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威尔书评全集(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评休·斯拉特的《国民自卫队必胜》[11]

德国入侵的危险不再是它有可能一举征服英国。或许德国人失去了实现这一点的机会,除非耗尽英国的海军力量和空军力量,它不会再获得这种机会。危险的事情是,一场侵略,即使没有希望获得成功,或许也会形成一场大规模的骚扰性空袭,造成瘫痪。因此,如果侵略发生的话,问题的关键不是战胜侵略,而是要迅速战胜侵略,在最初的几个小时,国民自卫队或许将会非常重要。关于国民自卫队的政治立场有很大的争议(民主的人民军队,中产阶级的民团,还是毕灵普分子的玩物),无疑,没有必要说清楚斯拉特先生的立场。他的书既是一本政治宣传册,又是一本关于战术和武器使用的技术手册。但他非常敏锐,并没有这么说。如果他这么做的话,他所针对的特别的团体就不会想去读他的书了。

去年夏天国民自卫队的突然出现是一个民主的姿态。与此同时,一支这种类型的地方性业余军队一定是纯粹的步兵,去年的战斗似乎表明步兵如今已经没有用处了,只能用来巩固其它部队攻占的地方。自从后膛式步枪发明之后,民主事业似乎越来越绝望,因为决定性的武器被越来越少的人所拥有。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只有五个国家(德国、英国、美国,或许还有苏联和日本)能够发动大规模的持久战的历史阶段,而这五个国家里有三个是极权主义国家,另外两个必须驯服它们的民主制度,让自己有更高的战争效率。但是,民主国家对现代机械化部队的回答是全民武装、纵深防御和几样原始但有效的武器的重新出现。军事专制主义的象征是坦克,人类所能够想象出的最可怕的东西。但是,几乎任何规格的坦克只消用几磅重的手雷就能炸上天,只要有勇敢的人去扔手雷就行了。这也取决于政治和社会条件,也就是群众能感觉到他们在为了什么而战斗。我们还不知道这种民众抵抗是否会是决定性的,但证据表明它至少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除非国民自卫队在最后关头遭到破坏——譬如说,官方或许会在最后关头退缩,不发放必要数量的武器——否则他们至少能够延缓入侵军队的集结,即使当真正的战斗开始时他们并不会取得多大的战功。

但是,如果他们能立下战功,在很大程度上那是因为斯拉特先生本人,还有托马斯·温钦汉姆[12]和他的同仁们以及军队基层的年轻人过去几年来在多间国民自卫队培训学校努力争取的结果。如果说国民自卫队初次组建时就落入了老迈的毕灵普分子的手里,这并不算泄露军事秘密。这些人纯粹根据社会背景由上面指派的,如果由他们继续掌控的话,会将国民自卫队完全扼杀。这些老头子大部分人不仅反对游击战思想,而且反对任何现代武器的训练。有的人希望城镇的国民自卫队没有武装,只是作为辅警用于对付“煽动分子”。一位负责保卫军事要地的将军在对士兵讲话时一开始就说他当了四十年的兵,接着还说他“不相信什么匍匐前进的把戏”。奥斯特利园培训学校在对抗这种事情上起到了重要的反制作用。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以百计的人每星期都会到这里学习,离开时学会了从实战而不是操练场去看待战争。《国民自卫队必胜》的大部分内容是在那里传授过的讲座内容的重新编排。一部分内容很基础,其它内容纯属臆测或过于乐观。这本书大体上或许过度依赖西班牙战争的经验。但它有很多实用的信息,而且是一本突出的反毕灵普分子的宣传册。关于巷战、坦克战、巡逻等内容预示着国民自卫队将演变成真正的人民军队,一支拥有自我思想的军队,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战斗,并且接受他们自己选出的军官的指挥——至少能够让他们自由作出选择。

斯拉特先生在书的最后提出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们应该根据现代战争演变出某种正规训练,而英国军队的大部分训练仍以弗雷德里克大帝时的战争为依据而设计。目前,德国有可能在几个星期后就实施侵略,而国民自卫队的业余志愿兵还在操练向右转、向左转、向后转和拼刺刀。他还提出几项关于国民自卫队的地位的改变,都是要求进一步民主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由平民主导的国民自卫队委员会,为军阶较低的军官阶层提供薪酬。目前,任何军阶在军士以上的职位实际上只能由拥有丰厚收入的人承担。无疑这就是从一开始就宣布参加国民自卫队完全没有薪水的用意。这么做一定会让资产阶级出身的人占据军官的位置——这种情况在任何军队里都会发生,譬如说,就连西班牙的早期民兵部队情况也是如此——它给予了英国在资本繁荣的那几年造就的大腹便便的“食利阶层”和“退休人员”特殊的机会,这是很要命的。这些人仍然在国民自卫队中占据了大部分指挥官的位置。在危急时刻他们将会被扫到一边,但我们不希望他们的无能让我们付出血流成河的代价。如果连排指挥官能领到俸饷并经过考核筛选的话,他们立刻就能被踢出去。

国民自卫队忠实地反映了在英国进行的民主与特权的斗争——有时候显得很绝望,也有时候看似几乎已经取得了胜利。这本书是站在民主的立场的很有力而且很深刻的抨击。它从战争的技术层面表明了封建国家的军事缺陷和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抗击法西斯主义。即使是那些对军事题材不感兴趣的人也可以将它当成间接的政治宣传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