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门诊常用药速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高血压常用西药

1.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摘录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

(1)定义: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一般需要非同日测量2~3次来判断血压升高及其分级,尤其对于轻、中度血压升高。

(2)分类与分层:

按血压水平分类、按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分别见表1-1和表1-2。

表1-1 血压水平分类
续表
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表1-2 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3)诊断

血压测量: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主要手段。目前,在临床和人群防治工作中,主要采用诊室血压、动态血压以及家庭血压3种方法。诊室血压与动态血压相比更易实现,与家庭血压相比更易控制质量,因此,仍是目前评估血压水平的主要方法。但如果能够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以24小时动态血压为诊治依据。

实验室检查:基本项目:血生化(钾、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肌酐);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尿液分析(尿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推荐项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餐后血糖(当空腹血糖≥6.1mmol/L时测定)、尿白蛋白定量(糖尿病患者必查项目)、尿蛋白定量(用于尿常规检查蛋白阳性者)、眼底检查、胸片、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以及踝臂血压指数(ABI)等。选择项目:对怀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需要可以分别选择以下检查项目:血浆肾素活性、血和尿醛固酮、血和尿皮质醇、血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MN)及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血和尿儿茶酚胺、动脉造影、肾和肾上腺超声、CT或MRI、睡眠呼吸监测等。对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应的脑功能、心功能和肾功能检查。

(4)评估靶器官损害

心脏:

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心脏传导阻滞或心律失常等。胸部X线检查可以了解心脏轮廓、大动脉及肺循环情况。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左心室肥厚和舒张期心力衰竭方面优于心电图。必要时采用其他诊断方法: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计算机断层扫描冠状动脉造影(CTA),心脏同位素显像,运动试验或冠状动脉造影等。

血管: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粥样斑块可独立于血压水平预测心血管事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增快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踝/臂血压指数(ABI)能有效筛查外周动脉疾病,评估心血管风险。

肾脏:

血清肌酐升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或尿白蛋白排出量(UAE)增加。微量白蛋白尿增加,血清尿酸水平增高等,对心血管风险可能也有一定预测价值。

眼底:

常规眼底镜检查的高血压眼底改变,按Keith-Wagener和Backer四级分类法,3级或4级高血压眼底对判断预后有价值。

脑:

头颅MRA或CTA有助于发现腔隙性病灶或脑血管狭窄、钙化和斑块病变。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诊断脑血管痉挛、狭窄或闭塞有一定帮助。认知功能的筛查评估主要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

◆治疗目标

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与死亡的总体危险。需要治疗所有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以及各种并存的临床疾病。

◆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①小剂量开始:

降压药物需要长期或终身应用,药物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重要性不亚于或更胜过药物的疗效。

②尽量应用长效制剂:

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③联合用药:

以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为原则。

④个体化: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

◆常用降压药物选择

①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断剂及其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降压治疗的初始用药或长期维持用药,单药或联合治疗。

②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以及合并临床疾病情况,合理使用药物,优先选择某类降压药物(图1-1,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