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祛暑用药
夏季气候炎热,暑热伤人,常使人头晕、头痛、口干口渴、心烦汗多,甚至暑湿感冒、暑温、中暑等。暑邪致病有以下几个证候特点:
1.起病即见炎热燔灼之象:暑为阳热之邪,其性炎热,伤人则见一系列阳热症状。因此暑邪致病多出现汗多烦渴、喘息气粗、壮热等证候。
2.暑易耗气伤阴:暑热之邪亢盛则易致阴津耗灼,又因暑热迫津外泄出汗,汗出过多则可耗气。暑性开泄,暑邪伤人则气泄而多汗,故耗气伤津,引起气、阴液亏乏的证候。
3.暑热犯心易出现神志病证:心为火脏,主神明,又主血脉。若暑热之邪犯心,则可致神志昏乱,暑热之邪迫血,则可使血溢脉外而妄行。
4.暑伤肺气:暑邪热盛则易伤害肺气。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其症状特点为:少气,咳喘,血嗌,血泄,注下,溢燥,耳聋,中热,肩背热,甚则胁下苦满,胸中痛,胁痛。暑邪伤肺,易导致肺络损伤,出现咯血咳嗽之症,后世称之为“暑瘵”。
5.暑易夹湿:暑热季节常多雨潮湿,加之人们易贪凉饮冷,故暑邪为病,常易夹湿邪。暑邪易夹湿气,导致暑湿相兼的病证。
暑邪伤人,常见症状有:
1.高热:因暑邪为阳热之邪,其性炎热,故暑邪伤人往往表现体温升高,甚至到39℃以上。
2.头晕头痛:暑性炎热向上,故致病有向上的特点,伤及人的头部,阻塞气机,扰乱清空,故出现头晕、头痛。
3.口干口渴:由于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在炎热环境中出汗是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暑邪侵袭人体,可致腠理开泄,出现多汗。汗出过多,一方面损伤津液,又因津能载气,津泄致气随津脱,导致气津两伤,临床常见口干口渴,乏力气短,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暑邪致病的治疗关键,在于祛暑,有热者兼加清热,有湿者并用化湿。常选用金梅清暑颗粒、藿香正气水等。
六合定中丸典 OTC
药物组成
广藿香、紫苏叶、香薷、木香、檀香、姜厚朴、炒枳壳、陈皮、桔梗、茯苓、木瓜、炒白扁豆、炒麦芽、炒稻芽、炒六神曲、炒山楂、甘草。
功能主治
祛暑除湿,和中消食。用于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大蜜丸:每丸9克,温开水送服,每次1丸,每日3次。3~7岁儿童服成人量1/3,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1/2;水丸:每袋6克,温开水送服,每次3~6克,每日2~3次。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舌红,苔厚腻或黄,脉滑数。
外感暑湿寒邪,头痛身热,四肢酸懒,恶心呕吐,胸脘胀满,腹痛腹泻;舌苔白,脉浮。常规服用。
夏季中暑湿或内伤生冷,胃失和降,而见恶心,呕吐,腹痛等;舌苔白腻,脉濡滑。常规服用。
泄泻清稀,腹痛肠鸣,兼有寒热头痛,肢体酸痛,或腹痛即泻,泻下气秽,色黄褐;舌苔白或薄黄,脉浮滑。常规服用。
其病急,病势重,上吐下泻,初起泄泻带有稀粪,继则下利清稀,如米泔水,四肢清冷。常规服用。
药物新用
恶心呕吐,脘腹胀满疼痛。常规服用。
泄泻清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属暑湿外袭,宿食内停。常规服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
1.不宜同服滋补性中药。
2.孕妇忌服。
金梅清暑颗粒OTC
药物组成
金银花、乌梅、淡竹叶、甘草。
功能主治
清暑解毒,生津止渴。用于夏季暑热,口渴多汗,头昏心烦,小便短赤。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颗粒剂:每袋15克。开水冲服,每次15克,每日2次。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夏季暑热,口渴多汗,头昏心烦,小便短赤。
治疗夏季暑症:身热,口渴,恶心或呕吐,胸闷头昏,身重。常规服用。
药物新用
本品具有抗菌抑菌作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腹痛腹泻,头身困重,恶心,脘痞胸闷,小便黄。常规服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
饮食宜清淡。
清凉含片OTC
药物组成
薄荷油、紫苏叶、葛根、薄荷脑、乌梅肉。
功能主治
清凉解暑,生津止渴,利咽。用于外感暑湿,口渴恶心,咽喉肿痛,烦闷,头晕。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片剂:每片1克。含化,每次2~4片,每日数次。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受暑受热,口渴恶心,烦闷眩晕,咽喉肿痛;舌红苔黄,脉数。
口渴恶心,烦闷眩晕,咽喉肿痛,烦闷,头晕。常规含服。
药物新用
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等:常规含服。
注意事项与禁忌
1.体虚多汗者不宜服用。
2.不宜同服滋补性中药。
清凉油OTC
药物组成
薄荷脑、薄荷油、樟脑油、樟脑、桉叶油、丁香油、桂皮油、氨水。
功能主治
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痒止痛。用于感冒头痛,中暑,晕车,蚊虫叮咬。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软膏剂:外用,取适量涂于太阳穴、后颈或患处。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蚊虫叮咬红肿痒痛。
头痛,鼻塞,神疲乏力。常规应用。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四肢乏力等。常规应用。
头晕,恶心呕吐。常规应用。
局部皮肤红肿,瘙痒,疼痛。取适量涂于叮咬之处。
药物新用
感冒咳嗽不止时,可在后背上涂些清凉油,5分钟后咳嗽症状即可缓解,过2小时再涂1次。
将清凉油在尾骨与肛门之间沟槽内涂抹,并来回搓擦,直到皮肤感到微热为止。同时在肚脐上涂少量清凉油相配合,对单纯性腹泻有一定疗效。
局部皮肤红痛,或有水疱者,局部外用。
先将患处会阴部洗净,用清凉油直接涂擦外痔核肿胀隆起处,涂量以自觉患部有清凉感为度,每日2~3次,1周为一个疗程,用药期间忌食辛辣,禁酒,一般一个疗程即可显效。
鸡眼患者可每天将清凉油涂在鸡眼上数次,再用点燃的香烟熏烤,使清凉油渗透到鸡眼内。如此治疗一段时间,鸡眼会自动脱落。
注意事项与禁忌
1.本品为外用药,不可内服。
2.眼睛、外阴等皮肤黏膜及破损处忌用。
3.涂后皮肤发红或起小红点,或瘙痒加重者,应停用。
藿香正气水典(口服液典、胶囊、软胶囊典、滴丸典、颗粒、丸、片)OTC
药物组成
广藿香油、紫苏叶油、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生半夏、茯苓、大腹皮、甘草浸膏。
功能主治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酊剂:口服,每次5~10毫升,每日2次,用时摇匀;口服液:口服,每次5~10毫升,每日2次,3~7岁儿童服成人量1/3,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1/2;硬胶囊:每粒0.3克,口服,每次4粒,每日2~3次;软胶囊:每粒0.45克,口服,每次2~4粒,每日2次;滴丸:每粒2.6克,口服,每次1~2袋,每日2次;颗粒剂:每袋5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次,3~7岁儿童服成人量1/3,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1/2;大蜜丸:每丸6克,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浓缩丸: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3~7岁儿童服成人量1/3,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1/2;片剂:每片0.3克,口服,每次4~8片,每日2次;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恶寒发热,头身困重,胸脘满闷,纳呆,恶心呕吐,泄泻;舌苔白腻,脉濡缓。
恶寒发热,头身困重疼痛,胸脘满闷,恶心纳呆。常规服用。
呕吐,脘腹胀满疼痛,伴有发热恶寒,周身酸楚不适。常规服用。
夏季突然恶寒发热,头晕昏沉,恶心呕吐,胸脘满闷,甚则昏仆;舌红苔白厚腻,脉滑数。常规服用。
泄泻暴作,泻下清稀,肠鸣腹痛,脘闷纳呆,伴恶寒发热,周身酸楚。常规服用。
突然呕吐下利,胸脘痞满,恶寒等。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药物新用
本品具有解痉,镇痛,镇吐,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抑菌等作用。并能对抗拟胆碱药所引起的肠痉挛。
属于外感风寒,内伤食滞者。常规服用。
本品胶囊剂口服,每次3粒,每天2次。
腹胀腹泻,纳差,头昏,失眠。常规服用。
取纱布一块,放入本品酊剂中预热,温后再把纱布块捞出,放于患儿肚脐,小于6个月患儿敷2~3小时,6个月以上患儿时间可适当延长,每日3次,2日即可见效。注意勿烫伤。
蜜丸大剂量(45克)研末冲服。
进食虾、蟹乃至蛋、鱼、牛肉等高蛋白的动物性食物后,所出现的局部或全身皮肤瘙痒。蜜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
取本品蜜丸120克,水煎分2次服,每隔2小时1次。
取本品蜜丸45克,研碎冲服,每隔3小时1次。
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本品酊剂10毫升加生理盐水30毫升,雾化吸入。每次30分钟,每天1次。
蜜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患侧眼眉棱骨疼痛,伴有恶心腹胀等。蜜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一般3天后可好转。
常规口服胶囊剂,每次6粒,每日3次。
蜜丸内服,每次6~9克,每日2次。
蜜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蜜丸内服,每次6~9克,每日2次。
蜜丸内服,每次9克,每日2次。
蜜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本品酊剂涂搽患处,并稍加按摩。
蜜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蜜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本品酊剂外用,涂药半小时左右,瘙痒可消失。
蜜丸,常规服用,局部外涂本品酊剂。
先用温水洗净患部,擦干,用本品酊剂轻轻反复涂擦患处,每日2~3次,一般3天内可治愈。
蜜丸,温开水送服,每次6克,每天3次,7天为一个疗程。
本品酊剂直接涂搽患处,每日2~3次。
每日用净布蘸酊剂涂擦患处,微微用力,擦至皮肤微红为度,每日3~5次。
温开水或淡盐水把患脚洗净,擦干后,用本品酊剂适量涂于患处,2小时后可洗去,每日1~2次。
本品酊剂外涂,每日擦拭3~4次。
本品酊剂每日外搽患处2次。
用本品酊剂20毫升加凉开水1000毫升,以药棉擦洗,每日2次。
本品酊剂10毫升,凉开水500毫升,混合后清洗外阴。男女皆可应用。
蜜丸内服,每次6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与禁忌
1.不能饮酒的患者,避免使用酊剂,现有无醇型剂型,可以选用。
2.不宜同服滋补性中药。
3.吐泻频剧,胃肠已空,体虚年迈者应慎用,以避免对胃肠的直接刺激。
4.与胃复安同用,可产生拮抗作用,两者作用均减弱。
藿香祛暑水OTC
药物组成
广藿香、香薷、白芷、紫苏叶、丁香、苍术、陈皮、大腹皮、法半夏、茯苓、生姜、甘草。
功能主治
祛暑化湿,解表和中。用于内蕴湿滞,受暑感寒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四肢酸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剂型规格与用法用量
酊剂:口服,每次7.5毫升,每日2次。
家庭医疗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恶寒发热,头身困重,胸脘满闷,恶心呕吐,泄泻;舌苔白腻,脉濡。
恶寒发热,头身困重疼痛不适,胸脘满闷,恶心纳呆。常规服用。
呕吐,脘腹胀痛,伴发热恶寒,周身困重疼痛。常规服用。
夏季突然恶寒发热,头晕昏重,胸脘满闷,恶心欲吐,甚则昏仆;舌苔白腻。常规服用。
泄泻暴作,泻下清稀,肠鸣腹痛,脘闷纳呆,伴恶寒发热,周身酸楚。常规服用。
突然呕吐下利,胸脘痞满,恶寒等。常规服用。
药物新用
感冒后恶寒发热,头身困重,胸脘满闷,恶心呕吐,或腹痛泄泻等。常规服用。
感冒发热,恶寒无汗,头重头昏,恶心欲吐,胸脘痞满。常规服用。
呕吐泄泻,腹胀腹痛,胸脘痞满,头身困重。常规服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
1.本品适用于暑湿吐泻偏寒者。表现为呕吐泄泻,排泄物清稀,甚至如水样,头昏胸闷,脘痞纳呆,恶寒,怕风,或伴有发热,头昏身重,肢体酸痛;舌苔白腻,脉濡。
2.饮食宜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