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 胃肠道病用药
胃肠道病主要包括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肠炎、痢疾等。
胃肠道病的病情比较复杂,常多种症状交织在一起,比如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泄泻等。按病症的临床表现,中医将胃肠道病用药分为以下四个类型:理气和胃消食消胀用药;疏肝和胃止痛用药;健脾益肠止泻用药;润肠通便用药,并按此分别进行叙述。
消化系统胃肠道疾病在日常和服药期间,应禁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当为常规,在此一并说明,本节各药物注意事项中不再赘述。
一、理气和胃消食消胀用药
伤食是因饮食过量,生冷不均,杂食相克而导致食物滞纳在胃,不能消化致使脾胃功能减退而出现腹胀腹痛,吞吐不适的病症。西医称之为消化不良。中医学认为,伤食因食积内停,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功能失司,致脘腹胀闷,恶食呕逆泄泻等。治疗当消食化滞,健脾消食,消补兼施。用药常分为消食化滞与健脾消食两类。
1.消食化滞类:症见胸脘痞闷、嗳腐吞酸、恶食呕逆,腹痛泄泻等,适用于食积内停证。代表药物如大山楂丸、保和丸、加味保和丸、琥珀利气丸、槟榔四消丸等。
2.健脾消食类:症见脘腹痞满,不思饮食、面黄体瘦、倦怠乏力、大便溏泄等。适用于脾胃虚弱,食积内停证。代表药物如健脾丸、开胃健脾丸、参苓健脾丸、枳术丸等。
胃胀是指病人感觉胃脘撑胀,外观又有胀满形态表现的一种病症,可同时伴有胃脘疼痛、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等。当胃、十二指肠存在炎症,反流,肿瘤或胃液、十二指肠液成分发生改变时,就会使胃的排空延缓,食物不断对胃壁产生压力;同时,食物在胃内过度发酵后产生大量气体,使胃内压力进一步增高,因而出现上腹部饱胀,压迫感,即为胃胀。中医认为,胃胀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各种病因影响到胃腑,使胃气不能正常和降,气机停滞于胃脘而形成。故治疗应健脾益气,温中祛寒,疏肝理气,解郁安神,调和肠胃。用药常分为健脾益气、行气解郁、祛湿消胀三类。
1.健脾益气类:症见胃脘胀闷,时作时止,时食后明显,伴胃部发冷,或呕吐等。常选用丁蔻理中丸、六君子丸、大温中丸、平胃丸等。
2.行气解郁类:症见脘腹胀闷,生气加重,嗳气,善太息等。常选用越鞠保和丸、舒肝丸、沉香舒郁丸、沉香化滞丸、木香顺气丸等。
3.祛湿消胀类:症见脘腹胀闷,食欲不振,胸脘痞闷,呕吐痰涎黏膜,肢体沉重,头重头晕等。常选用保济丸、平胃丸等。
丁蔻理中丸OTC
党参、焦白术、干姜、甘草、白豆蔻、公丁香。
健脾益气,温中祛寒,行气和胃。用于中焦虚寒,症见脘腹隐痛,食后胀满,得暖则舒,大便溏薄或下利,小便清长,口不渴;舌淡白,脉沉细或迟缓。
大蜜丸:每丸6克,温开水送服,每次6~9克,每日3次;水丸:每袋6克,温开水送服,每次6~9克,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脘腹隐痛,食后胀满,得暖则舒,泛恶呕吐,口不渴,大便溏薄或下利,小便清长;舌淡白,脉沉细或迟缓。
脘腹胀满,食后尤甚,不思饮食,胃冷喜暖,遇寒即吐,四肢清冷,小便清长,口不渴;舌淡白,脉迟缓。常规服用。
疼痛绵绵不休,饥饿或寒饮则甚,进食或得暖则缓,口吐涎沫,手足不温,大便溏薄,小便不利;舌苔白滑,脉沉细或迟缓。常规服用。
腹胀肠鸣,时时腹痛,喜按喜暖,大便清稀,色白无臭,或完谷不化,或如鸭溏,身冷不渴,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苔白润,脉沉迟。常规服用。
党参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白术可缓和肠管蠕动;干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甘草能保护胃黏膜的溃疡面,且具有解痉作用;豆蔻可增加胃液分泌,并有明显的提高胃蛋白酶活力等功能;丁香能使胃黏膜充血,促进胃蠕动,增进食欲,又能使腹部气胀缓解。
腹胀痞满,喜暖喜按,不思饮食,或泄泻肠鸣。常规服用。
脘腹隐痛,食后胀满,得暖则舒,泛恶呕吐。常规服用。
腹痛绵绵,饥饿或寒饮则甚,进食或得暖则缓。常规服用。
腹胀腹痛,喜暖喜按,纳少乏力,泄泻肠鸣。常规服用。
腹痛腹泻,遇寒加重,得暖则舒,纳差食少。常规服用。
1.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等。
2.感冒发热者忌服。
3.孕妇忌服。
大山楂丸典(咀嚼片、颗粒)OTC
生山楂、六神曲(麸炒)、麦芽(炒)。
开胃消食。用于食积内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
大蜜丸:每丸9克,口服,每次1~2丸,每日1~3次;咀嚼片:每片1.2克,嚼服或口服,每次4~8片,每日1~3次;颗粒剂:每袋15克,或10克(低糖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1~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食积不化,脘腹胀满,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食积停滞,腹胀腹满,嗳腐等。常规服用。
腹胀腹泻,嗳气不舒。常规服用。
厌食纳少,腹胀,或腹痛,面黄肌瘦。尤其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的治疗。颗粒剂,开水冲服,每次3~9克,每日3次。
本品具有增强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活性及促进胃肠蠕动作用。山楂除有消食化滞作用外,还有活血化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抗心律失常,降血脂,强心,降血压,收缩子宫,抗菌等多种功效。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腹痛腹泻,泄泻如水,或大便黏滞不畅,嗳腐。常规服用。
山楂具有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及绿脓杆菌有明显抑菌作用。常规服用。
山楂有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的作用,能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氧利用率。胸闷心悸,胸脘痞满,纳少者,口服,每次2丸,每日3次,7天为一个疗程。
口服,每次2丸,每日3次,连服1月,可临床治愈。
口服,每次2丸,每日3次。
口服,每次2丸,每日3次。
常规服用。
山楂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见有上述表现者亦可应用。常规服用。
1.不适用于有反酸、胃脘烧灼感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脾胃虚寒所致消化不良及无积滞者勿用。
3.颗粒剂含蔗糖,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服。
大温中丸OTC
白术(炒)、苍术(炒)、陈皮、厚朴(制)、茯苓、苦参、针砂、青皮(炒)、香附(醋制)、白芍(炒)、山楂(炒)、六神曲(炒)、甘草。
健脾祛湿,理气消胀。用于脾虚湿阻,气滞腹胀。
糊丸:每袋3克。温开水或姜汤送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腹胀,腹痛,便溏;舌苔白滑,脉弦滑。
腹大不坚,腹皮绷紧,胁下胀满或疼痛,嗳气反酸,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弦。常规服用。
胁下胀痛,脘腹不适,食纳乏味,情志不畅,郁闷不乐,口苦咽干;舌苔白,脉弦。常规服用。
每因忿怒而发生腹痛泄泻,平时常有胸胁痞闷,嗳气食少;舌淡红少苔,脉弦。常规服用。
上腹胀满或疼痛,嗳气不舒,纳少。常规服用。
腹痛泄泻,恼怒时加重,平时常有胸胁痞闷,嗳气食少。常规服用。
胁下胀痛,脘腹不适,食纳乏味,情志不畅,郁闷不乐,口苦咽干;舌苔白,脉弦。常规服用。
胁肋胀痛不舒,纳差,情志不畅。常规服用。
腹大胀满,腹皮绷紧,胁肋胀痛,嗳气反酸,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弦。常规服用。
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
开胃山楂丸典 OTC
山楂、六神曲(炒)、槟榔、山药、炒白扁豆、炒鸡内金、炒麦芽、麸炒枳壳、砂仁。
行气健脾,消食导积。开胃,用于饮食积滞所致的脘腹胀满,食后疼痛;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大蜜丸:每丸9克,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胸脘痞闷,或坚硬有痞块,腹痛拒按,嗳腐吞酸,不思饮食,大便臭秽或秘结不通;舌苔腻,脉滑。
胸脘痞闷,腹痛拒按,嗳腐吞酸,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大便臭秽或秘结不通。常规服用。
腹部胀满,嗳腐吞酸,纳呆食少。常规服用。
腹部胀痛,纳食欠佳,嗳腐。常规服用。
恶心呕吐,腹胀痞满,消化不良。常规服用。
腹胀泄泻,满闷疼痛。常规服用。
食欲不振,不思饮食,腹胀满,乏力等。口服,每次1/3~1丸,每日2~3次。
腹胀隐痛,腹泻,嗳气,恶心,纳呆,乏力。常规服用。
腹胀满,恶心呕吐,纳少倦怠。常规服用。
腹痛腹胀,胸脘满闷,恶心呕吐,纳少反酸。常规服用。
胸胁胀满疼痛,恶心呕吐,或有低热,纳呆,厌食油腻,大便不畅。常规服用。
胁肋胀满疼痛,胸脘满闷,恶心呕吐,纳呆等。常规服用。
腹胀腹泻,大便黏液或血便,肠鸣,纳差乏力。常规服用。
1.不适用于胃酸多,上腹有烧灼感者。
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等。
开胃健脾丸典 OTC
白术、党参、茯苓、木香、黄连、炒六神曲、陈皮、砂仁、炒麦芽、山楂、山药、煨肉豆蔻、炙甘草。
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和所致的泄泻,痞满,症见食欲不振,嗳气吐酸,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大蜜丸:每丸6克,空腹温开水送服,成人每次1丸,每日3次;水蜜丸:每10粒重1克,空腹温开水送服,每次3~6克,每日3次,小儿酌减。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脘腹痞胀,厌食呕恶,嗳腐吞酸,大便不通或溏薄;舌苔腻微黄,脉濡缓或滑数。
胸脘满闷,痞塞不舒,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食少难消,或能食而大便不通,腹满拒按;舌苔腻而微黄,脉滑带数。常规服用。
食后嗳气频作,气味酸腐而臭,腹中饱胀,胸脘痞闷,或恶心呕吐,或腹痛不适,大便臭秽溏泄,或便秘不通;舌苔薄黄腻,脉滑。常规服用。
吐酸时作,嗳臭腐气,胃脘饱闷,不思饮食,肢体困倦,神疲乏力,大便臭秽;舌苔黄腻,脉滑数。常规服用。
大便稀,次数多,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腹胀满。常规服用。
胸脘满闷,痞塞不舒,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食少难消,腹满拒按;舌苔腻而微黄。常规服用。
胸脘满闷,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食少,腹满拒按;舌苔腻而微黄。常规服用。
胸脘满闷,痞塞不舒,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食少乏力;舌苔腻而微黄。常规服用。
腹痛腹胀,腹泻,纳少乏力。常规服用。
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表现为口干,食欲不振,脘腹作胀,大便干,舌少津。
开胸顺气丸(胶囊)典
槟榔、炒牵牛子、陈皮、木香、姜厚朴、醋三棱、醋莪术、猪芽皂。
消积化滞,行气止痛。用于气郁食滞所致的,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呕恶,食少纳呆。
水丸:每袋6克,口服,每次3~9克,每日1~2次;胶囊剂:每粒0.35克,口服,每次3粒,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呕恶,食少纳呆。
证属肝气犯胃。症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或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舌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证属饮食内停。症见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腐酸臭,厌食,大便或溏或结;舌苔腻,脉滑实。常规服用。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常规服用。
水丸,每次9克,每日3次。
年老体弱者慎用;孕妇忌用。
木香顺气丸典(颗粒)OTC
木香、砂仁、醋香附、槟榔、枳壳(炒)、陈皮、青皮(炒)、苍术(炒)、厚朴、甘草、生姜。
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用于湿浊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闷,胃脘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水丸:每袋6克,饭前温开水送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颗粒剂:每袋15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胸膈痞闷,两胁胀满,胃脘疼痛,少食即饱,饮水或进食后痞满,呕吐恶心,嗳气吞酸,纳呆;舌红苔白腻,脉沉滑。
胸脘痞满,腹胀痛,嗳腐吞酸,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常规服用。
胃脘胀满疼痛,痛无定处,得嗳气则舒,纳差,或大便干。常规服用。
由生气引起的胸膈痞满,脘腹疼痛,呕吐吞酸,不思饮食,时或嘈杂。常规服用。
本品能调节胃肠运动,调节胃液分泌,抑菌,护肝。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属脾胃不和,运化不健者。丸剂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腹部胀满疼痛,嗳气,纳差,大便不畅。丸剂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
常规服用。
1.本品宜空腹服。
2.本品对气机郁滞,肝气犯胃的胃痛走窜者效果好。不适用于其他证候的胃痛。
3.口干舌燥,手心足心发热的阴液亏损者慎用。
4.中气不足见少气懒言,体倦肢软;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者忌用。
5.孕妇慎用。
六君子丸典 OTC
党参、麸炒白术、茯苓、姜半夏、陈皮、炙甘草。
补脾益气,燥湿化痰。用于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
水丸:每袋9克,温开水送服,每次9克,每日2次,小儿酌减。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脾胃气虚,食少神倦,咳嗽痰多,胸满腹胀,大便溏薄。
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舌淡白,脉虚弱。常规服用。
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常规服用。
咳嗽痰多,痰白而黏,不思饮食,胸脘满闷,神疲乏力;舌苔白腻,脉濡滑。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调节胃肠运动,消除胃肠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能抗胃溃疡,抗胃黏膜损伤,还能调节免疫功能。
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神疲乏力。常规服用。
胃痛,恶心,泛吐清水,喜暖喜按。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咳嗽痰多,痰白而黏,不思饮食,胸脘满闷,气短乏力;舌苔白腻,脉濡。常规服用。
腰痛乏力,喜暖,浮肿,恶心欲吐,小便清长等。常规服用。
小便浑浊。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多巴类药物引起不规则胃排空运动,可用本品治疗。常规服用。
1.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燥等。
2.孕妇忌服。
香砂六君丸典(片)
党参,白术(炒),茯苓,半夏(制),陈皮,甘草,木香,砂仁。
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水丸:每袋6克,口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片剂:每片0.46克,口服,每次4~6片,每日2~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脾胃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不思饮食,嗳气吞酸,消化不良,脘腹胀满,腹胀时痛,时有泄泻。常规服用。
脘腹胀满,腹部隐痛,食欲不振,嗳腐吞酸,时有泄泻。常规服用。
大便时溏时泻,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水谷不化,脘闷食少;舌苔白腻,脉濡缓。每次12粒,每日3次。
食欲不振,嗳腐吞酸,脘腹撑胀。常规服用。
症见嗳气食少,腹部隐痛。每次9克,每日1次,睡前服,连用6个月。
脘腹撑胀,食欲不振。常规服用。
脾胃虚寒之恶心、呕吐酸水。常规服用。
恶心呕吐。常规服用。
症见胃脘胀痛,痞满食少,面色萎黄,神倦乏力,5~6天排便一次,形如羊屎;舌淡苔白,脉沉细。常规服用。
联合恩替卡韦,每次0.5毫克,每日1次,本品常规服用。
每次2克,每日3次。
每次12粒,每日3次,直至2周期化疗结束。
症见声音嘶哑,咽部有异物感难以忍受,咳嗽有痰,痰为白色量不多,纳差倦怠;每次12粒,每日3次。
证属脾虚湿阻证。以白蛋白、呋塞米、氨苯蝶啶等利尿剂交替使用,同时给予本品联合加味胃苓汤口服。本品每次8粒,每日3次,于餐前30分钟口服。
症见胃脘胀满,消化不良及恶心干呕。常规服用。
1.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适用于口干、舌少津、大便干者。
3.不适用于急性胃肠炎。表现为恶心、呕吐、大便水泻频频,脘腹作痛。
平胃丸OTC
苍术、厚朴(姜制)、陈皮、甘草(炙)、生姜、红枣。
燥湿健脾。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大便溏薄。
水丸:每袋6克。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儿童酌减。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口不渴,倦怠乏力,大便溏薄。
胸脘不舒,痞塞满闷,心烦郁闷,或嗳气吞酸,口中无味,不思饮食;舌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呕吐痰涎清水,胸脘痞满,饮食不佳,头眩心悸,或呕而肠鸣有声;舌苔白腻,脉滑。常规服用。
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舌苔白腻,脉濡缓。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健胃助消化、抗溃疡、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上腹痞满,腹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常规服用。
食欲不振,腹胀,腹部隐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腹泻。常规服用。
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消瘦乏力,泄泻。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不思饮食,腹胀纳少,乏力。常规服用。
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病情较轻者,可配合常规服用。
睡眠时汗出,醒后汗止,胸闷脘痞,腹胀纳呆,头身困重;舌淡红,苔白腻,脉滑。常规服用。
月经渐少,数月不行,形体肥胖,胸闷脘胀,或头晕嗜睡,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舌胖苔白腻,脉滑。常规服用。
1.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2.不适用于急性肠道传染病。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大便水泻不止,脘腹作痛,或发热。
3.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四磨汤口服液OTC
木香、枳壳、乌药、槟榔。
顺气降逆,消积止痛,调理肠胃功能,消除肠胃积滞。用于婴幼儿乳食内滞,食积,腹胀腹痛,啼哭难眠,厌食纳差,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病后、伤食、婴儿添加辅食所致的消化功能紊乱;中老年人脘腹胀满,胀痛,便秘;术后、产后促进肠胃功能恢复。
口服液:每支10毫升,口服,成人每次20毫升,疗程7天;出生30天内新生儿每次3~5毫升,疗程2天;婴幼儿每次10毫升,疗程3~5天;4~7岁每次20毫升,疗程3~5天。均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痛,痞满,呕吐,呃逆,或胸膈烦闷,上气喘急,便秘,腹痛等。
症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或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舌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症见暴饮暴食后,胃脘疼痛,胀满不消,疼痛拒按,得食更甚,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或厌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有力。常规服用。
证属气机郁滞。症见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畅,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饮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常规服用。
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大便秘结。常规服用。
脘腹胀满,腹痛,便秘。常规服用。
一般术后12小时第1次服药,再隔6小时第2次服药,以后按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1.冬天可将药瓶放置温水中温热后服。
2.药液如见有微量沉淀,属正常情况,可摇匀后服用。
3.消化道术后禁用。
4.肠梗阻、肠道肿瘤禁用。
5.孕妇禁用。
保和丸典(片典、颗粒典、口服液)OTC
焦山楂、六神曲(炒)、莱菔子(炒)、麦芽(炒)、半夏(制)、陈皮、茯苓、连翘。
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大蜜丸:每丸3克、6克、9克,温开水送服,每次1~2丸,每日2次;水丸:每袋6克,每次6~9克,每日2次;浓缩丸:每丸0.2克,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片剂: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颗粒剂:每袋4.5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液:每支10毫升,口服,每次1~2支,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呕恶;舌苔厚腻,脉滑。
证属食积停滞。症见消化不良,致胸膈痞满,腹胀时痛,不思饮食,嗳气吞酸,恶心呕吐,大便泄泻恶臭等。常规服用。
小儿消化不良,营养障碍,面黄肌瘦,发热困倦,腹满腹胀,厌食吐泻等。片剂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上腹疼痛,胀满不适,嗳腐吞酸,不欲饮食,恶心欲吐。常规服用。
大便稀,黏滞难下,腹胀满,不思饮食,嗳腐吞酸。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调节胃肠功能,助消化,抗溃疡,保肝,利胆,镇吐及抑菌等作用。
常规服用。
腹痛腹胀,嗳气吞酸,纳食不下等。常规服用。
饭前30~60分钟,常规服用。
小儿夜半咳嗽痰多,兼见厌食,脘腹胀;舌苔厚腻。浓缩丸,温开水送服或化服,每次1.5~3克,每日1~2次。
常规服用。
平素厌食腹满,消化不良,时有感冒。浓缩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3次。
急性胆囊炎、单纯性胆囊炎、胆石症伴胆囊炎、胆管炎。胁肋胀满疼痛,恶心呕吐,口苦。常规服用。
伴有腹胀腹满,恶心呕吐,嗳气,消化不良时,配合常规抢救措施,常规服用本品。
身体虚弱或老年人不宜长期服用。
健胃消食片典 OTC
太子参、陈皮、山药、炒麦芽、山楂。
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思饮食,嗳腐酸臭,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片剂:每片0.8克,口服或咀嚼,每次3片,每日3次,小儿酌减;每片0.5克,口服或咀嚼,每次,儿童2~4岁2片,5~8岁3片,6~14岁4片,不能吞咽者,可磨成细颗粒冲服,成人4~6片,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消化不良,嗳腐吞酸,食欲不振,或食积便溏,或便秘。
证属饮食停滞。症见胃脘痞满,按之尤甚,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厌食,大便不调;舌苔厚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证属饮食停滞。症见胃脘疼痛,胀满不消,疼痛拒按,得食更甚,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或厌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有力。常规服用。
证属饮食停滞。症见呕吐物酸腐,脘腹胀满拒按,嗳气厌食,得食更甚,吐后反快,大便或溏或结,气味臭秽;舌苔厚腻,脉滑实。常规服用。
症见泻下稀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中气不足,酿湿生痰,瘀血阻滞。常规服用。
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沉香化滞丸OTC
沉香、枳实(麸炒),大黄、牵牛子(炒)、青皮(醋制)、香附(醋制)、山楂(炒)、木香、枳壳(麸炒)、陈皮、厚朴(姜制)、砂仁、三棱(醋制)、莪术(醋制)、五灵脂(醋制)。
理气化滞。用于饮食停滞,胸膈胀满,消化不良,吞酸嘈杂,腹中胀痛,呕吐,泄泻,面黄肌瘦。
水丸:每丸6克,口服,成人每次6克,每日2次。3~7岁儿童服成人量1/3,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1/2。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饮食内停,厌食嗳腐,脘腹痞满胀痛,或呕吐酸腐,口臭而渴,或泄泻腹痛,粪便臭如败卵;舌苔垢腻,脉滑实。
证属饮食停滞。症见胃脘疼痛,胀满不消,疼痛拒按,得食更甚,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或厌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有力。常规服用。
证属饮食停滞。症见胃脘痞满,按之尤甚,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厌食,大便不调;舌苔厚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证属饮食积滞。症见食已即吐,呕吐酸腐,脘腹胀满胀痛拒按,呃逆,嗳气厌食,得食更甚,吐后反快,大便或溏或秘结,气味臭秽;舌苔厚腻,脉滑实。常规服用。
证属伤食。症见泄泻,肠鸣腹痛,泻下稀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数。常规服用。
症见面黄肌瘦,烦躁多啼,夜卧不安,不思饮食,呃逆,或呕吐酸馊乳食,脘腹痞满胀痛,小便短赤,大便酸臭或溏薄;舌红苔腻,脉滑实,指纹发紫。常规服用。
本品用于消化不良、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具有解除肠平滑肌痉挛、助消化作用。常规服用。
腹胀腹痛,隐隐而痛,呃逆,嘈杂。常规服用。
腹胀腹痛,嗳气反酸,恶心欲吐,纳差乏力。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胁肋胀满疼痛,口苦,恶心呕吐,厌食油腻等。常规服用。
腹痛腹泻,泻后痛减,嗳气,厌食。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纳呆不欲饮食,腹胀大,或有腹痛,面黄肌瘦,发育慢。口服,每次1~3克,每日2~3次。
1.不宜与人参及含有人参的药物同服。
2.年老体弱及大便溏泄者不宜服用。
3.妇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或平素月经量多者,不宜服用。
4.孕妇忌服。
沉香舒郁丸(片)OTC
沉香、木香、陈皮、厚朴(姜制)、豆蔻、砂仁、枳壳(麸炒)、青皮(醋制)、香附(醋制)、柴胡、姜黄、延胡索(醋制)、甘草。
舒气开胃,化郁止痛。用于胸腹胀满,胃脘疼痛,呕吐酸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郁闷不舒。
大蜜丸:每丸6克,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片剂:每片0.3克,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胸腹胀满,胃脘疼痛,呕吐酸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郁闷不舒。
上腹疼痛,脘腹胀满,情志不畅时加重,嗳气则舒。常规服用。
恶心呕吐,腹部胀痛,纳少,嗳气。常规服用。
不思饮食,食少腹胀,性情抑郁,善太息。常规服用。
腹痛,腹胀,伴有恶心呕吐,纳差乏力,吞酸胸闷。常规服用。
本品中沉香、木香、厚朴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青皮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出肠内积气作用;延胡索、香附有镇痛、镇静作用;香附、厚朴、陈皮有抗菌、抗炎作用;厚朴有抗溃疡作用。
胸腹胀满,胃脘疼痛,呕吐酸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郁闷不舒。常规服用。
胃脘胀满疼痛,呕吐酸水,纳差,食欲不振。常规服用。
胸腹胀满,呕吐酸水,腹泻,食欲不振,郁闷不舒。常规服用。
1.忌情绪激动及生闷气。
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
3.平素气虚体弱,身倦乏力,气短嗜卧者,不宜服用本品。
4.久病气虚者忌服。
5.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参苓健脾丸(党参健脾丸)OTC
党参、白术(土炒)、山药(麸炒)、白扁豆、陈皮、砂仁、枳壳(麸炒)、芡实(麸炒)、莲子肉(土炒)、茯苓、薏苡仁(土炒)、山楂(去核清炒)、麦芽(清炒)、谷芽(清炒)、六神曲(麸炒)、甘草(蜜炙)。
健脾,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面色萎黄,脘腹胀满,肠鸣腹泻。
大蜜丸:每丸9克。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消化不良,面色萎黄,脘腹胀满,肠鸣腹泻。
不思饮食,食后脘腹胀满,消瘦乏力,嗳气不舒。常规服用。
大便稀,身倦乏力,食欲不振。常规服用。
脘腹胀满疼痛,纳呆食少,气短乏力。常规服用。
腹痛腹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常规服用。
1.不适用于肠结核腹泻。表现为午后低烧,盗汗,晨时腹泻。
2.不适用于急性肠炎腹泻。表现为因食物不洁而致腹痛,水样大便频频,或发热,或不发热。
3.孕妇忌服。
枳术丸(颗粒)典 OTC
枳实(麸炒)、白术(麸炒)、荷叶。
健脾消食,行气化湿。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不化,脘腹痞满。
水丸:每袋6克,温开水送服,每次6克,每日2次,小儿酌减;颗粒剂:每袋6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1周为一个疗程。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不思饮食,脘腹胀满、疼痛,呕吐,胸闷,大便干燥;舌淡苔白,脉虚弱。
腹部胀满不舒,恶心,不欲饮食。常规服用。
胃脘部胀满疼痛,纳呆。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调节胃肠功能,保肝,增加免疫功能,抗应激等作用。
腹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完谷不化等。常规服用。
胃脘胀痛,满闷不适。常规服用。
腹痛腹胀,嗳气吞酸,恶心欲吐。常规服用。
腹胀痛不舒,食后加重。常规服用。
恶心呕吐,反酸乏力,腹胀腹痛,腹泻等。常规服用。
腹泻,腹胀痛,食欲不振。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脘腹作胀。
保济丸(口服液)典 OTC
钩藤、菊花、蒺藜、厚朴、木香、苍术、天花粉、广藿香、葛根、化橘红、白芷、薏苡仁、稻芽、薄荷、茯苓、广东神曲。
解表,祛湿,和中。用于暑湿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胃不适;亦可用于晕车晕船。
水丸、浓缩丸:每袋3.7克,口服,每次1.85~3.7克,每日3次;口服液:每支10毫升,每次1~2支,每日3次,儿童酌减。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外感后头痛发热,头重如裹,身热不扬,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发热恶寒,肢体酸楚,头胀痛如裹,伴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胸脘满闷。常规服用。
呕吐势急,胸脘痞满,食少纳呆,兼见发热恶寒,身重肢痛;舌苔白腻,脉滑。常规服用。
腹胀腹痛腹泻,泻下清稀,恶心呕吐,纳差乏力,肢体困倦,或伴有身热等。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促进胃肠运动等作用。
身热恶寒,恶心呕吐等。常规服用。
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常规服用。
腹胀恶心,嗳气吞酸,或上腹疼痛,食少纳呆。常规服用。
头晕,头重如裹,身倦乏力,胸满脘痞,恶心欲吐。常规服用。
1.外感燥热者不宜服用。
2.急性肠道传染病引起的剧烈恶心呕吐,水泻不止,应去医院就诊。
3.孕妇忌服。
健脾丸典(片、颗粒、糖浆典)OTC
党参、炒白术、陈皮、枳实(炒)、炒山楂、炒麦芽。
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大蜜丸:每丸9克,温开水送服,每次1丸,每日2~3次;小蜜丸:温开水送服,每次9克,每日2次;浓缩丸: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片剂:每片0.25克,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颗粒剂:每袋5克或14克,开水冲服,每次10克或14克,每日2次,小儿酌减;糖浆剂:每支10毫升,口服,每次10~15毫升,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脘腹胀满,纳呆乏力,或胀痛隐隐,呕吐嗳气,反酸口苦,食少便溏。
大便质稀,每日数次,脘腹满闷,纳呆乏力,身倦乏力,面色萎黄。常规服用。
恶心呕吐,腹胀纳差,肢倦乏力,气短懒言。常规服用。
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常规服用。
腹胀纳呆,身倦乏力。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抗菌、抗胃溃疡、促进消化液分泌等作用。其中党参、白术、陈皮、枳实、山楂有抗菌作用;党参、陈皮有抗溃疡作用;白术、陈皮、枳实、山楂、麦芽有促进消化液分泌作用。
脘腹胀满,食后尤甚,纳少,身倦乏力,气短懒言。常规服用。
证属脾胃虚、食滞。症见腹胀隐痛,呕吐或吞酸,纳差乏力。常规服用。
证属脾胃虚、食滞。症见腹部疼痛,胀满不舒,呕吐嗳气,反酸口苦,纳少。常规服用。
证属脾胃虚弱。症见腹泻,纳少乏力,肢倦神疲。常规服用。
下痢赤白脓血,里急后重,身倦乏力,面色萎黄。常规服用。
脘腹痞满,倦怠乏力,腹痛,腹胀,腹泻,大便黏滞不畅,带血或呈血水样,神疲乏力,消瘦等。常规服用。
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等。
琥珀利气丸OTC
琥珀、木香、槟榔、香附(醋制)、青皮、陈皮、枳壳(麸炒)、莪术、黄连、黄柏、牵牛子(炒)、大黄、山楂、神曲(麸炒)、麦芽(炒)。
平肝,利气,消食,通便。用于停食,停水,脘腹胀闷作痛,吞酸嘈杂,大便秘结。
大蜜丸:每丸9克,温开水送服,每次1丸,每日2~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纳减退,脘腹痞满胀痛,吞酸嘈杂,大便秘结或下痢赤白,里急后重,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脘腹胀满,痞塞不舒,或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或能食而大便不通,或大便黏滞不畅;舌苔厚浊,脉弦滑。常规服用。
腹大坚满,胁下或脘腹胀满疼痛,纳食减少,食后胀满尤甚,嗳气不爽,或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赤涩,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畅;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或弦数。常规服用。
腹痛腹泻,下痢赤白、黏冻、脓血或黏滞不畅,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胸脘痞闷,小便短少;舌苔黄腻,脉滑数。常规服用。
上腹胀满,嗳气吞酸,不欲饮食。常规服用。
腹泻,或有腹胀,消瘦乏力。常规服用。
大便稀,次数多,腹痛腹胀,纳呆食少。常规服用。
腹大如鼓,腹胀腹痛,食后胀满加重,纳食减少。可作为辅助药物,常规服用。
1.脾胃阴虚不宜服用。表现为口干,舌红,手足心热。
2.萎缩性胃炎者不宜服用。
3.病后身体虚弱,或老年人脾胃虚、脘腹作胀者不宜服用。
4.孕妇忌服。
越鞠保和丸典 OTC
醋香附、栀子(姜制)、苍术、川芎、六神曲(麸炒)、木香、槟榔。
疏肝解郁,开胃消食。用于气郁食滞所致的胃痛,症见脘腹胀痛,倒饱嘈杂,纳呆食少,大便不调;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水丸:每袋6克,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3~7岁服成人量1/3,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1/2。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胸胁胀痛,脘腹痞闷,饮食停滞,倒饱嘈杂,嗳腐吞酸,厌食呕恶;舌苔厚腻,脉弦滑。
胃脘胀满而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的食物,吐后痛减,脘闷不舒;舌苔厚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两胁胀痛,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不舒,饮食减少,嗳气频作,脉弦。常规服用。
脘腹痞满,胸胁撑胀,善太息,嗳气则舒,焦虑紧张。常规服用。
胃脘胀满,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的食物,吐后痛减,大便稀薄。常规服用。
胃脘胀满而痛,嗳腐吞酸,脘闷不舒,大便稀;舌苔厚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胃脘胀满而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脘闷不舒;舌苔厚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胸胁胀痛,黄疸,纳少等。常规服用。
右胁胀痛,恶心,纳食减少,口苦。常规服用。
右胁胀满疼痛,情志不畅时加重,胸闷不适,嗳气。常规服用。
1.不适用于身体虚弱者。表现为身倦乏力,气短嗜卧,动则气喘等。
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
舒肝丸典(片、颗粒)OTC
川楝子、枳壳(炒)、白芍(酒炒)、木香、沉香、姜厚朴、陈皮、茯苓、豆蔻仁、砂仁、片姜黄、醋延胡索、朱砂。
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嘈杂呕吐,嗳气反酸。
大蜜丸:每丸6克,每次1丸,每日2次;水蜜丸:每100丸重20克,口服,每次4克(20丸),每日2~3次;浓缩丸:每6丸相当于原生药2.182克,口服,每次6丸,每日2~3次;片剂:每片0.6克,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颗粒剂:每袋3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胁肋胀满疼痛,脘腹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饮食无味,呕吐酸水,嗳气频作。
胃脘胀满,连及两胁,嗳气,大便不畅;脉弦。常规服用。
胁肋撑胀疼痛,嗳气胸闷;脉弦。常规服用。
本品中川楝子、延胡索有镇痛作用;厚朴、陈皮、木香有抑制胃肠平滑肌作用;厚朴、陈皮、延胡索有抗消化道溃疡作用;陈皮能提高胆汁分泌,增加胆汁流量,增加胆汁内固体物质的排泄量。
胃脘胀满,连及两胁,嗳气胸闷,大便不畅。常规服用。
腹痛胀满,恶心呕吐,纳差反酸。常规服用。
腹胀满不舒,泄泻肠鸣,纳呆乏力。常规服用。
胁肋部疼痛。常规服用。
肝郁气滞,湿邪偏盛的胁肋疼痛。常规服用。
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常规服用。
胁肋疼痛,口苦。常规服用。
精神抑郁不悦,胸胁满闷,沉默少言,食减纳呆,或见紧张,焦急多虑。常规服用。
平素胀痛不舒,急躁易怒,焦虑紧张,胸闷嗳气。常规服用。
有肝郁气滞症状者。常规服用。
1.忌情绪激动或生闷气。
2.不适用于气虚体弱者。表现为身倦乏力,气短嗜卧,动则作喘。
3.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
4.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槟榔四消丸典 OTC(片)
槟榔、炒牵牛子、酒大黄、猪牙皂(炒)、醋香附、五灵脂(醋炙)。
消食导滞,行气泻水。用于食积痰饮,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秘结。
大蜜丸:每丸9克,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水丸:每袋6克,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片剂:每片0.6克,口服,每次5片,每日2~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胸腹膨闷,两胁胀满,纳差或厌食,呕吐恶心,脘腹有振水声,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苔浊腻,脉弦滑。
症见两胁胀满,胸腹满闷,甚或胀痛,叹息,易急躁,不思饮食,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苔黄白腻,脉弦。常规服用。
症见胸脘痞满,或脘腹胀满,呕恶厌食,饮食难消,大便秘结;舌苔黄白厚腻,脉弦滑有力。常规服用。
证属湿困脾胃。症见脘腹膨胀,有振水声,饮食难消,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苔腻,脉滑。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增加肠管蠕动、抗菌、抗炎作用。
蜜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3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上腹胀满,腹部有流水声,或恶心,纳呆。常规服用。
腹痛腹胀,呕吐,无排便排气。水丸口服,每次6~12克,每日3次。
大便秘结,脘腹胀满或有疼痛,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常规服用。
胃脘痞满,腹胀痛,恶心欲吐,纳呆。常规服用。
配合应用,水丸口服,每次20克,每日2次。
1.不适用于脾胃虚弱者。表现为身倦乏力,脘腹胀满,精神不振,嗜卧,面色萎黄不化,便溏。
2.不适用于老年习惯性便秘。
3.不宜与人参及含有人参的药物同服。
4.孕妇忌服。
二、疏肝和胃止痛用药
胃脘痛,又称胃痛,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西医学常见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疾病中。多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原因,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故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主要有以下几类。
1.温胃散寒止痛类:症见胃痛暴作,甚则拘急作痛,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口淡不渴,或喜热饮等。适用于感受外邪,寒邪客胃证。常选用良附丸等。
2.疏肝理气止痛类:症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等。适用于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常选用调胃舒肝丸等。
3.行气止痛类:症见胃脘胀痛,嗳气频作,部位不定,纳差食少。适用于腑气不通,升降失和。常选用胃苏颗粒、香砂平胃丸、气滞胃痛颗粒等。
4.活血止痛类:症见胃脘疼痛,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等。适用于瘀血停滞胃肠。常选用安胃丸等。
5.疏肝解郁泄热和中类:症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喜冷恶热,得凉则舒,心烦易怒,反酸嘈杂,口干口苦等。适用于肝胃郁热。常选用左金丸、加味左金丸、三九胃泰胶囊等。
6.健脾养胃类:症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等。适用于脾胃素虚,气机不利。常选用小建中合剂、养胃舒胶囊、虚寒胃痛胶囊、温胃舒胶囊、紫蔻丸、摩罗丹等。
十香止痛丸典 OTC
香附(醋炙)、乌药、檀香、延胡索(醋炙)、香橼、蒲黄、沉香、厚朴(姜汁炙)、零陵香、降香、丁香、五灵脂(醋炙)、木香、香排草、砂仁、乳香(醋炙)、高良姜、熟大黄。
疏气解郁,散寒止痛。用于气滞胃寒,两胁胀满,胃脘刺痛,腹部隐痛。
大蜜丸:每丸6克,空腹温开水送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脘腹胀痛,刺痛,隐痛,遇寒痛剧,得温痛减,口不渴,小便清利,大便溏薄;舌苔薄白或腻,脉弦紧或沉紧。
脘腹胀痛,刺痛,隐痛,喜按喜暖,遇寒痛剧,或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舌淡苔薄腻,脉弦紧或沉紧。常规服用。
两胁经常胀满疼痛,与情志有关,长叹则舒,昼轻夜重,大便时溏时干,解不定时。常规服用。
绕脐疼痛,或两少腹胀满隐痛,喜暖喜按,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双向调节胃肠道平滑肌、抗消化性溃疡、镇静、镇痛、抑菌、抗溃疡、助消化等作用。
脘腹胀痛,喜暖喜按,遇寒痛剧,手足不温。常规服用。
腹部疼痛,遇寒加重。常规服用。
脘腹隐隐而痛,喜暖喜按,遇寒痛剧,或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常规服用。
脘腹胀痛,或刺痛,或隐痛,喜暖喜按,遇寒痛剧,恶心呕吐,纳差。常规服用。
1.忌情绪激动或生闷气。
2.不适用于小儿、老年人及平素身体虚弱的患者。表现为身倦乏力,气短嗜卧,动则作喘。
3.不宜与人参及含有人参的药物同服。
4.孕妇慎用。
三九胃泰颗粒(胶囊)典 OTC
三叉苦、九里香、两面针、木香、黄芩、茯苓、地黄、白芍。
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用于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症见脘腹隐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嘈杂纳减;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颗粒剂:每袋20克或2.5克(无糖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胶囊剂:每粒0.5克,口服,每次2~4粒,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脘疼痛,纳差乏力,腹胀,恶心,胁肋胀痛,上腹嘈杂。
证属脾胃湿热。症见胃脘灼热疼痛,嘈杂反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黏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常规服用。
证属湿热积滞。症见腹部胀痛,痞满拒按,得热痛增,遇冷则减,胸闷不舒,烦渴喜冷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身热自汗,小便短;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常规服用。
本品有双向调节胃肠运动,抗溃疡,抑菌消炎,止血镇痛,改善微循环,促进体内核蛋白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代谢,防癌抗癌作用。
胸脘满闷疼痛,上腹压痛,嗳气反酸,腹胀纳差等。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1.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
2.忌情绪激动或生闷气。
小建中片典(合剂典 OTC、颗粒典 OTC、胶囊OTC)
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呑酸,食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片剂:每片6克,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合剂:每支10毫升,口服,每次20~30毫升,每日3次,用时摇匀;颗粒剂:每袋15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胶囊剂:每粒0.4克,口服,每次2~3粒,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脘疼痛,喜暖喜按,心悸不宁,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迟。
胃痛隐隐,或疼痛剧烈,或空腹痛甚,或夜间疼痛,疼痛喜暖喜按,食少纳呆,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细或沉迟。常规服用。
心悸不安,面色不华,胸闷气短,形寒肢冷,倦怠乏力;舌淡白,脉虚弱或细数或结代。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抗胃溃疡、解痉、镇痛作用。
腹痛腹胀,嗳气呕吐,反酸,纳差乏力。常规服用。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常规服用。
大便数日一行或秘结,腹部隐隐作胀,饮食欠佳,精神体力较差,畏寒。合剂,空腹热服,每次30毫升,每日2次。
轻、中度抑郁症伴食欲不振,口不渴等,可改善精神症状,尤其对抗抑郁有速效。常规服用。
夜间遗尿,身体虚弱,易疲劳,腹肌紧张者。颗粒剂,开水冲服,每次1~3克,每日2~3次。
颗粒剂,开水冲服,每次15克,每日2~3次。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月经紊乱,心烦不安,或阵发性汗出等。常规服用。
外感风热表证未清者及脾胃湿热或明显胃肠道出血症状者,不宜服用。
元胡止痛片(滴丸、颗粒、胶囊、软胶囊、口服液)典 OTC
醋延胡索、白芷。
理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的胃痛,胁痛,头痛及痛经。
薄膜衣片:每片0.26克,糖衣片:每片0.25克,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滴丸:每丸50毫克,口服,每次20~30丸,每日3次;颗粒剂:每袋5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硬胶囊:每粒0.25克,口服,每次2~3粒,每日3次;软胶囊:每粒0.5克,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液:每支10毫升,口服,每次1支,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疼痛如针刺或胀痛,妇科痛经;舌黯或正常,苔白,脉弦或迟涩。
证属肝郁气滞。症见胃脘部胀痛或痛如针刺,胸胁胀满。嗳气不舒;舌黯或有瘀点瘀斑,或舌正常,脉弦。常规服用。
证属肝气郁结,瘀血阻络。症见胁胀痛或针刺痛,或跳痛,入夜尤甚;舌黯脉涩。常规服用。
症见头痛而胀,或刺痛,或偏头痛,或头部窜痛,兼胸胁胀满,情志抑郁,心烦不眠等;舌黯脉弦。常规服用。
经前或经期小腹坠胀疼痛,经色红或黯,夹有血块,经行不畅,胁痛乳胀,烦躁胸闷;舌正常或黯,苔白,脉弦或迟滞。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镇痛,镇静催眠,抗溃疡,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适用气滞血瘀之疼痛。
气滞瘀血痹阻型胸痹心痛。胸痛,或胸痛隐隐,时痛时止,或胸痛彻背,或胸痛突然发作,疼痛剧烈,伴心悸怔忡,冷汗自出;舌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常规服用。
本品仅起止痛作用,止痛的同时需明确病因,对症下药。常规服用。
白芷祛风止痒,散结消肿,借助延胡索辛温通散之性,可用于皮肤瘙痒证。常规服用。
初起能使其消散,溃后能促其排脓。常规服用。
1.不宜用于虚证痛经。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质稀色淡伴有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等。
2.重度痛经或服药后痛经不减轻,及痛经伴有其他疾病者,应去医院就诊。
气滞胃痛颗粒(片)典 OTC
柴胡、醋延胡索、枳壳、醋香附、白芍、炙甘草。
疏肝行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颗粒剂:每袋5克、2.5克(无糖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3次;片剂:每片0.25克,温开水送服,每次6片,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胸脘胀满疼痛,恼怒则胀痛加重,或肠鸣腹泻后重;舌红苔薄黄,脉弦。
证属肝郁气滞,肝脾失调。症见脘腹胀满,可连及两胁闷胀。常规服用。
证属气机郁滞。症见脘腹疼痛,胀满不舒,痛引两胁,时聚时散,攻窜不定,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证属肝气犯胃。症见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胀满,烦闷不舒,每因情志不遂而呕吐吞酸更甚;舌边红,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证属气机阻滞。症见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脘腹胀满,纳减嗳气,肠鸣矢气;舌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颗粒剂,开水冲服,每次1/2~1袋,每日2~3次。
颗粒剂,常规服用。
颗粒剂,开水冲服,每次1/2~1袋,每日2~3次。
颗粒剂,开水冲服,每次1/2~1袋,每日2~3次。
乙肝病毒携带者,部分可转阴。常规服用。
1.气郁化火者不宜服用。
2.重度胃痛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孕妇慎用。
左金丸典(片、胶囊典)OTC
黄连、吴茱萸。
泻火,疏肝,和胃,止痛。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
水丸:每袋3克、6克,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片剂:每片0.25克,每次8片,每日2次;胶囊剂:每粒0.35克,饭后口服,每次2~4粒,每日2次,15天为一个疗程。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脘疼痛,两胁胀痛,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口苦;舌红苔黄,脉弦。
胃脘疼痛,胁肋胀痛,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口苦;舌红,脉弦数。常规服用。
起病急,泻下如注,泻出黄色水样便,或带黏液,腥臭,腹内肠鸣作痛,或伴里急后重,恶心呕吐,口干渴而不多饮,胸脘痞满,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滑数。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镇痛、抗炎、抗菌作用。
胃脘胀满疼痛,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常规服用。
胃脘疼痛,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口苦。常规服用。
腹痛泄泻,腹胀纳差。常规服用。
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常规服用。
慢性血吸虫病应用酒石酸锑钾治疗,出现呕吐,难以忍受,用本品丸剂口服,每次3克,每日3次,服药1天症状缓解。继续注射锑剂,配服本品可止呕吐。
1.保持心情舒畅,忌情绪激动、忧郁或生闷气。
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
3.不适用于肝肾阴虚。表现为口干,急躁易怒,腰酸腿软。
加味左金丸典 OTC
姜黄连、制吴茱萸、黄芩、柴胡、木香、醋香附、郁金、白芍,醋青皮、麸炒枳壳、陈皮、醋延胡索、当归、甘草。
平肝降逆,舒郁止痛。用于肝郁化火,肝胃不和引起的胸腹痞闷,急躁易怒,嗳气吞酸,胃痛少食。
水丸:每袋6克,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3~7岁儿童服成人量1/3,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1/2。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上腹疼痛,饮食减少,胸腹痞闷,或疼痛,胁痛,急躁易怒,嗳气吞酸;舌红苔薄黄,脉弦。
证属肝郁化火,犯胃作痛。症见胃脘胀满,痛连两胁,胸闷嗳气,心烦易怒,嘈杂吞酸,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常规服用。
证属胃热。症见嘈杂,或恶心吐酸,口渴喜冷,心烦易怒,或似饥非饥,胸闷不思饮食,或胸闷痰多,多食易饥;舌红苔黄,脉弦数。常规服用。
证属肝气犯胃,胃逆而呕。症见呕吐,反酸,嗳气频作,胸胁满闷,烦闷不适;舌边尖红,苔薄腻,脉弦数。常规服用。
大便稀,泻下如注,泻出黄色水样便或带黏液,腥臭,腹内肠鸣作痛。常规服用。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舌红苔黄,脉弦数。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镇痛、抗炎和抑菌作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1.重度胃痛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2.小儿及年老体虚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孕妇及体虚无热者忌服。
安胃片典(胶囊、颗粒)OTC
醋延胡索、海螵蛸(去壳)、枯矾。
行气活血,制酸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刺痛,吞酸嗳气,脘闷不舒;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片剂:每片0.5克,口服,每次5~7片,每日3~4次;胶囊剂:每粒0.5克,口服,每次5~7粒,每日3~4次;颗粒剂:每袋4克,口服,每次1袋,每日3~4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痛反酸,纳差嗳气,胸胁胀满;舌苔白,脉弦。
胃脘疼痛,恼怒后加剧,伴胸胁胀满,嗳气反酸,善太息,纳食不香;舌苔白,脉弦。常规服用。
胃脘嘈杂不舒,嗳气吞酸,或泛吐清涎,脘胀纳呆,大便不实;舌苔薄白,脉濡缓。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镇痛、抗溃疡作用。
腹痛,胀满不舒,恶心呕吐,纳差乏力。常规服用,3个月为一个疗程。
腹胀纳差,隐隐作痛,嗳腐,呕吐泄泻。常规服用,3个月为一个疗程。
腹胀纳差,隐隐作痛,呕吐泄泻。常规服用,15天为一个疗程。
1.忌情绪激动及生闷气。
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
3.不适用于胃寒痛。表现为遇寒则发,肢凉畏冷,便溏。
4.不适用于胃酸分泌不足。
5.不适用于上消化道大出血。表现为排柏油样黑色稀大便。
沉香舒气丸OTC
沉香、木香、砂仁、青皮(醋制)、厚朴(姜制)、香附(醋制)、乌药、枳壳(麸炒)、草果仁、豆蔻、片姜黄、郁金、延胡索(醋制)、五灵脂(醋制)、柴胡、槟榔、山楂(炒)、甘草。
舒气化郁,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胀痛,两胁胀满疼痛,呕吐吞酸,烦躁易怒。
大蜜丸:每丸6克,口服,每次2丸,每日2~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脘胀痛,攻及两胁,嗳气频发,或两胁胀痛,烦躁易怒,或呕吐吞酸,倒饱嘈杂,脉沉弦。
胃脘胀痛或隐痛、刺痛,攻及两胁,遇怒则发,善太息,呃逆嗳气,喜暖喜按,饮食无味;舌红或见瘀斑,苔黄,脉沉弦。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的胃脘胀痛。常规服用。
两胁胀痛或刺痛,胁肋处可见有痞块,胸闷不舒,烦躁易怒,善太息,饮食减少;舌尖红或见瘀斑,苔白,脉沉弦。常规服用。
呕吐吞酸,呃逆嗳气,倒饱嘈杂,饮食无味,胸胁满痛,烦闷不舒;舌边红,苔薄黄,脉沉弦。常规服用。
本品有较强的抑菌、抗菌及消炎、止痛、健胃等作用,又有良好的护肝利胆作用;对胃肠道平滑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消化性溃疡有一定疗效;有消食导滞的功能。
腹胀纳差,恶心呕吐,肠鸣泄泻。常规服用。
腹胀而痛,恼怒加剧,恶心呕吐等。常规服用。
肋间刺痛,胸闷,腹胀。常规服用。
胁肋胀痛,恶心呕吐,口苦等,常规服用。
胁肋胀痛,黄疸,胸脘满闷不舒,情志不畅。常规服用。
1.忌情绪急躁或生闷气。
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者。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3.不宜与人参及含有人参的药物同服。
4.孕妇忌服。
快胃片典 OTC
海螵蛸、枯矾、醋延胡索、白及、甘草。
制酸和胃,收敛止痛。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疼痛,呕吐反酸,纳食减少;浅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窦炎见上述证候者。
片剂:每片0.35克,于饭前1~2小时口服,11~15岁每次4片,成人每次6片,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痛胃胀,反酸、恶心欲吐。
证属肝气犯胃。症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或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舌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证属肝郁气滞。症见胃脘痞满闷塞,脘腹不舒,胸膈胀满,心烦易怒,喜太息,恶心嗳气,大便不爽,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舌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证属气机郁滞。症见脘腹疼痛,胀满不舒,痛引两胁,时聚时散,攻窜不定,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舌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证属胃热。症见吞酸时作,嗳腐气秽,胃脘闷胀,两胁胀满,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咽干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常规服用。
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炎等。常规服用。
与奥美拉唑联合,常规服用。
低酸性胃病,胃阴不足者慎用。
良附丸典 OTC
高良姜、醋香附。
温胃理气。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呕酸,胸腹胀满。
水丸:每袋6克,口服,成人每次3~6克,每日2次;3~7岁服成人量1/3,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1/2。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脘冷痛,呕吐噫气,胸胁胀痛,遇怒则甚,行经少腹胀痛,喜暖喜按。
胃脘冷痛,呕吐噫气,喜暖喜按,胸胁胀闷;舌淡红苔白,脉沉弦。常规服用。
两胁胀痛,喜暖喜按,胸胁胀闷,善太息,遇怒则甚,嗳气,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舌苔白,脉沉弦或沉迟。常规服用。
行经时少腹胀痛,喜暖喜按,胸胁胀闷,乳房胀痛或有结块,月经色黑有块;舌淡或有瘀斑,脉沉弦。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抑制平滑肌收缩、镇痛、抗菌作用。
腹胀,或腹部隐痛,喜暖喜按。常规服用。
腹胀腹痛,喜暖喜按,嗳气反酸,恶心欲吐,胸胁胀闷。常规服用。
气滞寒凝所致的胁肋冷痛或胀痛。常规服用。
两胁胀痛,嗳气则舒,急躁易怒,纳食减少。常规服用。
下腹疼痛,腹胀满,喜暖喜按。常规服用。
月经量少,色黑有块,腹胀痛,喜暖喜按,乳房胀痛或有结块。常规服用。
1.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2.不适用于肝肾阴虚。表现口干,急躁易怒,头晕血压高。
附子理中丸(片)典 OTC
附子(制)、干姜、党参、白术(炒)、甘草。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泄泻呕吐,手足不温。
大蜜丸:每丸9克,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水蜜丸:每袋6克,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浓缩丸:空腹温开水送服,每次8~12丸,每日3次;片剂:每片0.25克,口服,每次6~8片,每日2~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不欲饮食,自利不渴,气短神疲,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迟。
证属脾胃虚寒。症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如虚寒型急、慢性胃肠炎等。常规服用。
证属脾胃虚弱。症见饮食稍有不慎,或稍有劳倦,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色㿠白,倦怠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濡弱。常规服用。
症见呃声低沉无力,气不得续,饮食少思,面色苍白,手足不温,困怠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常规服用。
症见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即明显增多而发生泄泻,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腹闷痛,脘闷不舒,或下痢稀薄,面色萎黄,神疲倦怠,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细弱。常规服用。
丁香、柿蒂、生姜水煎送服蜜丸。
蜜丸,常规服用。
蜜丸,常规服用,7天为一个疗程。
蜜丸,每次半丸,每日2次。
本品蜜丸与补中益气丸联合,常规服用。
脾胃虚弱型,面色㿠白,腹部寒冷胀气,喜热饮,呕吐清水,大便稀,小便清长;舌淡苔白。常规服用或配合健脾丸,常规服用。
片剂口服,3~5岁每次2片,6~8岁每次4片,9~13岁每次5片,14~15岁每次6片,每日3次。
蜜丸,常规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共1~4个疗程。
脾胃虚寒,腹痛便溏,肢冷。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上腹饱胀,夜间加重,进冷食后胁痛。常规服用。
脾肾阳虚,面色不华或晦黯,畏寒肢冷,食少腹胀,便溏或完谷不化,或五更泄,少腹腰膝冷痛,肢体浮肿,小便清长或尿频。本品合金匮肾气丸,常规服用。
属脾阳虚者。常规服用。
浓缩丸口服,每次8粒,每日3次。
常规服用。
本品蜜丸加少量开水调糊,或按原方配药,研为细末,过100目筛,加蜂蜜调成膏状,涂敷于患处,纱布覆盖,每日换药3次。
蜜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蜜丸口服,常规服用,15天为一个疗程。
常规服用半年。
主要表现为小腹隐隐作痛,绵绵不休。常规服用,每服7天停3天,最少连服3个月。
1.不适用于急性肠胃炎,泄泻兼有大便不畅,肛门灼热者。
2.孕妇慎用。
珍珠胃安丸典
珍珠层粉、豆豉姜、陈皮、徐长卿、甘草。
行气止痛,宽中和胃。用于气滞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疼痛胀满,泛吐酸水,嘈杂似饥;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水丸:每袋1.5克,饭后及睡前服,每次1袋,每日4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脘胀痛,嗳气反酸。
证属肝气犯胃。症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反酸,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或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舌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证属肝郁气滞。症见胃脘痞满闷塞,脘腹不舒,胸膈胀满,心烦易怒,喜太息,恶心嗳气,大便不爽,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舌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证属气机阻滞。症见脘腹疼痛,胀满不舒,痛引两胁,时聚时散,攻窜不定,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舌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可显著减少胃液分泌,降低总酸度,对胃蛋白酶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溃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常规服用。
促进溃疡面愈合。常规服用。
胃酸分泌不足者禁用。
荜铃胃痛颗粒典 OTC
荜澄茄,川楝子,醋延胡索,酒大黄,黄连,吴茱萸,醋香附、香橼,佛手,海螵蛸,煅瓦楞子。
行气活血,和胃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痛;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颗粒剂:每袋5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7天为一个疗程。
家庭医疗:本品为行气活血,和胃止痛之剂,常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胃脘痛、慢性胃炎等。方中荜澄茄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川楝子行气疏肝,清泄肝火,延胡索行气活血;大黄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黄连清泻肝火,清泻胃热;吴茱萸降逆止呕,制酸止痛,又能制约大黄、黄连过于寒凉;香附、香橼、佛手行气疏肝解郁;瓦楞子、海螵蛸制酸止痛。诸药合用,具有疏肝理气止痛功效。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腹胀痛,连及胁肋,胸胁胀满,嗳气则舒,心烦易怒,或因情志不遂加重。
证属肝气犯胃。症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或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舌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证属气机阻滞。症见脘腹疼痛,胀满不舒,痛引两胁,时聚时散,攻窜不定,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舌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证属肝气郁积。症见胃脘痞满闷塞,脘腹不舒,胸膈胀满,心烦易怒,喜太息,恶心嗳气,大便不爽,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舌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证属肝气犯胃。症见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胀满,烦闷不舒,每因情志不遂而呕吐吞酸更甚;舌边红,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证属气机郁滞。症见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脘腹胀满,纳减嗳气,肠鸣矢气;舌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等:本品具有抑制胃液酸度和胃酸分泌总量,抑制胃酶活力,修复和保护胃黏膜损伤作用。可抗溃疡、镇痛、解除胃痉挛。常规服用。
1.忌情绪激动及生闷气。
2.不宜同服滋补性中药。
3.孕妇慎用。
健胃消炎颗粒OTC
党参、茯苓、白术、白及、赤芍、白芍、丹参、大黄、木香、乌梅、川楝子、青黛。
健脾和胃,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消肿生肌。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引起的上腹胀痛,纳差。可预防胃癌并作为胃癌的辅助治疗。
颗粒剂:每袋10克,饭前开水冲服,每次2袋,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脘腹疼痛,痞满,纳差。
证属脾胃虚弱,兼有瘀血。症见胃脘疼痛,胀满不适;舌红或黯,苔白腻,脉细涩。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的腹胀隐痛等。常规服用。
证属脾胃虚弱。症见胃脘痞闷,胀满时减,喜暖喜按,食少不饥,身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或虚大无力。常规服用。
能明显改善胃肠蠕动。常规服用。
1.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2.有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窦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本品不宜久服。
4.本品含糖,糖尿病患者慎用。
胃炎宁颗粒OTC
木香(煨)、檀香、肉桂、细辛、薏苡仁(炒)、赤小豆、山楂、鸡内金、乌梅、甘草(蜜炙)。
温中醒脾,和胃降逆,芳香化浊,消导化食。用于萎缩性胃炎,胃窦炎及伤食湿重引起的消化不良。
颗粒剂:每袋15克,饭前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每袋5克(无糖型),饭前开水冲服,每次1~2袋,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脘疼痛,胀闷,嗳气反酸。
症见胃中冷痛,喜温喜按,纳少便溏,畏寒肢冷,餐后饱胀,嗳气反酸;舌淡,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弦迟。常规服用。
症见胃脘痞满或隐痛,喜温喜按,食后加重,神疲乏力,肠鸣便溏,遇冷加重,或中上腹饱胀不适,嗳气,恶心,呕吐;舌淡胖苔白,脉沉迟。常规服用。
证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劳累发作或加重,得食痛减,食后腹胀,泛吐清水,畏寒肢冷,大便溏薄,或胃脘痞胀不适,纳谷不香,恶心欲吐,肢体困倦。常规服用。
证见腹部不适或疼痛,大便稀溏,迁延反复,稍进油腻或寒凉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伴纳呆食少,脘闷不舒。常规服用。
1.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2.有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窦炎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糖尿病患者可选无糖型。
4.本品不宜久服。
5.孕妇忌服。
胃苏颗粒典 OTC
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炒鸡内金。
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用于气滞型胃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颗粒剂:每袋15克或5克(无糖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15天为一个疗效,可服1~3个疗程。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发作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证属肝气犯胃。症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或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舌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证属气机郁滞。症见脘腹疼痛,胀满不舒,痛引两胁,时聚时散,攻窜不定,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舌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证属肝郁气滞。症见胃脘痞满闷塞,脘腹不舒,胸膈胀满,心烦易怒,喜太息,恶心嗳气,大便不爽,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舌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酶活力、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蠕动等作用。
如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酒精性胃炎、胃窦炎、贲门炎等。以上病症引起的胃脘痛均有确切止痛作用,尤以虚证、寒证患者效果更为明显。常规服用。
联合西沙比利,常规服用。
以本品配合硫酸锌治疗小儿厌食症可获得满意疗效。冲服本品,每次7.5~15克,每日3次;同时口服硫酸锌片每日2毫克,3个月为一个疗程。
用药疗效与服用法莫替丁相近。但本品对上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症状缓解作用明显,起效迅速,症状消失快。可单独用药,也可与洛赛克联合用药,本品常规服用,疗程2~4周。两药联用比单用洛赛克疗效高、疗程短、副作用小。
症见舌咽不适,疼痛或吞咽困难,腹胀纳呆,恶心呕吐等。本品具有增强胃肠蠕动和收缩力的作用,有明显增强糖尿病患者食管运动功能的作用。本品无糖型,常规服用。
肝气犯胃,胃气上逆所致月经量少、色黑,行经时小腹坠痛,胸腔堵闷,嗳气反酸,两胁胀痛,烦躁纳差,或伴呕吐;舌淡红苔腻。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症见上腹胀痛,伴有胸闷烦躁,不思饮食,得温则舒,身倦无力,大便不畅等。胆囊炎症状较重而体质较好者,每次30克,每日3次,症状较轻或体质较弱者,每次30克,每日2次。可用制香附(碎)25克,陈皮(切片)15克加水适量,文火煎煮2次,取药液300毫升,分早晚2次空腹冲服本品,服药期间忌食酒类、鸡蛋及厚腻辛辣食物。
适用于肝胃不和,痰湿阻滞所致口中黏腻,泛恶,时觉口苦,口臭;舌淡胖,苔白腻。每次15~30克,每日2次,连服1周。
口舌溃疡连续不断,波及唇颊、舌根及齿龈等部位。常规服用。
肝郁食滞,肝胃失和所致腹部胀痛难忍,脘腹窜痛,痛时不能入睡,恶心,因便秘而不敢进食;舌胖苔黄厚。常规服用。
①在乙肝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本品,常规服用,1周为一个疗程,疗程间停药2天。用药3疗程后,患者肝区窜痛,食欲不振,腹部饱胀不适,嗳气恶心等症状可明显改善;②与聚肌胞联用:本品每次15克,每日2次;聚肌胞针剂4毫克肌注,隔日1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
痰湿蕴脾,胃失和降,肝郁脾虚所致颜面或双下肢浮肿,胃脘部胀满,有振水声,眩晕,遇寒凉易腹泻,胆小易惊,便秘,尿少;舌胖齿痕,质淡,苔白腻。常规服用。
每次30克,每日3次。
每次30克,每日3次。
常规服用。
1.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稳定,切勿恼怒。
2.糖尿病患者可选无糖型。
3.偶有口干、嘈杂。
4.孕妇忌服。
香砂平胃丸典(颗粒)OTC
苍术、姜厚朴、木香、砂仁、陈皮、甘草。
健脾,舒气,止痛。用于胃肠衰弱,消化不良,胸膈满闷,胃痛呕吐。
水丸:每袋6克,温开水送服,每次6克,每日1~2次;颗粒剂:每袋10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脘胀满或有疼痛,呕哕恶心,不思饮食,嗳气吞酸,口淡无味,或伴有肢体沉重,怠惰嗜卧;舌红苔白厚腻,脉濡或弦滑。
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气吞酸,呕哕恶心,不思饮食,肢体倦怠,大便不爽;舌苔白厚腻,脉濡缓或弦滑。常规服用。
时作吐酸,脘腹胀闷,喜唾涎沫,食少乏味,四肢不温,疲倦乏力,大便稀薄;舌苔白腻,脉濡缓或见沉迟。常规服用。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甚或十数次,粪质稀薄,或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舌苔白腻,脉濡缓。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脾胃阴虚者慎用。表现为食欲不振,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等。
香砂养胃丸典(颗粒典、胶囊、片)
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醋香附、枳实(炒)、豆蔻(去壳)、姜厚朴、广藿香、甘草、生姜、大枣。
温中和胃。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水丸:每丸6克,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浓缩丸:每丸0.2克,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颗粒剂:每袋5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次;胶囊剂:每粒0.35克,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软胶囊剂:每粒0.45克,温开水送服,每次3粒,每日3次;片剂:每片0.6克,口服,每次4~8片,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痛隐隐,痞满脘闷,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证属寒湿阻滞,脾胃运化无力,消化功能减弱。症见食后腹胀,嘈杂不适,呕吐酸水,肠鸣便溏,四肢倦怠无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等。常规服用。
证属脾胃虚寒,中气不运。症见胃脘满闷,胃部不适或隐痛,不思饮食,泛吐酸水等。常规姜汤送服。
证属胃阳不足,湿阻气滞。症见胃痛隐隐,痞满脘闷,嗳气吞酸,不思饮食,肢体倦怠。常规服用。
本品芳香健胃,祛风行气,能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欲,促进肠道积气排出。常规服用。
本品对胃黏膜的溃疡面有保护作用,使溃疡愈合,且有解痉镇痛作用。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可提高疗效,促进机体恢复。在常规抗炎和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本品,常规服用。
本品有利胆作用,可增加胆汁的分泌,松弛奥狄氏括约肌,并降低胆囊的压力。常规服用。
症见小儿食欲不振,见食则厌,面色恍白或萎黄,形体偏瘦,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常规服用。
恶心、呕吐、腹胀、不能食等。常规饭后服。
本品健脾和胃,理气止痛,化湿降逆止呕。常规服用。
用于化疗休息期或不能继续化疗者、化疗出现毒副作用者。每次30粒,每日3次。
证属脾虚湿阻。症见食少纳呆,倦怠乏力,恶心呕吐,肢体困重,脘腹胀满,口黏。每次8丸,每日3次。
反酸,胸骨后痛、反酸、反食,咳嗽、口臭、胃痛等。奥美拉唑肠溶片40毫克,早晨空腹口服;黛力新10.5毫克,每晚口服;本品常规服用。
1.忌生冷油腻食物。
2.宜用温开水送服。
3.胃痛,胃部灼热,隐隐作痛,口干舌燥者不宜服用本药。
4.孕妇忌服。
养胃舒胶囊(颗粒)OTC
党参、白术(炒)、山药、山楂、黄精(蒸)、菟丝子、玄参、乌梅、北沙参、陈皮、干姜。
扶正培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用于胃脘灼热疼痛,或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消瘦。
胶囊剂:每粒0.4克,口服,每次3粒,每日2次;颗粒剂:每袋10克,开水冲服,每次1~2袋,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脘灼痛,消化不良,胃中嘈杂,食后腹胀,口干口苦,纳差消瘦。
治疗胃痛:证属胃阴不足。症见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口渴思饮,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光剥无苔,脉细数。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等。常规服用。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本品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胃分泌功能,增加消化功能,抗炎等作用。常规服用。
1.阳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者不宜服用。
2.湿热胃痛证及重度胃痛,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孕妇慎用。
温胃舒胶囊(颗粒)OTC
黄芪、党参、白术、山药、附子、肉桂、砂仁、陈皮、补骨脂、乌梅、山楂、肉苁蓉。
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用于胃脘冷痛,畏寒胀气,嗳气纳差,身倦无力。
胶囊剂:每粒0.4克,口服,每次3粒,每日2次;颗粒剂:每袋10克,开水冲服,每次1~2袋,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脘冷痛,喜暖喜按,得热则舒,遇冷加重,胀气,嗳气,纳差,身体无力;舌红苔薄白,脉细弱。
症见胃脘冷痛,喜暖喜按,得热则舒,遇冷加重,胀气,嗳气,纳差。常规服用。
证属中脏虚寒。症见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时喜按,喜热恶冷,得温则舒,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或休息后减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胃纳不佳,大便溏薄,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常规服用。
常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即明显增多而发生泄泻,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常规服用。
本品可以减轻胃炎所引起的胃黏膜的病理改变,增强消化功能,并有镇痛及抗炎作用。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3个月为一个疗程。
1.胃脘灼热疼痛忌服。
2.胃部大出血时忌用。
3.重度胃痛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4.孕妇忌用。
复方陈香胃片典
陈皮、木香、石菖蒲、大黄、碳酸氢钠、重质碳酸镁、氢氧化铝。
行气和胃,制酸止痛。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胃脘疼痛,脘腹痞满,嗳气吞酸;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片剂:每片0.28克,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每片0.56克,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脘疼痛,脘腹痞满,嗳气吞酸。
证属脾胃气滞。症见脘腹痞满,嗳气吞酸,胃脘疼痛。常规服用。
脘腹痞满,腹胀腹痛,嗳气吞酸。可与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药物联合,常规服用。
症见上腹不适,疼痛,进餐后为甚,伴嗳气反酸,厌食,恶心呕吐。常规服用。
联合西药(三联疗法: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兰索拉唑联合治疗),加用本品辅助治疗,常规服用,连续4周为一个疗程。
预防应激性溃疡:严重烧伤、颅脑外伤、脑肿瘤、颅内神经外科手术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外伤和大手术、严重的急性和慢性内科疾病(如脓毒病、肺功能不全)等应激情况下,发生的胃和十二指肠急性溃疡。口服本品,每次2片,每日3次。
1.忌酒、辛辣、油腻等刺激性及不易消化食物。
2.胃大出血时禁用。
3.本品为制酸药物,不宜与吗丁啉同时服用,会降低吗丁啉口服生物利用度。
4.孕妇慎用。
调胃舒肝丸OTC
柴胡(醋制)、木香、香附(醋制)、枳壳(麸炒)、姜黄、郁金、砂仁、白豆蔻、陈皮、青皮(醋制)、厚朴(姜制)、山楂(炒)、甘草。
疏肝解郁,和胃止痛。用于脾胃不和,肝郁不舒引起的胃脘疼痛,两胁胀满,嗳气吞酸,饮食无味。
大蜜丸:每丸9克,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脘疼痛,两胁胀满,呕逆嘈杂,嗳气吞酸,饮食无味;舌苔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胃脘胀痛,或脘痛连胁,嗳气频作,情志不舒尤甚;舌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腹部胀痛,或满闷窜痛,得嗳气或矢气后痛胀暂减,恼怒则加剧,纳少,脉弦。常规服用。
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胀满;舌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胸胁苦满,攻窜疼痛,口苦食减,呃逆嗳气;舌苔薄,脉弦。常规服用。
柴胡、枳壳、甘草对溃疡有抑制作用,对肝脏有保护作用;木香、香附、陈皮、青皮等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双向调节功能;厚朴、郁金、砂仁、白蔻仁等具有利胆消炎作用,山楂等有助消化作用。
胃脘胀痛,嗳气频作,情志不舒尤甚。常规服用。
胃脘胀痛,嗳气则舒,恶心呕吐,情志不畅则诸症加重。常规服用。
胃脘胀痛,或脘痛连胁,嗳气频作,肠鸣泄泻。常规服用。
胁肋胀痛,嗳气频作,情志不畅时加重。常规服用。
腹痛胀满,嗳气,纳减,胸脘满闷。常规服用。
胁肋胀痛,嗳气频作,纳差乏力,易恼怒。常规服用。
1.忌情绪激动或生闷气。
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者。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
柴胡舒肝丸典 OTC
柴胡、醋香附、陈皮、麸炒枳壳、木香、青皮(炒)、姜厚朴、豆蔻、茯苓、炒山楂、六神曲(炒)、姜半夏、炒槟榔、当归、酒白芍、醋三棱、乌药、醋莪术、酒大黄、薄荷、紫苏梗、防风、桔梗、黄芩、甘草。
疏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大蜜丸:每丸10克,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肝气不舒,胸胁胀闷,胁肋疼痛,烦躁易怒,寒热往来,胃脘痞满,嗳气,不思饮食,呕吐酸水,口苦口干,大便不畅;经前乳胀腹痛等;舌黯红,苔白或黄,脉弦数。
情志不遂,郁闷,纳差,两胁胀痛;舌红,薄苔薄白苔,脉弦而涩。常规服用。
每至月经来临,心烦易怒,性情急躁,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舌红,脉弦而涩。常规服用。
乳房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结节,边界不清,质实或囊性感,可活动,无压痛;舌黯苔薄白,脉弦而涩。常规服用。
肝气郁结,肝肾阴虚。可配合绞股蓝总苷片,常规服用,20天为一个疗程。
症见肝郁气滞,胸闷胸痛者均可应用。常规服用。
用药后腹痛等症状明显缓解,部分患者症状可全部消除。常规服用。
肝郁气滞型经前综合征,可用本品治疗,近期和远期疗效均十分显著。常规服用。
阴器由肾所司,肝经所络,睾丸炎与肝经瘀滞有关,可用本品治疗。常规服用。
1.如出现舌红少苔,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等阴虚证应停服。
2.孕妇慎用。
虚寒胃痛颗粒典(胶囊)OTC
炙黄芪、党参、桂枝、高良姜、白芍、炙甘草、干姜、大枣。
益气健脾,温胃止痛。用于脾虚胃弱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痛加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颗粒剂:每袋5克或3克(无蔗糖),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胶囊剂:每粒0.4克,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痛隐隐,得热或热食后则疼痛减轻。
证属脾胃虚寒。症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常规服用。
证属中脏虚寒。症见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时喜按,喜热恶冷,得温则舒,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或休息后减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胃纳不佳,大便溏薄,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常规服用。
常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即明显增多而发生泄泻,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常规服用。
方中党参、黄芪能增强免疫功能,黄芪对胃肠道平滑肌活动还有双向调节作用;桂枝、白芍有镇静、镇痛作用;干姜、高良姜可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功能。
脘腹隐隐而痛,喜暖喜按,嗳气呕恶,纳差乏力。常规服用。
脘腹隐隐而痛,喜暖喜按,嗳气,纳差乏力。常规服用。
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等。
紫地宁血散典(颗粒)
大叶紫珠、地稔。
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用于胃中积热所致的吐血,便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见上述证候者。
散剂:每瓶4克,用凉或温开水调服,每次2瓶,每日3~4次;颗粒剂:每袋4克,口服,每次1袋,每日3~4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吐血、便血。
证属瘀血停滞。症见胃脘疼痛,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紫黯或有瘀斑,脉涩。常规服用。
证属胃热壅盛。症见脘腹胀闷,甚则作痛,吐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常规服用。
证属肠道湿热。症见便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常规服用。
尤其对急性胃黏膜出血效佳。常规服用。
本品兴奋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收缩,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加速血小板凝集释放,从而加速止血。常规服用。
紫蔻丸OTC
白豆蔻、草豆蔻、高良姜、丁香、肉桂、香附(醋制)、枳壳(炒)、青皮、陈皮、广藿香、木香、砂仁、槟榔、莱菔子(炒)、山楂(去核)、六神曲(炒)、麦芽、白术(炒)、茯苓、甘草、
温中行气,健胃消食。用于寒郁气滞或伤食所致的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胀满,胃脘疼痛。
大蜜丸:每丸9克,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食少不化,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脘腹胀满,胃脘疼痛;舌苔白腻,脉弦滑。
胃脘胀满疼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嗳气频发,纳少不化;舌苔白腻,脉细滑。常规服用。
泛吐酸水,胸脘胀闷,嗳气臭腐,遇寒加重,得温则减,纳少;舌苔白,脉细滑。常规服用。
呕吐酸腐,脘腹胀满,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嗳气厌食,大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常规服用。
胃脘胀满疼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嗳气频发,纳少不化。常规服用。
胃脘胀满疼痛,喜暖,嗳气频发,纳少不化。常规服用。
1.忌情绪激动或生闷气。
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
3.不适用于肝肾阴虚。表现为口干,急躁易怒,头晕血压高。
4.孕妇忌服。
舒肝健胃丸OTC
柴胡(醋制)、香附(醋制)、鸡内金(炒)、紫蔻、白芍(麸炒)、槟榔、延胡索(醋炒)、香橼、枳壳、青皮(醋炒)、陈皮、檀香、厚朴(姜制)、牵牛子(炒)、五灵脂(醋制)。
疏肝开郁,导滞和中。用于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胀痛,胸胁满闷,呕吐吞酸,腹胀便秘。
大蜜丸:每丸6克,口服,每次3~6克,每日3次;水丸:每袋6克,口服,每次3~6克,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脘腹胀满,两胁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胃脘胀痛,嗳气,腹胀,饮食乏味;舌苔厚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胃脘痞闷,嗳腐吞酸,腹胀肠鸣,时时打嗝,矢气多;舌苔厚腻,脉弦滑。常规服用。
两胁胀痛,上腹痞塞,呃逆,口苦,口黏;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滑或细。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解痉止痛、双向调节胃肠道平滑肌、利胆护肝助消化作用;方中延胡索、白芍具有解痉止痛作用;厚朴、青皮、陈皮、香附、枳壳等既可抑制又可兴奋胃肠道平滑肌,故对胃肠道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柴胡、槟榔、青皮、陈皮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具有一定的利胆护肝作用;紫蔻、檀香、香橼、鸡内金等合用,可以促进和增强胃肠消化功能。
胃脘胀痛,嗳气,腹胀,饮食乏味,脉弦滑。常规服用。
胃脘胀满而痛,嗳气,恶心呕吐,腹胀,纳差。常规服用。
胁肋胀痛,恶心呕吐,厌食油腻,纳少等。常规服用。
胸胁胀满而痛,纳少,腹胀,口苦,恶心,黄疸等。常规服用。
1.忌情绪激动或生闷气。
2.不适用于小儿、老年人及平素身体虚弱者。表现为身倦乏力,气短嗜卧。
3.不适用于脾胃虚寒者。表现为遇寒凉则胃脘作痛,畏寒肢冷,身倦乏力,大便溏。
4.不宜与人参及含有人参的药物同服。
5.孕妇忌服。
越鞠丸典(片)OTC
醋香附、川芎、炒栀子、苍术(炒)、六神曲(炒)。
理气解郁,宽中除满。用于胸脘痞闷,腹中胀满,饮食停滞,嗳气吞酸。
水丸:每袋6克,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片剂:每片0.43克,口服,每次5~6片,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等。
证属肝郁气滞。症见情绪不佳,气滞不畅,心烦懊恼,胸脘痞闷。丸剂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
证属气机郁滞。症见胃脘胀满,吞酸嘈杂,纳呆;舌红苔黄,脉弦。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证属六郁郁结。症见心烦易怒,胸脘痞闷,偏头痛发作不定时,或左或右,其痛突发者。水丸口服,每次10克,每日2~3次。
脑震荡后遗症多系外伤所致,常见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心烦易惊等症状。丸剂,口服,每次10克,每日3次。
本品理气活血,清热燥湿,使肝气条畅,湿化热解,诸症自除。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或配合服用柏子养心丸,效果更佳。
服药期间忌气怒,进食易消化食物。
猴头菌片OTC
猴头菌丝体。
养胃和中。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引起的胃痛。
片剂:每片0.25克,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痛胃胀,嗳气吞酸,乏力,胸胁疼痛,失眠。
症见胃脘胀满隐痛,嗳气吞酸,神疲乏力,或见便溏;舌淡苔白或腻,脉细弱。常规服用。
证属气虚阳微。症见进食梗阻不断加重,饮食不下,面色苍白,精神衰惫,形寒气短,面浮足肿,泛吐清涎,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常规服用。
证属气血两亏。症见胃脘疼痛绵绵,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虚烦不眠,自汗盗汗,面浮肢肿,或可扪及腹部积块,或见便血,纳差;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常规服用。
证属心脾两虚。症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常规服用。
本品促进消化道溃疡愈合,抗肿瘤。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窦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癌、食道癌等均有治疗作用。
能养胃和中,缓解胃脘疼痛。联合应用丙谷胺、胃复安。丙谷胺0.4克,胃复安5毫克,本品4片,每日3次,饭前服用,4周为一个疗程。
能有效缓解上腹胀痛、反酸、嗳气、上腹烧灼感、恶心、纳差等症状。联合应用胃复春,每次4片,每天3次,本品常规服用。
有改善胃壁血液循环,促进受损胃黏膜愈合,减少或减轻黏膜的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减少黏膜炎细胞的浸润的作用。常规服用。
有抗氧化作用,能改善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消化道症状。联用莫沙必利,口服,每次5毫克,每日3次,饭前服用,本品常规服用。
本品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常规服用。
本品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诱导细胞因子及抗体的产生,起到保护肠黏膜的目的。常规服用。
本品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口服,每次3片,每天3次。
溃平宁颗粒
大黄浸膏、白及、延胡索粗碱。
止血,止痛,收敛。用于急性和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颗粒剂(混悬型):每袋4克,开水冲后摇匀服用,每次1袋,每日3~4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腹痛,痛有定时,大便发黑呈柏油样。
证属瘀血阻滞。症见胃脘疼痛,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紫黯或有瘀斑,脉涩。如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胃脘疼痛等。常规服用。
证属肠道湿热。症见便血,色红或黑,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常规服用。
溃疡宁胶囊
牛黄、青黛、珍珠、珍珠层粉、象牙屑、蚕茧(炭)、人指甲(滑石烫)、冰片。
清热解毒,制酸止痛,收敛生肌。用于胃热肝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
胶囊剂:每粒0.3克,每晚睡前服3粒。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脘疼痛,胀满不适,嘈杂呕恶或便血等。
证属肝胃郁热。症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喜冷恶热,得凉则舒,心烦易怒,反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少苔,脉弦数。常规服用。
证属肝郁气滞。症见胃脘痞满闷塞,脘腹不舒,胸膈胀满,心烦易怒,喜太息,恶心嗳气,大便不爽,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舌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证属肝气犯胃。症见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胀满,烦闷不舒,情志不遂时呕吐吞酸更甚;舌边红苔薄白,脉弦。常规服用。
本品抗溃疡,能迅速改善症状。常规服用。
本品抗炎,具修复胃黏膜作用。常规服用。
服药后不宜饮水。
溃疡灵胶囊
延胡索(醋制)、海螵蛸、三七、白及、儿茶、浙贝母、百合、黄芪、甘草。
益气,化瘀,止痛。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胶囊剂:每粒0.25克,口服,每次3~5粒,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上腹痛,呈节律性,周期性,长期性特点。
症见胃脘疼痛,灼热,多于进餐后半小时发生,伴嗳气,反酸等;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细。常规服用。
症见中上或偏右腹痛,空腹痛,常于饥饿时发作;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常规服用。
证见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煎汤保留灌肠。
有糖尿病史并足部溃疡。本品外敷,再用684-2针剂药液油纱条填充引流,外用传统敷料包扎。可根据渗出和周围血运情况,第一周每天换药1次,以后可1~3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
1.不宜同服感冒药。
2.过敏体质者慎用。
摩罗丹OTC
白术(麸炒)、鸡内金(炒香)、茯苓、泽泻、当归、川芎、三七、白芍、蒲黄、地榆、延胡索(醋炙)、乌药、百合、石斛、玄参、麦冬、茵陈、九节菖蒲。
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胃疼,胀满,痞闷,纳呆,嗳气,烧心。
大蜜丸:每丸9克,饭前米汤或温开水送下,每次1~2丸,每日3次;小蜜丸:每袋9克,饭前米汤或温开水送下,每次55~110粒,每日3次;浓缩丸: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胃脘胀满疼痛,不思饮食,嗳气烧心,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
胃脘隐隐胀痛或隐隐灼痛,绵绵不断,纳食不香,食后胃脘痞胀,嗳气,神疲乏力,大便稀或干结;舌淡或淡红。常规服用。
胃脘痞塞胀满,食后更甚,纳呆食少,气短乏力,体倦懒言;舌苔薄白。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增加胃分泌功能,增强胃蛋白酶活性而不增加胃酸,对胃炎有较好的治疗与预防作用,并可抗胃溃疡。
腹胀,或腹部隐痛不舒,纳少,乏力;舌红苔白,脉细。常规服用,3个月为一个疗程。
大蜜丸,饭前口服,每次2丸,症重者每次3丸,每日3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
腹胀腹泻,乏力体倦等。常规服用。
1.忌情绪激动或生闷气。
2.不适用于脾胃阳虚。表现为遇寒则胃脘作痛,畏冷肢凉,喜热饮食,乏力便溏。
3.糖尿病患者及孕妇慎用。
三、健脾益肠止泻用药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便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肠病证。该病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疾病中。
中医学认为,泄泻多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命门火衰等所致。这些病症能导致脾虚湿盛,脾失健运,大小肠传化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泄泻。该病以大便清稀为临床特征,或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或便次不多,但粪质清稀,甚至如水状;或大便清薄,完谷不化,便中无脓血。泄泻之量或多或少,泄泻之势或缓或急。常兼有脘腹不适,腹胀、腹痛、肠鸣,食少纳呆,小便不利等。起病或缓或急,常有反复发作史,每因外感寒热湿邪,内伤饮食情志,劳倦,脏腑功能失调等诱发或加重。治疗以运脾祛湿为原则。
急性泄泻以湿盛为主,重用祛湿,辅以健脾。常选用葛根芩连丸等。慢性泄泻以脾虚为主,当予运脾补虚,辅以祛湿。常选用理中丸、人参健脾丸、止泻灵颗粒、补脾益肠丸等。
还应注意急性泄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闭留邪气;慢性泄泻不可分利太过,以防耗其津气;清热不可过用苦寒,以免损伤脾阳;补虚不可纯用甘温,以免助湿。
人参健脾丸典(片)OTC
人参、黄芪(蜜炙)、茯苓、白术(麸炒)、山药、陈皮、木香、砂仁、当归、酸枣仁(炒)、远志(制)。
健脾益气,和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杂,恶心呕吐,胃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大蜜丸:每丸6克,口服,每次2丸,每日2次;水蜜丸:每袋4克,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片剂:每片0.25克,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体倦乏力,不思饮食,食少难消,胃脘痞闷,腹痛便溏;舌淡苔腻,脉虚弱。
胃脘痞闷,饮食难消,体倦乏力,腹胀腹痛,大便不畅,嗳气吞酸;舌淡苔白腻,脉细弱。常规服用。
恶心呕吐,食少纳呆,胃脘胀闷,嗳气臭腐,大便不畅;舌淡苔腻,脉细弱。常规服用。
口中味觉减退,自觉口内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伴不欲饮食,神疲短气乏力,脘痞腹胀,便溏;舌淡苔薄,脉虚弱等。常规服用。
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肢倦乏力,胃脘痞闷,腹胀纳呆;舌淡苔白,脉细弱。常规服用。
小儿面黄肌瘦,烦躁爱哭,睡眠不安,神萎,毛发焦枯,食欲不振或呕吐酸馊乳食,腹部胀实或时有疼痛,小便短黄或如米泔,大便酸臭或溏薄,或兼发低热;指纹紫滞。常规服用。
脾胃虚寒型,胃胀,肢冷,便溏。蜜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肺脾气虚,哮喘发作时久,面色㿠白,疲乏,出汗多,易感冒,食欲差,大便稀。蜜丸,常规服用。
脾虚气弱者。蜜丸,常规服用。
本品对脾虚胃弱之痤疮,效果甚佳。病史短、程度轻者,用药量少,反之用药量则酌增,治疗期间,忌食辛辣食物,愈后解忌。愈后若有轻微复发,可继续服用至痊愈。大蜜丸,口服,每日1次,每次1丸。
症见脾胃虚弱,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少便稀;舌淡苔薄腻,脉细数。常规服用。
1.本品宜饭前服,亦可在进食时同服。
2.不宜喝茶、吃萝卜。
3.不宜与感冒类药物同服。
4.不宜同服藜芦、五灵脂、皂荚及其制剂。
5.心、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木香槟榔丸典
木香、槟榔、炒牵牛子、大黄、陈皮、青皮(醋炒)、香附(醋制)、莪术(醋炙)、醋三棱、枳壳(炒)、黄连、黄柏(酒炒)、芒硝。
行气导滞,泻热通便。用于湿热内停,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胃肠积滞,脘腹胀痛,大便不通。
水丸:每袋6克,口服,每次3~6克,每日2~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脘腹痞满胀痛,赤白痢疾,里急后重,大便不通。
证属饮食阻滞。症见胃脘胀痛,嗳腐,厌食或呕吐,吐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实。常规服用。
证属食伤过度,饮食停滞。症见脘腹胀痛,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痛而欲泻,泻后痛减,粪便奇臭,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常规服用。
证属湿热。症见腹痛,腹胀,腹泻,腹痛阵阵,痛而拒按,便后腹痛暂缓,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可伴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舌苔黄腻,脉滑数。常规服用。
治疗急性胃肠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常规服用。
1.本品用于实证,虚证之津亏便燥不宜使用。
2.年老体弱慎用。
3.孕妇禁用。
止泻灵颗粒OTC
党参、白术(炒)、陈皮、白扁豆(炒)、薏苡仁(炒)、山药、莲子、泽泻、茯苓、甘草。
补脾益气,渗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大便溏泄,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倦怠懒言;慢性肠炎。
颗粒剂:每袋12克,开水冲服,每次12克,6岁以下儿童减半,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大便溏泄,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倦怠懒言。
治疗慢性肠炎:长期腹泻,大便质稀,每日次数不等,可伴有腹部胀满,隐痛不舒,肢体倦怠。常规服用。
治疗小儿腹泻:本品苦温燥湿,芳香悦胃,升清降浊,涩肠止泻之功。常规服用。
1.不宜同服藜芦及其制剂。
2.非脾虚久泻不宜服用。
四神丸(片)典
肉豆蔻(煨)、补骨脂(盐炒)、吴茱萸(制)、五味子(醋制)、大枣(去核)、干姜。
温肾散寒,涩肠止泻。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泄,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水丸:每袋9克,淡盐水送服,每次9克,每日1~2次;片剂:每片0.3克,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肠鸣腹胀,五更溏泄,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治疗泄泻:证属脾肾阳虚。症见久泻不止,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无红润和光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常规服用。
治疗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结肠结核等:常规服用。
1.肠胃积滞,实热泄泻忌用。
2.不宜同服滋补性中药。
补脾益肠丸典 OTC
外层:黄芪、党参(米炒)、砂仁、白芍、白术(土炒)、当归(土炒)、肉桂;内层:醋延胡索、荔枝核、木香、炮姜、炙甘草、防风、盐补骨脂、煅赤石脂。
益气养血,温阳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泄泻,症见腹胀疼痛,肠鸣泄泻,黏性血便;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水蜜丸:每袋6克,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重症加量,儿童酌减。1个月为一个疗程,一般连服2~3个疗程。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腹胀腹痛,腹胀、肠鸣,大便溏薄,或泻下如水,肢倦神疲,纳差乏力。
症见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即明显增多而发生泄泻,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常规服用。
症见大便或干或不干,皆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㿠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得热痛减,腰膝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常规服用。
证属中脏虚寒。症见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时喜按,喜热恶冷,得温则舒,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或休息后减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胃纳不佳,大便溏薄,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提高耐受力、改善微循环、解痉止痛、抗炎、止血等作用。
1.治疗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伴有腹胀腹痛等。常规服用,1个月为一个疗程。
2.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腹痛腹泻,黏液血便,肠鸣,腹胀。常规服用,1个月为一个疗程。
3.治疗过敏性结肠炎:腹痛、腹胀、腹泻、便秘、黏液便。腹痛以左下腹及下腹部为主,轻重不等,排便或排气后可缓解。大便次数增多,每日2~6次或更多,多为糊状便或稀便,但不带血。还有的4~7天排便一次,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常规服用。
4.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以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伴腹泻、腹痛。常规服用,1个月为一个疗程。
1.泄泻次数多,为水样便,泄泻时腹部发热胀痛者忌服。
2.胃肠实热,感冒发热者慎用。
3.脓血便泄泻,应加服抗菌药物。
4.孕妇慎用。
香砂枳术丸典 OTC
白术(麸炒)、木香、砂仁、枳实(麸炒)。
健脾开胃,行气消痞。用于脾虚气滞,胸脘痞闷,食欲不振,大便溏软。
水丸:每袋10克,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脾虚气滞,食欲不振,或宿食不消,胸脘痞闷,大便溏软。
证属脾胃虚弱。症见胃脘痞闷,胀满时减,喜暖喜按,食少不饥,身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或虚大无力。常规服用。
证属湿阻气滞。症见脘腹痞满,疼痛,胀满不舒,痛引两胁,时聚时散,攻窜不定,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不知饥,不欲食,嘈杂,口淡;舌苔薄白,脉缓、弦。常规服用。
证属脾虚停食。症见食欲不振,腹满胀痛,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沉细。常规服用。
本品能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对消化道功能呈双向调节作用,既能兴奋胃肠道,使肠管收缩加强,排出肠内积气,又能抑制肠管收缩,呈现解痉止痛作用。用于食欲不振,或宿食不消,胸脘痞闷,大便溏软等。
本品有促进胃排空和肠道传输的作用,兴奋胃肠运动,使胃肠收缩节律增加。每次10克,每日3次。
常规服用。
症见中虚气滞,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大便不畅。常规服用。
1.舌红无苔、口干咽燥等阴虚者忌服。
2.小儿及年老体虚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洁白胶囊(丸典)OTC
诃子(煨)、肉豆蔻、草豆蔻、草果仁、石灰华、石榴子、沉香、丁香、木瓜、五灵脂膏、红花、翼首草、土木香、南寒水石。
健脾和胃,止痛止吐,分清泌浊。用于胸腹胀满,胃脘疼痛,消化不良,呕逆泄泻,小便不利。
胶囊剂:每粒0.4克,口服,每次2粒,每日2~3次,首次可适当加量;水蜜丸:每丸0.8克,嚼碎吞服,每次1丸,每日2~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胸腹胀满,胃脘疼痛,消化不良,呕逆泄泻,纳差乏力。
症见胃痛呕吐,腹痛泄泻。常规服用。
症见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舌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常规服用。
症见泻下稀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常规服用。
症见每逢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常规服用。
症见不思饮食,脘腹胀满,食滞不化。常规服用。
症见胸腹胀满,胃脘疼痛。常规服用。
本品解痉挛,行气,止痛,明显抑制消化道推进运动能力,有止呕、止吐、止泻功能,并通过对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调节,发挥强效的抗消化道溃疡、调节胃黏膜局部防御功能作用,从而保护胃黏膜,并可抗炎,促进重吸收,改善血液循环,使胃黏膜病变组织细胞修复再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常规服用。
本品能迅速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常规服用。
本品通过对中枢及外周神经的双向调节,达到抑制消化道运动能力,发挥解痉止痛作用。常规服用。
1.不宜与人参或含有人参成分的药物同服。
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3.不适用于消化道溃疡出血。表现为排黑色柏油样稀便。
4.不适用于小儿、老年及平素身体虚弱者。表现为身倦乏力,气短嗜卧,动则气喘,易汗出,消瘦。
5.不适用于肝肾阴虚头晕血压高者。
6.不适用于妇女月经量多者。
7.孕妇忌服。
理中丸典 OTC
党参、炮姜、土白术、炙甘草。
温中散寒,健脾。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手足不温,恶心神疲乏力,大便溏泄,小便清长。
大蜜丸:每丸9克,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脘腹疼痛,肢体倦怠,手足不温,或口泛清涎,恶心呕吐,或腹痛纳差,口淡不渴,喜热饮,大便稀溏,小便清利;舌淡苔白滑,脉沉紧或迟缓。
脘腹疼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泛吐清水,神疲倦怠,大便不实或溏泄;舌淡苔白,脉沉细。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脘腹疼痛等。常规服用。
饮食稍多或饮食生冷即吐,倦怠乏力,或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细。常规服用。
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水样,但无脓血,水谷不化,脘腹痞满,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缓。常规服用。
吐血、便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出血绵绵不止,汗出恶寒,精神疲倦;舌淡苔白,脉沉迟。常规服用。
胃脘部疼痛隐隐,纳差,喜暖,恶心呕吐。常规服用。
腹痛腹泻,遇冷加重,腹胀纳差,肢倦乏力。常规服用。
腹痛腹泻,遇冷加重,腹胀纳差,肢倦乏力。常规服用。
呕吐鲜血或咖啡色液体,伴有食物残渣,腹胀腹痛,恶心,纳少乏力。常规服用。
皮肤紫癜,腹痛剧烈,恶心呕吐。常规服用。
1.感冒发热者慎用。
2.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病患者,有泄泻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孕妇慎用。
葛根芩连丸典(片典、胶囊、颗粒、口服液)OTC
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及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身痛。
浓缩水丸(微丸):每袋1克、3克,口服,每次3克,儿童3~7岁1克,7岁以上1.5克,每日3次;片剂:每片0.3克、0.5克,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胶囊剂:每粒0.4克,口服,每次3~4粒,每日3次;颗粒剂:每袋6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3次;口服液:每支10毫升,口服,每次1支,每日3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热性病表证未解,邪热入里,夹热下利,身热口渴,胸脘烦闷;舌红苔黄,脉数。
发热口渴,泻下臭秽,肛门灼热,尿短而赤;舌苔黄腻,脉滑数。常规服用。
发热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舌苔黄,脉数。常规服用。
脾胃湿热所致者。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缺氧、抗心律失常、松弛气管及肠平滑肌作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对急性肺炎,肺痈的早、中期及某些发热待查病症,有退热作用。常规服用。
1.病属虚寒者忌用。症见泄泻而不发热,粪便清稀,舌淡,脉沉迟。
2.因滥用抗生素造成的菌群紊乱者疗效欠佳。
痢必灵片典
苦参、白芍、木香。
清热,祛湿,止痢。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泄泻,症见发热腹痛,大便浓血,里急后重。
片剂:每片0.27克,口服,每次8片,每日3次(糖衣片);每片0.7克,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薄膜衣片,大片);每片0.44克,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薄膜衣片,小片)。儿童酌减。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泻痢腹痛,泻下不爽,肛门灼热,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
证属湿热。症见痢下赤白脓血,腹痛,肛门灼热;舌苔黄腻,脉滑数。常规服用。
证属湿热。症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或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常规服用。
证属湿热积滞。症见腹部胀痛,痞满拒按,得热痛增,遇冷则减,胸闷不舒,烦渴喜冷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身热自汗,小便短赤;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常规服用。
1.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2.偶见全身发痒、胸闷、乏力、皮疹、心悸等。
四、润肠通便用药
便秘是以大便干燥、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临床特征的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病证。便秘常见于西医学的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病所致之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所致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便秘等。
中医学认为,便秘多由外感热邪,内伤饮食情志,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不足所致。治疗当分虚实而治,原则是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扶正为先。治则以健脾养胃,润肠温中,清热导滞,补益肾精等为法。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
1.清热泻火类:症见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适用于肠胃积热,肠燥便秘。常选用九制大黄丸、麻仁丸、麻仁润肠丸、清宁丸等。
2.顺气导滞类:症见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畅,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饮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适用于气机郁滞,肠腑不通。常选用当归龙荟丸等。
3.养阴润肠类:症见大便干结,如羊屎状,排出困难,面色无华,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数。适用于气血不足,肠道津亏。常选用五仁润肠丸等。
4.补肾填精类:症见大便或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㿠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得热痛减,腰膝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适用于肾阳虚衰,寒自内生,肠道传送无力。常选用苁蓉通便口服液、通便灵胶囊等。
九制大黄丸典 OTC
大黄。
泻下导滞。用于胃肠积滞所致的便秘,湿热下痢,口渴不休,伤食停水,胸热心烦,小便赤黄。
水丸:每袋6克,口服,每次1袋,每日1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大便燥结,小便短赤,或湿热下痢,口渴不止,心胸烦热,伤食停水,饮食积滞,或妇女月经错后,经期腹痛,色黑有块等。
症见大便秘结不通,口干口渴,心烦不安;舌红苔黄,脉弦。常规服用。
证属湿热。症见大便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常规服用。
伤食停水,消化不良,腹胀,心胸烦热。常规服用。
本品有泻下、抗菌、抗病毒、消炎和活血化瘀的作用。常规服用。
月经错后,经期腹痛,色黑有块。常规服用。
1.过敏体质者慎用。
2.不宜久服。
3.久病体弱者慎用。
4.孕妇忌服。
五仁润肠丸OTC
地黄、桃仁、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松子仁、肉苁蓉、陈皮、大黄、当归。
润肠通便。用于老年体弱,津亏便秘,腹胀食少。
大蜜丸:每丸9克,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老年体弱,津亏便秘,腹胀食少。
便秘反复发作,心烦口干;舌红苔白或黄,脉细弱或细数。常规服用。
症见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数。常规服用。
大便秘结,或干或不干,伴出血鲜红,肛痛等。常规服用。
治疗产后体虚便秘:本品具有生津润肠作用。常规服用。
1.不适用于年轻体壮便秘者。
2.大便干燥如羊屎,难排出者,可适当增加药量。每次2丸,每日服3次。
3.服用时出现大便稀溏,应停服。
4.孕妇忌服。
当归龙荟丸典 OTC
酒当归、芦荟、龙胆(酒炙)、青黛、栀子、酒大黄、酒黄芩、酒黄连、木香、盐黄柏、人工麝香。
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水丸:每袋6克,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头晕目眩,谵语发狂,神志不宁,小便赤涩,大便秘结。
头目眩晕,耳鸣耳肿,口苦胁痛,心中烦热,目赤肿痛,小便黄赤,大便燥结;舌苔黄,脉弦数。常规服用。
大便秘结,腹胀,口苦。常规服用。
妇女白带增多,色黄而稠,外阴瘙痒肿痛,口苦口干,小便浑浊,大便秘结。常规服用。
神志恍惚,笑骂不休,或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脉滑弦有力。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抗肿瘤、驱虫、镇静、抗菌、致泻作用。
腹痛剧烈,痛剧汗出,可伴腹胀胁痛等。常规服用。
腹胀满,胁肋胀痛,恶心呕吐,口苦。常规服用。
头晕头痛。常规服用。
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常规服用。
精神异常,躁狂不安。常规服用。
口服,每次10克,每日3次。
下腹坠胀疼痛。常规服用。
1.脾胃虚寒者慎用。
2.小儿、孕妇、年老体弱及脾胃虚寒者慎用,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服药后大便每日2~3次者,应减量,每日3次以上者,应停用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4.孕妇禁用。
苁蓉通便口服液OTC
肉苁蓉、何首乌、枳实(麸炒)、蜂蜜。
滋阴补肾,润肠通便。用于体虚便秘。
口服液:每支10毫升,口服,每次1~2支,每日1次。睡前应限制服用量。用时摇匀。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年老体虚,大便秘结,干或不干,体倦乏力等。
大便秘结,伴气短乏力,口干口渴等。常规服用。
病后或产后身体虚弱,精血亏虚,肠燥便秘,伴心悸,手足麻木;舌淡,脉沉细。常规服用。
大便秘结难下,日久不愈,反复发作。常规服用。
治疗脱发:本品补肾益阴,助阳乌发。常规服用。
1.不适用于年轻体壮便秘者。
2.服后大便稀,次数多,应停服。
3.本品含糖,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4.孕妇慎用。
复方芦荟胶囊OTC
芦荟、琥珀、青黛、朱砂。
清肝泻热,润肠通便,宁心安神。用于心肝火盛,大便秘结,腹胀腹痛,烦躁失眠。
胶囊剂:每粒0.43克,口服,每次1~2粒,每日1~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大便秘结,干燥难下,数日不行,腹痛腹胀。
治疗便秘:证属胃肠积热。症见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常规服用。
治疗青春痘:本品促进大肠蠕动,增加肠内水分,软化粪便,泻火通便,增强肌肤抗病能力,提高身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去除多余脂肪。用于排出体内毒素,滋润肌肤,使肌肤亮丽,富有弹性,祛除青春痘,缓解色素沉着,解除暗疮。常规服用。
1.不宜长期服用。
2.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孕妇禁用。
通便灵胶囊OTC
番泻叶、当归、肉苁蓉。
泻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胶囊剂:每粒0.25克,温开水送服,成人每次5~6粒,每日1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大便干结,咽干口渴;舌红苔少,脉细沉。
症见口干多饮,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常规服用。
年老体弱,或长期卧床,肠津枯槁便秘;舌红苔少,脉细。常规服用。
产后精血亏虚,肠燥便秘,或伴心悸怔忡,手足麻木;舌淡苔少,脉沉细略数。常规服用。
本品促进肠液分泌,抗菌泻下。常规服用。
本品抗菌抑菌。常规服用。
1.服药后可有轻微腹痛。
2.小儿、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孕妇忌服。
麻仁丸典(胶囊、合剂)OTC
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炒)、炒白芍、姜厚朴。
润肠通便。用于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难下,腹部胀满不舒;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大蜜丸:每丸6克、9克,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水蜜丸:每袋6克,每次6克,每日1~2次;胶囊剂:每粒0.35克,每次2~4粒,早晨和睡前各口服1次;软胶囊剂:每粒0.6克,每次2~4粒,口服,平时每次1~2粒,每日1次,急用时每次2粒,每日3次;合剂:每支10毫升,口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2次,用时摇匀。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大便干结难下,口干欲饮;舌红苔黄。
大便干结难下,身热,口干欲饮,心烦;舌红苔黄,脉弦。常规服用。
浊阴不降,津液不能输布,大便艰涩,非占位性病变所致的噎膈服后多能收效,占位性病变服药后亦能缓解部分症状。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致泻,缓解平滑肌痉挛及轻度降压等作用。
属肠胃燥热者。常规服用。
咽下困难,食物反流,胸骨后不适或疼痛。常规服用。
胃脘疼痛,胀满不舒,嗳气吐酸,不能进食。常规服用。
为津液耗伤,肺失宣降,大肠失其濡润,虚热内停所致者。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服后不效,可加至每日3~4次,连服10天后可减量或停用。
常规服用。
1.年老体虚者不宜久服。
2.孕妇忌服。
麻仁润肠丸典(软胶囊)OTC
火麻仁、炒苦杏仁、白芍、大黄、陈皮、木香。
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大蜜丸:每丸6克,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水蜜丸:每袋3.2克,口服,每次3.2~6.4克,每日2次;软胶囊剂:每粒0.5克,温开水送服,每次8粒,每日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小便数,大便秘结;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数。
治疗便秘:证属肠胃积热。症见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增强肠管蠕动,抗菌,解热等作用。
常规服用。
证属肠胃燥热。症见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带鲜血。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1.严重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排便困难,如结肠癌,严重的肠道憩窒,肠梗阻及炎症性肠病等忌用。
2.妇女经期慎用。
3.孕妇忌服。
清宁丸典 OTC
大黄、桑叶、侧柏叶、绿豆、车前草、姜厚朴、陈皮、醋香附、炒白术、半夏(制)、黑豆、麦芽、牛乳、桃枝。
清热泻火,消肿通便。用于火毒内蕴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头晕耳鸣,目赤牙痛,腹中胀满,大便秘结。
大蜜丸:每丸9克,每次1丸,每日1~2次;水蜜丸或浓缩丸:每袋6克,口服,每次6克,每日1~2次。
应用本品的基本指征:大便干燥硬结,脘腹痞满疼痛,口干唇燥,或口渴引饮,身热烦躁,面红目赤,咽喉肿痛,或口舌生疮,或小便淋沥;舌苔黄而少津,脉滑数。
胃肠积热,攻于上焦,出现口干乳蛾,咽喉肿痛,音声嘶哑,头晕耳鸣,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扁桃体肿大,表面可有黄色或白色分泌物;急、慢性咽喉炎,咽喉红肿疼痛,咽干口渴,或伴有发热。常规服用。
口舌生疮,疮疡丛生,溃疡,疼痛难忍,饮食尤甚,大便秘结或不畅,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常规服用。
牙龈肿块,红肿,疼痛,易出血,或有脓性分泌物,口臭,口唇或口角生疮,大便干燥,或兼有发热;舌苔黄或黄燥,脉数。如牙周炎、牙槽炎、牙龈脓肿等。常规服用。
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口干唇焦,口臭嗳气,呃逆,或兼有腹胀腹痛,头痛头晕,纳食减少,睡眠不安,或见肛裂;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常规服用。
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胰腺炎。症见身目发黄,口苦咽干,恶心呕吐,胸胁胀痛,腹满痞闷疼痛,饮食减少,或身热口渴,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常规服用。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症见腹痛下痢,大便稀薄或带黏液或脓血便,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痢下赤白,小便短赤,或身热口渴;舌苔黄腻或黄燥,脉濡数或滑数。常规服用。
膀胱炎、尿路感染等。症见小便浑浊,尿频、尿急、尿痛,热涩疼痛,小腹坠胀,或有身热,汗出热不退,大便秘结,或胸腹痞闷,烦热口渴;舌苔黄腻,脉沉数。常规服用。
本品具有泻下、抗炎抗菌、保肝利胆、调整胃肠道功能等作用。
咳嗽,发热,咽喉疼痛,鼻塞。常规服用。
常规服用。
1.不宜与温补性药物同服。
2.阴虚、虚火上炎慎用。
3.孕妇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