说能装一火车。2000年8月1日入职,在淘宝,被誉为“大牛中的大牛”。范禹(阿里巴巴合伙人)说,之前,淘宝人有个习惯,搞不定的技术问题,就找多隆。
他不是科班出身,1995年上大学,专业是生命科学,一有空,就去图书馆找计算机书籍,然后写一些小程序,慢慢上手了。毕业后在一家公司上班,阿里巴巴正好就在楼上,“然后,就上来了”,成为淘宝网第一代工程师,多隆这个花名,是小宝帮他起的。
2008年做“五彩石”项目时,多隆完成了淘宝商城搜索的Dump逻辑设计,如果没有多隆,整个项目需要延后两周。程序员对他的评价是,多隆对计算机知识融会贯通,解决问题的手段没有定式,出手速度极快,解决问题速度极快。淘宝曾有个Session故障,一堆人一起排查了一天,最后,多隆查到了问题。
多隆长得很帅,显得很年轻,他的解释是“没有到社会去混过,比较幼稚一点”。多隆现在是阿里巴巴合伙人,每天还是和其他小二一样,上班下班,为人低调,简单务实,埋头研究学问,修补BUG,两耳不闻窗外事。
问题来了,这样的技术大牛,有没有他解决不了的BUG?他说,这个世界上,他搞不懂的东西太多了。多隆腼腆羞涩,有同学有一次好奇地在网上发问:所有带“女”字旁的字,多隆都不认识,看到女的就发慌,不知道这么多年了,是否依然这样?在最近的一次视频采访中,他说,他早已结婚,让摄像师多拍一下他身边的一名小伙子,帮他相亲。
多隆是“跨”专业成了技术大牛,鲁肃(真名:程立,工号:3896)是从“外包”人员一步步成长为技术大牛的。2004年2月,他以“外包”身份兼职做淘宝新架构一期。虽然只是个“外包”,但在思考问题时,会站在网站未来发展的角度做事,而不是作为一个简单的外包来完成一个上级交代的任务。
一天,他和小伙伴们讨论技术问题时,淘宝这边的负责人说:“程立,我看你一点不像个外包,不如来我们公司吧。”当年年底,他以实习生身份加入阿里,2005年7月22日正式入职支付宝,岗位级别是P4,相当于公司“起步价”。
刚加入时,他还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在读博士生,后来慢慢发现“在阿里学到的东西比学校更多,做的事情比写博士论文更有价值”,就放弃了博士学位。
鲁肃在阿里内网的标签有一句“除了神想不起别的”。鲁肃“封神”源于2008年“停机发布”的“力挽狂澜”。所谓停机发布,就是支付宝网站对外暂停业务进行技术升级。当时因发布“财务三期”,支付宝宣布停机发布8小时,不料状况百出,15小时后,仍在停机发布中,外部舆论开始疯传谣言,甚至说财务携款潜逃……
大家焦急万分,鲁肃从人群中挤出来,敲了快两小时的键盘,系统恢复平稳,支付宝长达17小时的停机发布终于结束。从外包工程师到蚂蚁金服CTO,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他印象中经历过两个大的瓶颈。
一是,如何从开发工程师转型为架构师。2006年下半年,主管告诉他,鲁肃,你要少写代码,要看支付宝系统长远发展,看大问题,并解决大问题,支持好团队。“我发现我失去了方向,不写代码,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那次,他的绩效是3.25。
“确确实实做不出能拿出手的东西,当时我想到了离职。”鲁肃说,“那是我到阿里这么多年唯一一次想离职,不是公司不给机会,是我感觉为公司创造不了价值。”大约3个月后,慢慢找到了感觉,以架构师的方式思考问题,把虚事做实,做出结果,做出成绩。
二是,作为“码农”如何学会带团队。鲁肃2005年时带过两个人,一个季度后,给一个打了4分,另一个打了3.75分,主管便不再让他带团队了。“确实,当时完全没有带团队的感觉。”2010年再次带团队,对他是一个挑战,尝试了很多办法,甚至用做架构的方式,把团队看成一个系统去运作,不断调整调优。“慢慢地,我意识到人和系统的差别,知道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路过来,就是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
支付宝的口号是“因为信任,所以简单”,鲁肃2009年在内网发布了一篇文章《因为简单,所以幸福》,回顾了他和老婆的美好爱情。
“每年我过生日那天,她都会起个大早,煮两个熟鸡蛋,在我睡意朦胧时,拿滚烫的鸡蛋在我手心滚动,边滚边认真地说祝老公健健康康、长命百岁,这一刻,我幸福得像一个小孩。”
“我来杭州工作,她毫不犹豫地辞掉工作,往杭州搬家的那一天,司机迟到了,深夜才出发,在黑漆漆的高速公路上,司机不断地打瞌睡,我们紧紧靠在一起,不断提醒司机别睡着……”
鲁肃的师傅是苗人凤,2000年从浙江财经学院会计专业毕业,自学计算机。从会计转行到计算机,有点跨界的感觉,他说,这算啥,阿里工程师啥出身都有,还有学厨师的。苗人凤毕业后在一个网络公司工作,这家公司在华星科技大厦十楼,阿里巴巴在九楼。
“没有任何交集,也没有想过来阿里工作,那时的阿里巴巴已经名声在外,我觉得我进不来。”2001年到2002年,他去绍兴跟朋友创业,失败,重返杭州,在一个医药企业工作,做技术开发与维护,“做着做着感觉看到头了。”他上浙江人才网投了简历,第二天,接到阿里HR电话,面试时,HR问他愿意到淘宝工作吗?他问,淘宝是阿里的吗,只要是,就可以。
2004年,支付宝公司成立,他从淘宝借调到支付宝,从此“一借不还”。苗人凤是非常严谨的人,几次跟我说,外界传他是写下支付宝第一行代码的人,他说不是,都解释多少次了,还有人这么说。他用极为准确的词汇定位自己:他是支付宝公司第一个工程师,他接手时的支付宝交易代码有两人的名字,一个是他师傅“茅十八”,一个是多隆。当时的代码很简单,只能实现交易功能,连退款功能都没有。
交谈间,能感受到他和师傅感情很深,“那时,师徒之间有正儿八经的拜师仪式。”他传承师傅的衣钵,又传给鲁肃,后来,胡喜又担起大任。如今,他领导的支付宝技术部就有2000多名工程师,整个蚂蚁金服,工程师已经是浩浩荡荡的大团队。
支付宝的愿景是“给世界带来更多平等的机会”。老苗说,当初,大家去问马云,支付宝的愿景是什么?马云说,用一句话他可能形容不出来,通俗讲,让80岁的邻居老太太和工商银行行长享受一样的金融服务,这就是支付宝的愿景。为了这个“平等”的思想,苗人凤和他的团队已经奔走了十多年,期间,遇到最大的技术难题是如何解决互联网金融的对冲性,金融的特点是稳定、高效、安全、准确,互联网的特点是创新、开放、灵活、多变。“两者是对冲的,整合在一个平台上,这是最难的。”
从2006年开始,他和鲁肃就开始考虑如何建立两者之间的平衡点。2010年下半年,他们确立了支付宝第三代技术架构建设思想,就此找到了答案。“今天,在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技术上,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支付宝无疑是最好的,毫无疑问。”
余锋(花名:禇霸,工号:37469),2010年5月到阿里。他好奇的是,淘宝是一个卖货公司,咋能叫淘宝软件有限公司。当时,他和章文嵩聊了十几分钟,然后叫多隆领他去吃饭。三个花名选了其中一个,一开始还以为是“zhu霸”。他入职的第一个岗位是淘宝核心系统。
褚霸说:“老板之所以是老板,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从老板身上学习到的一点是做人和做技术一样要做到极致。”
有一天,老板问他会数据库吗?他回答会,然后就走向了做数据库的道路。
禇霸2013年5月去阿里云(多隆解决夸父,他解决女娲5K问题),经历了阿里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
禇霸初学计算机时简历常写精通C语言,时间长了,只敢说略会一点,因为他知道简单背后的复杂。2017年,代表阿里巴巴工程师做冬奥会火炬手。
阿里人才使用也“不拘一格”。在公关部,向王帅直接汇报的有P11(等同于M6,其他级别类推),有P10、P9、P8甚至是P7。没有严格的岗位汇报级别之分,一切根据实际情况。王帅说,在公关团队,不是那么强调上下级和组织结构,更看重无形的凝聚力和全面的透明和协同。“仅仅从组织结构上打通和协同是不够的,更要强调的是,一致的认同感和敢于把后背托付给伙伴的信任感。”
晋升可以跳级,公关部杨树(花名:冻鹤,工号:41049)从P7直接晋升至P9,她和团队通过一个个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或故事,让消费者感受到淘宝的温情、温暖和温馨。
在阿里,P是技术序列,M是管理序列,两者无严格区分,今天是P,明天可能调整为M。即便是同样级别,有的可能“孤家寡人”,有的则是“号令千军”;有的级别很高,可能已经是副总裁,只管着几十号人,有的级别不高,一个P7领着几百人。“孤家寡人”明天可能“号令千军”,“号令千军”的也可能突然变成“孤家寡人”。
同级管同级,更是普遍现象。如果你被任命为项目PM,可以协同级别比你高很多的人,因为是PM负责制。各个公司、各个主管,各自有不同的玩法,江湖嘛,不求风格雷同,只求效果最佳。你会看到,每一次阿里巴巴人事调整,都会注明向谁汇报,这个解决了,下面不管跟着多少个集团军,自然“各就各位,清清爽爽”。
阿里用人还有一个独特之道。邵晓锋在给我们讲课时说:“革命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脱下警服进入阿里,从网络安全部总监、淘宝网副总裁、支付宝总裁、B2B中国事业部总经理、到阿里巴巴集团秘书长兼集团党委书记。期间,还组建过阿里巴巴大文娱。他几乎干过阿里巴巴的所有部门。
不仅邵晓锋,陆兆禧、彭蕾等很多阿里高管都走过很多部门,阿里还特意实行“轮岗”制。凡事有例外,一次,王帅去找马云,你看咱集团的领导层都轮岗了,“就我没轮过”。
马云说:“我也没轮过。”他还告诉王帅,两种情况可以离开,要么干不动了,要么干不了了。
菜鸟搬新家,董事长童文红(兼任阿里巴巴CPO)跟大家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最优秀的人,但是阿里了不起之处就是它总能聚集起一群看上去不优秀的人干出最优秀的事。
童文红,从行政前台一步步走向阿里合作人。2000年,童文红生完孩子,上网找工作,看到阿里巴巴的招聘信息。面试时,下了很大的雨,她求职目标本来是东信。去面试时先路过东信大厦,感慨了一下,啥时可以进东信工作?一进阿里,办公室没装修,黑乎乎的,发慌,怎么是这么一个地方。纳闷着,遇到彭蕾,面试英语不够好,没被录取。一个月后,阿里HR却打电话让童文红入职,做前台,工号是116。
刚来,张英让她做一个表格,手忙脚乱才做好,经常转错电话,没多少天,决定撂挑子。几天后,彭蕾打电话给她,说再聊聊,原因竟然是——她是阿里巴巴第一个主动提出辞职的员工,所以一定要了解清楚原因。
“彭蕾会游说人。”
“你看你刚刚搬家,正好搬到咱公司边上,这个活也不难,学学就会了……”
二进宫,童文红给自己定下了在阿里的第一个小目标:行政助理。
“很多变化都是来自你自己。”
张桥刚进阿里用一句话可以形容:“天降大雨于斯人也”。他是浙江横店人,想离家近一点工作,从广东离职回到杭州,在华星大厦周边租房,天降大雨,跑到华星一楼躲雨,雨一直不停,百无聊赖之际,看到阿里巴巴招客服经理的信息,就跑到阿里巴巴所在的九楼去看看,现场填写简历,面试官是华蕾。聊了半小时,华蕾说客服经理满了,他有点生气:“不要我,为啥聊这么久?”华蕾说:“我觉得你经历丰富,可以去旁边的电销团队试试。”
他入职阿里巴巴B2B“诚信通”。从早晨6点干到晚上10点,平均100个电话成一单,很是辛苦。当时,阿里巴巴付费业务只有两个:中国供应商和诚信通,前者是直销,员工奔赴在全国各地,后者是电话销售,整整齐齐坐在座位上,电话声此起彼伏,蔚为壮观。这个团队自然成了当时外界参观阿里的必到之处。
张桥刚为了讲话有激情和感染力,站着打电话,嗓门最大。马云领着参观队伍不自觉地会停到他身边。于是,张桥刚工位成了离名人最近的地方,比如杨澜、李连杰等。
刚来阿里时,我坐在3号楼5楼的墙角,经常听到一双拐杖清脆的敲击声,抬头望去,一个红衣年轻人拄拐走过。后来,换了很多次工位,总忘不了那双拐杖的声音,纯粹、有力。我想认识他,有一次去了他们团队,没有找到他。
总算有一天,知道了他的名字:郭百岭,花名笑舒,工号:72440,数据工程师,湖北人。零星听到他的一些事,一岁患小儿麻痹症,父母务农,父亲骑三轮车送他上下学,一直到高中,父亲告诉他“只要肯学,一定供你读书”。我想,用这几十个文字描述他过往的生活已经足够,因为,我们能想象到他有多么艰难和坚定。
2008年考入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考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这句话描述他的学业,已经足够,因为,我们能想象到他是多么艰难和优秀。毕业后,一心想在武汉找工作,但是都以“身体原因”被婉拒。2014年,进入阿里巴巴。
在阿里,他和同事做的是数据模型,是世界上以前没有的。这句话描述他的工作,也已足够。这是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用一双拐杖敲击世界的声音。
在阿里园区,和一般大企业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很多残疾员工分布在不同的岗位。我想知道有多少残疾人,他们在工作中集团有怎样的特殊政策,找了很多部门,没人知道。最后,我找到阿里“百事通”小桥打听,恍然大悟,在阿里人力资源看来,没有“残疾”员工和正常员工的区别,也不会特意进行区分对待。
一视同仁,才是最大的尊重。
……
一个个原本平凡的人,怀着热血和梦想来到阿里,阿里巴巴的机遇和平台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反过来说,又是他们建设了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铸就了世界“第21大经济体”。
马云说,主宰非洲草原的不是狮子,是土壤里的微生物。决定公司成功的不是老板的英明,是一线员工的素质和能力。阿里最大的资产不是股票,是人。马云告诉HR,人也要做年度预算,一年过去,必须看看员工成长了多少,这也是阿里的“利润”,而且是核心“利润”。
道可道6
企业文化的核心目标是让员工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一家优秀的公司,员工在这里熬的不是时间,是实践,不是履历,是经历。
入职是开课,离职是毕业,工作三年就是拿了一个MBA证。
主管刚来,可以骂手下都是混蛋,过了一年,还骂,主管才是真正的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