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针刀医学治疗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篇 真刀治疗手术入路

第六章 体表定位与应用解剖

第一节 颈项部

■寰椎(C1)与颅骨的枕部形成滑膜关节——寰枕关节,无椎体无棘突,像是处于颅骨与枢椎间的垫圈。(图6-1)

图6-1 第1颈椎关节面解剖图

■枢椎(C2)前部有一特有的垂直突起即齿突。齿突的前部与寰椎的后部形成滑膜关节——寰枢关节。(图6-2)

■寰枕、寰枢关节均无椎间盘而依靠致密的韧带网及周围的肌肉、筋膜维持稳定。

□颈椎的屈曲与伸直有50%发生于寰枕关节。

□颈椎的旋转有50%发生于寰枢关节。

图6-2 寰枢关节解剖图

□颈椎的上段是身体中最易发生功能障碍与损伤的区域之一。

□外伤、扭伤或头向前姿势所致的姿势性应力也可使上颈椎劳损。

□头部向前姿势使寰椎必须后旋以保持视线水平,致使枕下肌缩短而卡压第1、2颈神经,这是临床上紧张性头痛的常见病因。针刀对枕下肌群的松解有明显的疗效。

■钩突是C3~C7椎体上表面后缘的隆起。

□钩突与其上位椎体下面侧方斜坡的相应钝面形成钩椎关节。

□在颈椎屈曲与伸直过程中钩椎关节内发生剪切作用,故易受到损伤或退变,出现软组织增厚与粘连或骨赘,刺激邻近的椎动脉。

■横突有明显的前后两部分,前部与后部围成一个中心开口即横突孔,其内有椎动脉走行,横突最外侧的突出是前后结节;它们上节段是6条肌肉的附着点,在下节段是9条肌肉的附着点。横突上表面有一条沟,脊神经在其内走行。(图6-3)

图6-3 颈椎横突孔解剖图
一、颈部运动相关肌肉韧带

■头夹肌、颈夹肌:起于项韧带及上位胸椎棘突,止于乳突和上3个颈椎横突,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旋转,两侧收缩使头后仰,由颈神经后支支配。

■前、中、后斜角肌:起颈椎横突,止于第1肋骨上面、第2肋骨粗隆,提1~2肋助吸气,由颈神经前支支配。

■颈长肌、头长肌:位于颈椎前面,低头、侧屈,由颈神经前支支配。

■胸锁乳突肌:起胸骨体、锁骨胸骨端,止于乳突及枕骨上项线,一侧收缩使头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仰,由副神经、颈丛肌支支配。

■骶棘肌:起骶骨背面及髂嵴后部,止于肋骨、横突和乳突、棘突,仰头、伸直脊柱。由脊神经后支支配。

■项韧带:项韧带的浅部附着于枕骨隆起的外侧和第7颈椎,在颈椎棘突上和棘突间易于触及,屈颈更明显。此韧带向尾侧延伸为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

二、骨性、肌性标志

■枕骨粗隆:在发际感到一个圆形突起。

■上项线:在枕骨隆突斜向外下移动到乳突可感到上项线的边缘。(图6-4)

■C1横突:在乳突与下颌角的间隙可触及,位置较深(正常人也可感到压痛)。在下颌骨的下颌支和胸锁乳突肌以后,这两个结构之间的间隙可触及。(图6-5)

■寰椎后结节:在枕外隆嵴延伸部分,枕骨大孔的后缘正下方小凹陷处。(图6-6)

图6-4 上项线示意图
图6-5 C1横突体表触诊

■枢椎棘突:头部做轻微的屈伸运动在寰椎后结节的下方触摸到的骨性结构为枢椎棘突。(图6-7)

图6-6 寰椎后结节体表触诊
图6-7 枢椎棘突体表触诊

■颈椎棘突:从C2向尾部计数棘突会感到颈椎前突。C3、C4、C5棘突较深,紧密挨在一起,不易区分。(图6-8)

■C7~T1棘突:在头部左右旋转时C7棘突有动度,而T1棘突没有。(图6-9)

图6-8 颈椎棘突示意图
图6-9 C7~T1棘突体表触诊

■在头部做极度后伸,可感到C7棘突在颈部脊柱生理性前凸消失,而T1没移动。(图6-10)

■甲状软骨:位于C4~C5椎体的前方,部分为甲状腺覆盖。(图6-11)

图6-10 C7~T1棘突体表触诊
图6-11 甲状软骨示意图

■甲状软骨:头部极度后伸,在中线最大的喉软骨即甲状软骨。甲状软骨随年龄的增长而骨化。(图6-12)

■侧面:在中线上,向前的角状突起——喉结即是甲状软骨。(图6-13)

图6-12 甲状软骨示意图
图6-13 甲状软骨侧面示意图

■环状软骨:在C6椎体的前面。此处常用于气管切开。(图6-14)

■环状软骨:位于喉结下方两横指。(图6-15)

图6-14 环状软骨示意图
图6-15 环状软骨体表触诊

■颈动脉结节:位于C6横突的前方(注意不要同时触及两侧颈动脉)。(图6-16)

■颈动脉触摸点:其搏动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肌头或该肌后外侧。注意:压迫该处可妨碍脑部血液循环,必须谨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可能移动导致脑栓塞。(图6-17)

图6-16 颈动脉结节示意图
图6-17 颈动脉触摸点
三、颈屈曲

胸锁乳突肌为主要屈肌,前、中、后斜角肌有辅助作用。(图6-18)

■胸锁乳突肌乳突附着点:该肌通过四个肌头终止于颅骨,两个枕骨部的肌头附着于上项线的外侧部,两个乳突部的肌头附着于颞骨乳突。(图6-19)

图6-18 颈屈曲示意图
图6-19 胸锁乳突肌乳突附着点

■胸锁乳突肌起点:胸骨柄、锁骨内侧端。止点:颞骨乳突。

作用: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后仰。(图6-20,图6-21)

图6-20 胸锁乳突肌解剖图
图6-21 胸锁乳突肌示意图

■胸锁乳突肌胸骨肌头:头向对侧旋转并侧屈可触及胸骨肌头远端附着点。(图6-22)

■胸锁乳突肌锁骨肌头:附着于锁骨上面中、内1/3处。(图6-23)

■后斜角肌和中斜角肌肌腹:短促吸气,重复运动胸廓上部,有助于斜角肌运动。后斜角肌的下端附着于第2肋的上外侧面。中斜角肌的下端附着于第1肋上面的前斜角肌结节后方和锁骨下动脉沟的后方。(图6-24)

■前斜角肌:在胸锁乳突肌锁骨肌头深面,该肌的运动能上提上部胸廓。(图6-25)

图6-22 胸锁乳突肌胸骨肌头触诊图
图6-23 胸锁乳突肌锁骨肌头触诊图
图6-24 后斜角肌和中斜角肌肌腹触诊图
图6-25 前斜角肌触诊图

■前斜角肌起点:颈椎横突。止点:第1肋上面。

作用:上提第1~2肋助吸气。(图6-26,图6-27)

图6-26 前斜角肌解剖图
图6-27 前、中、后斜角肌示意图

■中斜角肌起点:颈椎横突。止点:第1肋上面。

作用:上提第1~2肋助吸气。(图6-28)

图6-28 中斜角肌解剖图
四、颈伸展

主要的颈伸肌是斜方肌、半棘肌、头夹肌、颈夹肌。肩胛提肌有辅助伸肌作用。抗阻力仰头向上看。(图6-29)

■斜方肌上部纤维:上提肩部,头向同侧抗阻力侧屈,在颈的外侧部可显示。斜方肌的颈部肌束。(图6-30,图6-31)

图6-29 颈伸肌示意图
图6-30 斜方肌上部纤维触诊图

■斜方肌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全部胸椎棘突。止点:锁骨外1/3、肩峰、肩胛冈。

图6-31 斜方肌上部纤维触诊图

作用:拉肩胛骨向中线靠拢,上部纤维提肩胛骨,下部纤维降肩胛骨。(图6-32)

■肩胛提肌侧面观:抗阻力侧屈头部在上提肩胛肌时,该肌明显。

肩胛骨上角是肩胛提肌下端肌纤维附着点。(图6-33)

■肩胛提肌在颈部两侧,斜方肌的深面。起点:上4个颈椎横突。止点:肩胛骨内侧角。

作用:上提肩胛骨。

■颈侧方旋转、侧方屈曲

□颈侧方旋转主要是胸锁乳突肌。右胸锁乳突肌使头转向左侧。(图6-34)

□颈侧方屈曲的主要肌肉是斜角肌。侧屈不是单纯的活动,而是与颈椎的旋转同时发生。(图6-35)

图6-32 斜方肌起止点解剖图
图6-33 肩胛提肌侧面触诊图
图6-34 颈侧方旋转
图6-35 颈侧方屈曲示意图