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医生殖医学的发展源远流长,最早的经典书籍《黄帝内经》奠定了“肾主生殖”理论基础,在历代医家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近年来,中医药在不孕不育和生殖相关疾病的治疗上、在提高辅助生育成功率的应用上、在优生和生殖健康保健的服务上等,均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取得了许多令人兴奋的新成果。但中医生殖医学的发展相对于现代生殖医学而言,比较缓慢。纵观目前中医生殖状况,其一,中医生殖人才缺乏,大多从业人员或仅有妇科生殖理论技能,或仅有男科生殖技术,诊治各行其事,其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知识广度有待扩展,男科、妇科生殖理论宜需融合;其二,迄今为止尚无系统的融中医生殖基础理论、临床、优生养生以及生殖健康保健知识于一体的学术著作,相关内容散见于中医妇科学、中医男科学、中医外科学等学科书籍中。这些均不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和中医生殖医学学科的发展。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是全国中医生殖医学学术交流的组织机构,汇集了优秀的全国中医生殖人才,是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为此,我们组织了部分在该领域学术造诣高、学术影响力大且在学会任职常委以上职务的教授或主任医师为主,编写了《中医生殖医学》一书。
全书分上、中、下3篇29章。上篇总论共12章,全面、完整、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生殖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生殖医学的概念及研究范畴、中医生殖医学发展概要、中医生殖医学的优势与特色、中医生殖轴以及脏腑、天癸、冲任等对生殖功能的调节等内容。中篇各论共9章,以西医病名为纲,以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为主,对男性不育(如弱精子症、少精子症、死精子症、无精子症及精液不液化等)、女性不孕(如输卵管性不孕、排卵障碍性不孕等)以及相关疾病如阳痿、不射精、多囊卵巢综合征、复发性流产等进行了系统论述,并阐述了中医药对辅助生殖的理论探讨、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下篇共8章,主要论述了有关中医生殖健康、优生和养生保健等内容,如中医胎教与优生优育术、中医房事养生,以及孕前孕期的优生保健、男女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殖健康养生保健知识等。书末附有常用方剂汇编。本书基本反映了目前中医生殖医学的整体发展状况。
本书的编写遵循以下原则:
1.遵“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这一基本思想,对基础理论溯源、梳理、提炼,去伪存真,以凸显中医生殖理论的科学性;对近年来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观点予以充分展示,以彰显中医生殖医学发展的时代性。
2.对当代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国家级名老中医等,如罗元恺、王琦、夏桂成、刘敏如、班秀文、徐福松、李曰庆等,在中医生殖医学领域的成就,如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经验等,进行了认真、全面、系统总结。
3.中篇各论,病种选择以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或某病的某一环节有优势)为主,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确定的优势病种,编写时参照已发布的该病种诊疗方案和诊疗路径。既要体现中医思维,突出中医特色,更要重视临床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推广性;言简意赅,简明扼要,让从事生殖医学研究的非中医人员也能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4.每个病所推荐的方剂,以经方或常用的基本方剂为主;所推荐的中成药以国家发布的基本用药为主。对每种疗法如针灸、外治、食疗方等介绍,力求详尽,便于学习掌握。
5.针对某个病目前的研究状况,作者结合自己体会,对该病的诊治难点及如何提高疗效的思路和方法等,作出诊疗述评。
6.名医经验,主要介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国家级名老中医或省级名中医,或在该领域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业内认可的一些专家的经验和体会。
7.文献精选,是中医经典著作或历代名家名著中有关生殖的精辟论述。
本书的编著承蒙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琦教授,在百忙中予以审稿并作序,从编写目录、体例,到具体的每一章节,逐一审定,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原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肖承悰教授为本书作序;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相关领导为本书的出版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的编写,我们查阅了大量古今医籍、专著和医学期刊,采纳或引用了不少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我们向被引用文献资料的作者、成果的研究者及专著的出版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我们虽尽了较大努力,但因水平有限,书中不足及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各位同道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再版时修订。
《中医生殖医学》编委会
2016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