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主要康复治疗方法
第一节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骨骼肌肉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常见的急慢性疼痛、深静脉血栓、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运动损伤、神经损伤等疾病,药物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现将骨骼肌肉康复治疗中常用的基本药物做一归纳,以便临床合理选择和科学应用。
一、消炎镇痛类药物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合理有效的镇痛药物应用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使患者更好地配合运动康复治疗的实施。消炎镇痛类药物具有镇痛、抗炎、抗风湿等作用,常用的有阿片类镇痛药、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抗风湿痛风类药和其他消炎镇痛药物(图2-1)。
图2-1 骨骼肌肉疼痛处理流程
(一)消炎镇痛类药物的使用原则
1.按时给药
根据疼痛程度、规律及首次有效止痛时间,按时给予止痛药,以保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将疼痛刺激控制在痛阈之下。
2.按阶梯用药
一般首先使用非阿片类药物,如果所用药物、剂量及用法不能达到止痛效果,可加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果二者合用后仍不能止痛,则可以使用强阿片类药物。
3.联合用药
对中、重度疼痛,最好使用两种以上止痛药物,这样可以减少其用量及并发症,增强止痛效果。
4.交替用药
长时期反复使用同一种止痛药物,身体会产生耐药性,不应依靠增加剂量实现止痛效果,应及时改用其他止痛药物代替。
5.药物剂量
根据实际需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药物剂量由小到大,直到患者疼痛缓解为止。
(二)阿片类镇痛药
阿片类镇痛药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或外周的阿片类受体发挥镇痛作用,属于中枢性强效镇痛剂,一般不作为首选镇痛药物,仅限于非阿片类药物不能控制的急性剧烈疼痛的短期使用或晚期癌性疼痛。由于其具有成瘾性,不宜长期应用。在骨科慢性疼痛治疗中不推荐使用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制剂。此类药物最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嗜睡及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在临床使用时要注意患者用药反应。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有吗啡、丁丙诺啡(布诺啡)、哌替啶(度冷丁)、芬太尼、美沙酮、喷他佐辛、地佐辛等。
1.吗啡
(1)作用与用途:
为阿片μ受体激动剂,有镇痛、镇静、镇咳、抑制呼吸及肠蠕动,增强括约肌的紧张性等作用。用于剧烈疼痛、心源性哮喘、心肌梗死,亦用于麻醉前给药。
(2)用法用量:
口服,常规量5~15mg/次,15~60mg/d,极量30mg/次,100mg/d;皮下注射,常规量5~15mg/次,15~40mg/d,极量20mg/次,60mg/d;静脉注射,5~10mg/次;硬膜外腔注射,极量5mg/次,用于手术后镇痛。
(3)不良反应:
便秘、呕吐、尿潴留、眩晕、嗜睡,过量可致昏迷、血压降低、呼吸抑制,极易成瘾。
(4)注意事项:
肝功能减退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禁用;新生儿和婴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中毒时可静脉注射拮抗剂纳洛酮。
2.哌替啶
(1)作用与用途:
为阿片μ受体激动剂,镇痛和对平滑肌的作用与吗啡相似,但较弱,镇痛作用相当于吗啡的1/10~1/8。用于剧烈疼痛、心源性哮喘、麻醉前给药、内脏剧烈绞痛及人工冬眠等。
(2)用法用量:
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常规量25~100mg/次,极量150mg/次,600mg/d。
(3)不良反应:
头痛、头昏、出汗、恶心、口干、呕吐等,久用成瘾,过量可致瞳孔扩大、呼吸抑制、意识障碍、血压下降等。
(4)注意事项:
人工冬眠时可静脉滴注,以5%葡萄糖液250~500ml稀释后滴入,1岁以下小儿不宜使用。不宜与异丙嗪多次合用。
3.地佐辛
(1)作用与用途:
为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κ受体激动剂,也是μ受体拮抗剂,是一种强效阿片类镇痛药,能缓解术后疼痛,其镇痛强度、起效时间及作用持续时间与吗啡相当,成瘾性小。
(2)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推荐成人单剂量为5~20mg,初剂量为10mg,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疼痛程度、身体状况及服用其他药物的情况调节剂量,必要时每隔3~6小时给药一次,最高剂量20mg/次,每天最多不超过120mg/d;静脉注射,初剂量为5mg,以后2.5~10mg/2~4h。
(3)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头晕、镇静、注射部位反应、出汗、寒战、脸红等。
(4)注意事项:
患有呼吸抑制、支气管哮喘、呼吸道梗阻的患者使用本品要减量。肝、肾功能不全者应用本品应低剂量,胆囊手术者慎用本品。
(三)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
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为人工合成的中枢性镇痛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地消除、缓解痛觉,使疼痛易于耐受。其镇痛作用较阿片类镇痛药弱,但成瘾性较小,比其他非阿片类镇痛药的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与阿片类相似,但呼吸抑制作用较小。常用于中重度疼痛及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常用的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有曲马多、奈福泮、四氢帕马丁、罗通定等。
1.曲马多
(1)作用与用途:
为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通过抑制神经元突触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并增加神经元外5-羟色胺浓度,影响痛觉传递而产生镇痛作用。作用强度为吗啡的1/10~1/8,适用于中度急慢性疼痛,如术后痛、创伤痛、癌性痛、心脏病突发性痛、关节痛、神经痛及分娩痛。
(2)用法用量:
口服,普通片,每次0.05~0.1g,必要时重复给药,每日剂量不超过0.4g。缓释片每次0.1g,每日2次;肌内注射,每次0.05~0.1g,每日不超过0.4g;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次0.05~0.1g,每日量0.1~0.2g。
(3)不良反应:
偶有恶心、出汗、口干、眩晕、口麻等。与其他中枢抑制药物合用时有呼吸抑制的可能性。
(4)注意事项:
忌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乙醇、催眠药、镇痛药或精神药物急性中毒者忌用;长期应用可成瘾。
2.奈福泮
(1)作用与用途:
为非成瘾性镇痛药,是一种新型镇痛剂,镇痛强度较吗啡弱,肌内注射本品20mg相当于12mg吗啡效应。用于术后止痛、癌症痛、急性外伤痛,亦用于急性胃炎、胆道蛔虫症、输尿管结石等内脏平滑肌绞痛。
(2)用法用量:
口服,20~60mg/次,60~180mg/d;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20mg/次,必要时1次/3~4小时。
(3)不良反应:
常有瞌睡、恶心、出汗、头晕、头痛等,但一般持续时间不长。偶见口干、眩晕、皮疹。
(4)注意事项:
青光眼、尿潴留和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有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或惊厥者禁用。
(四)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骨骼肌肉康复治疗中最常用的镇痛药物。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的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减少炎性介质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生成,起到抗炎、镇痛、解热、抗风湿的作用。常作为镇痛类药物的首选,无成瘾性和依赖性。主要用于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对症治疗,能有效缓解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炎症,如局部疼痛肿胀。广泛用于腰腿痛、颈肩痛、急性痛风、外伤及术后疼痛、癌性痛等。
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按化学结构可分为:①甲酸类(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二氟尼柳等;②乙酸类:如双氯芬酸、吲哚美辛、依托芬那酯等;③丙酸类:如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等;④芬那酸类:如氯芬那酸、甲芬那酸、氟芬那酸等;⑤吡唑酮类:如安乃近、氨基比林、保泰松等;⑥苯胺类:如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等;⑦萘酰碱酮类:萘丁美酮、尼美舒利等;⑧昔康类:如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替诺昔康等;⑨昔布类:如塞来昔布、帕瑞昔布、依托考昔等。
非甾体类抗炎药虽化学结构不同,但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有许多共同的不良反应,包括:①胃肠道反应,最常见,如胃部不适、胃溃疡、出血等;②肾毒性反应,尤其是老人、糖尿病、动脉硬化患者;③肝的反应,如肝酶升高、黄疸等;④其他不良反应,如皮疹、头晕、白细胞减少、哮喘等。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①对于高危心血管病患者,应权衡疗效和安全性因素;②老年人宜选用肝、肾、胃肠道安全性高的NSAIDs药物。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③对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后出现哮喘、鼻腔息肉、血管水肿或荨麻疹等症状的患者不宜使用;④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NSAIDs药物同时使用。
1.美洛昔康
(1)作用与用途:
为烯醇酸类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有关,通过抑制环氧化酶-2发挥治疗作用。具有消炎、镇痛和解热作用,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对症治疗和疼痛性骨关节炎(关节痛、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对症治疗。
(2)用法用量:
口服,类风湿关节炎,成人15mg/次,1次/日,根据治疗后反应,剂量可减至7.5mg/d。骨关节炎,7.5mg/次,1次/日,可增至15mg/次。最大剂量15mg/d。
2.依托考昔
(1)作用与用途:
本品是一种具有口服活性的、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2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用于治疗骨关节炎急性期和慢性期的症状和体征,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2)用法用量:
本品用于口服,可与食物同服或单独服用。骨关节炎推荐剂量为30mg,每日1次。对于症状不能充分缓解者,可以增加至60mg,每日1次。在使用本品60mg,每日1次,4周以后疗效仍不明显时,其他治疗手段应该被考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推荐剂量为120mg,每日1次,本品120mg只适用于症状急性发作期,最长使用8天。
3.双氯芬酸钠
(1)作用与用途:
为苯乙酸类消炎镇痛药,具有显著的抗风湿、消炎、止痛、解热作用。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痛及各种中等疼痛、术后疼痛,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
(2)用法用量:
口服,75~150mg/d,分2~3次服用。疗程视病情而定。缓释片(胶囊)每次1粒(75mg),每日1次,最大剂量为150mg,分2次服用或遵医嘱。
4.塞来昔布
(1)作用与用途:
为环氧化酶-2特异性抑制剂。适用于治疗急性期或慢性期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
(2)用法用量:
口服,骨关节炎,200mg,1~2次/日。临床研究中也曾用至每日400mg的剂量。类风湿关节炎,100mg或200mg,每日2次。临床研究中的剂量曾用至每日800mg。老年人不必调整剂量。
二、钙调节剂及抗骨质疏松类药物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病理机制是骨代谢过程中骨吸收与骨形成的耦联出现缺陷,导致骨量降低,骨组织细微结构破坏,力学功能减弱,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在临床上常分为3类: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期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②继发性骨质疏松症;③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根据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可分为3类:①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依替膦酸二钠、氯屈膦酸二钠、帕米膦酸二钠、阿仑膦酸钠等)、替勃龙、雌激素类、依普黄酮、降钙素等;②刺激骨形成的药物,如氟制剂、甲状旁腺激素、生长激素、骨生长因子等;③矿化类制剂,钙剂、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物(如骨化三醇等)等可促进骨的矿化。
抗骨质疏松药物可单药治疗也可联合应用。联用时一般以钙剂及维生素D类作为基础用药,与骨吸收抑制剂或骨形成促进剂联合使用。不建议作用机制相同的制剂同时应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依从性,每6~12个月系统观察中轴骨骨密度的变化,评价药物的疗效。
1.骨化三醇
(1)作用与用途:
为维生素D3的最重要活性代谢产物之一,通常在肾内由其前体25-羟基维生素D3转化而成。正常生理性每日生成量为0.5~1.0μg,并在骨质合成增加期内(如生长期或妊娠期)其生成量稍有增加。骨化三醇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并调节骨的矿化。用于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慢性肾衰竭肾性骨营养不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及血磷酸盐过少维生素D抗性佝偻病等。
(2)用法用量:
口服,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营养不良,0.25μg/d,以后视血钙而调整剂量。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儿童1~5岁,0.25~0.75μg/d,6岁以上,0.5~2μg/d(用量需个体化)。
(3)不良反应:
超剂量可引起高血钙综合征或钙中毒。
(4)注意事项:
血清钙及磷酸盐的浓度必须定时测定。服用本品时,不应同时服用其他维生素D制剂及其衍生物。用药期间应监测血钙,多饮水,高钙血症者、对维生素D及类似药过敏者不宜应用。
2.降钙素
(1)作用与用途:
本品对破骨细胞有急性抑制作用,迅速止骨疼痛、抑制骨溶解、促进钙固定。适用于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皮质类固醇或缺乏活动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乳癌、肺癌、肾癌、骨髓瘤和其他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的大量骨溶解导致的骨疼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缺乏活动或维生素D中毒导致的变形性骨炎(Paget骨病),高钙血症及高钙危象,神经营养不良症。
(2)用法用量:
①停经后骨质疏松症,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50~100U/d,或隔日100U;鼻内用药,100U/次,1~2次/日,或50U/次,2~4次/日或隔日200U。②变形性骨炎,100U/d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症状改善后隔日或每日注射50U;鼻内用药,100U,2次/日,或50U/次,4次/日。③痛性神经营养不良症,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100U/d,持续2~4周,然后每周3次100U;鼻喷200U/d,分2~4次,持续2~4周,然后每周3次200U,持续6周以上。④高钙危象,每日5~10U/k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至少6小时以上或每日剂量分2~4次缓慢静脉注射;也可每日200~400U,分数次鼻内给药。
(3)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轻微脸部潮红且伴有热感,低血压、头晕,极少数患者会发生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
(4)注意事项:
禁用于对本药过敏者,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儿童使用不得超过数周。
3.阿仑膦酸钠
(1)作用与用途:
为氨基二膦酸盐,与骨内羟磷灰石有强亲和力。能进入骨基质羟磷灰石晶体中,当破骨细胞溶解晶体,药物被释放,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并通过成骨细胞间接抑制骨吸收,为骨代谢调节剂。其特点是抗骨吸收活性强,无骨矿化抑制作用。适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以预防髋部和脊柱骨折(椎骨压缩性骨折),也适用于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以预防骨折。
(2)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早餐前至少30分钟空腹用200ml温开水送服,每次10mg,每日1次。
(3)不良反应:
腹痛、腹泻、恶心、便秘、消化不良、食管炎、食管溃疡、皮疹、瘙痒以及骨、关节、肌肉疼痛等。偶有血钙和血磷降低。
(4)注意事项:
食管动力障碍,如食管迟缓不能、食管狭窄者禁用;严重肾损害者、骨软化症患者禁用;对本品过敏者,有明显低钙血症者,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妊娠、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
4.依普黄酮
别名7-异丙氧基异黄酮、依普拉封、依普瑞丰。
(1)作用与用途:
本品属植物性促进骨形成药物,能直接作用于骨,具有雌激素样的抗骨质疏松特性,但无雌激素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促进骨胶原合成和骨基质的矿化,增加骨量;减少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成熟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吸收;通过雌激素样作用增加降钙素的分泌,间接产生抗骨吸收作用。用于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症状,提高骨量减少者的骨密度。
(2)用法用量:
通常成人每次1粒(200mg),每日3次,饭后口服。此剂量应根据年龄及患者的症状进行调整。
(3)不良反应:
少数患者可见食欲缺乏、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偶见红细胞、白细胞减少,血胆红素、乳酸脱氢酶和尿素氮上升,皮疹、瘙痒、眩晕、倦怠感及舌唇麻木等。
(4)注意事项: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低钙血症患者忌用。重度食管炎、胃炎、十二指肠炎、溃疡病和胃肠功能紊乱者慎用;中重度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儿童、少年和高龄患者应慎用。服药期间需补钙。对男性骨质疏松症无用药经验。
5.雷奈酸锶
(1)作用与用途:
雷奈酸锶(strontium ranelate)可同时作用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具有抑制骨吸收、刺激骨形成的双重作用。临床研究证实能显著提高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降低发生骨折的风险。用于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可以降低脊椎和髋部骨折的危险。
(2)用法用量:
口服,1次/日,每次2g,最好在进食2小时之后,睡前服用,可在服用之后立即躺下。因为所治疗疾病的性质,雷奈酸锶应当长期使用。
(3)不良反应:
通常的不良反应是恶心、腹泻、头痛和皮肤刺激。但是,这些作用是轻度或者短暂的,通常不会引起患者中止治疗。
(4)注意事项:
有严重的肾病患者慎重用药;必须卧床或者正在手术中的患者慎重用药。不宜与钙和食物同时服用,以免影响药物吸收,确保其药效正常发挥作用。
三、改善神经代谢类药物
本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受损伤神经的修复和生长,在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列举临床上常用的维生素类、地巴唑、神经节苷脂和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
1.甲钴胺
(1)作用与用途:
为辅酶维生素B12制剂,促进核酸、蛋白、脂质代谢,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用于周围神经病、因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500μg,每日3次。①神经病变,肌内注射,每次500μg,隔日1次。②巨幼红细胞贫血,肌内注射,每次500μg,隔日1次。给药约2个月后,维持治疗,每1~3个月注射1次(500μg)。
(3)不良反应:
口服有食欲缺乏、恶心、腹泻、皮疹等症状,注射偶有出疹、肌内注射部位疼痛或硬结、头痛、出汗、发热感等症状。
(4)注意事项:
从事汞及其化合物工作的患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肌内注射时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并避开神经走行部位。久服无效者不必长期服用。
2.神经节苷脂钠
(1)作用与用途:
可促进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功能恢复。作用机制是促进“神经可塑”(包括神经细胞的生存、轴突生长和突触生长),保护损伤后继发性神经退化,对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以及因损伤后导致的脑水肿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改善细胞膜酶的活性减轻神经细胞水肿,改善帕金森病所致的行为障碍。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或血管性病变;还可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帕金森病。
(2)用法用量:
每日20~40mg,遵医嘱一次或分次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滴注。①病变急性期(尤急性创伤),每日100mg,静脉滴注,2~3周后改为维持量,每日20~40mg,一般持续6周。②帕金森病,首剂量500~1000mg,第2日起每日200mg,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一般用至18周。
(3)不良反应:
少数患者用本品后出现皮疹反应,应建议停用。
(4)注意事项:
对本品过敏者;遗传性糖脂代谢异常者(神经节苷脂积病,如家族性黑矇性痴呆、视网膜变性病)禁用。
3.鼠神经生长因子
(1)作用与用途:
主要成分为从小鼠颌下腺中提取纯化的神经生长因子,能促进损伤神经恢复。用于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各种周围神经损伤,也可用于神经炎及神经退行性变。
(2)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20μg/次,1次/日,用2ml注射用水溶解,疗程4周,每日不超过80μg。
(3)不良反应:
注射部位痛或注射侧下肢痛,偶见头晕、失眠等。
(4)注意事项: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四、抗痉挛药
肌肉痉挛是中枢神经及肌肉软组织损伤后常见的临床康复问题。本类药物的主要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干扰神经肌肉的兴奋传导,使骨骼肌松弛,产生松弛痉挛肌肉,改善血供和运动功能,缓解疼痛的作用。常用于中枢神经损伤后的肌痉挛和疼痛所致保护性肌肉痉挛的处理。在骨科临床康复中常用的有氯唑沙宗、巴氯芬、乙哌立松等。
1.氯唑沙宗
(1)作用与用途:
为中枢性肌肉松弛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突触通道而产生肌肉松弛效果。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肌肉、韧带、筋膜)扭伤、挫伤运动后肌肉酸痛、肌肉劳损所引起的疼痛,由中枢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痉挛,以及慢性筋膜炎等。
(2)用法用量:
饭后服用,成人每次0.2~0.4g,每日3次,症状严重者可酌情加量,儿童遵医嘱。
(3)不良反应:
以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为主,其次是头昏、头晕、嗜睡等神经系统反应,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微,可自行消失或在停药后缓解。
(4)注意事项:
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与酚噻嗪类、巴比妥酸衍生物等中枢神经抑制剂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时,应减少本品用量。
2.巴氯芬
(1)作用与用途:
为中枢性肌肉松弛剂,抑制中枢多突触反射而发挥肌肉松弛作用,对运动神经与肌肉的冲动传递无阻滞作用。用于脑血管意外、脑性瘫痪、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等引起的肌痉挛治疗。
(2)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首次5mg,3次/日,以后每隔3日增服剂量,直至所需剂量,但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具体调整剂量。常用剂量为30~75mg/d,根据病情可达100~120mg/d。
(3)不良反应:
嗜睡、眩晕,偶见恶心、呕吐、腹泻、头痛,老年人可产生欣快感或抑郁症、神志障碍、幻觉等。
(4)注意事项:
帕金森病、癫痫、风湿性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症者禁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肾功能障碍者慎用。本品有降压作用,服降压药者慎用。
3.乙哌立松
(1)作用与用途:
本品能同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血管平滑肌,缓和骨骼肌紧张并作用于γ-神经元系统,减轻肌梭的灵敏度,从而缓解骨骼肌的紧张,并且通过扩张血管而显著改善血液循环,从多方面阻断紧张亢进-循环障碍-肌疼痛-肌紧张亢进,这种骨骼肌的恶性循环。用于改善颈肩臂综合征、肩周炎及腰痛症的肌紧张状态以及由脑血管障碍、痉挛性脊髓麻痹、颈部脊椎症、手术后遗症、外伤后遗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婴儿大脑性轻瘫、脊髓小脑变性症、脊髓血管障碍、亚急性脊髓神经病及其他脑脊髓疾病引起的痉挛性麻痹。
(2)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50mg,每日3次,饭后服,随年龄、症状适当调整剂量。
(3)不良反应:
偶有休克、肝肾功能异常,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值异常,皮疹、瘙痒等皮肤症状,失眠、头痛、身体僵硬、四肢麻木等精神神经症状,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胃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尿闭、尿失禁、残尿感等泌尿系统症状,以及四肢无力、站立不稳、全身倦怠、肌紧张减退、出汗等全身症状。
(4)注意事项: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休克患者禁用。孕妇、哺乳妇女及儿童慎用。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用药期间不宜进行驾驶车辆等有危险性的机械操作。
五、脱水药
本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消除软组织及神经组织水肿,促进静脉及淋巴回流,改善循环,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后肿胀、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组织受压后水肿等治疗。常用于骨骼肌肉康复治疗的脱水药有甘露醇、甘油果糖、七叶皂苷钠、迈之灵、地奥司明等。在本类药物中,甘露醇长时间应用时要特别注意电解质紊乱及肾损害发生。
1.甘露醇
(1)作用与用途:
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而使组织脱水,降低颅内压,从肾小球滤过后,在近端小管中造成高渗透压而产生利尿作用。用于治疗脑水肿、青光眼、大面积烧烫伤引起的水肿,预防和治疗肾衰竭、腹水等。
(2)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每次1~2g/kg,一般为20%溶液250~500ml,并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30~50ml。
(3)不良反应:
滴速过快,可有一过性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畏寒及注射部位轻度疼痛等,大剂量久用可有肾小管损害、血尿及肾衰竭,个别有过敏反应。
(4)注意事项:
明显心功能损害、高钾血症或低钠血症、低血容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肺充血、肺水肿、活动性颅内出血、充血性心衰、进行性肾衰竭、严重失水及孕妇禁用;防止外漏,以免组织坏死。
2.七叶皂苷钠
(1)作用与用途:
能促使机体提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可的松血浆浓度,促进血管壁增加前列腺素2α的分泌,清除机体内自由基,从而起到抗炎、抗渗出的作用,提高静脉张力,加快静脉血流,促进淋巴回流,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并有保护血管壁的作用。用于脑水肿及伴发的脑功能失调、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与肿胀、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和脊椎综合征。
(2)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按体重每日0.1~0.4mg/kg,或5~10mg溶于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供静脉滴注;也可5~10mg溶于10~20ml的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供静脉注射。重症患者可多次给药,但每日总量不得超过20mg。疗程7~10天。
(3)不良反应:
偶见过敏反应、静脉炎,严重者出现静脉红肿。若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可采用热敷及外用抗炎软膏治疗。
(4)注意事项:
用药前后要检查肾功能;注射时勿使药液漏至血管外,若已发生,可用普鲁卡因或透明质酸酶局部封闭;禁用于肾损害、肾衰竭、肾功能不全者。
3.迈之灵
(1)作用与用途:
本品为马栗树籽中提取的纯植物性制剂,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静脉回流,减轻静脉淤血症状,增加血管弹性,增加血管张力,抗氧自由基作用。①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性静脉炎后综合征。症状如下肢肿胀、痉挛、瘙痒、灼热、麻木、疼痛、疲劳沉重感、皮肤色素沉着、淤血性皮炎、溃疡及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肿痛等。②各种原因所致的软组织肿胀、静脉性水肿。症状如各类外伤、创伤、烧烫伤、各种手术后以及肿瘤等所致的肢体水肿和组织肿胀。③痔静脉曲张引起的内、外痔急性发作症状。症状如肛门潮湿、瘙痒、便血、疼痛等。
(2)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1~2片/次,2次/日,20天为1个疗程。病情较重或治疗初期,2片/次,2次/日。饭后服用。
(3)不良反应:
极个别情况下出现轻微胃肠道不适,此时并不需要停止治疗,建议与饭同食。
(4)注意事项:
药物应完整服下,勿嚼碎。无论饭中或饭后服用均应多饮水。
六、激素类药物
本类药物主要是指临床上常用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抑制免疫和炎症反应的作用,主要用于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周围神经卡压症所致神经水肿以及骨关节炎、痛风等引起的关节滑膜肿胀的治疗。长期大剂量应用易出现库欣综合征、糖代谢紊乱、胃溃疡、水钠潴留、低血钾、骨质疏松、二重感染等不良反应。应用时要有明确用药指征,恰当选用不同制剂,正确选择给药途径、适当剂量和疗程,积极预防不良反应。常用药物按作用时间分为:①短效类,氢化可的松、可的松等;②中效类,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曲安西龙、曲安奈德等;③长效类,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
1.氢化可的松
(1)作用与用途:
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毒及抗休克等作用,也有一定程度的盐皮质激素活性,具有留水留钠及排钾作用。主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和自体免疫性疾病。
(2)用法用量:
口服,10~20mg/次,2~4次/日;静脉滴注,100mg/次,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液稀释后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静脉注射,以1ml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速度应在半分钟以上,必要时每隔1小时、3小时、6小时、10小时再行注射。静脉滴注,50~100mg溶于100~1000ml的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时间持续数小时;肌内注射,以1ml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用,用量视患者年龄、病情、症状轻重而定。
(3)不良反应:
长期大量应用可致类库欣综合征表现。
(4)注意事项:
消化性溃疡病、骨质疏松症、精神病、重症高血压患者禁用;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慎用;结核病、急性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患者应用时必须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长期服用后,停药时应逐渐减量。
2.泼尼松
(1)作用与用途:
本品为中效糖皮质激素,具有影响糖代谢、抗炎、抗过敏、抗毒、抗恶性淋巴组织疾病的作用,但水钠潴留作用及促使钾排泄作用较小。用于各种急性严重细菌感染、严重过敏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结缔组织病、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炎等过敏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亦用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防止器官移植时的排斥反应。
(2)用法用量:
口服,一般5~10mg/次,10~60mg/d。①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60~100mg/d;②自身免疫病,40~60mg/d,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③器官移植,术前1~2天开始100mg/d,术后1周改为60mg/d,以后逐渐减量。
(3)不良反应:
长期大量应用可致类库欣综合征表现。
(4)注意事项:
高血压、糖尿病、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精神病、骨质疏松症、青光眼等患者慎用;结核病、急性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性感染患者应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本品需经肝代谢活化为泼尼松龙或氢化可的松才有效,故肝功能不良者不宜应用;不适用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长期服用后,停药时应逐渐减量。
3.地塞米松
(1)作用与用途:
本品具有影响糖代谢、抗炎、抗过敏、抗毒、抗恶性淋巴组织疾病等作用。用于感染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结缔组织病、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炎等过敏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
(2)用法用量:
口服,0.75~3mg/次,2~4次/日;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2~20mg/次。
(3)不良反应:
水肿、高血压、肌无力等不良反应较轻,大量服用易引起糖尿及类库欣综合征。长期服用较易引起精神症状及精神病。
(4)注意事项:
高血压、糖尿病、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精神病、骨质疏松症、青光眼、血栓性静脉炎等患者慎用。结核病、急性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性感染患者应用时,必须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长期服用后,停药时应逐渐减量。
七、其他类药
除上述6类药物外,在骨骼肌肉康复中,还有一些机制明确、疗效确切且应用广泛的药物,包括常用于镇痛的洛芬待因,用于骨关节炎治疗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氨基葡萄糖、玻璃酸钠注射液,用于抗焦虑抑郁的盐酸度洛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以及促进创面愈合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在此简单介绍,供临床选用。
1.洛芬待因
(1)作用与用途:
主要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中等程度疼痛的镇痛,如癌症疼痛、手术后疼痛、关节痛、神经痛、肌肉痛、偏头痛、头痛、痛经、牙痛等。
(2)用法用量:
普通片,口服,成人首次剂量2片。如需再服,每4~6小时1~2片。最大剂量每日6片。缓释片,口服,整片吞服,成人每12小时1次,每次2~4片。洛芬待因片为复方制剂,本品普通片,每片含布洛芬0.2g与磷酸可待因12.5mg;缓释片,每片含布洛芬0.2g与磷酸可待因13mg。
(3)不良反应:
可有胃肠道不适,偶有头晕、恶心、呕吐、便秘、皮肤瘙痒和皮疹等。磷酸可待因偶可致幻想、呼吸微弱、心率异常等。
(4)注意事项:
不要超规定剂量服用,如有必要较长期连续用药时,应遵医嘱;不明原因的疼痛应在医生诊断后遵医嘱服用;有胃炎、胃肠道溃疡者不宜经常服用;心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病患者慎用。
2.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
(1)作用与用途:
本品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下行抑制系统来实现镇痛作用,通过改变丘脑下部神经元散发活动实现调节冷感、知觉异常的作用,通过调节中枢自主神经活动,改善自主神经失调症状,有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对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的呼吸道分泌亢进有抑制作用,对鼻黏膜M受体密度上调也有抑制作用。对各种外来刺激所引起的情感性兴奋状态具有镇静作用。用于颈、肩、腕综合征;腰痛症患者的疼痛、冷感、麻木等症状的缓解;症状性神经痛。
(2)用法用量:
口服,通常成人每日4片,分早晚2次服用,另外,根据年龄和症状可酌量增减;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次1支,每日1~2次。疗程通常为2周,或遵医嘱。
(3)不良反应:
①过敏症状,有时会出现发疹、偶尔可见荨麻疹、瘙痒等过敏反应,此种情况下要停止服用;②消化器官,有时会伴有胃部不适、恶心反胃、食欲缺乏、胃痛等症状;③精神神经系统,有时会出现困倦、头昏、头痛等症状。
(4)注意事项:
对本品过敏的患者禁用;口服时直接吞服,请勿咀嚼;肌内注射时,注射部位有时可出现疼痛、硬结。
3.氨基葡萄糖
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俗称氨基糖,简称氨糖。它是人体内合成的物质,是形成软骨细胞的重要营养素,是健康关节软骨的天然组织成分。
(1)作用与用途:
能刺激软骨细胞产生有正常多聚体结构的蛋白多糖,抑制损伤软骨的酶如胶原酶和磷脂酶A2,并防止损伤细胞的超氧化物自由基的产生,从而阻断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防止疾病进展,改善关节活动,缓解疼痛。用于全身所有关节的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髋关节、脊柱、肩、手、腕关节和踝关节等)。市面上氨糖主要分为盐酸氨糖与硫酸氨糖两种,治疗效果相似。
(2)用法用量:
口服,0.5~0.75g/次,2次/日,饭时服,持续4~12周,每年重复治疗2~3次。
(3)不良反应:
偶见轻微短暂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及便秘。
(4)注意事项:
对本品过敏患者禁用。孕妇应在严密监护下服用。
4.玻璃酸钠注射液
(1)作用与用途:
玻璃酸钠(sodium hyaluronate)又名透明质酸钠,为关节滑液的主要成分,是软骨基质的成分之一。在关节腔内起润滑作用,减少组织之间的摩擦,同时发挥弹性作用,缓冲应力对关节软骨的作用,发挥应有的生理功能。关节腔内注入高分子质量、高浓度、高黏弹性的玻璃酸钠,能明显改善滑液组织的炎症反应,提高滑液中玻璃酸钠含量,增强关节液的黏稠性和润滑功能,保护关节软骨,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与再生,缓解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常用于膝骨关节炎、肩周炎等症。
(2)用法用量:
用于膝骨关节炎时,膝关节腔内注射;用于肩周炎时,肩关节腔或肩峰下滑囊内注射。每次2ml,每周1次,5周为1个疗程。
(3)不良反应:
个别患者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皮疹、瘙痒等症状,一般2~3天内可自行消失;若症状持续不退,应停止用药,进行必要的处理。
5.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1)作用与用途:
氟哌噻吨(flupentixol)是一种神经阻滞剂,小剂量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美利曲辛(melitracen)是一种双相抗抑郁剂,低剂量应用时,具有兴奋特性。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flupentixol and melitracen tablets)是两种成分的合剂,具有抗抑郁、抗焦虑和兴奋特性,用于轻、中度抑郁和焦虑,如神经衰弱、心因性抑郁、抑郁性神经官能症、隐匿性抑郁、心身疾病伴焦虑和情感淡漠、更年期抑郁、嗜酒及药瘾者的焦躁不安及抑郁。
(2)用法用量:
成人通常每日2片,早晨及中午各1片;严重病例早晨的剂量可加至2片。每天最大用量为4片。老年患者早晨服1片即可。维持量通常每天1片,早晨口服。对失眠或严重不安的病例,建议减少服药量或在急性期加服轻度镇静剂。
(3)不良反应:
推荐剂量下不良反应极少,为一过性不安和失眠。常见头晕、震颤、睡眠障碍、口干、便秘等。
(4)注意事项:
禁用于循环衰竭、任何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如急性酒精中毒、巴比妥类或阿片类中毒)、昏迷状态、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恶病质、未经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不推荐用于心肌梗死的恢复早期、各种程度的心脏传导阻滞或心律失常及冠状动脉缺血患者。禁止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时使用。由于其具有兴奋特性,不推荐激动和过度活跃的患者服用。若患者已预先使用了具有镇静作用的安定剂,应逐渐停用。患者长期服用氟哌噻吨时,需要定期检查心理和神经状态、血细胞计数和肝功能。
6.盐酸度洛西汀
(1)作用与用途:
度洛西汀(duloxetine)是一种选择性的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度洛西汀抗抑郁与中枢镇痛作用的确切机制尚未明确,但认为与其增强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能与去甲肾上腺素能功能有关。
(2)用法用量:
推荐本品的起始剂量为每日40mg(20mg,2次/日)至每日60mg(1次/日,或者30mg,2次/日),不考虑进食情况。临床研究数据未证实剂量超过60mg/d将增加疗效。维持、继续、长期治疗,一般认为抑郁症的急性发作需要数月或更长时间的药物治疗,但尚没有充足的实验资料来确定患者应该连续服用度洛西汀治疗达多长时间。对此类患者,应对其接受维持治疗的必要性以及相应所需的剂量作定期评估。
(3)不良反应:
常见头晕、恶心、头痛、肝功能异常等。
(4)注意事项:
严重肾功能损害(估计肌酐清除率<30ml/min)及任何肝功能不全的患者避免服用。老年患者需慎用并个体化调整剂量。对于儿童及妊娠与哺乳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停药时建议尽可能逐渐减药,而不是骤停药物。对本品过敏及未经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者禁用,禁止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联用。
7.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1)作用与用途:
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有增进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能的作用,可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而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作用微弱,临床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2)用法用量:
口服,可以与食物同服。①抑郁障碍。常用剂量为每日10mg,1次/日,根据患者的个体反应,每日最大剂量可以增加至20mg。通常2~4周即可获得抗抑郁疗效。症状缓解后,应持续治疗至少6个月以巩固疗效。②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症的惊恐障碍。建议起始剂量为每日5mg,1次/日,持续1周后增加至每日10mg。根据患者的个体反应,剂量还可以继续增加,至最大剂量每日20mg。治疗约3个月可取得最佳疗效。疗程一般持续数月。
(3)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开始治疗的第1~2周,持续治疗后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都会降低。常见食欲降低、失眠、嗜睡、头晕、恶心、腹泻、便秘、多汗等症状。
(4)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65岁)推荐以上述常规起始剂量的半剂量开始治疗,最大剂量也应相应降低。不适用于儿童和18岁以下的青少年,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亦不宜应用。严重肾功能降低的患者慎用。肝功能降低者建议起始剂量为每日5mg,持续治疗2周。根据患者的个体反应,剂量可以增加至每日10mg。禁忌与非选择性、不可逆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
8.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1)作用与用途:
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细胞(如上皮细胞、真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具有促进修复和再生作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能促进毛细血管再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创面的愈合。
(2)用法用量:
直接用于伤患处或在伤患处覆以适当大小的消毒纱布,充分均匀喷湿纱布(以药液不溢出为准),适当包扎即可。每日1次,或遵医嘱。
(3)不良反应:
未见不良反应。
(4)注意事项: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老年、儿童、妊娠与哺乳期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