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标解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人均预期寿命

(一)定义

人均预期寿命(average life expectancy)指假定当前各年龄组死亡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通常表述为“某岁预期寿命”,例如“出生时预期寿命”“60岁预期寿命”等。出生时预期寿命也称人均预期寿命,是最常用的预期寿命指标。

(二)意义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指标。人均预期寿命因不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可直接用于不同地区间的比较,是国际通用的评价居民健康水平指标之一。一般来说,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医疗卫生条件好、科学文化素质高、自然环境优越的国家和地区,人均预期寿命较高。由于预测人均预期寿命时使用的是当年的死亡率,而当年出生的人度过其一生时,死亡率水平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人均预期寿命并不代表当年出生的这一批人最终死亡时的实际寿命。与人均预期寿命相比,“60岁预期寿命”是衡量长寿的更好指标。

(三)计算方法

预期寿命是借助年龄别死亡率资料,运用寿命表的方法,计算出按照某地当年实际死亡水平死亡时,各年龄组人群的剩余生存时间。

理论上,计算预期寿命时需要对同年出生的人进行追踪,记录他们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直至最后一个人的生命结束,然后根据他们活到各不同年龄的人数来计算其平均寿命,即为平均预期寿命。但现实生活中,跟踪同年出生的人的整个完整生命过程有很大困难,所以在实际计算时,利用某年各年龄别人口的死亡率代替该年出生的一批人在不同年龄别的死亡率,计算各年龄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数,由此推算出这一年的平均预期寿命。因此,平均预期寿命与同时代的死亡率水平有关。

(四)目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6.3岁。《纲要》提出,202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2030年达到7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