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中医内科丁甘仁流派系列丛书:韩哲仙学术经验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上篇 生平史略

一、人物生平

韩哲仙(1911—1993),浙江慈溪人,出生于中医药世家。1929年毕业于丁甘仁师创办的中医专门学校,第九届毕业生。孟河丁氏传人,毕业后就职于四明医院(现名曙光医院)。丁氏学派中主要成员有丁济万、程门雪、黄文东、严苍山、章次公、秦伯未等一批著名老中医。丁甘仁在《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丁甘仁宣言书》一文中详细阐述了他创办这所学校的思想依据、目的宗旨和办学方法。积极倡导中医教学改革,将西方教学模式与中医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不仅授以中医经典,还学习西医解剖学、生理学,以及中国文学等。日后,学校成为上海及全中国的中医界摇篮,世人盛赞他 “医誉满海上,桃李满天下”。学校建立之初,丁甘仁先生亲自制定了校训,即 “精诚勤笃”四个字。精——学贵于精;勤——业在于勤;诚——待人以诚;笃——笃志不渝。学校和教员们正是按此精神来培养和造就中医人才,学生们也以此严格鞭策勉励自己不断进步。1929年,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曾亲书 “博施济众”的匾额赠予医坛楚翘丁甘仁,嘉奖他的道德品行。

韩哲仙长期以来,以丁氏流派的学术特色、丁甘仁的临床思想和见解为宗法。丁甘仁医学造诣甚深,精研《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又钻研金元诸家及吴又可、王孟英等学说,博采众长,融诸家之学于一身,临证推崇张仲景辨病审证求因,用药灵活施治,内外参合,表里并兼。韩哲仙在长期学习丁甘仁先生的学术理论中,在治病过程中对各种疾病治法灵活多样,不拘内服外用,以获效灵捷为先机,临床疗效显著。

韩哲仙抗战胜利后悬壶沪滨,1973年进入公家医院,1980年始担任上海市中医门诊部内科主任医师。韩哲仙出身中医药世家,其祖父于清乾隆九年(1744),于沪上小南门开设了沪上最早的“韩万年堂”药号,自制黄病丸、臌胀丸、脱力膏等惠及沪上人民。韩筱仙承祖上 “韩万年”中药店,并在店内开设中医门诊。韩哲仙因有祖传“黄病丸”“臌胀丸”行于世(该二方自清乾隆年起,即在沪郊享有盛誉),故以擅治 “黄疸”“臌胀”,尤其擅用峻下逐水之法治疗肝硬化腹水而别树一帜,是上海地区著名肝病专科老中医之一。199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五百名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之一。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曾经担任上海市中医学会肝病学会理事、农工党上海分会医学委员会顾问、黄浦区医学会肝病分会主任。1980年韩哲仙发表的《肝硬化腹水临床体会》,收入上海市卫生局编写的《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之中。1993年韩哲仙治肝方面的独特经验被选入《中华名老中医选录》一书中。韩哲仙医德高尚、医术精湛,长期运用清、通、消、补四法在治疗各种肝胆疾病方面取得了明显疗效。韩哲仙平素虚心好学,强记博识,对医学著作收藏尤丰,主张吸取现代医学之长,为祖国医学所用;认为应用现代检测设备,与中医传统的 “望”“闻”“问”“切”四诊相结合,更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

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第九届合影照片
(第一排左三为韩哲仙)
韩哲仙祖上开设的韩万年药堂留下的处方
(清乾隆九年韩万年堂药号在上海小南门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